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一下:三三真正接触诗歌,是从进入诗歌报开始,也就两个来月,所以我对诗歌的理解固然还很浅显。况且,我个人感觉自己读诗大部分时候是凭直觉在读,对各种技巧和方法知之甚少。因此,若误解了各诗友的诗意或者评得浅显,请各位朋友和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李子熟了
文/降兵
多带些李子,好分给城里人
——娘说话的神态
有点像正月初几里,把家里的土货
从旧箱底掏出来,用蛇皮袋包好
分给老远回乡拜年的客人
如今
娘已走多年
每逢端午来临
那一粒粒燃烧的子弹
总是,沿着我进城的路线
酸酸甜甜地
洞穿我内心的波涛
#蒲扇
不该从旧房子里抽出来
这风烛残年的家什
实在太烂,实在对不住二十一世纪的观众了
这就是少年的蒲扇
一家六口轮流坐庄消灭蚊虫、汗珠儿的蒲扇
如今,像岁月吐出的鱼刺
只剩下几根肋骨了
让我拿起来轻摇时
感觉流火的七月
在身边,总是翻来覆去
---------------这两首诗读第一遍就把我打动了了,第一首写的母亲。“多带些李子,好分给城里人/——娘说话的神态”第一句明显是一句话,而作者用了神态一词来补充,的确,从这句话,我已经看到了他的母亲是怎么一副神态,因为我的母亲也有过同样的神态,这个“神态”起到了不错的效果。“那一粒粒燃烧的子弹/沿着我进城的路线/酸酸甜甜地/洞穿我内心的波涛”这里的子弹表面上是指李子,而实际上却是母亲的神态,母亲的淳朴,母亲的待人处事。相信大家都能够轻易读出这层意思。这里的酸酸甜甜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同样意思但是更为沉稳的词代替,我觉得效果会更好!
“如今,像岁月吐出的鱼刺/只剩下几根肋骨了”这个“鱼刺”用得很好,而后来的"肋骨"我觉得有些多余了。结尾为什么会“翻来覆去”因为它让人想起了小时候作者家里“轮流坐庄”的乐趣。这两首诗歌,从前面的铺陈到后面的结尾都显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切理解,语言简单,却将内容表达得较为深刻。对生活细节出色的捕捉和刻画,是这首诗值得我学习的。
提马灯的女子
文/极限
身后的路一直亮着
它没有退路
光是向上的
连接着云朵
马灯熄灭了
没有燃烧的诗情
我提着它
等你
等你
我仅有向往
从高处看
我的站立
是最真实的
也是最美丽的
更是流年遗落的一尊玉
-------------这首诗为观者营造了一种朦胧模糊的诗境,这使得这首诗为观者留下了一个宽广的想象空间。而要表达出诗中这种“等待”,也许对生命有足够的体悟。但个人觉得它有些地方裂度稍大了些,可能会让观者在心里上产生一种“排斥”的感觉。优点和缺点可能是共生的,怎样才能把握住平衡,就像是学骑自行车,刚学可能会摔很多跟头,但是久而久之也就驾轻就熟了。当然这也是有个体差异的。
关于妓女的十四行诗
文/撒旦之吻
她的身体是一件在橱窗里展览的服饰,
灯光不停地在她全身彷徨。
她的脸好比新房中的一垛白墙,
目光又像蛇在把你缠紧吞噬。
她在告诉你如何被她臣服和统治,
今夜,她将有机会成为你的女王,
今夜,她要敞开皱褶的婚床,
去囚禁一个春天的城市。
不,她不是女王,她只是一个荒野的菌菇,
她允许一千个男人而不是一个男人,
在她身上种植爱情的余毒。
然后她会挺起一个单薄的影子,黯淡而无神,
她将重新做回父母的好女孩,柔嫩而不可碰触,
她重新穿上艳丽的外套后,里面空若浮尘。
---------撒旦兄长的诗总能有其独到之处,这是我尤其欣赏的。读了这首诗后我很感动。这是一个诗者对现实的关照!前面两段把她写的多么的强势,是女王,能统治和臣服男人。后面两节笔锋一转,落到了现实。“不,她不是女王,她只是一个荒野的菌菇,/她允许一千个男人而不是一个男人,/在她身上种植爱情的余毒。”这个句子太精彩了,这个"余毒"提炼得十分出彩。最后一节将诗的节奏进一步缓和下来,回到真正的现实之中。让观者的心回到现实的亲情的温馨。节奏的缓和和笔法的转换使人一层一层将“女王”剖开成一个普通的女儿。这就是打动的人心的地方。从高处来理解,这个妓女不一定就是妓女,这里面还可以读出一种某些人群和社会的关系。个人觉得前面两节描写上面有点重了,可以抹一抹。
#提手
文/逼割
支楞着透明的玻璃脑袋
那个人
弯下腰去
给一些明清瓷器
焊上金属提手
--------在我的印象里,逼割兄的诗大多都是非常独特而富于个性的,当然这首也不例外,他大胆求新的精神很令我赞佩!
