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3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樱 于 2010-6-2 23:36 发表 
嗯,这种写法有些平常化了
浅见,问候朋友!
谢白樱版主读评,问好!
拙作有些晦涩,特作一下解读.:倾危的姿态,既描写艾草的长势,又暗指屈原的性格从古到今都容易被伤害.艾草是人们端午放在门外用来驱邪的植物,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它拉起了沉淀在江底的永不会磨灭的身影.为什么波浪呻吟着长剑的寒光呢?因为春秋战国的中国古人有腰佩长剑的习惯,波浪呻吟着长剑的寒光用了一个通感手法,穿透灰白的叶,染黄的伸展的茎,宝剑的寒光因为岁月和屈原的悲情而显得灰白和黄,艾草的色彩也是灰白和黄的,这个地方比较好地把屈原和艾草联系起来了.
第二节比较明朗,海子可把屈原的脚印说成白鸽子,我也可把它说成斑驳的小船.最后几句是全诗的诗眼,艾草的气味是香的而吃在口中是苦涩的,屈原的精神难道不是既让我们这个民族感到苦涩又感到熏香吗?
不好意思,我很少采用象征的手法来练习,故拙作读起来不是很顺畅.
[ 本帖最后由 无悔人生 于 2010-6-3 13:4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