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96|回复: 1

悟道【道德经】第三段【修改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6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悟道【道德经】第三段【修改稿】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贤字没有简化前,左边是一个臣字,右边是一个又字,下边是一个宝贝的贝字。
臣字就表示他是王之下的臣,帮着王治理天下的臣。他就是王的宝贝。一个又字是说明他既通上又通下。他既要与王保持良好的关系,又要与治下民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民的宝贝。称上为圣君,称下为贤臣。古代没有称贤君或圣臣的。贤贤易色,就是贤人是传达圣上的颜色的。因为圣上有时不说话,用眼色和脸色传情,而贤人很有慧性,理解能力很强,很会看眼色脸色行事。当他理解了后传达给下边,所以说是贤贤易色。这个易就当移动,变易,易容,易色等讲。贤达就是上可达君,下可达民之通达之人。通达二字就是贤人在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下,上通下达,一定要达到上下都满意,才为真贤人,真宝贝咯答。要达到上下都认可,都满意,就必须实事求是才行。没有不透风的墙,如不实事求是,偏听偏信,错误汇报和传达。就会有一方不认可,不满意,那就不是真贤人了。就象有些官僚那样。

不上贤就是不要宠尚,崇尚,推崇社会的管理者,也就是不要崇拜管理者的权力,权利。贤在这里就认为是权,不尚贤,就是不尚权,贤人,贤者等才是指人这个管理者。单独一个贤字不是指人。使民不要去争权夺利。要把人,一切人都看作平等的人,无论是圣人贤人民人,都是平等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分三六九等。为了人们更好的在一起共同的生存,传种接代,圣者和贤者和民者都一样吃喝拉撒睡,性徼生孩子,这都是自然而然的责任。人人都要君子行不离辎重,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在这里责任和义务是一样的,责任就是义务,义务就是责任。那种把责任和义务分割开来的提法,是人们为了弥补因孔子分割了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才产生的。所以在孔子请教老子时,老子曾说他孔子说的不是那么回事。也就是孔子没有理解老子给他说的话的意思,因此可以说孔子理解老子说的学问有偏颇。所以孔子说老子【犹龙也】。就是他听不懂弄不明白老子给他说的哪些道理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孔子请教老子他回去后就只按自己的理解行事,说话。指导学生,指导君主,。但因他那些主张偏离了真正的道,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他虽然特别推崇管理者,非常推崇权力,并也梦寐以求得很想得到权力,但当他得到了权力以后,而他不会正确的运用,所以也就没人再愿意用他了。正因为他杀了少正卯这个懂真正的道的人,少正卯也是授徒的老师。正因为很多人都听少正卯的,而不愿听孔子的,所以孔子一旦掌权,就把少正卯不明不白的杀了。罪名当然是他鼓惑真理大家愿意听。所以就发生了少正卯的学生领导的柳下跖起义。因此也就使当时那些统治者的君主们都不听他的了。所以他也就惶惶如丧家之犬,到处碰壁无人用。因为他的理论没有用处,甚至于要起反作用。

中国的历史也完全可以证明,孔子的理论是逆规律的理论。是与规律反向思维的。至于人们认为的他提的一些好的说法和作法,也都是因他的理论造成了悖论以后,不得不采取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补救办法和措施。正是李宗吾说的锯锅法和补锅法。澈底的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理论。当然看待孔子这个人,我也同好多人认为的一样,他也是一个好人,一个有责任心的好人,但他治世的办法方法措施不行,就是说他好心办坏事而已。所以到了董仲舒汉武帝以后,中国的政治制度就与自然规律发生了割裂。脱离了文景之治规道。也就是无为无不为而治的轨道。虽然又经王莽,曹操,李世民,武则天,毛周邓和现在管理者们的,尽量回归正道的努力。但最终至现在也没有完全回归到正道上。正是人们还没有真正弄懂【易】和【道德经】而已。尤其是管理者们。甚至还有人提倡孔孟而不可自拔。所以我要求把世界上所有的孔子学院,改为老子学院。老子是真正的天下第一。都学老子的道德经,成年人,人手一册,并且学会弄懂,理解透彻。因为现今以前世界上所有哲学理论,都脱不出【易经】,老子的【道德经】阐发的理论。就是自然哲学也不例外。

