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风雨如磐

世界边缘系列之十一:诗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沙冬青 于 2010-6-20 01:32 发表
1979年夏夜,芒克大醉,在北京东四路口对着空旷的大街演讲:诗人?中国哪有什么诗人?喂,你们说,中国有诗人吗?

那时候,他一定是真的喝醉了。
诗人的理想什么时候再度像那个年代一样冉冉升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9,呜呜,我没赶上,不知道此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文字清新,意境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这个悲哀却不知悲哀天真却自诩成熟的群体,一直抱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在喧嚣和污浊里,而且被人嘲讽被人鄙夷着。”
老兄,没这么悲观吧。生活的一部分而已,或者说,理想表达的一种形式一种存在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也能不腐
纯粹写存在不存在
依着心的河流
潺湲述心曲

问好 风雨如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子 于 2010-6-21 22:46 发表
1979,呜呜,我没赶上,不知道此事。

我正在一所大学读书,没看到。
如果看到,那是我的机会,我会把他拉起来,送回家,然后跟他成为朋友,然后。
然后可能就无法认识现在的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西哥大臣 于 2010-6-22 00:24 发表
问候,文字清新,意境深刻

谢谢大臣兄的赏读。
文字很可怕的啊。 可是诗人真的是这样生存着写作着。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沙冬青 于 2010-6-22 03:10 发表
“诗人,这个悲哀却不知悲哀天真却自诩成熟的群体,一直抱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在喧嚣和污浊里,而且被人嘲讽被人鄙夷着。”
老兄,没这么悲观吧。生活的一部分而已,或者说,理想表达的一种形式一种存在而已。

兄弟,我们不是诗人,充其量我们只能是诗歌爱好者,所以我们不必悲哀。
可是连我们这个圈子不也很小吗?几百人而已。
所以不能期望诗歌的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那么我们还是抱着这微微颤抖的火苗取暖吧。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閔吉 于 2010-6-22 03:36 发表
诗也能不腐
纯粹写存在不存在
依着心的河流
潺湲述心曲

问好 风雨如磐

谢谢古闵吉赏读风雨拙作。
诗也能不腐——欣赏这句。
为了我们内心的那些不腐的情感以及这样的情感衍生出的句子,坚持下去。
问好来自台湾的诗友。之前有阿米常来,但最近好象不来了。
再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也写过类似的主题。有一诗友批之鬼影一团。呵呵,欣赏的意象传达,简而干净。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段时间没上网。发现风雨的诗歌在风格上有了些变化。
更注重环境的铺垫了。但是在某一方面又过之了,很多重复的环境抒写词语,无法增加层叠感,反而显得有些罗嗦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诗歌在某一程度上有些接近西方翻译体的感觉。
在很多时候我对这些翻译体是没多大好感的,比如普希金的《致大海》翻译过来的,在语法上是绝对没有什么错误的,但是如果精通本籍文字,读起来感觉就会不同,至少没那么白,这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毕竟有些词语的组合,都是在各个土地上具有特殊无法完全通过语法所能描绘的意义的。如同唐诗宋词的意境。所以我觉得这类诗歌可以看,却不宜模仿,如果真想模仿,不如先学习国外的语言。
诗歌很多时候会因为韵脚,节奏,以及断句等发生细微的变化,从而影响至整体诗歌的气质。所以说外文诗歌中,很多在未翻译之前的诗歌的发音韵脚,以及抑扬顿挫,并不是简单的符合意思就能完全表现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鸣叫天空的阴郁

这里鸣叫用的不太好呢~~  问候兄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6-22 21:11 发表
鸣叫天空的阴郁

这里鸣叫用的不太好呢~~  问候兄长~~

这一首我自己也觉得意象堆积得太烦琐了,有些句子确实也不是那么精致。
谢谢首席兄弟的精心阅读,以后自当努力!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易清川 于 2010-6-22 20:41 发表
有段时间没上网。发现风雨的诗歌在风格上有了些变化。
更注重环境的铺垫了。但是在某一方面又过之了,很多重复的环境抒写词语,无法增加层叠感,反而显得有些罗嗦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诗歌在某一程度上有些接近 ...

很惊喜很感动地读着清川老师为风雨一首糙作留下的如此用心如此精致的评论。许久没有见到清川老师了,先向您问好!
对于诗歌我一直不能忘怀你留给我的一句话;风雨,对于诗歌我们只能报以虔诚,如果这之前我写诗歌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或者练习自己的文笔,之后我对诗歌真的如同对待自己的内心和眼睛。
说到这一首,我觉得是纯粹在堆砌意象,也是你说到的环境的铺垫,自从几年前学习着用意象点缀诗意后,我一直在象征和意象之间徘徊。有时候意象的成分多一些,有时候象征的内容多一些。但都没有做好,其实也做不好,毕竟学识和功底太浅薄。但我不知道这样努力是不是方向性的错误,也许经历的多一些会对自己所走的的诗歌之路有更明朗的认识,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得到清川老师的指点。
关于外诗,我不能否认我确实受他们的影响比较大,比如雪莱,拜伦,叶赛宁,以及后来的意象派和自白派。但我读到的都是翻译过来的,语意以及韵节也只能受翻译者的约束。前几天和我们市作家协会分管诗歌的副主席一起吃饭他还问起我能否读原版的《荒原》和《草叶集》而我只能摇头,而这样的遗憾或许今生是无法弥补了。我的这些所谓的诗歌压韵也罢,内韵的确立也罢,现在也只能这样亦步亦趋地走下去了,当然如能得到老师更多的指点,风雨感激不尽。
如果今年我能去上海,一定拜会老师,当面请教于老师!
问好清川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贵州清江龙杉 于 2010-6-22 14:59 发表
我曾经也写过类似的主题。有一诗友批之鬼影一团。呵呵,欣赏的意象传达,简而干净。问候。

感谢诗兄赏读!
这是我所谓意象诗歌里比较浓郁的一首,也许可以体会到一些内在的东西。但还是不成熟的粗糙的,请诗兄多多指正!
但自我感觉这样传达诗意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问好诗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1 0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