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消失的自我 于 2010-7-6 14:52 发表 是啊!时下有些小青年喜欢玩酷,你若问他:耳朵吊四个耳环干嘛,好看吗?额头前头发染成黄色的红色的干嘛?有什么讲究吗?你说他是怎么回答的!“切!喜欢!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原帖由 消失的自我 于 2010-7-6 15:20 发表 实际上我的意思是说: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模仿对象,但是因为没有办法直接向偶像请教,所以也就模仿不到偶像的精髓。结果把自己弄得怪怪的。
原帖由 消失的自我 于 2010-7-6 15:28 发表 哇色!你老兄这么快就升级讨论范围啦,哈哈! 反正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使用过通感来写诗,我一般的还没学会呢。呵呵也许你觉得我有什么攻击别人或贬低别人的意思,呵呵,你问问石菩提好了,我不是这样的人!太心急了 ...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0-7-6 14:20 发表 呵呵,谢谢朋友赐读,《鸣笛》我就直接想像了,看火车鸣笛时的状态,我就想成了自己的童年那个样子。那鸣笛的烟,我看的就像是溪水。柿子在青的时候,捂一捂就熟了,吃起来特别的翠。不知道哥哥吃没吃过?现在的柿 ...
原帖由 消失的自我 于 2010-7-6 15:45 发表 没有说你是孩子!呵呵,也许我是太直爽了,忘了你的存在。我确实有你说的那种心理。就包括现在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更值得我去思考。 就是关于诗歌的学习问题。很多人喜欢诗歌,但是欲学无门,因为诗 ...
原帖由 沙冬青 于 2010-7-6 16:00 发表 小时候老家有棵柿子树,每年我们都要采。一般用水泡了吃比较脆,但涩。用米糠或别的东东来捂一段时间,变得金黄,更好吃。拿来卖钱,找点儿零花。我的第一块乒乓球拍就是寒冬时节在图书馆门口卖柿子,一分钱一分钱 ...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0-7-6 16:05 发表 哥哥过去的日子,想来是又脆有甜了!呵呵!不过俺用的是“翠”不是"脆"
原帖由 消失的自我 于 2010-7-6 16:09 发表 我们家乡有一种河边生长的植物,可以用来磨成水,倒入河里去,鱼儿受不了这种水,因为很辣的。我们也把这种植物搞来和柿子泡在一起,可以去涩,但柿子却不会变成熟柿子。 诗歌是一个很难探讨的问题,因为大家好像 ...
原帖由 消失的自我 于 2010-7-6 16:26 发表 把通感演变成广义的通感,是不是还可以有更广义的通感,如果那样岂不是什么感觉都可以串联在一起。 对于这样的表现手段只能是适可而止,或偶尔为之,若当成是看家本领,那就反为其害了。谁能懂我的意思?呵呵! 当 ...
原帖由 沙冬青 于 2010-7-6 16:16 发表 呵呵,童年时候,涩吧。不过也快乐。诗里用“翠”不错,不过吃起来只能是“脆”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1 2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