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119|回复: 40

百家争鸣《第五期》——平淡中如何异军突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家争鸣    说百家诗歌长短


        



★活动宗旨:旨在弘扬一种更真实、更简单、更沸腾的诗歌交流氛围。
★探讨原则:实话实说。最直接地说出你不加修饰的观点。禁止叫骂。


===============================================

前言——


本期的争鸣作品遴选两篇口水诗歌。这类写法需要歌者有极强的生活底蕴,善于捕捉思想里一瞬即逝的火苗。去掉了语言的绚烂
和诗歌技巧等等烟雾的帮助,文字本真的内涵和暗藏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类写法是相当危险的。异军突起就会让人拍
案叫绝。平淡无奇就是一堆文字垃圾。


推荐作品一



致暂别网络的左后卫
  

作者:小鱼儿

当激情退却
物是人非
网络不再是我们自由的乐园


那时我也会走
我在全球的电网上奔突
时而220V
时而380V



推荐作品二




摸亮


作者:石生

楼道里的过路灯
是触摸式的


我一摸
他就亮了


我一摸
她就亮了


就像这一样
我要把可能摸亮的一切


都逐一摸亮


[ 本帖最后由 天涯孤鹰 于 2010-5-16 21:12 编辑 ]
发表于 2010-5-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无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期有喜欢的,谈一点感受。相比较,喜欢第二个,精炼的,生活的,易懂又不乏深度的诗。看似无意,两个“他 她”应该是作者考虑再三的结果。想问问鹰长,作者是谁,有机会向他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本人不多喜欢读这种口水诗。原因就是让人拍案惊奇的少,文字垃圾的多;还有就是这种诗所追求的文本缺少应有的诗语及巧妙的构建所给读者带来的诗美。当然,好的口水诗也会有瞬间的哲思点亮我们的夜空,那种闪电般的光芒很具穿透力;另外,诗语的冷峻,也会有一种内在的张力美。可这些都是我们的一种希望,也是口水诗者们追求的一种境界,目前达到这种境界的诗者还不多(也许是本人的孤陋寡闻)。下面来具体说说这两首推荐作品:
先说第一首
致暂别网络的左后卫

当激情退却
物是人非
网络不再是我们自由的乐园

那时我也会走
我在全球的电网上奔突
时而220V
时而380V

      这首诗从标题看是一首赠诗,诗者借赠别之口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抑或焦虑。这种担忧抑或焦虑感表面上是针对网络的,我们还可以往深层次想,这种担忧抑或焦虑感是针对“人生、社会”这个网络的。诗者把这两个网络比喻成绿茵场,它们本来应是一个充满活力、希望和快乐的绿茵场,但从已离去的左后卫和自己的奔突经历看,这个绿茵场却让人窒息,让人颓废,让人在高低压间焦灼。左后卫这样在场上的关键性人物,就黯然离去,“我”将来也要离去,可见这个场的环境是怎样的。但愿我这种解读不叫牵强,若是,这诗意的空间,诗意的深度还是有的。
    再看第二首
摸亮

楼道里的过路灯
是触摸式的

我一摸
他就亮了

我一摸
她就亮了

就像这一样
我要把可能摸亮的一切

都逐一摸亮

   这首诗有的朋友说很喜欢,说它“精炼的,生活的,易懂又不乏深度的诗。看似无意,两个‘他 她’应该是作者考虑再三的结果”。评价的很客观,也很精彩。只是对“易懂又不乏深度”却语焉不详。关键是在这个“深度”上,如果没有了深度,这首诗就是垃圾文字了。我就试着像“摸亮”一样,看能不能把它的深度逐一摸亮。个人感觉,这首诗是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引发的内心的狂想。说是诗意倒不如说是神意,诗给我们提供的场景就好比我们的人生,是走在一条暗夜的胡同里(楼道),一切都是未知的,都是偶然的,充溢着神秘的同时,也布满了恐怖。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灯火,是光亮,如果我们能顺利地一路把灯全部摸亮,那我们的人生无疑是幸运的。“我一摸\他就亮了\\我一摸\她就亮了”,注意,不摸谁都不会亮的,这种一摸就亮,只是一种理想,在这种理想的招引下,“我”才有去摸亮一切的志向。其实现实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一摸就亮的,我们很多人都在摸黑,都在摸黑中承受压力,承受恐惧。正因如此,诗者由触摸灯而引发对现实的狂想,这种狂想正好印证了我们人类内心的渴求。家乡有句俗语:人往前走是黑的。是的,如果在我们人生路上装满触摸灯该多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属于平淡之作。没什么新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好像不全是口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哭着找眼泪 于 2010-5-2 14:34 发表
说实话,本人不多喜欢读这种口水诗。原因就是让人拍案惊奇的少,文字垃圾的多;还有就是这种诗所追求的文本缺少应有的诗语及巧妙的构建所给读者带来的诗美。当然,好的口水诗也会有瞬间的哲思点亮我们的夜空,那种闪 ...


