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苹果王子 于 2010-5-26 16:25 发表 兄弟这首诗里“一”用的太多,是否可以减一点?
原帖由 苹果王子 于 2010-5-26 15:51 发表 一样的灰黑却有着不一样的寂寞,一样的植于泥土,却有着不一样的厚度, 一样的沉默却有着不一样的冷峻......高大和巍峨铸就了山的性格! 问好兄弟!
原帖由 孤语 于 2010-5-26 12:04 发表 通过对比,表达对“山”的品格和力量的关切。 角度新颖,语言含蓄、深刻。 感动。
原帖由 墨西哥大臣 于 2010-5-26 10:10 发表 品读,在慢慢细读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5-26 10:05 发表 凌晨三点之作,这么深入地挖掘创作源泉,也算是“山”的精神了。 这首诗歌贵在沉着,将理性的思维穿梭在叙述对比中,最终提炼出像三三说的“内核才能成为最终的支柱”——即是山。赏读!问好!
原帖由 沙冬青 于 2010-5-26 09:54 发表 喜欢读老兄的长句,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那个沉寂的灰黑的身影”,是一种守望,一种坚持,是老兄的,也是我们需要的。这点,三三的“内核才能成为最终的支柱”说得很精准。 很喜欢第一节 “一些灰黑和另一些灰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1 07: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