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724|回复: 92

遭遇摹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济卫
   
    西施是中国古代吴越时期的美人。她绝伦的美艳曾经使吴国遭到灭顶,西施也因此而青史垂名。她的美艳果真有着如此巨大的魔力?我们不得而知。即使是像《吴越春秋》上说的有,那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注入了诸多人为的因素,而非美艳本身。
    当然,作为一代美人的西施,她有许多值得人们羡慕和学习的地方。比如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包括她服饰的颜色和款式、生活习性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人的审美取向。就连她生病时走路的姿态也有人去加以摩仿。庄子在其著作《天运》里,曾有过简略的记载:“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膑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这就是“东施效颦”的典故。这也很可能就是关于描写摩仿的最早的作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好的东西,我们都会赞美,欣赏,甚至产生拥有的欲念,这或许是人类最原初的本性。东施虽然相貌丑陋,但是她也应有自己爱美的权力,我们无权去剥夺她对于美的向往和追求。
    距东施效颦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怎么也没想到我也遭遇了一次被人摩仿的经历。被人摩仿倒并不是说我有着潘安、宋玉的美貌,而是缘于我的一首诗作。
我于1991年写过一首散文诗,题目叫《有一种情绪要告诉你》。后经过编辑的删改,以《等你,遥遥无期》为题,刊登在一家报纸的副刊上。原文如下:
    “每日每日,我以瘦竹的姿态,苦苦地等你,等你成一座无言的石碑。
    “路,依然是往日那条逶迤的小路;溪,依然还是那条蜿蜒的小溪。
    “岁月在布谷声声中逐渐引退,泣血的杜鹃声声啼归。即便是望断天涯归路,却总是望不见你遥遥的归期。
    “最难将息的是长夜漫漫,最令人凄惶的是漫漫长夜中,偶尔传来野鹜那一声孤凄的长唳。
    “明知你的许诺全都是谎言和骗局,但我仍对你的话语笃信不疑,以无望的期望一次一次来欺骗自己。
    “当夕阳西下,黄昏的幕纱又一次悄然笼罩着大地,我依然能感知你最初的芳菲。此时此刻,在这孤寂的寒夜,你可知道,一个多情而迷茫的诗人正期待着你温柔的美丽”。
无独有偶,当时间的日历翻到1995年4月18日时,突然在另一家报纸上出现了题为《等你回信》的散文诗。幽默的是这首诗竟与我的一篇诗歌评论排在同一个版面上,而且还是排在一起。特辑录于此:
    “每日每日,我以瘦石的姿势,等你回信,等你回信我成了黄昏的孤鹰。
    “天,依然是往日那片深深的天;星,依然是那璀璨的星。
    “岁月的蝉鸣声声凄婉,辉煌的美人蕉已黯然离去。等你回信我成了‘望夫石’,等你回信我断肠天涯无归处,等你回信哪怕是凄美的荒芜,等你回信哪怕是永恒的凋零。
    “星星哭泣的夜晚,摇拽的柠檬灯茫然若失。最令人凄凄的是灵魂深处偶尔传来声声孤凄的长唳。
    “明知道那是一种欺骗,明明知道八百里外的你,此时正引吭高歌。对你还是依然如故,以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等飞鸽的啁鸣。
    “漫漫长夜里,孤寂和不安爬满我的思绪。荒芜的我依然能感觉你最初的芬芳和最后分别的凄凉。此时此刻,在呼啸的寒夜,你曾知道,一个真诚的人,正欣赏冰凉的美丽”。
    二者的优劣无需我再多言,自有读者去评判。但我要说的是,《等你回信》的作者对我作品的情绪和创作的心态把握得相当准确。比如,我的“等你成一座无言的石碑”就是缘于“望夫石”的故事而发的,因为诗贵含蓄,我不想写得太白太直。作者在其诗作中,对这一句作了进一步的诠释:“等你回信我成了望夫石”。
    最先发现这首诗的是妻。因为我看报纸的习惯是先看标题而后才看内容,除非标题能够打动我或吸引我。这大概与我多年养成的编辑习惯有关。妻是我每一首诗的第一位读者,我的有些诗作她甚至能够倒背如流,连我都感到自愧不如。妻说这首诗我咋看咋像你写的。我想妻很可能是在与我开玩笑,就说别人的东西怎么能会是我的呢?妻一脸的严肃说是真的,不信你自己看看。
    我看后释然。见怪不怪。这不过是一篇摩仿之作。无论摩仿的程度如何 ,但这终究不是我,因为他所摩仿的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无法摩仿到作品内在的骨质,这就是作品本身的“气”。这种“气”来自于诗人对于人生、生命的一种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而仅仅靠摩仿他人是难以得到的。对于一个初学写作者来说,偶尔摩仿一下他所喜爱的作家的作品是情有可原的,但最终还是要走出摩仿的阴影。惟如此他才能成为未来的名家或者大家。
    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的鲁迅先生,他的《狂人日记》据说就是摩仿俄国作家果戈里的《狂人日记》而写的。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启示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我的《等你,遥遥无期》是否也能引出一个中国当代的鲁迅?当然,我不能与果戈里相提并论,我的这首小诗也不能与《狂人日记》同日而语,这仅仅是我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被誉为世界第一奖的诺贝尔文学奖,以其巨额的美金令全世界的作家为之动心,这一大奖自与鲁迅先生失之交臂后,中国的作家们至今仍无缘问鼎。我希望《等你回信》的作者,能是21世纪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个中国人。
    但愿我的预言能够成为现实。
发表于 2010-5-1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济卫,你好! 从这篇文章里更加读到你有着宽阔胸襟的诗人,我倒希望你的最后一句话“但愿我的预言能够成为现实。”在某一天既成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我且以很早的一篇心情日记来对比一下人到底是怎样做才符合为人?《模仿写诗何罪?》2008年11月01日 19:16
    不敢相信有人会对他人模仿好的诗歌写出来的原创产生疑问,不肯定她是定罪还是不满?但个人认为,现代诗歌没有平仄押韵,纯粹属于自由体,如果说模仿,那也只是句式的相似,哪来的文字交错呢?如果确实有几个地方吻合,那是否和现代的人学写诗词一样,按格律填写,然后重复了自古以来造就的汉字词组,是否就断定它不是某人的原创了呢?觉得那些微词来源于某人的心态问题,不是根本的治罪根基。

