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87|回复: 3

少年醉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9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少年醉酒
.
文/彭建华
.
  .我不嗜酒,却仍有过几次醉酒的经历。其中的一次少年时期的醉酒,至今想来,仍觉香醇满口,回味绵长。
.
  那次醉酒,与奶奶有关。
.
  我的家乡地处湘南的蒸湘大地,自古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在我的幼年时代,尽管乡亲父老们生活清贫,但是那用于待客的酒,却是无论如何都得准备几坛的。
.
  家乡的酒,现在可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在三十余年前,却只有自烤的烧酒,奢侈的时候或许还有一小坛自酿的糯米酒。
.
  糯米酒是甜的,它的酿造方法,与烧酒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现在常说酿酒,其实,真正当得了一个“酿”字的,不是烧酒而是糯米甜酒。当然,烧酒也需要“酿”,但最终却是“熬”出来的。 .
.
   “熬”烧酒是我们家乡一年当中的常规节目。将十来斤大米淘洗干净,放入一只俗称“荷叶锅”的大铁锅里,加水,烧火,其过程简单,犹如平素办红白喜事时煮大锅饭一般无二,这称之为“煮酒饭”。然后用一个洗净擦干的篾篮盘,将“酒饭”撒开晾着,待到冷却后再均匀地撒上“饼药”。所谓“饼药”就是酒曲,现在商店里有得卖,但大多是化学品。在我孩提时期,乡亲们用的“饼药”则全是自制的纯植物性的。
.
  我有一位叫南元的本家兄,就是位制造“饼药”的高手。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住在五砖塘的南元哥,常常躲.到住在我们朱公塘的他满叔家木板楼上,神神秘秘仿佛在搞地下工作。年幼的我好奇,某次乘他不备,爬上楼梯去看,嘿!一层一层的黄花搭子上摆满了鸟蛋般大小的淀白色丸子,整座木楼上弥漫了一种藕草的香味。我当然知道这就是“饼药”,我的父母还有奶奶平素熬酒时,就将它们放在粜米的竹筒里用刀把捣成粉末,然后撒在酒饭里。可是,我不明白的是,南元哥做这么多干吗?正在我出神之际,南元哥来了。我好害怕,因为他平素好凶的。可是这回却显得很慌张,仿佛倒是怕极了我这个小屁孩。他手抚着我的头,一脸谄笑地低声说,奶仉,莫要到外面乱讲呀,哥哥隔天把大糖你呷。我一边迷惑地点头,一边落荒而逃。第二天,我果真得到一小块大糖,再看那屋,门上却挂了一把长条铜锁。此事迷惑了我好些年,后来才晓得那时割“尾巴”,不允许社员搞资本主义,一旦抓住是要开斗争会的。
.
  再说那烧酒的酿造。酒饭撒了饼药后,搅拌几遍,再洒上一、二瓢冷开水,继续拌匀。然后将它舀到早就洗净备用的一个搪缸里,上面盖上二张干荷叶,再在缸口垫上几层旧报纸,铺上一件不用的蓑衣,加上一个木桶盖子,压上一块石板,最后将搪缸置入灶膛,根据天气状况决定是否加盖稻草。如此这般方才大功告成。夏天待上十来天,冬天须得近个月,酒香便由淡渐烈。这时便可以熬酒了。熬酒时再架一口荷叶锅,将酒香四溢的酒糟舀入锅内,渗入盖面的井水,座上一个木制的圆筒酒罾,上面再座一口添满了水的小铁锅,酒罾上下与大小铁锅接接攘的地方,分别围一圈长条布巾以密封。那酒罾中间某处留有一个玻璃杯口大小的圆洞,接一根橡皮管,直通灶旁的小口酒坛。橡皮筒与酒罾接口处糊上一圈饭膏,与小口酒缸接口处则包上几层湿毛巾。一切就绪了,灶内就架上大柴烧起旺火,锅内酒糟水快开时将火放慢,这时就会听到嘀嗒嘀嗒的下酒声,从小口酒缸里传出。一直熬下去,酒罾上方小铁锅里的水由冷变热了就再换一锅,一般换了四、五次后,熬酒的工序也就彻底完成。头二锅水的酒是蛮浓烈的,点火就可以烧起来。那年我的二堂伯熬酒,他想看一看小口酒缸里的酒有多少,可是里面蒸汽弥漫着无法瞧见,于是他划了一根火柴去照。谁知,扑的一声那酒蒸汽就接起了火,一下就将二堂伯的眉毛、头发和胡子全烧光,整个脸也被烧伤。
.
  这就是熬酒,因是用火熬出来的,故称之为烧酒。有时,由于熬酒时火势把握不当,将酒糟烧糊了,熬出来的酒就有一股浓厚的烧锅巴味,这样的酒倒可说是名符其实的“烧酒”了。
.
