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53|回复: 10

《夜读李白杜甫传,诗意总是无限感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3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会问自己,会放下那些有关诗意的飞翔的思考,放下天空无垠之中自己的快乐吗?

确定有些难度。因为自己还是不自禁的静静的去看从一个地摊上淘回来的两本小册子,一本是李白传,一本是杜甫传,会去读这两位伟大的诗人是如何灵动人生,用着他们超凡的见的和才华,带动着文字向人的最大可能的不可能处来展现他们的诗意。

也非常感叹着他们活得是如此的不得意,李白将一生寄托于酒与山水之间,让月永远的在天空向他青睐着。似乎所有的打击,只要被他泡在酒杯里,就均不在话下,而在诗句里依然傲骨天地之中。李白的高度,是无限的,银河翻落下来是一小小的庐山瀑布;山峡之急流速度,令他听猿啼之不止,而舟千里;更将一滴酒洒去,白云边再赊一壶来,若酒抛成一二小小的浪花,更直扑沧海而高挂云帆。此不羁的诗意,非一般人可测量。量出他的这些度数的,只能是永恒。

杜甫则是一个有着最温柔人性的诗人,他游历天下,一次又一次,到最后也依然徘徊而没有落脚处。年轻时也是豪情万觚,不可一世,凌当绝项一阅众山。后来则深深的感受着盛世之后那种人世间的悲哀,一笔下去如有神,更有人性的悯天惜地的情怀。

读李白的诗句时,会充分联想到海德格尔所言的永远的诗意的憩居的况味,那种以另类的绝世的飞翔昭示着人在灵魂的高度里,是如何大写特写而写下的力量。

杜甫更强调人,一个人的敏感的独特的体验。确实就南北朝成型的骈文小调若心静来读会直觉告诉自己文字止于如此美妙境界,那字的形态,那音的效能,那义的幽婉千回是到了一种令人乐而忘返的地步啦。但杜甫则将这样的意味从浮云山顶拉到人间,他不断的纠结着,个人与整个社会进行极为深邃的整合,这样的体验,确实一如杜甫传提到的一个日本著名学者吉川幸次朗所述,他说:杜诗不像西方那样“往往为英雄之文字,为神之文学”,而是“人之文学”。并且认为杜甫“可以傲视万邦,尤其是对偶之妙,歌德、但丁虽系伟大,比之杜甫当相形见绌,《旧约》圣书同杜甫相比,如同婴孩之作”。

诗可能先不写,但还是会读。读他们,神往他们,又不由得感伤着他们两位。他们之脱俗,之狂放当中有约束,之下笔如有神里更人性闪现,之智慧里远离尘世而感受人间。如此之永恒伟大,是中国人的世间的榜样。也就更深的理解了读书时古文学老师在讲台上,用着古调,阴阳尚去入五声吟唱着李白的诗句,把脖子向后挺,目光直视教室的天花板那种不羁狂放的自由状态;也理解了他读杜甫的一些诗句,吟唱里有哭声,眼眶里有湿意的深深的悲凉。
发表于 2010-4-30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沙发,坐下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0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更深的理解了读书时古文学老师在讲台上,用着古调,阴阳尚去入五声吟唱着李白的诗句,把脖子向后挺,目光直视教室的天花板那种不羁狂放的自由状态;也理解了他读杜甫的一些诗句,吟唱里有哭声,眼眶里有湿意的深深的悲凉。

..................
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0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李白和杜甫,能有楼主一样的悟出,也已经是诗入骨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笔下去如有神,更有人性的悯天惜地的情怀。
有着怎样的胸怀就有着怎样的诗作,诗是最做假不得的.问候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代容 于 2010-4-30 09:59 发表
风沙发,坐下享受~~


风的沙发上尽是沙,简称风沙。

你坐在上面,你就会成为风沙当中的黄杨树。

多交流之,我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代容 于 2010-4-30 10:03 发表
也就更深的理解了读书时古文学老师在讲台上,用着古调,阴阳尚去入五声吟唱着李白的诗句,把脖子向后挺,目光直视教室的天花板那种不羁狂放的自由状态;也理解了他读杜甫的一些诗句,吟唱里有哭声,眼眶里有湿意的深 ...


读这些伟大诗人的诗,感受与心随这些诗人任天地浮想,有时是很不快乐的事情。
长叹息一声,与你一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10-4-30 12:19 发表
读李白和杜甫,能有楼主一样的悟出,也已经是诗入骨髓了。


确实如此,先不说妙妙在这里是高估我啦。

读他们的诗句,会感受到诗,是骨子里面的刺,简称骨刺。

这样,有时并不令人快乐。倒是感伤无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0-4-30 12:58 发表
一笔下去如有神,更有人性的悯天惜地的情怀。
有着怎样的胸怀就有着怎样的诗作,诗是最做假不得的.问候风


嗯,伟大的诗是最真切的,而你提到诗是最做不得假的,这话得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诗,放在我们的心里的诗,是最真的,无论这样的作品是自己写的还是其它的作者写的。我们都有一个标准来看待,来确认,来体会,来感悟。二,诗也是最假的。因为有太多的人,早就知道诗这样的形式,只是分行,可长到如长江黄河滔滔不绝,可短到只是一滴水。这样就是太容易书写的文字啦。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就写道,古人的太多的书均是骗人的,吃人的,是假的。按这逻辑推理出来,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是不是依然在不断的产出更多的骗人的吃人的假的诗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有心得,也是一份安然。尽管感伤,在诗歌的国度,怎能避免都是圣贤呢?我等更是庸俗,能写点领悟的心情文字或者探索性的诗歌,也算给自己一个安慰咯。李杜之神灵,我们当仰望,在灵魂深处寄予厚重的深藏。学习他们的风骨,学习他们的天道酬勤。问候楼主,顺祝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在这里读到你的字,久没读你的诗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0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