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563|回复: 15

美祉: 捧读《越战纪念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5 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越战纪念碑

非马作

一截大理石墙
二十六个字母
便把这么多年青的名字
嵌入历史

万人冢中
一个踽踽独行的老妪
终于找到了
她的爱子
此刻她正紧闭双眼
用颤悠悠的手指
沿著他冰冷的额头
找那致命的伤口

一段黑色的墙揭示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它诉说着往事的沉重。越战——一场噩梦,长达14年的美越战争,夺走300万越南军民的生命,5.7万美军士兵丧生,残酷的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创伤。

非马老师在他创作的《越战纪念碑》中,呈现出一个幻觉与现实相交融的场景。当您读到并触摸到每个名字的瞬间;当您读到“万人冢中 / 一个踽踽独行的老妪” 寻找爱子“致命的伤口” 的无声的画面;当您读到那“冰冷的额头”不过是冰冷的大理石时,诗人透过对一个老妇人及那些密布在纪念碑上的名字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深恶痛绝……诗人内心的呐喊,撼人心魄!

无数次捧读《越战纪念碑》,当眼前浮现出老妇内心的挣扎与痛苦的表情时;当看到活人和死人“终于”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会面了;当读到老妇人要找出“伤口”的那种不死心的冀求,我泪盈满眶。 多少人为此付出了代价?有什么“真实”比它更具无言的控诉力?难道您不以为《越战纪念碑》上的“人”才是应该真正被我们记住的吗?

一部好的作品的主导功能应该是在情感上唤起读者的共鸣,与读者产生共同的情感语言。非马老师的《越战纪念碑》之所以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达成了相应的情感状态,这已不仅仅是语言的理解了。

非马老师曾说:“对人类有广泛的同情心与爱心,是好诗的首要条件。”在《越战纪念碑》里,诗人对战争的受害者寄予深切同情的同时,更诉说着内心的美好向往,提醒人们和平与自由的可贵。


“澳洲彩虹鹦”第八期网上作品研讨会(2008年11月15~28日)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 ... php?p=436394#436394
发表于 2010-7-5 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刻她正紧闭双眼
用颤悠悠的手指
沿著他冰冷的额头
找那致命的伤口

-------------------------------------------------------------------------------------------

读之,令人动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5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简单,含义深刻,见字如面,读来动容,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兴昌和斋主的赏识与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作品没有难懂的语言,这一首象是场景的白描,却有着深切的痛惜,有一位诗人讲诗歌就是一种呈现,我想先生做到了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讨厌战争。可是对残暴者有时需要以暴易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0-7-8 10:51 发表
先生的作品没有难懂的语言,这一首象是场景的白描,却有着深切的痛惜,有一位诗人讲诗歌就是一种呈现,我想先生做到了这一点。

谢谢飞雪. 我尽力做, 至于做到多少, 只有让读者去衡量了.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9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10-7-8 22:08 发表
我讨厌战争。可是对残暴者有时需要以暴易暴。

的确如此, 只是野心家往往把对方魔鬼化, 并用这个当借口发动战争,即使事实并非如此或可用外交手段加以避免. 当然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希特勒及日本的侵略战争,比较黑白分明,则另当别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9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非马 于 2010-7-9 07:14 发表

的确如此, 只是野心家往往把对方魔鬼化, 并用这个当借口发动战争,即使事实并非如此或可用外交手段加以避免. 当然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希特勒及日本的侵略战争,比较黑白分明,则另当别论.



我至今不知道我们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属于什么战争。祝您及师母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饱含深情的诗歌,既简单明了,又揭示了那代人的辛酸。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非马教师不时为论坛呈现值得一读的诗与文。我在贵州遥祝先生康健!

以前看过介绍,这个越战纪念碑是一个华裔女设计师的杰作,很有内涵。今读此文,让我重温当时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越战,贴我的其中一首拙作,以和并表对非马先生的敬意。

《走进独弦琴的往事》

比二胡还要简单
一把独弦的琴
演绎一段往事
靠手的摇荡和弓的扯动
如泣如诉的岁月在薄雾中展开
长衫几乎是素面朝天款款而行
斗笠会在河风中淡淡移动
只有塘中的水牛躺着油亮的黑
青草中那一对弯弯的角
顶起胡志明小路上的月亮
南与北的相望暗布地雷
坚韧的赤脚踩翻了多少人的美梦
江山的画屏可以打碎
湄南河上的歌声也可以充耳不闻
当赤身小女孩从火海的呲声中跑出来
汽油弹啊汽油弹
她真的没有向地球索要什么
甚至一根救命的稻草
人类的眼睛再过一百年
还会不会流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10-7-9 11:32 发表



我至今不知道我们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属于什么战争。祝您及师母快乐!

祝你夏天凉爽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7-10 12:31 发表
这首饱含深情的诗歌,既简单明了,又揭示了那代人的辛酸。欣赏学习!!

谢谢,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1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10-7-10 14:00 发表
《走进独弦琴的往事》

比二胡还要简单
一把独弦的琴
演绎一段往事
靠手的摇荡和弓的扯动
如泣如诉的岁月在薄雾中展开
长衫几乎是素面朝天款款而行
斗笠会在河风中淡淡移动
只有塘中的水牛躺着油亮的黑
青 ...
谢谢. 高兴读到你的好诗. 战争中受害的总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