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李利拉

【六月同题开锣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的一篇重要作品是《天问》,这一篇自始至终,尽是提问题。它所提的问题包括哲学、天文、地理、历史各方面。这篇的题目为什么叫“天问”?它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王逸的《序》说:“屈原放逐,忧心憔悴,彷徨川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这几句话说明这篇的题为什么叫“天问”。“天问”就是问问天,问天为的是发泄心中的气愤。王逸又说:当时楚国先王的庙和贵族的祠堂,其墙上都画有天地、山川、鬼神和历史故事。屈原在这些地方休息,“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楚辞章句·天问》)。这一段话中所说的祠庙壁上的图画是无可考的。但其总的意思,说:屈原是提出这许多问题,为的是“渫愤懑,舒愁思”,则是正确的。这种愤懑、愁思不是个人的“叹老嗟卑”,而是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所有的义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何谓“天问”?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又据传屈原被逐,忧心愁惨,旁徨山泽,过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有天地、山川、神灵、古代贤圣、怪物等故事,因而“呵壁问天”,这种说法虽有一定历史文献的记载及文物可作参考,但未必就是屈原写《天问》的真实起因。《天问》中,问天地、日月、山川、灵异之外,它所涉及的人事,大多有当时的现实意义。因此,屈原所提出的问题不会是仅仅根据庙堂壁画。而是有他主观上的选择并经他精心结撰的。从全文的先后次序来看,先天地自然后三代史实,而以楚国的贤君愚臣作为结尾,这里显著地表明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动机与创作意图,因此,这篇包含着作者深层思想结晶的《天问》,不可能是他“呵壁问天”的即兴之作。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而“天”字的意思,战国时代含义已颇广泛。大体说来,凡一切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人所不能了解,不能施为的事与物,都可用“天”来统摄之。对物质界说,又有本始、本质、本原的意思。《易·系词》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天问》的天,也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中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九州安错……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有“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论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覆,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天问》问世之后,摹拟的作品为数不少。晋傅玄有《拟天问》,梁江淹有《遂古篇》,唐杨炯有《浑天问》、柳宗元有《天对》,明方孝孺有《杂问》、王廷相有《答天问》,清李雯也有《天问》……可见其对后世文学创作思想的深远影响。但摹拟之作大多既缺乏思想价值也缺乏文学价值。

  总之《天问》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特色而有很特殊意义的文学杰作,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它相当高的价值与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1.
浪,含着冰冷
不厌其烦地拍遍江岸

一句又一句的质问
没有等到答案

浪的声响
也越来越低,终于只剩下
空荡荡的堤岸

2.
一声声的叹息
匿迹在前朝的风雨中

所有冤屈,沉结于江底的砂石
任时光紧紧抱住遗憾,一遍遍洗磨出
洁白的魂魄

向天问了那么多
如今,还需要再问下去吗

3.
他停止了叹息,也不再发问
汨罗江的水 温柔地包裹着他

沉下去,再沉下去
就像那片无边无际的黑暗
最后一丝光亮 终是泯灭于
等待的绝望

4.
龙舟赛,吃粽子
热闹的节日
暂且忽略历史,遗忘疼痛

粽子越卖越贵
里面的馅也开始标新立异

龙舟竞技,锣鼓喧天
他们张灯结彩
是节日,就应该大肆庆贺

只是他们真的忘了
是节日,也是祭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硬凑了一组,支持一下下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句天问


你那一句天问
至今未曾有答案

现实总是严酷
想来还是水中滋润

八十多万个日日夜夜
你是否已进化成用腮呼吸

岸上空气稀薄
黎民一直苟延残喘

[ 本帖最后由 钓雪斋主 于 2010-6-8 11: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有8首。谢谢各位,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10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8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月同题开锣了】《离骚》(组诗)

【六月同题开锣了】《离骚》(组诗)
引:过汨罗江感怀 -------郭沫若
  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
《离骚》(组诗)
《屈子醉》
锣声,鼓声
那是2200多年前的战争
心悠悠呼
梦晃晃然
你穿越在人群中
时间透过了你
那或是场梦
歌声,琴声
千里之外的寂寞
香草、美人
或是一片空谷足音

钟声响了
祭起一把长长的宝剑
屈子拔剑而舞
蒙住消逝的醉意
这是恨吗?
回忆带着甜味
却让人伤的那么深
在这古国的界限里
有谁
能站在当空
明示内心的皎洁

碌人笑了
笑的那么疯狂
面对今朝
谁将击罄而歌
掩埋那剃掉灵魂的躯壳
在钟声响起的地方
絮飞,瓦染
我将奏响一曲挽歌
为壮士送行
《端午行歌》
明明月兮
敛将汨罗
昭昭日兮
若夫何求兮

在汨罗江岸
在大夫的身旁
眼前的一切
似画似梦
江上的游龙
是千百年后的神启
无所谓深度
只是一次惜别

端午之初
吟《国殇》而舞《韶》
唱《离骚》而饮酒
大夫如一匹烈马嘶鸣而过
这里是河流,这里是山野
在这里埋藏着挚爱、渴望

可是
那颗心
如何才能满足的睡去
《端午悠怀》
一杯酒水
我不能就这样解释一次醉意
你的心
是河边招摇的小草
如果我是一尾鱼
定驻留在你身旁
我在路上
沉沦的低吟
那么忐忑

一曲行歌
如弱水上木舟
而今,一片粽叶
包住了一份份浓情厚意
包紧了一幅幅诗篇
连起心和耳朵
历史就停住了回声

隔着雾湿的芦苇
我不再想象蒿草和艾叶
只是阅读这时间和地点
在眼睛的深处
呼吸、临摹

清晨
那如梦的一章
窈窕的诗篇
从这里走到晚夕
轻轻的
沉入水底








个人简历:
  我出生于1989年,获得过宋庆龄奖学金和中科院小院士称号,喜欢唱歌,写诗,希望可以出自己的诗集,让更多人喜欢我写的诗歌。我还偶尔喜欢写一点童话,在往昔的路途上有过不少坎坷和辛酸,但是我对梦想的执着一直没有改变。
姓名:胡金勇                            笔名:释梦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东环南路37号楼5-1-1#

邮编:735000

联系电话:13399373163 0937-2666748 QQ382922377  邮箱suzhu1989@sina.som

[ 本帖最后由 释梦 于 2010-6-10 22: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9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出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句天问
/马丁


如果N年前
为那一句天问
你们也这样擂鼓
摇旗、呐喊
好似战事已开
就像今天的场面
得到数以万计人的响应
推着它,吃水而行
也不至于如今
我在汩罗江
一躺两千年又
被这无端的声浪吵醒




201069

[ 本帖最后由 马丁 于 2010-6-11 22: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加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句天问……  

恩,如果我会写诗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15 05: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