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036|回复: 15

风采飘飘的特别推荐三:青槐的【氤 氲 而 行】(散文诗的讨论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氤 氲 而 行



—青槐的散文诗观


    对于散文诗,曾有不少名人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且各自引领着一些追求者,但更多的人,犹如雾里看花,把握不准散文诗的脉博,看不清散文诗的真面目,因此在散文诗创作中,一会儿偏向诗,一会儿偏向散文,就象氤氲雾气中的路人,整不明白自己前行的方向。青槐就是其中一迷人,却又是一个自认为看到了一点曙光的迷人。
    今天,借论坛这块宝地,我希望与更多的朋友一起来讨论散文诗的创作,我先把自己的观点贴出来,大家不用客气,往死时整,用鲜花用板砖甚至是口水,都行,但千万别把我凉在边上,风成枯枝。我坚信,一群人踏雾而行,氤氲的只是暂时的眼光,绝不会氤氲脚下的路。同时,如果大家抬爱,我还会与大家一起,讨论散文诗创作技巧,一起提高。
    关于散文诗,青槐认为目前有两种典型的观点,分别引导着一群散文诗作者并左右其作品创作。其一认为散文诗是“脱去诗的外壳,必具一颗纯洁的诗心”,持此类观点的作者,其散文诗创作,行文往往追求诗意,用文字营造意象,逻辑上具较大的跳跃性,在创作手法中多把诗的技巧应用于散文诗写作。另一种则认为散文诗“以散文的语言,营造诗性”,持此观点的作者,始终认为散文诗是散文的姐妹,在创作中并不刻意去追求诗意,也不去刻意营造意象,他们行文流畅自然,注重语言的节律,在平实中追求诗意氛围与情感的诗性光辉。前者通过散文的自由方式抒发情感,注重与追求语言的诗性,后者在注重散文诗散文特点的同时不忘文章的诗意。
     前些日子在网上,与上海散文诗名家秦华老师沟通时,我对散文、散文诗、诗歌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如下理解:散文都说形散而神不散,这对散文诗也是一样的。散文在写作中需要一个完整事物或情感外象,以语言平俗、描写直接来围绕是主要特点;散文诗围绕所要表述的情/景时,在语言上要求精炼,并营造一定的意象空间,文字的搭配\承转往往超出常理,但这种异常却又可以理解,甚至是意象表达的一种方式。
     散文诗与诗歌最主要的区别,我个人以为散文诗实多于虚,诗中虚多于实。我所说的实,是指易于被人理解的情/景,这不是单个,而是逻辑上有明显关联的一整片情/景所构成的实。虚则指意象,散文诗的虚,是画龙点睛之笔,锦上添花的作用大。现在的诗中的意象,不象是为诗服务,反而是诗为意象服务,其中的逻辑关系,很多需要凭空想像,有的如果不明了作者的心境,甚至想像都想像不出来。不象散文诗中的意象,是一眼就能透澈的。

我觉得散文诗,首先就是诗,散文不过是修饰定语,本质是诗,必须具备诗歌的一切特性,同时又具有散文的自由开放形式,不像诗歌那样局限于过于向内的隐藏,是可以直抒而出的。
在风格上也呈多样化,更适合现代、后现代的各种创作手法,例如意识流、荒诞、黑色幽默、变形解构等不常出现在新诗里的方式都可以运用散文诗来进行创作。
最近在尝试,我去贴一组出来。

讨论:1

谢谢美丽的鱼儿捧场,你的见解明显趋向于第一种观点,且一语中的,精准地说出其主要特点,我看过你的散文诗,跳跃性较大,运用了不少诗歌创作的技巧。因此散文诗作品诗意充盈,充满想象力与张力。是诗人的散文诗观。
把散文诗定义为诗的观点,很流行。但个人以为,如果过分地强调其诗性,大量地应用诗歌创作技巧,就可能陷入“诗”的泥淖,让看的人尤其是大多数人,欣赏起来相对困难,变得曲高和寡。其散文诗也会象中国新诗的那些所谓的流派,成为文化长河中的浮光掠影,似不利于散文诗的发展。不知夜鱼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我也看过你的诗,如果让你去评论赵丽华的诗,一定哂然。从你的诗与散文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对文字极度敏感、具有相当天赋的诗作者。

