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149|回复: 16

写给母亲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给母亲的诗

胡济卫

《母  亲》

您用您的双手  缝补着
总也补不完的破旧的岁月
于是  在我生活的记忆里
便充满了被您缝补过的
一块块重叠而斑驳的痕迹

奶奶什么也没能给您留下
只是在她临死的前一天
才把她那辆  据说
是我曾祖母的曾祖母
用过的旧纺车交给了您

从此,您就夜复一夜地
在豆油灯下摇着  这架
破得不能够再破的老纺车
摇出了一首首嘶哑而清冷的小夜曲
我和妹妹就是在这种
催眠曲似的嘶哑声中进入梦乡的
直到将您乌黑的头发
摇出了满头的银丝

《汲水的人》

汲水的人
站在安格尔的泉边
徐徐续下井绳
井绳渗透的过程
映照出你瘦削的身影
辘辘发出的
民乐一样的音韵
穿过村庄的薄雾
飘散弥漫并袅袅上升
抵达远古某一个
寒冷的早晨
每一次陶罐碎裂的声音
都是灾难的降临
为了一日三餐
和延续村庄的炊烟
汲水的人用井水
把一个个混黄的日子
漂洗得干干净净
每日每日
第一个到达井旁
汲水的女人
那是我的母亲

《拾穗的女人》

站在五月的阳光下
拾穗的女人
用一种忧郁的目光
打量着年景
滚滚的热浪
以及风柔和的音乐
无时不在
焦灼着您的心情
每一次弯腰俯拾的过程
都是对土地的谢祷
和粮食的虔敬
拾穗的女人
我乡下的母亲
用拾来的谷穗
去填补饥饿的餐桌
这儿时的记忆
至今仍在不断
拍打着我的灵魂
发表于 2010-5-1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断句似乎有些不合理,读来磕磕绊绊的感觉
个人感觉而已~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问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首,感人!问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中行 于 2010-5-11 20:34 发表
有些断句似乎有些不合理,读来磕磕绊绊的感觉
个人感觉而已~  问好!

谢谢幻中行斑竹的批评。其实,写诗也是个人的感觉啊!握手!

[ 本帖最后由 胡济卫 于 2010-5-11 23: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桑间濮上 于 2010-5-11 20:37 发表
先问好,学习

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0-5-11 20:41 发表
第一首,感人!问好朋友!

剑客没有剑,那就是空手道啊。文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卫兄的诗写得厚实而饱满,很喜欢第一个,我许久没来诗歌报论坛,今又来依然很红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首满怀深情,而且有故事情节铺陈,感动人的。幻幻说的断句不舒服,那我来给你尝试整顿一下:

您用您的双手  
缝补那总也补不完的破旧岁月
在我的生活记忆里
充满被您缝补过的
一块块重叠而斑驳的痕迹

奶奶什么也没能给您留下
只是在她临死前一天
才把她那辆  
据说是我曾祖母的曾祖母
用过的旧纺车交给了您

您就夜复一夜地
在豆油灯下摇着  
这架破得不能够再破的老纺车
摇出了一首首嘶哑而清冷的小夜曲
我和妹妹就是在这种
催眠曲似的嘶哑声中进入梦乡的
直到将您乌黑的头发
摇出满头的银丝

但除了去掉你一些助词外,这首诗歌略显叙述过强,没有起伏,就显平淡。好在有几个亮句支撑:
这架破得不能够再破的老纺车
摇出了一首首嘶哑而清冷的小夜曲

直到将您乌黑的头发
摇出满头的银丝

个见!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庞小伟 于 2010-5-12 08:31 发表
济卫兄的诗写得厚实而饱满,很喜欢第一个,我许久没来诗歌报论坛,今又来依然很红火。

谢谢兄弟。《山东文学》选的是第二首《汲水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济卫,祝福你的母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首淡淡的,又充满着浓郁的生活的味道。句子和 手法都有些传统。可以再简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芙蓉 于 2010-5-12 09:03 发表
第一首满怀深情,而且有故事情节铺陈,感动人的。幻幻说的断句不舒服,那我来给你尝试整顿一下:

您用您的双手  
缝补那总也补不完的破旧岁月
在我的生活记忆里
充满被您缝补过的
一块块重叠而斑驳的痕 ...

首先谢谢芙蓉对我诗歌的修改,昨天我就看到了,因为我有一个会议,没有来得及回复。在你之前,诗歌报论坛也有版主把我的长诗《父亲》(后发在《大河》诗刊2009.2期上)改成散文的,并引起了论坛的争论。我于1989年就在郑州《河南农经报》编副刊,一般来说,我不去轻易修改别人的诗作,因为诗歌的意向所指有别于小说和散文,她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艺术创造,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种解读方式。汉诗也有别于西方的诗歌,它讲究韵脚,即音乐性。西方的诗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其实助词在汉语里是一种语气,他原本的主要功能就是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性。英语没有单纯的助词,它的助词依附于单词里。如果你研究古汉语你就会发现这一区别。以司马迁《史记》为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也,就是助词,去掉者也一样可以表达清楚意思,为什么他还要用呢?就是因为汉语讲究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性。不知你以为然否?握手!

[ 本帖最后由 胡济卫 于 2010-5-13 09: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健如风 于 2010-5-12 17:29 发表
问好济卫,祝福你的母亲!

谢谢如风。我的母亲早在13年前就过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5-12 18:27 发表
三首淡淡的,又充满着浓郁的生活的味道。句子和 手法都有些传统。可以再简洁~~

感谢孤鹰老弟的批评!我也曾经想克服这一弱点,可惜哥哥我是喝着诗经、离骚、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的乳汁成长起来的,没办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14 05: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