  当然,酿糯米甜酒就不用如此麻烦和繁琐。开始煮酒饭的工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那“饼药”有所分别。烧酒饼药谓之“籼米饼药”,甜酒饼药谓之“糯米饼药”。再则酿制甜酒,不需要用火去熬,。待那糯米酒饭在缸内被“糯米饼药”化成稀稀的酒糟后,就可以直接食用,或连同酒糟一起呷,或泌出酒糟单饮那青白的酒水。
.
  我们家乡的糯米甜酒是很神奇的,夏天天热,在外面劳作回来,从缸里舀出一碗糯米酒糟,悠悠地喝下去,一股香甜便伴着清凉,从口中沿着喉咙一路滋润着滑下,整个人立马就变得神清气爽,痛快至极。如果是冬天,则需得在锅里煮一煮,再加一个鸡蛋,佐一点姜末葱叶,或者是红枣、莲子、葡萄干之类,然后配一小块大糖,那就色香味俱备了。用一只小碗盛了,一只小汤匙舀起,慢慢地品味,如此也就进入了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境界了。  记得我上高中时刚十四岁,从未离开过家庭的我要独自上十五、六里路远的学校去读书。那时穷吃不起学校的公菜,就自己带一玻璃瓶子的酸菜,一吃就是一个礼拜。每周回家拿一次菜。
.
       有一年的夏天,奶奶看我走得满头大汗,一进屋就打开水缸舀水猛灌,便对我说,华仔,过二天我煮些糯米酒,下周回来呷吧。第二周星期六下午,我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酒香。那盛甜酒的小酒缸放在我床头的小条几上,我打开一看,里面的糯米酒糟正咕咕地冒着酒气,那酒气香醇、甜美,由淡渐浓,诱得我口水直流。其时家人都不在,我懒得煮,就拿了一个小汤匙从里面舀着吃。开始是斯文着慢慢喝,后来觉得不过瘾,索性一匙接一匙狼吞虎咽。瞧见那半缸糯米酒糟塌下去小半,也曾几度想罢手,无奈肚子的馋虫不肯,于是继续狂饮。后来觉得有点迷糊便放下那粗厚的剌纱蚊帐,躺在床上休息。
.
  我感觉自己处于一种既睡非睡、似醒非醒状态,不知什么时候,知道奶奶回来了,想起床想喊她,却不能自主。任凭奶奶从屋里到门外几进几出去张望,任凭奶奶不停地念叨“华仔怎么还冒回来”。后来,奶奶大概是看到了小条几上酒坛的狼藉,猜想到我已经回来,便来床上找我。见我睡觉又走开。随后听到灶屋里锅碗的声响,知是奶奶在为我煮糯米酒糟。果然,一会儿奶奶就来喊我。华仔华仔,快起来呷酒糟。见我没起来,索性就将满满一碗端到床头小条几上。我挣扎着起来,满脸通红,喷着酒气。奶奶说,你呷生酒糟那么多干嘛?醉了就别再呷了,明早去学校时再煮把你呷。我本来也想算了,可是一看那碗里的酒糟,淡红的水面,漂着雪白的蛋花,泛着嫩黄的姜片,浮着翠绿的葱叶,食欲一下子又上来了。我不敢也不能再狂喝猛饮,便坐在那里,一手端碗,一手握匙,慢慢地品尝。奶奶站在身后慢慢地摇着葡扇,帮我扇风。我吃着吃着,就伏在小条几上呼呼大睡。此刻,我真的醉了,醉倒在幸福和温馨里。
.
  .成年后,我走上了社会也曾醉过几次酒,但现在想来,竟然再没有一次醉得象少年时那般痛快。少年醉酒之所以痛快,就在于醉得纯粹、质朴、率真、自然,醉就是醉,不掺丝毫杂质。想想过去,看看现在,连“醉酒”都似乎变了味儿。每天有多少人醉倒在洒桌上,又有几个人不是在冒着酒的名义,打着醉的旗号,行着功名利禄的勾当?他们口中喷出的不是酒气,而是官气、匪气、霸气和铜臭气。他们醉态百出,有时甚至是嚎啕大哭,正是因为他们平时把自己包裹得太严,被追逐功名利禄的生活压迫得太紧,只好借助“醉酒”这个工具,来释放或者是撕裂它们。这样的醉酒,已是彻底失去了醉酒的本真,成了一场粉抹登场的闹剧。.
.
  少年醉酒,醉得我刻骨铭心,至今怀念不已。因为我明白,再浓烈的酒,醉的只是身。如果再加上浓醇的亲情,醉的就是心了,它才可以醉你一生。
.
文谭居士彭建华
2010 .1 .1东莞
发表于 2010-6-9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吃着吃着,就伏在小条几上呼呼大睡。此刻,我真的醉了,醉倒在幸福和温馨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醉酒之所以痛快,就在于醉得纯粹、质朴、率真、自然,醉就是醉,不掺丝毫杂质。想想过去,看看现在,连“醉酒”都似乎变了味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