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波德莱尔走出妓院的时候
天空下起了雪
1857年的冬天
漫无边际
若干年后
被他瞻仰的女尸
一一复活
凶神恶煞毙命于荒原
波德莱尔爱过的女人们
统统回到了阳台上
1867年的法国巴黎
第一颗象征主义的种子陨落
143年后的今天
由他种植的恶之花
开满了
整个世界
波德莱尔
今天
我从中国的烟花柳巷给你带去了10个妹妹
她们说要聆听你朗诵诗篇
再活100年
2010年5月11日
附注:波德莱尔,法国著名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他出生于巴黎,六岁丧父,七岁
母亲改嫁,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一层阴郁的暗影,产生了“永远孤独的命运感”。他生活漂泊无定,在巴黎
路易大帝中学就读时成绩优异,但不守纪律,后被开除。在花花世界巴黎,他博览群书,生活浪荡,以至
贫困潦倒,他决心以诗歌来探测存在的现象与真意,来完成至深的欲念与想望。他认为,诗人是通过想象
看到了宇宙间事物的交感,洞察到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感应”,从而达到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
创作出一种抛弃浪漫主义纵情吟叹的诗歌,使之成为对人的悲剧命运的抒情体。
波德莱尔从1841年开始诗歌创作,1857年发表传世之作《恶之花》。这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丑
恶、罪恶和世纪病的病态的艺术花朵,是一部艺术技巧十分高超而思想内容又极其丰富的作品,诗作想象
奔放,构思精巧,格律谨严,形式完美,同它内容的悲观、苦闷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在这部残酷的
书中,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灵,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诗人写“恶”,反映了他
对于健康、光明甚至“神圣”事物的强烈向往,正如高尔基所说,他“生活在邪恶中,却热爱着善良。”
可以说,《恶之花》是一部对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揭露、控诉,因而也就是进行反抗的作品,同时也
是诗人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带着忧郁、孤愤、病态的心理去追求解脱、追求光明、幸福和理想的失败的记
录。
波德莱尔 除诗集《恶之花》外,还着有文学和美术评论集《美学管窥》、《浪漫主义艺术》,散文
诗集《人工天国》和《巴黎的忧郁》。他还致力于翻译爱伦.坡的作品。
波德莱尔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痛苦、反抗和颓废的一生,但他不是一个颓废的诗人,而只是一个颓废
时代的诗人。他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愤怒和鄙夷,并向往和追求着光明。他的苦闷、忧郁,正是“世纪病”
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他的作品是对资产阶级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他是一位“强有力的艺术家
”。
[ 本帖最后由 最后一剑 于 2010-5-12 00:2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