    自认为在别人好的诗歌面前,很喜欢和上几句,略有切合的意识和目的,于是也有那个意境里的东西,但绝对发自内心的流露,没有牵强附会和无病呻吟因素,何必为此封杀模仿或者附和他人的精神丰收呢?正如目前很多人写文章时候引用佳句、绝句、唐诗、宋词等等,该如何区分其自己的中心思想呢?就网络而言,存在许多句段融合写作者当时行云流水处的需要,于是情不自禁引用下来,这也有什么罪过吗?不敢恭维这样的方式是原创的标榜,但提倡这样的少量过渡是对日记润色的必要油彩。

    回顾自己的180篇日记,算算有几万文字,可以肯定95%是自己的灵魂写照。包括不多的诗歌,除了和曲之外,不存在模仿偷窃行为,什么样的情景,和什么样的曲子,是留言者用心的结果,哪来的那么多鄙视和不屑?觉得和得好,也比较厚重,然后就拎出来作为自己的原创诗歌,有什么错的地方吗?若主人很不满意这样的留言,岂不辜负练笔者把她当学习榜样的良苦用心了?但愿这只是傍晚得到的一点不确切消息,不是有意的抨击和讽刺,那就万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有一篇剖析心灵的日志,当时引起很多人共鸣,什么是抄袭,什么模仿?的确是很需要呐喊的事情。至于中间的界限,可能要看客观情况来分析。借此也贴上,和胡济卫交流,也是敬佩你意思。就如我敬佩眼光犀利的网友一样!

《画心》2008-10-31-19:42

还没看《画皮》这本电影,仅凭这首歌曲,特别是我不很关注的张靓颖的演唱,居然就按照小时候看的电影印象,很想写写这个主题,人能自己画自己的心吗?好像最著名的画家最多也只能画皮吧?我倒很想尝试一下,斗胆了!

所谓画皮,是画人的模样,那也是要画衣裳的,里面的骷髅最多也就靠外象的个子和衣服架子来决定美或丑,真正的人体之形和那代表灵魂的心就只能猜猜了。我不知道自己在网络里,大家给予我的印象如何,反正照片也亮相了,大众的脸,普通的个子,一双明亮的眼睛,一手想写就执白的文字,内心的一切完全靠这些来展现给朋友们。期间也有真诚收获,也有动容的泪水,更有含沙射影的讽刺,一概照单全收。皆因自己生性是个率真和宽容的人,偶尔为女人吃个醋,难免狭隘,但也全是女人和女人之间的打趣而已。我这张老皮啊,皱纹不多,消瘦渐来,可内心却无法老去,于是被赐为“羞涩的小姑娘”,无地自容!

