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氤 氲 而 行
—青槐的散文诗观
对于散文诗,曾有不少名人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且各自引领着一些追求者,但更多的人,犹如雾里看花,把握不准散文诗的脉博,看不清散文诗的真面目,因此在散文诗创作中,一会儿偏向诗,一会儿偏向散文,就象氤氲雾气中的路人,整不明白自己前行的方向。青槐就是其中一迷人,却又是一个自认为看到了一点曙光的迷人。
今天,借论坛这块宝地,我希望与更多的朋友一起来讨论散文诗的创作,我先把自己的观点贴出来,大家不用客气,往死时整,用鲜花用板砖甚至是口水,都行,但千万别把我凉在边上,风成枯枝。我坚信,一群人踏雾而行,氤氲的只是暂时的眼光,绝不会氤氲脚下的路。同时,如果大家抬爱,我还会与大家一起,讨论散文诗创作技巧,一起提高。
关于散文诗,青槐认为目前有两种典型的观点,分别引导着一群散文诗作者并左右其作品创作。其一认为散文诗是“脱去诗的外壳,必具一颗纯洁的诗心”,持此类观点的作者,其散文诗创作,行文往往追求诗意,用文字营造意象,逻辑上具较大的跳跃性,在创作手法中多把诗的技巧应用于散文诗写作。另一种则认为散文诗“以散文的语言,营造诗性”,持此观点的作者,始终认为散文诗是散文的姐妹,在创作中并不刻意去追求诗意,也不去刻意营造意象,他们行文流畅自然,注重语言的节律,在平实中追求诗意氛围与情感的诗性光辉。前者通过散文的自由方式抒发情感,注重与追求语言的诗性,后者在注重散文诗散文特点的同时不忘文章的诗意。
前些日子在网上,与上海散文诗名家秦华老师沟通时,我对散文、散文诗、诗歌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如下理解:散文都说形散而神不散,这对散文诗也是一样的。散文在写作中需要一个完整事物或情感外象,以语言平俗、描写直接来围绕是主要特点;散文诗围绕所要表述的情/景时,在语言上要求精炼,并营造一定的意象空间,文字的搭配\承转往往超出常理,但这种异常却又可以理解,甚至是意象表达的一种方式。
散文诗与诗歌最主要的区别,我个人以为散文诗实多于虚,诗中虚多于实。我所说的实,是指易于被人理解的情/景,这不是单个,而是逻辑上有明显关联的一整片情/景所构成的实。虚则指意象,散文诗的虚,是画龙点睛之笔,锦上添花的作用大。现在的诗中的意象,不象是为诗服务,反而是诗为意象服务,其中的逻辑关系,很多需要凭空想像,有的如果不明了作者的心境,甚至想像都想像不出来。不象散文诗中的意象,是一眼就能透澈的。
我觉得散文诗,首先就是诗,散文不过是修饰定语,本质是诗,必须具备诗歌的一切特性,同时又具有散文的自由开放形式,不像诗歌那样局限于过于向内的隐藏,是可以直抒而出的。
在风格上也呈多样化,更适合现代、后现代的各种创作手法,例如意识流、荒诞、黑色幽默、变形解构等不常出现在新诗里的方式都可以运用散文诗来进行创作。
最近在尝试,我去贴一组出来。
讨论:1
谢谢美丽的鱼儿捧场,你的见解明显趋向于第一种观点,且一语中的,精准地说出其主要特点,我看过你的散文诗,跳跃性较大,运用了不少诗歌创作的技巧。因此散文诗作品诗意充盈,充满想象力与张力。是诗人的散文诗观。
把散文诗定义为诗的观点,很流行。但个人以为,如果过分地强调其诗性,大量地应用诗歌创作技巧,就可能陷入“诗”的泥淖,让看的人尤其是大多数人,欣赏起来相对困难,变得曲高和寡。其散文诗也会象中国新诗的那些所谓的流派,成为文化长河中的浮光掠影,似不利于散文诗的发展。不知夜鱼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我也看过你的诗,如果让你去评论赵丽华的诗,一定哂然。从你的诗与散文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对文字极度敏感、具有相当天赋的诗作者。
讨论2:鬼雄
首先要说的是文体和文字只是文章的外衣,至于散文诗是“脱去诗的外壳,必具一颗纯洁的诗心”,还是“以散文的语言,营造诗性”这一点,鬼方个人认为还须看对内容的表达来说那种更为合适再来选择。老实说鬼方对文体并不是十分的注意,逻辑跳跃追求诗意,用文字营造意象,把诗的技巧应用于散文中去的鬼方写过。不刻意去追求诗意和营造意象,用行文流水的语言在平实中追求意境的表达的鬼方也写过,全看那种方式更适合表达内容而定。总之,鬼方个人认为文体和文字只是外象,必须为文章内容的主题内含服务。、、其次,中国的文学大家鲜有研究中文科班出身的。科班出身的对文法语法的把握当然更好了更到位了,但正因为对这方面的研究和使用过重,反而约束了对主题汞内容的表达,从而使得文章在华丽的外表下显得内涵苍白。鬼方不是科班出身,也不太去注重文体与语法,写东西时信马由疆,也许用文法语法去度量会问题不少,但个人认为对内涵和主题的表达却不受制约,酣畅淋漓得多。
、、再次,以中国是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主体的民族。因此我们祖先的活动的地点相对稳定,社交对象也相对稳定。这就使得我们的祖先的生活圈是由相互熟悉的人组成的。在这个生活圈中相互间交流时语言障碍不大,对语言逻辑性的需要也相对较少,有时甚至一个发音加上动作别人就己经完全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这样一来长此以往中国人的语言就显得逻辑性较弱而意境上更为丰富。而以西方是以游牧为主体的民族。其生活流动性大,活动范围也广,从而使得人与人的交往常常是以声音和语言为主,而且因为要在简短的交往中让对方彻底明白和理解自己的意思,从而增加了对语言逻辑性的要求。由于这种传承的不同从而使得西方语言更抽象,更具逻辑性,而中文则更重意境和内蕴的丰富化,这种丰富的意境和内涵是任何文法和语法所无法全面包容的,过份刻意反动成了制约。
、、最后我要说的是青槐和子心所进行的讨论还是非常有益的,只要不身陷其中而忽约了内涵和主题的表达就行。
、、另外以上只代表鬼方个人的意见,所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预祝讨论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丰富热烈。也祝各位在文字上大有收获,硕果累实。
讨论3:
文体与文字只是外象,必须为文章内容主题服务的观点,我极是赞同.你用简短的语言阐述了中西文化的特点,也极有道理.我虽没与先生做过更多的交流,想来一定是一个爽快的人,我喜欢爽快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朋友.