讨论2:鬼雄

首先要说的是文体和文字只是文章的外衣,至于散文诗是“脱去诗的外壳,必具一颗纯洁的诗心”,还是“以散文的语言,营造诗性”这一点,鬼方个人认为还须看对内容的表达来说那种更为合适再来选择。老实说鬼方对文体并不是十分的注意,逻辑跳跃追求诗意,用文字营造意象,把诗的技巧应用于散文中去的鬼方写过。不刻意去追求诗意和营造意象,用行文流水的语言在平实中追求意境的表达的鬼方也写过,全看那种方式更适合表达内容而定。总之,鬼方个人认为文体和文字只是外象,必须为文章内容的主题内含服务。、、其次,中国的文学大家鲜有研究中文科班出身的。科班出身的对文法语法的把握当然更好了更到位了,但正因为对这方面的研究和使用过重,反而约束了对主题汞内容的表达,从而使得文章在华丽的外表下显得内涵苍白。鬼方不是科班出身,也不太去注重文体与语法,写东西时信马由疆,也许用文法语法去度量会问题不少,但个人认为对内涵和主题的表达却不受制约,酣畅淋漓得多。
、、再次,以中国是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主体的民族。因此我们祖先的活动的地点相对稳定,社交对象也相对稳定。这就使得我们的祖先的生活圈是由相互熟悉的人组成的。在这个生活圈中相互间交流时语言障碍不大,对语言逻辑性的需要也相对较少,有时甚至一个发音加上动作别人就己经完全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这样一来长此以往中国人的语言就显得逻辑性较弱而意境上更为丰富。而以西方是以游牧为主体的民族。其生活流动性大,活动范围也广,从而使得人与人的交往常常是以声音和语言为主,而且因为要在简短的交往中让对方彻底明白和理解自己的意思,从而增加了对语言逻辑性的要求。由于这种传承的不同从而使得西方语言更抽象,更具逻辑性,而中文则更重意境和内蕴的丰富化,这种丰富的意境和内涵是任何文法和语法所无法全面包容的,过份刻意反动成了制约。
、、最后我要说的是青槐和子心所进行的讨论还是非常有益的,只要不身陷其中而忽约了内涵和主题的表达就行。
、、另外以上只代表鬼方个人的意见,所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预祝讨论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丰富热烈。也祝各位在文字上大有收获,硕果累实。

讨论3:

文体与文字只是外象,必须为文章内容主题服务的观点,我极是赞同.你用简短的语言阐述了中西文化的特点,也极有道理.我虽没与先生做过更多的交流,想来一定是一个爽快的人,我喜欢爽快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朋友.
对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字,我一直虔诚以待,并为能以方块汉字为母语字体而自豪.中国字的丰富外延所构造的意境,无与伦比.然单个的文字,是不足以传承丰富多样的文化的,所以文章才是文化的真正载体,这犹如木与船的关系.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船所载之物,就是内涵与主题.这是我们心灵的玉石,用爱与血凝成.
都说玉不琢不成器,这琢,就是表达的方式,诗也好,散文也好,散文诗也好,都只是一个工具.任何工具都有自己的特点,散文诗也是,我抛砖引玉,就是想让更多的朋友,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目中散文诗的特点.这里没有名人,没有大家,只有一群喜欢码字的人,表答自己最真的看法,不论深浅,不分高下.象异雄这种李白般恣意随性而写作的人,对散文诗应该也有自己的看法的.希望有机会能看到你的佳作.
感谢异雄的参与,你从另一个角度表述的看法,相当深刻,我极赞同,也希望能看到你对散文诗这单一文体的精辟见解.
握手!

