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113|回复: 36

世界边缘系列之一: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6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些灰黑和另一些灰黑格格不入,即使同样对着天空植于泥土
一些沉默拒绝和另一些沉默交融,因为一些是沉淀后的冷峻
另一些是喧嚣散去留下的玄虚

路已被掩埋许久,季节失去了童贞的记忆,陷入一场华丽的起舞
生长被粉饰,被诱惑,在风雨到来之前
挂出一幅幅美艳的画图

而隐于泥土深处的那些清晰的纹理和粗糙的坚韧依然簇新
在冷静里等待春天的复苏。挂图在风中裸露并被风化
那个沉寂的灰黑身影最终成为天地间的支柱

[ 本帖最后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5-26 17:00 编辑 ]
发表于 2010-5-26 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诗歌很深入,喜欢这种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几遍,读出这个主要意思,内核才能成为最终的支柱!读得有点浅吧
问好兄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读老兄的长句,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那个沉寂的灰黑的身影”,是一种守望,一种坚持,是老兄的,也是我们需要的。这点,三三的“内核才能成为最终的支柱”说得很精准。

很喜欢第一节
“一些灰黑和另一些灰黑格格不入,即使一样对着天空植于泥土
一些沉默拒绝和另一些沉默交融,因为一些是沉淀后的冷峻
另一些是喧嚣散去留下的玄虚”

现在有老兄世界边缘之系列看了,得随时准备占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凌晨三点之作,这么深入地挖掘创作源泉,也算是“山”的精神了。
这首诗歌贵在沉着,将理性的思维穿梭在叙述对比中,最终提炼出像三三说的“内核才能成为最终的支柱”——即是山。赏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在慢慢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对比,表达对“山”的品格和力量的关切。
角度新颖,语言含蓄、深刻。
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样的灰黑却有着不一样的寂寞,一样的植于泥土,却有着不一样的厚度,
一样的沉默却有着不一样的冷峻......高大和巍峨铸就了山的性格!

问好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这首诗里“一”用的太多,是否可以减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苹果王子 于 2010-5-26 16:25 发表
兄弟这首诗里“一”用的太多,是否可以减一点?

呵呵谢谢王子兄弟的细心。
我正在读你和朋友们的留言,就看到这一条蹦出来。
好的,稍后我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调整一下。
谢谢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苹果王子 于 2010-5-26 15:51 发表
一样的灰黑却有着不一样的寂寞,一样的植于泥土,却有着不一样的厚度,
一样的沉默却有着不一样的冷峻......高大和巍峨铸就了山的性格!

问好兄弟!

其实还是没有脱离一些基本的象征。
还是有些老套的诗歌。
诗歌的确应该有新意,但这个新意怎么来开拓?我们一起思考一起努力。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语 于 2010-5-26 12:04 发表
通过对比,表达对“山”的品格和力量的关切。
角度新颖,语言含蓄、深刻。
感动。

谢谢孤语兄赏读。
是用了对比,模糊的对比,然后是一些模糊的象征。
孤语兄抬举,语言可能有些含蓄,但深刻是无论如何没有做到的。
还请多多批评!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西哥大臣 于 2010-5-26 10:10 发表
品读,在慢慢细读

感谢大臣兄提读。
文字单薄,请多指正。
向大臣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5-26 10:05 发表
凌晨三点之作,这么深入地挖掘创作源泉,也算是“山”的精神了。
这首诗歌贵在沉着,将理性的思维穿梭在叙述对比中,最终提炼出像三三说的“内核才能成为最终的支柱”——即是山。赏读!问好!

感谢芙蓉师姐赏读。
有时候作者想表达的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不能埋怨读者,是作者的功力不到。
这段文字的意义应该是多重的,三三应该琢磨到了其中的一项。
山,更多的是一种永远不倒的精神,有谁见过山倒下的?
对比和象征都有些老套了,叙述也很一般般。请多指正。
问好师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沙冬青 于 2010-5-26 09:54 发表
喜欢读老兄的长句,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那个沉寂的灰黑的身影”,是一种守望,一种坚持,是老兄的,也是我们需要的。这点,三三的“内核才能成为最终的支柱”说得很精准。

很喜欢第一节
“一些灰黑和另一些灰 ...

非常感谢冬青这样仔细地阅读这篇单薄的文字。
我想表达的一些内在的东西三三已经琢磨到一部分,你所解读的守望坚持也是其中的内蕴的所在。谢谢兄弟的用心。
长句子我一直不能丢弃的原因我想不是我不想丢弃,而是我的思维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一旦进入文字的组合就纠结其中,你能喜欢我很高兴也很荣幸。
向冬青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1 07: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