你精彩的评语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这类写法是相当危险的。异军突起就会让人拍案叫绝。平淡无奇就是一堆文字垃圾。”说的好。口语诗歌是公认有难度的写法。难在如何把握火候,沙里淘金。这两首诗歌的作者还是都有功底的,我基本认可哭着找眼泪的评语。我对《摸亮》的意见是认为交代的过于完整,结尾三行或许还有润色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语的一大好处是读者容易进入,好的口语诗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鹰说的平淡中异军突起。喜欢这样的探索。
个人认为这两首口水诗都是有亮点的,结尾的提升都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当然口水其实也可以探求艺术表达的,这两首这在方面做得似乎还不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的两首,平淡中自有深意,读一遍就会给人留下印象,并不因为语言简洁而影响内涵的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5-4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两首都很好,绝非口水

是不是口水,要看读者的生活底蕴,眼中的诗意,另外就是语言的操控能力,功夫高手不靠花架子,简单的招式是最致命的。现在一些所谓的诗者,打着追求诗意的幌子,堆砌所谓的意象,以把别人整得迷迷登登为诗者大任,实不敢恭维。
第一首,第一段只是铺垫,第二段才是全诗的精要,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离不开“电”的,网络也罢,生活也罢。不管是现实中的用电,还是一种“电”的生活状态--漂流或漂泊,我们都要积极面对,所以最后两句说了,“时而220V/时而380V”,积极、刚强。
第二首 唯一的缺点,是不够精炼,“就像这一样”这一句个人以为都可以删去。第一段说明了场景,两个他她,涵盖了“人”,“亮”是诗眼,为什么要把能摸亮的一一摸亮,可以就两种意思,因为亮,给人更多的是美感,是踏实,其一,照亮自己的生活,争取更加美好,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其二,照亮别人,给别人以帮助,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统美德。
写诗,要明白为什么服务,看诗,要有积极的态度。

[ 本帖最后由 青槐 于 2010-5-6 09: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7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首精辟!有力道!韵味含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8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作品一



◆致暂别网络的左后卫


当激情退却
物是人非
网络不再是我们自由的乐园


那时我也会走
我在全球的电网上奔突
时而220V
时而380V

这首诗,涉及工程技术术语,本无可厚非,但有错误,一是网络和电网不是一囬亊,二是电有直流电{蓄电池,各种电池}和交流电[家中照明动力电]之分,交流电又有低压高压超高压之分,三以发电形式分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之分,诗人非马的本职是核能发电,四最关键的问题是220V和380V实际是一般低电系统的两种接法,就是说交流电是三相的,即A,B,C三根火线,其尾端连结並引出一根零线,零线接地,火线和火线连结是380V线电压,任何一根火线和零线连结是220V相电圧[住宅使用相电压],五全球电网电压不一致,就美国而言,每个公司的电压也不同,380V和220v是中国电压标准,六十年代东北的电网使用日本电压标准,这些概念初一的物理就有,这样看来,此诗如无第二段,前三句还是分行的诗,意思也明白,但加上后边四句就乱了套,我是电力工程师,在企业办报,有时也写两句雪山黄河铁塔之类应付党委书记,把铁塔上的三根有电流的线和两避雷线称为五弦琴,流动着时代的脉膞云云,一辈子也只用过两三次,如此看来笫一首就没有多少意思,
       笫二首应该不错,赞同对该诗的评点,以上个见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8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期的争鸣作品遴选两篇口水诗歌。这类写法需要歌者有极强的生活底蕴,善于捕捉思想里一瞬即逝的火苗。去掉了语言的绚烂
和诗歌技巧等等烟雾的帮助,文字本真的内涵和暗藏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类写法是相当危险的。异军突起就会让人拍
案叫绝。平淡无奇就是一堆文字垃圾。
,,,,,,,,,,,,,,,,,,,,,,,,,,,,,,,,
前言很深刻,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14 04: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