讨论4:
语言技巧 主题内涵  文体三者是木 船 货的关系,也是衣 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互不可分
只有语言技巧与主题内涵,没有没合适的文体,如丑女锦衣而行
只有主题内涵与文体,而无语言技巧,如美女污衣垢面
只有语言技巧与文体,而无主师内涵,如人之行尸走肉

讨论5:曼珠

“散文诗,首先就是诗,散文不过是修饰定语,本质是诗,必须具备诗歌的一切特性”
关于这一点我不赞同。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具有它自己的完整性、特殊性与独立性,就像是散文与诗歌两种文体“嫁接”出来的一种文体。它不可能沿袭其中某一种嫁接文体的所有特性。就像我这些时间一直玩的玫瑰小镇嫁接花,蒲公英跟百合嫁接出来的含羞爱丽丝,它的叶子沿袭了蒲公英叶子的美,花沿袭了百合花的漂亮,外加两种花朵嫁接衍生出来的花朵,一种比百合花比蒲公英都漂亮许多的花就产生了。如果它的嫁接承袭了蒲公英或者百合花任何一种花的全部特征,也将会失去它那种独特的美。而对于散文诗这种文体,道理也是一样的,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保全其中任何一种文体的全部特质,都将失去散文诗所独有的那种美。

讨论6:夜鱼

1.  我觉得散文诗,首先就是诗,散文不过是修饰定语,本质是诗,必须具备诗歌的一切特性,同时又具有散文的自由开放形式,不像诗歌那样局限于过于向内的隐藏,是可以直抒而出的。
在风格上也呈多样化,更适合现代、后现代的各种创作手法,例如意识流、荒诞、黑色幽默、变形解构等不常出现在新诗里的方式都可以运用散文诗来进行创作。

2.  鬼方的观点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呢,甚至可以说,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观点:不太去注重文体与语法,写东西时信马由疆,也许用文法语法去度量会问题不少,但个人认为对内涵和主题的表达却不受制约,酣畅淋漓得多。
但散文诗作为独立的体裁,必须从文体上与其他文体区别开来,否则,也就没用存在的必要了。
内涵和主题的表达与文体发展并不矛盾,相反是互相服务的。
很热闹,很有意义,继续关注大家的讨论,也热切盼望更多写作者来尝试散文诗,写出更多风格的作品来。

3.  散文诗的本质是诗。”这是大方向,铁的真理,如果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观点模糊,就不会有散文诗大的繁荣。诗是散文诗的本质,散文只是散文诗的形式。是诗的东西,你无论怎么排列都是诗的,非诗的东西你即使一字一跳行也不是诗。而散文诗与诗的区别不仅在于换行换得不殷勤,还在于内容的更大包容和暴露。

    诗是隐藏的艺术,散文诗是暴露的艺术。但即使暴露也是诗性的暴露。只是意象的更密集,情感的更粘稠,思想的更剔透。

[ 本帖最后由 风采飘飘 于 2010-7-5 15:0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7:青槐

散文诗的本质是诗。”这是大方向,铁的真理,如果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观点模糊,就不会有散文诗大的繁荣。诗是散文诗的本质,散文只是散文诗的形式。是诗的东西,你无论怎么排列都是诗的,非诗的东西你即使一字一跳行也不是诗。而散文诗与诗的区别不仅在于换行换得不殷勤,还在于内容的更大包容和暴露。

    诗是隐藏的艺术,散文诗是暴露的艺术。但即使暴露也是诗性的暴露。只是意象的更密集,情感的更粘稠,思想的更剔透。

好,好,呵呵,终于有旗帜鲜明的对垒了。夜鱼的观点,是现在很多散文诗大家的观点,他们一直认为散文诗从属于诗,是诗的一部分,有的虽然口头上认为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但又在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把其当成诗。
    十年前,我支持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它即不是诗,也不是散文,只是在特点上更向诗偏重而已,离开许久回来后,我还是这么认为,欣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都赞同散文诗是独立。但散文诗要以一种独立的文体与诗并重起来,相信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这种文体一出现,迎合大多数不屑散文的浅白而又讨厌诗的隐晦的读者的阅读愉悦,其自由的情感表达方式与章节随意性,加上创作手法兼容并收的多样性,也符合一些创作游离在诗与散文边缘作者喜好,用散文嘴巴说出诗性,或以诗的语言修正散文,不一而足。
浅浅地说,诗、散文是散文诗父母,不管它长得象谁,性格与哪了个相近,但她必竟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另一个的复制或附属。我们都知道狮虎兽或虎狮兽,但它们即不是虎,也不是狮。
喜欢夜鱼这样性格的朋友,为她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的很美丽,继续观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8:小八旗