主要问题是一个解读问题。!而【易经】则绝不是孔子编撰过的【周易】。那是变了味而腐馊了的【周易】。

不贵难得之货,这句是不光人们之间要平等,人们对于货物,也要平视,人们需要的所有货物,对于人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都是人为了生存活,对承载人们精神的身体,进行物质补充的物质【货】。就是那些通过人们的努力,难以得到的货物,也不要把它当作特贵重的货物。为什么呢?这得从难得之货的货说起,这个货就是人自然生有的最能区别人们之间的性质的那两个东西,阴具和阳具。可与非,这就是难得之货。最有区别的东西最难得。女的想得到男的,男的想得到女的,这也是动物的人们自然传承的一种取常补短的正常规律。因为人们有一种必然的,自然的心理,就是越难以得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这和不尚贤是一样的道理。人们要得不到都认为贵重的东西,甚至就会想到盗窃。偷汉子,偷娘们等。就象现在人们对房地产的作法就是人们贵难得之货引起的。所以要想房价调整下来,就要教人们不贵难得之货。人也就有一存身之地就行了。房子多了也没有用,生不带来,死也带不走,要哪么多干么呀。刮风下雨冻不着,淋不着就行了。多好算好啊。所以只要没有过高的要求,也就是超出自己使用范围的要求和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要求,都不要去寻思追求。老子教导人们,不要把可与非这两件物事作为太尊贵的物品。要和其他一视同仁。不见可欲。就是就是把可的欲望想要去性徼的欲望。掩飾起来。尤其性徼时可于非共同的欲望更得掩飾起来。第一要穿上衣服,把性器可非掩飾起来,这就从形式上与其他动物区别出来了,就是文明的人了,而不是野兽了。性徼时躲到山洞里,或房屋里,避开其他人,隐蔽起来。不让其他人看见。就更文明了。这就是不见可欲自然而然的人为状态。这里显然没有割裂割断自然与人为的界线。这正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圆满的德的契合。这样就会使民心不会乱。这是读出来的意思,不见可欲的原意就是把人们的性徼掩飾起来。就是文明的【文】字的原意。就是上边所说的可非这两个难得之货,人们为了减小这个区别,已经掩飾了起来,文明而化之了。在这里仍然是用自然导引社会。

是以圣人之治,在这里【是以】两字既能理解为自然而然的是与以的意思,就是性徼与生孩子。也能理解为社会的语境变化了后的意思,一语双关的由人的自然属性过度到了人的社会属性。老子在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一语双关的。这也正是人们读不懂【道德经】的关键所在。人们就是不能把自己分开,不能把自己分成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佛教,孔子和马列等教派的做法就是把人澈底从动物分割出来的做法。违背了自然规律。让人去私去欲去我执。全心全意为他人。虽然做不到,也是人们的一番好心。但他们都违背了【易经】与【道德经】的宗旨。割裂了人的自然和人的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以】圣人之治,用是以两字就把人的自然状态转到了人的社会的治理上来了,从此你也就可以看出老子真是天下第一啊。

虚其心就是让人们虚心求教,不要不懂装懂,要学习不懂得知识,充实自己的心【思想】。实其腹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劳作去吃饱喝足。弱其志就是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需要强健其筋骨才行,才能去劳作,才能去为。才能做的好,做的到。常使民无知无欲是说不要那些妄想妄知妄念妄欲。要吃饭穿衣量家当,不要赖蛤蟆想吃天鹅肉。屎壳螂硬充王八垫桌子腿,硬撑。夫智者不敢为也。这里的智者和【愚公移山】里的智叟是差不多的意思。就是自作聪明之人,不管别人是否承认,自己认为自己是智者的人。这些人历来好胡乱来。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也想晃荡晃荡,就象人家国粹网老鬼出山说我胡乱对联一样。本就一个中专毕业的老头子,还想解读【道德经】。大学门虽然进过,那却是送儿子去上学。也就是让象我这样的这些人不敢乱来,乱为。为无为,是说这种作为看上去是无所作为。而实际上是最好的有所作为。这样治理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了。
发表于 2010-4-27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通透的解释,读起来就轻松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04: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