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16|回复: 0

悟解【道德经】第二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悟解【道德经】第二段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美:从羊从大,是说用大羊送人是让人感到是很美好的事。天下的人无论男女都知道性徼这美妙的好事真是太美妙了。这种使人飘飘欲仙的感觉,太好了太美了!这真是比送人以羊还要美的事。现在称之为性高潮。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怀孕以后的妊娠,老百姓称之为生好病,虽然是病,但是因为有那美妙的好事而生的,为了传种接代而生的,值!但那使人恶心的呕吐感觉,那种真想把胃掏出来洗一洗,方才心甘的那种恶心难受的感觉,实在使人难以忍受。我们一般认为与美相对应的字是丑。在这里老子用了一个恶字,而不用丑字,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恶心的感觉,而不是丑陋的感觉。还有生育之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疼,不都是因为由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而引来的吗?再者当把孩子生下来以后,还要喂奶,吃喝拉撒睡,抚养他长大成人,还要做这些善事,施这些慈爱和恩惠。到头来也可能得来一句:你为谁呀?你谁也不为,你们是图痛快来着,你是图个人美妙来着。甚至被拖到墙头上无人理会。得来这种没有善良之心的人的侮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也是由人人为己而且要传承的自然规律造成啊!在那落后的年代里,人人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里,这种现象能被人理解就不错了。

善是指羊是性善的动物,所以给人以羊的人都是善意的。因此这个善字的来源就是由羊本身是性善的动物,这种性善的动物,又生了还是而且更是善了。于是一个羊生了一个小雄羊和两个小雌羊,添口了,就更是善了。造这个善字的意义也就在这里。你看上边一个羊字,下边一横代表生了一个雄性的羊。立着交叉的两笔短竖画就代表两个小雌羊,下边一个口字就代表添口了,添吃东西的口了。于是乎,善字就被造出来了。羊生羊是善,那么人生人呢,作为本人类之人自己来讲,应该认识到人生人当然也是善。而且更是善,可以说【是以】。这两个字后边要讲。善之为善,就是生孩子就是生孩子,就是善事。斯不善已。就是那些不生孩子的呢,就已,已字当么讲呢?就是到头为止的意思,就已,就到头为止了,就绝户了,就绝种了。就不能传种接代了。这个已字就是前边和后边的一个介词。在这里老子的良好的心愿。老百姓说出好心眼,与人为善不危害他人。又让人世世代代传下去是显而易见的了。在这里为什么不用恶字而用不善呢?不是就很明显的说明老子的用意了吗!
因为他这是在拿自然现象做比喻说事讲道理。从中去理解社会现象,找出社会规律。下边就又你看看世界上有是从无中生来吧。难和易也是也是相比较而显现的吧,长和短也是因相截断,切断才看出来的,才得知的吧,高与下也因高要相下倾斜而才能是使人感觉出来的现象吧,声声相和为音,单纯的声不能称为音。所以说音是由声相和而来。声声相和的音的和谐,才能称之为好听的声音,先和后也是紧随而来的,这都是颠扑不灭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啊!所以古代的圣人做事,顺应自然规律,不胡作非为,行为上以身作则,很懂得身教胜与言教。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顺其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虽然也有所施为,但不强加自己的个人倾向与人。功成业就而不自居功而傲。施恩加慈付爱而不图回报,认为这是应该做的自然而然的事情。正由于不居功,不依仗这些治人,这些都是无所谓自然而然的事,所以更就无所谓得到与失去。所以美妙与恶心,善与不善,有良心和没良心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在这里道的意义也就是自然而然。自然而然产生了物,自然而然发生了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是以不去,就是要向是与以这两个没有剪断臍带的是与以一样,仍然要连结在一起。不能去掉,不能剪断。在这里就是说圣人当家人要做到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不要脱节,要连在一起。要【大制不割】。【是】字就是性徼与生孩子。

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viewthread.php?tid=904560&extra=

[ 本帖最后由 孙长同 于 2010-4-26 09:4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04: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