八旗所理解的散文诗有几个基本条件,符合这些条件,就是散文诗,否则就不是
第一,散文有别于诗歌,区别在于散文的语言连贯与平稳,诗歌的语言则更加跳动。同样的道理,散文诗也该是这样,语言不一定是在说故事,但也决不是由不成句子的单词组成的。跳跃,是诗歌的特性,不是散文诗的特性。
第二,既然是诗歌,那么就应该同时兼顾诗歌的几大基本特性,尤其是诗歌的韵律,现代诗歌似乎忽略的这一点,跳跃抽象有余,而韵律不足。综观诗歌的发展与传承,压韵的语言,有节奏的语句,是诗歌广为流传的基础。同样的道理,散文诗与散文的区别正是在这里。
第三,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载体,应该有鲜明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所有的词语与句子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而组织。这点类似于散文,而区别于诗歌,诗歌可以抽象的,简单的,不加思想的描写与抒情,散文诗不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9:小八旗
感悟情诗,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情诗,情诗的前提与关键当然是一个情字。善写情诗的人,是感情丰富的人,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触物兴怀,情来神会,纵笔成诗,放喉讴歌,从而使人思及广宇,感悟人生。这也正是诗的思想与情感在读者心灵中的感悟作用。

一首诗,一篇好的散文,首先是因为它充溢着浓郁的诗的感情。这是诗所固有规律所注定的。没有诗的感情,便没有诗。诗的感情并非虚浮而无源。它的源头就是生活。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以思纷,悲秋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物色》篇中也说:“物以情迁,辞以情发。”这些古人之谈,都在告诉我们,情生于物,物生于情。我们所说的诗的感情,就是生活中客观之物,引发出来的诗人心中之情。只有源于生活的情,才是真情。

诗人在感物生情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诗的意念,进行诗的构思。只有这样,情诗才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时代精神的主流,抒发心中的情感,进而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与斗争。


情诗的真谛就是情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10:小八旗
诗人是需要多愁善感的。多情的人才会用诗的眼光去看天地万物,才会去写诗,才会因此而动心摇魄。亚里士多德说:诗要求一个有特别天才的人,或者有点疯狂的人。前者自易于具备那必要的心情,后者真能因情感而忘形。


诗人呕心沥血,千古不朽。诗人却又如此的多愁善感。
是什么让诗人成为真正的诗人呢?是一个情字:多愁者必多情。善感是说诗人的接受能力,感知能力理所应当的特别强烈。多情是因为情感丰富,善感是因为感受敏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11:小八旗
我们学习古典,并不是要让现代诗回到古典的老路上去。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将古典诗词当中的精髓,那些积极的因素,那些生动的灵感,充分的吸收。为现代诗歌所用。古典诗词是现代诗歌的基础,这个观点越来越为现代文人所认知。如果失去了对传统的继承,新诗也将走进一条死胡同。丢弃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不行,丢弃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不行,丢弃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更不行。即使是我们学习国外的诗歌,继承与发展也该是中国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12:小八旗
诗人多愁善感,诗人绝不能麻木不仁。
真正的诗人多愁善感,真正的诗人怀揣天下。只有悟到这一点,诗人的头脑,诗人的领域才博大而崇高,诗人绝不是舞文弄墨,写几个美丽的句子那么简单。

什么是诗人的怀揣天下呢?杜甫在那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样穷困潦倒的时候,心中所想的,还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豪迈。范仲淹即使到了“处江湖之远”的时候,心中也在不忘牢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洒脱。这便是一个真正诗人所必须具备的,是我们每一个学习诗歌的人应该认真学习的精神。

中国文学一直所倡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他人的一种宽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13:小八旗
诗人不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诗人不是紧绷着脸说事,而是要让众生者平平凡凡的在大地的怀抱里生生息息。有一分热,奉献一份力,创造一份成果。正如现代诗人在描写倒下去的麦秸时写出了这样的句子:“无数支长笛,奏出泼满大地的金黄,死亡并非,一定归于黑暗。”诗的象征意义是潜在的,诗的抽象意蕴又始终不肯说出来,而是交由读者内心领悟出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想的营造乃诗人良苦的用心。于是诗也就成了诗人的灵魂了。读这样的诗,读者须带着一颗全息宇宙的心去悟读。才能抵达其诗的意境,获得许多富有弹性,柔软而又生动的感受,以及心情如冰雪的清爽与恬闲。这样看来,品诗何尝不是品人生呢?

