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156|回复: 24

【散文T型台】第四期【家乡】:故乡的原风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5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蝉鸣几千里,最长的一道声线落在六月。六月之外是烟尘,是野马和浪花。青石板路上梅雨疾驰而去。故乡的桥被流水弯曲,又被六月的雨水模糊。
2.
青灰色的瓦在雨水中拍打尘土,远处的山听见铮铮然的响声。
云雾中的咳嗽一直很清晰,高一声,低一声。顺着山路,有裸足的印痕绕过山去。
3.
木叶声声吹响的年代已经久远。山居的人依然多年不出山门。
他们往返于炊烟,青山进,绿水出。牛背上的歌声柔软而悠长。
山梁上锨土的人没有停下来。月亮升起,回家的路上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4.
驾小舟远去。涛声回响在远处的岸。
两岸都是烟火人家。行走在岸边,便注定不可能相忘于江湖。
饮米酒食草鱼,渡于淡水之上,欲望是网也是鱼钩。清凌凌的长河容纳了花的沦落和人群的喧嚣,除了鱼,还有什么会慢慢浮上来,除了鱼,又有什么会慢慢沉下去?
5.
被风化的石头有了裂纹。路人并没有坚持风的方向。
远处来的客人打听百里杜鹃与茫茫草海,他穿过油菜绿油油的波浪,又湮没在松树林忽忽的涛声里。没有人知道他将穿越什么样的夏天。
到此游历的人都有一个愿望:生则游于绿水,死则葬于青山。
他们细数石头的裂纹,看见牛马成群从黄昏归来。
6.
斜阳中行走的人,慢慢地接近泥土和天空。
群鸟返回之后天色临近夜晚。
月亮总在青山之外,风声总是很远。陈年的蛙声就像河流绕过芦苇荡。
有人摇船,连夜渡过对岸。许多年,从此音讯全无。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好有这么一篇,贴来支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穷=人 于 2010-6-5 14:11 发表
刚好有这么一篇,贴来支持下。

欢迎参赛,希望多来!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蝉鸣几千里,最长的一道声线落在六月。六月之外是烟尘,是野马和浪花。青石板路上梅雨疾驰而去。故乡的桥被流水弯曲,又被六月的雨水模糊。
//////////////////////////
研读精品大作。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够散。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写法第一感觉思想沉潜比较深,通过一些声音来隐喻游子的思乡无奈和沉积的热爱。比较有意蕴的诗篇,让人在比如二胡那样的曲调里感知一片明月的慰藉。感谢穷=人,您的参与,又使散文诗这个板块有了一份别样的色彩,丹青不过如此!!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 于 2010-6-6 01: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迷茫与求索

情感的回归又是出发点,所谓始终并举,情韵并存,是不错的文章,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提提,让大家感受不同的韵味和听听《故乡原风景》的夜色迷离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风化的石头有了裂纹。路人并没有坚持风的方向。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如 于 2010-6-5 15:09 发表

欢迎参赛,希望多来!问好!

问好静如,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0-6-5 15:34 发表
蝉鸣几千里,最长的一道声线落在六月。六月之外是烟尘,是野马和浪花。青石板路上梅雨疾驰而去。故乡的桥被流水弯曲,又被六月的雨水模糊。
//////////////////////////
研读精品大作。学习了

望远多多赐教,远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登山 于 2010-6-5 16:28 发表
这篇,够散。问好!

问好登山,谢谢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驰故里 于 2010-6-5 19:26 发表
提读

感谢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6-6 00:57 发表
这种写法第一感觉思想沉潜比较深,通过一些声音来隐喻游子的思乡无奈和沉积的热爱。比较有意蕴的诗篇,让人在比如二胡那样的曲调里感知一片明月的慰藉。感谢穷=人,您的参与,又使散文诗这个板块有了一份别样的色彩, ...

芙蓉斑斑多批评,问好。这个视频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槐 于 2010-6-6 01:10 发表
情感的回归又是出发点,所谓始终并举,情韵并存,是不错的文章,喜欢

感谢来读,请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20: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