思来想去,可能与我的文字有关,与我说的网络语言有关,其它理由再也找不出来,我特别不喜欢别人这样称呼我,因为我有成熟的思想,有睿智的头脑,有丰富的阅历,只不过表达感性的文字使用了一些人类共同的美化汉字而已,也不至于落得整个人都毫无自身价值了吧?也有一次,学了朋友的“阳春白雪”,改变“下里巴人”的风格,突然就写起了“原创文学”,里面不乏抄袭很多的名句,也有部分人的精髓,我在这里真实地发出肺腑之言“我多想有人站出来说我有丑陋之心?”可是,只有朋友的朋友在暗地里披露“美丽的外表下一颗丑陋的心!”其实我很感激这个人,且不说她的尖锐,我的初衷也是想有人识破我的蹩脚处,无奈,大家都认为我是才女,任凭我以前再三说自己不懂诗词,不懂格律,全凭灵感,全凭生活感悟写日志,还是让这样的称呼停留了很长的时间,内心忐忑不安。为此,特意写了一篇日志加以解释,才日渐淡然,很是欣慰!

在QQ的一位女聊友,也是个敏锐的人,她暗示我“如果抄袭别人东西,即使是一点,不觉得羞愧吗?”我说“呵呵,我也想考验我的朋友,到底我哪些文字是真正的我自己?不否认引用和抄袭的现象。”她无语,但至少她也是坦白直率的人,我喜欢,虽然她来少了,也不怎么留言了,但我非常愿意直面她的眼光,网络的确需要监督!常有人转载了别人的日志,不说明谁写的,的确可恶,如果明着转载那就是主人的荣幸了,不是吗?我是这样认为的,以前,我的日志有人要的,很开心哈。这就是我,一点虚荣心,我的想法是我写得好才有人转。至于文字的驾驭能力,我想我已经得到很多朋友的肯定,我也不是写不出文学作品,我是懒得动脑筋,是个十足的“不劳而获”者(自谦之说)!

至于情感方面,写得够多,不是虚拟很多,期间有真实的模特供我去描摹,也曾为才情的男女心动,于是情不自禁写了爱啊痛啊等篇章,不乏单调,可也曾引起了许多善感女人的共鸣,是女儿身的,谁没有自己内心珍藏的一份刻骨情缘?或青年的初恋,或婚后的知己,或网络的*颜,谁能否认自己没有为谁泛起涟漪过?只是我很勇敢地把彼时的感受和悸动给记录下来罢了。我不想佯装自己不食人间烟火,也不食网络烟霞,我毕竟是我,非常渴望柔情和温暖,即便家庭是游离的,不是想像的那么完美,但我绝不因为寂寞才寻找刺激,而是纯粹为空间这个心灵之约演绎清脆的内心世界!

我希望我的空间有男同胞的存在,所谓异性相吸,难道我就没有一点女人味吗?虽然我很喜欢女人,因为女人和女人之间更加放肆,可以尽情调侃和亲密,但那也只是阳光下的笑容,在暗夜的乐曲声里,独身单处时,也会浮想联翩,多想找个投机的男网友默契地交流呢?想像总是可以的吧?常常安慰自己,我不比年轻的妹妹了,该找个适合的位置躲在角落里无声地卷缩起来,但这现实吗?我也不是什么安分的女人,内心的梦太多,那些蒙胧的意想容易流溢出来,便也忍俊不住深夜去探访我欣赏的才情的才子,慰籍虚荣和倾慕的心,觉得这也不过分吧?

我的心再画,可能也就没什么了,且做个结束语:侬本多情,胭脂花粉,徒留镜中缘。伊人红豆,梨花残香,长驻红楼梦。失魂落魄,人比花黄,画皮多自量。心有千结,破茧之疼,化蝶望痴情。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 于 2010-5-11 22: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5-11 20:52 发表
胡济卫,你好! 从这篇文章里更加读到你有着宽阔胸襟的诗人,我倒希望你的最后一句话“但愿我的预言能够成为现实。”在某一天既成事实。

谢谢芙蓉并问好!其实这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5-11 21:20 发表
在这里我且以很早的一篇心情日记来对比一下人到底是怎样做才符合为人?《模仿写诗何罪?》2008年11月01日 19:16
    不敢相信有人会对他人模仿好的诗歌写出来的原创产生疑问,不肯定她是定罪还是不满?但个人认为, ...

首先说一个题外话。我是第一次在你的版主下面看到了一句话:石生门下。如果这也算是“发现”的话,就权且称之为“发现”吧!“五一"节期间石生回河南了,他是为严力、小鱼儿到河南来打前站的,我陪着石生老弟玩了两天,严格的说是喝了两天酒。席间,石生很自豪的告诉我它有四个得意的门生,我想,大概你也算是其中之一吧,我为石生也感到骄傲和自豪。由于我的工作忙,等严力和鱼头来驻马店时的活动我没有参加,为此,我已在网上向石生作了检讨。他是从信阳到驻马店,从驻马店到郑州,从郑州到安阳,从安阳到石家庄,从石家庄到北京,想必现在已经回上海了。
再说第二个问题。你可能大概曲解了我的本意。我的本意是“模仿”而非“剽窃”抑或“抄袭”,更无“定罪”或“不满”的意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记得幼年时期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背范文,此所谓“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吟)”啊!其他艺术形式概莫能外,比如绘画和书法,叫描红或描摹。唐宋时期的许多大家就翻摩过前人的诗句,就连毛润之也翻过呀,而且翻的很好嘛。至于行文中引用前人的名句就另当别论了。握手!

