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到诸事妥当,终至病了下来。时而地闹闹小病,是给休息找个风雅的理由。可以不必风风火火地去做事,可以不必面面俱到,左右逢源,可以偷偷懒,把计划搁置,给自己一个喘息,,可以软弱下来,对自己宽容一点,任性一回。
身体不自由的时候,并不妨碍思想信马由缰。大概从小多病的孩子,想象力总丰富一些。倚在床上,情思昏沉,只一颗心随着记忆浮浮沉沉,抬眼只见一角的天空,便觉日光恹恹,岁月蹉跎。
翻看一本《芝麻与百合》。西方人就是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不管这观点有多么偏执和可笑。这是一本“关于男人、女人与生活的艺术”的书,这三方面,无论哪一方面都无法用一种理论来概括。然而,写书也是需要一个理由的,定下一个观点,然后一、二、三、四地罗列下去。
当然,这本书引莎翁巨作为据点,有种种诗文为佐证,理由是相当的充分。
本书作者的一个观点是:女人天生拥有一种王后的权利,她们看上去是男人的附属,实际上却拥有洞察一切,决策一切的力量。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女性拥有最纯洁、最崇高、最智慧的形象。她们“总是握有真理、矢志不渝、聪慧睿智的参谋,她们不会受到腐蚀,是永远正义,永远纯洁的典范,,,”而与之相比,那些著名的男子,“都是在女性的监督、教育、引导下才成长起来并取得成功的”
我想这完全是受到基督教圣母形象的影响吧。这样的观点,简直就是告诉我们“天空是蓝的”这样的昭然若揭的真理。
十月怀胎,诞下生命,母亲疲惫的笑是世间最美。之前她还是天真烂漫的女孩,这之后,她要懂得付出、给与、宽容、耐心。之前她仰视自己爱慕的男子,之后她俯身教导一个孩子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是女人造就了男人,反之亦是。有山一般的男子才有水一样的女子。
与之相比,波伏瓦的《第二性》要深刻得多。除了天生的生理特征,女性之所以成为女性完全是后天的,男性亦然。
有些无聊的书,也还是伴着无聊的时间一路读下去了。
丢开书本,我更愿意想想田间变换的草色。若你未曾细看,决不会知道草色也是如此丰富的,从浅绿到赭紫,在风中摇摆,哦,忽然夏天。。。
[ 本帖最后由 下午百合 于 2010-5-11 11:1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