对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字,我一直虔诚以待,并为能以方块汉字为母语字体而自豪.中国字的丰富外延所构造的意境,无与伦比.然单个的文字,是不足以传承丰富多样的文化的,所以文章才是文化的真正载体,这犹如木与船的关系.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船所载之物,就是内涵与主题.这是我们心灵的玉石,用爱与血凝成.
都说玉不琢不成器,这琢,就是表达的方式,诗也好,散文也好,散文诗也好,都只是一个工具.任何工具都有自己的特点,散文诗也是,我抛砖引玉,就是想让更多的朋友,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目中散文诗的特点.这里没有名人,没有大家,只有一群喜欢码字的人,表答自己最真的看法,不论深浅,不分高下.象异雄这种李白般恣意随性而写作的人,对散文诗应该也有自己的看法的.希望有机会能看到你的佳作.
感谢异雄的参与,你从另一个角度表述的看法,相当深刻,我极赞同,也希望能看到你对散文诗这单一文体的精辟见解.
握手!
讨论4:
语言技巧 主题内涵 文体三者是木 船 货的关系,也是衣 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互不可分
只有语言技巧与主题内涵,没有没合适的文体,如丑女锦衣而行
只有主题内涵与文体,而无语言技巧,如美女污衣垢面
只有语言技巧与文体,而无主师内涵,如人之行尸走肉
讨论5:曼珠
“散文诗,首先就是诗,散文不过是修饰定语,本质是诗,必须具备诗歌的一切特性”
关于这一点我不赞同。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具有它自己的完整性、特殊性与独立性,就像是散文与诗歌两种文体“嫁接”出来的一种文体。它不可能沿袭其中某一种嫁接文体的所有特性。就像我这些时间一直玩的玫瑰小镇嫁接花,蒲公英跟百合嫁接出来的含羞爱丽丝,它的叶子沿袭了蒲公英叶子的美,花沿袭了百合花的漂亮,外加两种花朵嫁接衍生出来的花朵,一种比百合花比蒲公英都漂亮许多的花就产生了。如果它的嫁接承袭了蒲公英或者百合花任何一种花的全部特征,也将会失去它那种独特的美。而对于散文诗这种文体,道理也是一样的,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保全其中任何一种文体的全部特质,都将失去散文诗所独有的那种美。
讨论6:夜鱼
1. 我觉得散文诗,首先就是诗,散文不过是修饰定语,本质是诗,必须具备诗歌的一切特性,同时又具有散文的自由开放形式,不像诗歌那样局限于过于向内的隐藏,是可以直抒而出的。
在风格上也呈多样化,更适合现代、后现代的各种创作手法,例如意识流、荒诞、黑色幽默、变形解构等不常出现在新诗里的方式都可以运用散文诗来进行创作。
2. 鬼方的观点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呢,甚至可以说,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观点:不太去注重文体与语法,写东西时信马由疆,也许用文法语法去度量会问题不少,但个人认为对内涵和主题的表达却不受制约,酣畅淋漓得多。
但散文诗作为独立的体裁,必须从文体上与其他文体区别开来,否则,也就没用存在的必要了。
内涵和主题的表达与文体发展并不矛盾,相反是互相服务的。
很热闹,很有意义,继续关注大家的讨论,也热切盼望更多写作者来尝试散文诗,写出更多风格的作品来。
3. 散文诗的本质是诗。”这是大方向,铁的真理,如果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观点模糊,就不会有散文诗大的繁荣。诗是散文诗的本质,散文只是散文诗的形式。是诗的东西,你无论怎么排列都是诗的,非诗的东西你即使一字一跳行也不是诗。而散文诗与诗的区别不仅在于换行换得不殷勤,还在于内容的更大包容和暴露。
诗是隐藏的艺术,散文诗是暴露的艺术。但即使暴露也是诗性的暴露。只是意象的更密集,情感的更粘稠,思想的更剔透。
[ 本帖最后由 风采飘飘 于 2010-7-5 15:0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