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624|回复: 37

【散文T型台】第四期【家乡】:《故乡:一扇敞开的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1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散文T型台】第四期【家乡】:《故乡:一扇敞开的门》




      文/哑榴



         一

陌生人,请成为哑榴的新朋友。请你们向我走来,向我靠近。
请误入我的门槛,一扇故乡的门一直敞开着——

陌生人,请允许我直呼您的名字。
请允许我称呼您兄弟或姊妹。
让我们随意地打开农家的话匣,如同火炉里吹出火星。

谁的心啊,还不是一颗灼人的火炉,温热的酒。


          二

陌生人,哑榴指给你们看这些野草,野花。
还有这茅房上生长着一株株金黄色的蒲公英。
不知道蒲公英为什么到处乱开,才开得如此悠然。

不知道蒲公英什么时候成熟,才成熟的如此幸福。
只须,微风,这一指点——
一朵,一朵,一朵,小小的降落伞,从天而降。

陌生人,让一朵蒲公英引领您来到哑榴的故乡。
像清风掠过家乡的树冠,
让每一片绿叶都会有一些异样的感觉。


          三


陌生人,请来到我的小村庄。
这里,是一声啼哭惊醒的黎明。婴儿诞生,牛犊诞生,破壳的雏鸡诞生。

我记不得的炊烟袅袅的村庄里诞生的孩子的名字,
我隐约记得他们诞生时分刺破夜空的一声声哭啼。
这里,也珍藏着我的第一声哭啼,就像所有的初生的孩子,都拥有一个幸福的诞生的时刻。

这里,是小草从泥水里站起的童年。是春天奔跑的花朵,是树荫下知了知了的夏天。
这里,是越过农田上学的红领巾,是田埂上打着油纸伞在泥水里跋涉的脚印。
这里,是漫天星光下面的一粒一粒流萤。
这里,是收割后的田野里捡拾麦穗的笑脸——
这里,是银子一样闪亮的河水,湖水,
这里,山林里野猪奔跑,野兔脱逃,野鸡飞过……


           四


孩子们自由散漫惯了,在光秃秃的岩石上跑过。
孩子们在松荫下面围成一团——耕牛在野草丛中很安静。
老人们走在附近的小镇喝下午茶的路途。

在烈日炎炎下面,辛勤的人们拔起杂草,浇水,施肥。
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成吨的汗水换来满仓的稻麦,杂粮。
他们用常年累月积蓄的钞票盖起新房。

他们相互帮助,是一堵堵将命运紧紧联系联系在一起的土墙石壁。
美酒是最美丽的语言,将所有的祝福发散在欢乐的宴席上。
婚姻是最亲密的纽带,将所有的村子连接起来。



            五


陌生人,请将春天的讯息如同绿芽爆开在枝条,
这是我的叶,我的花,我的春,我的思念。

我将以饱满的花朵酬答每一丝提醒秋天的微风。
我将会携带满身酒气花香飘过熙熙的人群,
走到通向你的城市,小镇,美丽的乡村。



           六


陌生人,这里有山,有水啊。有诗,有画。
“二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让哑榴带领您到太白夜宿的松下,把酒凌风。

去登山,去采菱。去游湖,去钓鱼。
采回的不只是一颗香草,一朵花,
是樵夫粗犷之品行,是山妹幽静之银铃。



           七


陌生人,请悄悄从哑榴身后出现——

此时,此刻,哑榴一个人坐在六月的荷塘,垂柳下——
大钳虾成群地钻入圈套的笼网……

远处,千顷,万顷,碧荷连天,渔歌出没。
水底,水面,网箱里外,鱼龙争斗,珍珠似海。
一轮红日漂流——在一朵莲花上面。



           八



陌生人,来到秋日,遍地芦花,圩枯潮落,鳝壮鱼肥。
雪白的沙滩,白色的贝壳,未死的蚌深陷在泥坑。
我说,那脚印啊,不深不浅不下陷。

让哑榴带领你,去看那合力拉网的场景。



            九




陌生人,在黄昏里已经走了多远。
在迷蒙的月下,——
我们碰见的渔女,是一朵孤独的红莲花。

一间小木房,一条乌棚船,一盏灯。



            十



乡亲们太累了,就会静悄悄的一个睡梦睡去,再也不会醒来。
他们,病痛的人们被病魔折磨的太苦,离开时不愿在在自己身上浪费一分钱。

他们,这一生太累了,睡去了是享福,在漫天芦花飘落的送葬队伍里被送上
——距离村子不远的小丘,山岗。

让燃尽的灰烬里没有一丝遗憾。

——————————————————————————————————

@@@
宿松,皖西南的一个县城,西周时被册封为“松兹国”。地处长江中下游,北依巍巍大别山,南濒浩淼长江。
龙赶湖,大观湖,泊湖。辽阔的水域——如今是合九铁路线和105国道上的一粒明珠。

公元755年初,“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自河南开封(古称汴州)南下,到达江西九江(古称浔阳)。
浔阳与宿松仅一江之隔。宿松县令闾丘氏得知李白前来,仰慕其诗名,便邀他来宿松避乱,李白欣然应邀。

闾丘氏为满足诗人“浪迹天涯仍读书”的志趣,便在县城西郊的河西山为诗人筑建了一座读书台。
书台筑好后,这里便成了二人读书抚琴、作诗抒怀的处所。
相传《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便是李白与闾丘氏在山中对酌时所写,全诗如下: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2010.5.30。急就。初稿。

[ 本帖最后由 哑榴 于 2010-6-2 21:22 编辑 ]
发表于 2010-5-31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抒情是哑哑的强项,思绪汹涌。
这组讴歌家乡的方式,通过与陌生的对话呈现。很是有力。
粗读先。等老杨来更详细解读和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你的文章,我觉得散文诗像是在叙着话,抽着烟袋悠悠地说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构和语言均不错,哑哑写得越来越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烈火的轻云 于 2010-5-31 00:24 发表
看你的文章,我觉得散文诗像是在叙着话,抽着烟袋悠悠地说一般

的确如此,比散文精炼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5-31 00:23 发表
抒情是哑哑的强项,思绪汹涌。
这组讴歌家乡的方式,通过与陌生的对话呈现。很是有力。
粗读先。等老杨来更详细解读和评论!!

心里有,笔下抄袭。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烈火的轻云 于 2010-5-31 00:24 发表
看你的文章,我觉得散文诗像是在叙着话,抽着烟袋悠悠地说一般


对,与山川对话,与乡村对话,与自己对话。
在交流里畅通血脉和呼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10-5-31 11:57 发表
结构和语言均不错,哑哑写得越来越好了!

谢谢夸奖!信手写写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驰故里 于 2010-5-31 14:50 发表
我已不算陌生人了,进来看看美丽山水,喝杯甘醇香茶,听听纯净儿歌,闻闻油菜花香,然后说声,谢谢哑榴 .

是老朋友啦!哈。
老朋友读陌生一点的文字,
感觉一定是新鲜。
嘻嘻,哑哑,忘了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乌鸦 于 2010-5-31 16:12 发表

的确如此,比散文精炼一点

还是有点诗意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文字,我不敢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想起了我的故乡和我已故的母亲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对你的标准要高些,要突出地域性特点.这点有些欠缺,抒情的过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10-5-31 22:34 发表
你的文字,我不敢评!

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