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24|回复: 11

莲瓣佛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9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人问:“你不信佛如何敬佛?”

“我敬佛是否就信佛?”我反问。那么莲瓣是植物体,佛心是心,难道莲瓣是因为高洁才被人为地归依了佛心吗?

再引申开来,如果信佛就是所说的皈依佛门,我想佛陀膝前的香火段没有现实的兴盛;所谓的善男信女不知道称呼的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那么信佛就是活佛、经师、喇嘛、内地称作方丈、和尚代指吗?好像也不尽然,否则西藏全民信佛又指的是什么?

敬佛:我逢庙必拜,逢香必供,这或许跟早逝经年的她有关,或许跟自己坎坷的经历有关,跟漂泊有关。

其实,这些只是一个引子,佛心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天地你我,我们共同开启共同拥有。

而佛性则是与生俱来的,不因为时间空间,不因为你的经历多少,它根植在莲瓣的故里也是你心灵的故里;不是你烧了多少支香拜了多少座庙就能拥有的。

这让我想起印度智者克里希那木提;他不信奉任何一种的宗教,甚至他的言语中有排斥本土婆罗教的少许意思。但他可以通过所想所悟结合自己的心性将爱,将真善美用语言、肢体、目光传递给身边的、身外的所有人。


的确,我读过许多宗教特别是佛教方面的书籍,我有不止一位的活佛朋友,我懂得宗教的仪轨。身边也有很多的藏地的内地的朋友说服我皈依。

每逢此刻,我总是憨态、微笑:也许我是想告诉大家,我还尘心未了、时辰未到。再或者我心已皈依了艺术皈依了诗歌。

记得曾经有一次跟小喇嘛洛桑坐禅的时候,我想借他的红袈裟披自己的身上。当然喇嘛没有同意,他也是什么都不说;憨态、微笑。

说真的,我不想如弘一法师那样出家了再入尘,入尘了再出家。因为的确我不知道尘为何物家在何方?


一如既往地沐手焚香,一如既往地过自己在尘世中的生活。伴涤心的藏香,心性也随之隐隐开启;多了份宁静少了份欲望,多了份喜悦少了份烦恼,多了份真爱少了份占有,多了份珍惜少了份挥霍,多了份对今生的品味,少了份对来世的梦许。

莲瓣上有佛心,佛心上有莲瓣,这就是我敬佛的道理罢!
发表于 2010-6-30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夜来读佛学,自有一份欢喜.一份领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佛性则是与生俱来的,不因为时间空间,不因为你的经历多少,它根植在莲瓣的故里也是你心灵的故里;不是你烧了多少支香拜了多少座庙就能拥有的。
是啊,我心向佛,而佛未必就懂你或你就懂了佛

善哉善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注重形式。有些人看似信佛,却仍然坏事做绝。我不烧香,却会去帮一些需要的人或物。今年生日前一天,和宝宝去步街碰上一只兔笼里的巴西龟,看它连身子也转不开来,不忍心就买下来,连夜送去东山寺,释明芳师傅念了经,第二天我们就去放生大湖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心即善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30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的刻意为之都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上的雨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泛神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在心中,是为敬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在一念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尘世未了,可以在心中向佛;
若尘世已了,就能皈依吗?
其实也未必,这人那,你永远说不出自己的家在何方,同意这个观点。
弘一法师那样的修炼也是很正常的,这才叫人嘛~
只有佛心如莲,不在乎形式咋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亦同,我们是同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2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