好诗决不难为读者,更不自衿于象天书,诗人写诗的时候是诗人,诗人不写诗的时候就是人。诗人有时可以狂妄至极,有时则可能对一只昆虫,一滴露水也怀着不可思议的敬畏。可是,无论是敬畏还是狂傲,诗人从不将它写在脸上。人是需要有成就感的,成就感可以让人接受和喜欢自己。它证实了一个人精神性存在的真实和价值。诗人尤其需要成就感,一个诗人创作时可能是完全激情的,但写完了,他就理智了。无论是诗或是散文。它的优劣,更多的是取决于读者的认可程度。毕竟作品终究是要给人读的。因此,一个好的诗人,是不会自我膨胀,自我炫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14:小八旗
第一, 肯定是诗文的意境美了。
只有从领略诗歌的意境入手,才能真正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境界,欣赏到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也是我们欣赏学习诗歌首先应该注意的。

什么是意境?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这样说:“何以谓之有境界?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此。”王国维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写真情写真景正是诗歌的境界,也正是写情诗的境界。的确,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真正能够体现诗歌意境美的,应该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情和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欣赏一首诗,我们要欣赏作者怎样写景,怎样通过写景来把他的思想融会其中。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代诗人彭炳的诗:“落花如雪马蹄香,几树黄鹂欲断肠,行到小桥春影碧,一沟清水浸垂杨。”四句诗四幅画,四幅画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春意图,诗人通过笔下的诗句,把对春天的热爱,这种春意昂然的情绪,表达在这四幅美丽的图画中。所以,画中有情,情融会在画面中。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他所描绘的形象里,就使得诗歌有了更大的感情容量。而这也恰恰是诗歌创造意境的一种艺术追求。

意境美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局限在一种意境,一种感受。其实不同的作者是有不同的意境与感受的。无论是苏东坡的洒脱豪迈,还是晚年李清照的凄冷寒凉,都会让读者与诗人的心灵产生共鸣。而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和欣赏诗歌的目的所在。

第二,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散文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这里有最精粹最精炼的语言。诗歌的语言犹如绘画的颜料,意境的画面再美,也需要用语言来涂抹它渲染它。因此,诗歌的语言美表现出一种绘画美。诗歌的介质是语言,而不是意想本身。

说到诗歌的绘画美,就不能不说到诗歌的三大特征: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鲜明的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诗歌是奏着音乐的哲学。诗歌音乐舞蹈,在最初的时候是一体的。诗言志,而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们都直接针对着心情。

喜欢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喜欢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喜欢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美丽的文章百读不厌,深深感染着每一个读它的人。它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去感悟诗歌的魅力。

第三, 应该注重诗歌的形式美。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诗歌作为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博大而精深,源远而流长。从《诗经》算起,也有3000年的历史了,远古的诗歌以四言为主,在四言的基础上,后来又发展了五言诗,七言诗,古风乐府。到了齐代的永明年间,有人发现汉字有平仄,有四声的区分,于是有了开始注重音律的永明体。及至唐代,诗歌飞速发展,唐诗也真正开始讲究平仄,音律,对仗,出现了要求严格的律诗和绝句。这也就是后来对宋词元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格律诗。

说到诗的形式,中国的诗歌是有着巨大包容性的文体。多种风格,多种形式,即不排斥传统的精华,也不拒绝外来的影响。格律诗很美,却又过于严格,对今天思想跳跃的现代文人来说是一种束缚。可以想象,当你心中的思想与情感因为格律的束缚无法充分表达的时候,诗人内心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新文化运动以来,积极提倡号召大家多写新诗,诗歌自由化。于是出现了大量现代诗歌的形式。无论是白话还是朦胧诗,无论是自由还是梨花体,都成为现代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形式也最终构建了情诗浑厚的写作基础。