这首诗的最大的优点在于作者将他要表达的内容和所选用的意象缝合得十分紧密,然后就是诗歌首位呼应的构筑。“支楞着透明的玻璃脑袋”,为什么会是玻璃脑袋?当然是因为人进化了甚至变异了,为什么会这样,这不得不让人进一步探寻其中的奥妙。"给一些明清瓷器/焊上金属提手",清瓷器,这是多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东西,现在要被焊上金属提手,当然是被外在的杂质所介入。这让我想到了中文中参杂的英文,麦当劳肯德基生意的火爆。这个“提手”还藏有玄机,
这个提手是个“领头者”,这就十分可怕了。。。意象的精当选用使得观者能够融入诗歌的精髓,而又使诗歌的内涵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形式上的构筑使得这种作用进一步增强。
《留言》
文/刀歹
小月
就算从1997年算起
我也在外面跑了十三年了
实在不想再跑了
决定回乡下去长住
决心一下
长出一口气
心想
今后可好了
可我也知道
你是断然不肯和我回去的
其实那也好
如果将来有空
就来我家玩玩吧
我们杀只鸡吃
《陈酒》
文/堰鹤
迎面而来的女人带有陈酒的香味
长发间蓬勃的阳光可以穿刺一截骨骼
至少我可以忽略海鱼的腥味,专心于
发现植物的温暖。这是需要呵护的季节
枝叶的萌芽把秘密逐层展开。酒中的虫子
在玫瑰的花瓣之间酝酿无声的雨,淋湿
从昨天起步的词根。蹲坐词稍的语言
习惯裸露肢体,夏夜的月光下诱惑飞虫
我不需要捂紧双手,只需要滤净混沌的日子
滤净日子日渐膨胀的欲望。守望盛放陈酒的坛子
里外的香味有不同的翅膀,对这个尘世的触角
风味各异
-------------------第一首诗我相信会读诗歌的人读个一两遍便能读懂个中含义,并会被它所陈述的生活事实所打动,心里定会有一定的起伏。这种诗歌的优点我在前面已经说到过一些,善于把握生活细节以及用虚化很少的语言和一定的构筑将诗意呈现出来等等。这种诗歌对观者来说,是容易懂的,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度和深度,而又有对现实的关照,个人认为这种类型的诗歌往往会更容易被接受,或者说更有利于诗歌的普及。
对比起来,《陈酒》用的修饰和虚化就多了很多,这种诗歌对于有耐性的观者来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反复咀嚼,而又余音绕梁,一点一点的揭开这个“谜底”,而不同于前者给人带来的瞬间冲击和感念。我反复读了很多遍之后,是这样理解的:陈酒在这里就是指诗歌(或者说其他精神依托)。"海鱼的腥味"是指某些世俗的诱惑。“酒中的虫子/在玫瑰的花瓣之间酝酿无声的雨,淋湿/从昨天起步的词根。蹲坐词稍的语言/习惯裸露肢体,夏夜的月光下诱惑飞虫”,这几句让我想到的“诗歌的功用是用于诱惑异性”这个观点,飞虫酝酿的语言(诗歌)用于诱惑飞虫。
“我不需要捂紧双手,只需要滤净混沌的日子
滤净日子日渐膨胀的欲望。守望盛放陈酒的坛子
里外的香味有不同的翅膀,对这个尘世的触角
风味各异”
----------------这个结尾就是要表达的作者要过滤“日渐膨胀的欲望”,守望"盛放陈酒的坛子"——这个坛子当然就是指诗歌的本质了,而不顾风格各异的流派之类的。总的来说这首诗我的解读就是作者要表达自己对诗歌本质的坚守。不同的人对它当然可能有不同的解读,这也是这种诗歌的一大魅力所在,而前一首的解读就会相对单一。而个人也觉得这样的诗歌个性的经验较多,并不是很容易进入,这也是一个够大的缺憾了。当然读这样的诗歌并不需要刨根问底,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或许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解读方式。
诗的好坏没有人能够下定论,只是不同个性的观者结合自身的不同的经验的一个结果。而这两类诗本质上当然是不可能脱离的,不外乎是用自己的感念去感念别人。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写诗只是写给自己看,不过这样的人也不会出现在论坛了。
以上都是个人一些浅显的认识,如有不妥,请刀歹朋友和堰鹤大哥海涵。
[ 本帖最后由 zjhpoem 于 2010-6-8 11:0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