[ 本帖最后由 胡济卫 于 2010-5-11 23: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胡济卫 于 2010-5-11 23:00 发表

首先说一个题外话。我是第一次在你的版主下面看到了一句话:石生门下。如果这也算是“发现”的话,就权且称之为“发现”吧!“五一"节期间石生回河南了,他是为严力、小鱼儿到河南来打前站的,我陪着石生老弟玩了两 ...

也没有这个意思,我正好有那些陈年日志,拿出来晒晒啦~~前面你说的未能见师傅一面,那是很遗憾。不过,我天性灵动,少于泛读名著,靠的是随心写作,记住师傅几句话,然后自己勤奋就是了。很佩服你们诗人的呢,鱼站、师傅和严力老师,他们是有成就的人嘛,我能在学徒之列,荣幸之至啊!感谢您与我交流,很亲切啊!!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 于 2010-5-12 00: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从模仿开始的。记得幼年时期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背范文,此所谓“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吟)”啊!——赞同!!我正是读懂你的意思了,才说祝你预言变成事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5-11 22:35 发表
我还有一篇剖析心灵的日志,当时引起很多人共鸣,什么是抄袭,什么模仿?的确是很需要呐喊的事情。至于中间的界限,可能要看客观情况来分析。借此也贴上,和胡济卫交流,也是敬佩你意思。就如我敬佩眼光犀利的网友一 ...

“侬本多情,胭脂花粉,徒留镜中缘。伊人红豆,梨花残香,长驻红楼梦。失魂落魄,人比花黄,画皮多自量。心有千结,破茧之疼,化蝶望痴情。”由此看来芙蓉妹妹,也是一个外有刚烈,内怀温柔的才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5-11 23:25 发表

也没有这个意思,我正好有那些陈年日志,拿出来晒晒啦~~前面你说的未能见师傅一面,那是很遗憾。不过,我天性灵动,少于泛读名著,靠的是随心写作,记住师傅几句话,然后自己勤奋就是了。很佩服你们诗人的呢,鱼站 ...

石生是我的小兄弟,也是我的小老乡,他读了很多的书,是一个很有思想和见地的人。在为人为文方面是我所不能及的啊,你应该多向他学习和讨教,能拥有这么一位师长是你的福分啊!文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胡济卫 于 2010-5-11 23:43 发表

石生是我的小兄弟,也是我的小老乡,他读了很多的书,是一个很有思想和见地的人。在为人为文方面是我所不能及的啊,你应该多向他学习和讨教,能拥有这么一位师长是你的福分啊!文健。

嗯。是这样的。我欣赏他的为人之道和博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胡济卫 于 2010-5-11 23:36 发表

“侬本多情,胭脂花粉,徒留镜中缘。伊人红豆,梨花残香,长驻红楼梦。失魂落魄,人比花黄,画皮多自量。心有千结,破茧之疼,化蝶望痴情。”由此看来芙蓉妹妹,也是一个外有刚烈,内怀温柔的才女啊!

那时,也喜欢写点胭脂花粉类的涂抹文字,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每日,我以瘦竹的姿态,苦苦地等你,等你成一座无言的石碑。
    “路,依然是往日那条逶迤的小路;溪,依然还是那条蜿蜒的小溪。
    “岁月在布谷声声中逐渐引退,泣血的杜鹃声声啼归。即便是望断天涯归路,却总是望不见你遥遥的归期。
    “最难将息的是长夜漫漫,最令人凄惶的是漫漫长夜中,偶尔传来野鹜那一声孤凄的长唳。
    “明知你的许诺全都是谎言和骗局,但我仍对你的话语笃信不疑,以无望的期望一次一次来欺骗自己。
    “当夕阳西下,黄昏的幕纱又一次悄然笼罩着大地,我依然能感知你最初的芳菲。此时此刻,在这孤寂的寒夜,你可知道,一个多情而迷茫的诗人正期待着你温柔的美丽”。
,,,,,,,,,,,,,,,,,,,,,,,,,,,,,,,,,,,,,,,,,,,,,,,,,,,,,,,,
研读精品散文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兄原来是贪图奖金啊,还是念念不休,一再起笔于此奖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2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