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并不是要大家随心所欲,没有约束,而是要让大家在遵循诗歌规律的前提下自由发挥,自由飞翔。

感悟情诗,感悟诗歌,只有简单的感受还是远远不够的,感受品味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悟字。感是悟的前提,悟是感的目的。只有深刻悟到了诗文中的深刻内涵,我们才是真正品透了一篇作品,只有真正品透了一篇作品,我们才能充分的吸收作者文章的精华,才能将这种精华在我们的笔下继承而发展,写出更美丽的诗句,才能让更多读懂我们作品的读者豁然释然,才能将我们千年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的传下去。

读诗写诗,决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这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正是我在感悟情诗思考诗歌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悟到了这点,无论你是鉴也好,赏也好,感也好,悟也好,学也好,做也好。当你面对一篇作品时,你的感情,你的认识,你的理解,肯定一天比一天加深,而你也必将在这种感悟中得到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15:青槐
散文诗当然是独立的文体,这和她本质是诗没有矛盾啊。就如同古诗是诗,新诗也是诗,又互相独立一样啊!不过秦华老师说得有道理,想要让散文诗成为更加独立的有魅力的文体,关键是如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嗯嗯嗯,你这样一说,散文诗还是诗,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扩大了诗的外延而已,诗的大家庭,又多了一位小弟弟。
我一直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其最终目地都是给人看,在文明发达的今天,文学作品的受接触度,是空前的,而最广大人能看懂且引起共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如果过份地强调散文诗是诗,用新诗的手法去创作散文诗,只恐曲高和寡,不利于散文诗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16:夜鱼

怎么被你一说,总觉得不对味一样啊,什么叫“换汤不换药啊”?太太太不贴切的比喻了。也不是什么哥哥弟弟之类的。
散文诗是除古诗、新诗之外又一独立的诗歌体裁。至于阅读效果,和写作手法是另外一回事。这里只涉及文体定位,这有助于散文诗写作。我不是附和名家,这也是我自己得出的肯定答案,否则没法写。
诗性的东西是很多文体共有的,包括小说、散文。散文诗不仅要求具有诗性,还必须本身就是诗。怎么大家对散文诗是诗那么忌讳啊,我还真有点奇怪了。怎么新诗那么霸道么,就许他叫诗,别人都不能叫诗啦?又怎么一说到是诗,你就认为不独立了呢?就是依附了呢?这个逻辑不成立啊!既然你们喜欢打比喻,好吧,你青槐是人,我也是人,不能因为我和你一样是人,就说我们不独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17:青槐
诗性的东西是很多文体共有的,包括小说、散文。散文诗不仅要求具有诗性 这我相当的赞同,但至于还必须本身就是诗,我就持保留意见,很多精短的散文,诗意充盈,具有散文诗的特点,却实在不是诗啊。个人以为,本身用诗的观点去衡量散文诗,难道不是否认其独立性的一种表现?将其做为诗的小弟弟看待?至于一种文体的定位,是需要从其本身特点、创作手法等多方面来决定。
散文诗在中国出现,开始就一直处于被漠视或歧视的地位,发展到今天,是一代又一代喜欢散文诗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有许多优秀的散文诗作,最早是被称为散文的,发展现在叫它散文诗,它就还必须本身就是诗了?为什么不能让它从诗里独立出来,区别于散文,自立门户呢?
呵呵,诗也罢,散文也罢,都无关紧要,随着以后的发展,自然会有结果。我们在这里讨论,也不需要有一个共识的定论。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求同存异,坚持自己的路走下去,则大欢喜。
我对诗一直深存敬意,所以轻易不敢写,怕亵渎了它。新诗是诗,散文诗当然可以叫诗,且一直叫了百多年呢。
喜欢夜鱼的性格与观点,在论坛这样的人再多点,就更好了,该砍就砍,我深表赞赏,也相信你会沿你的路,一直走下去,并取得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八旗的论述比较全面。
青槐和夜鱼的观点交锋不错。
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8: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