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54|回复: 3

杏花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5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月里来,春暖花开。
     从南城往北走,一路上都是成了气候的枣柳榆槐,除了柳树开始出落得婷婷袅袅,其它的那些家伙一例的还是灰头土脸,冷漠得站在路旁觑人。它们不是西施,而且东施也不是,所以没人愿意多看它们一眼,但惟独出门不远的那株杏树不同,杏花如梦,就生生夺了柳树的风头——你虽可攀折,到底不过是个灞桥送别的货色,可俺不同,诗情满腹,犹解嫁东风。
    杏花真美,粉嘟嘟的,不用走近,就可以教人嗅到那丝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不过却是较不得真的,美与不美尤其是一种芳菲的心境,所以八月桂枝花也香,则又不同,那是流年大半,仿佛要望冬的时节。乍暖还寒,燕子也不见,与往年不同的是,四月之前居然还下过两场雪,一场大,一场小,一场固守旷野,一场却迎风即化,不过深夜里,倒也曾染白了那些苍老的檐头。然而,春风浩荡,这是任谁也无法阻挡的事情,雪去了是雨,柳色空蒙雨亦奇,这样说,想来老东坡是“也不须惊怪”的,这平畴千里,俺上哪儿去给您老人家凑那个山字?于是,等雨,等那亦幻亦奇的雨,哪想到雨依旧了无痕迹,却还是赶不过杏花,让它拔了头筹。
    我爱春天,也爱杏花,尤其是这个时候的杏花,不看人脸色,不招峰引蝶,清清白白,说不出的静谧与靓丽,虽然不是瑶池之物,不过分明有些“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洒脱出尘,这滋味,怕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小宋也不曾领略。沾衣欲湿的丝雨仿佛还隔着满城春色相望,吹面不寒的东风已慢慢浸入每个人的毛孔。我爱杏花,或许是它尘封着将近三十年前的一段前尘往事罢,蓦然回首,不免有些慨叹,所谓“长沟流月去无声”,此番杏花疏影之中,想故人何在?我又要为谁吹笛到天明呢?
     老根哥是我们家族兄弟辈中的老大,较之我这个小兄弟,他也确实够老,大我足足有四十岁。老根嫂去世早,老根哥一个人把两个儿拉扯大,他一辈子木讷寡言,就像他们家拴牛的那根橛头,除了傍晚时分拉一个长长的影子,谁又会去关心他的在与不在。因为自己的孤僻内向,老根哥就爱极了他的大儿,大儿从小就八面玲珑,能说会道,只是心不在上学上,如同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东逃西窜,加上好吃懒做,成了村里有名的祸头,然而,这些老根哥都能忍受,老爷们儿,是要做大事的。可是最让老根哥难以接受的,就是大儿受了那些“坏孩子”的蛊惑,开始小偷小摸,老根哥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甚至还自己用头撞了玻璃,可大儿愣是没管住。后来,有人出主意,老根哥让大儿去当了兵,满指望能让上级好好管一管,出个材料儿,哪想到,三年回来,大儿不光毛病没改,还越耍越大,而且添了“飞檐走壁”的本事,两米高的墙头儿,一个箭步,噌地一下就能蹿上去。大儿再也看不上那些小鸡小鸭,他不光手底下明白,最拿手的是驯狗,任你是多么凶狠的恶犬,让他摆弄两下就服服帖帖,摇着尾巴大献殷勤,你再牵什么牛啊,马啊,驴啊,骡啊,悉听尊便。可天底下哪有推不倒的土墙?大儿被公安逮了,老根哥像着了霜的茄子,见到村里人,恨不能把头扎到地缝儿里。一个月后,大儿在看守所越墙而逃,再无音信。
     小儿结婚后,老根哥一个人背着铺盖去了瞎河堤。瞎河养人啊,河与堤之间有老根哥家的二亩薄地,老根哥老早就在那儿种瓜种菜,不然光靠大粮,怎么给小儿盖房娶媳?其实老根哥是恨啊,更多的是痛,他实在想明白大儿为什么会变成“飞贼”?瞎河边上的日子忙碌也悠闲,种菜之余,打鱼摸虾,吹吹苇笛,许多寂寞的光阴就静静地打发过去,那几株杏树就种在地边河沿上,每年也能打些杏子贴补家里。那年我八岁,辍学在家看护咿呀学语的二妹,春天里去瞎河堤上看人家捕鱼,赶上个天阴天雨,就常常留连在老根哥的小屋里。再后来和老根哥处得粘糊儿,就去他那儿听他唠嗑。其实,老根哥并不向村里风传的那样麻木不堪,甚至还有些可爱。我抱着二妹和老根哥坐在杏花之下,听他吹牛,摆龙门,晚了也会给我们烧鱼烧泥鳅,那几株杏树还小,也就少年轻狂的年纪,不然细腰细身,上哪儿开得那样“心潮汹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小雨之后,花落满蹊,深巷是没有的,只有满堤的风色,满河的碧水,我有几次看老根哥蹲在杏树脚下攒杏花,一朵,两朵……,统统地拢在手里,也不言语,蔫干,就像那个《红楼梦》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那时瞎河里的水好深,而且长满了锋芒毕露的河道苇,浑身通绿,随风遥曳,招惹得翠鸟、渔鹰啥的挥之不去。杏花落尽,青杏手指肚儿大小的时候,老根哥教会了我吹苇笛,咿咿呜呜,听得心里不得劲儿,老根哥又在想他的大儿吧?秋天的时候我上了学,再也不能常去老根哥那儿和他逗闷子。再后来,一晃二十多年过去,瞎河干了,老根哥路都走不动了,早就搬回了村里,菜地种上了大粮,倒是那几株杏树还在,不过再也不会有个皱纹堆垒的老根哥去那树下攒花儿。老根哥死的时候,我去拜过他,还问了他小儿关于他咽气时的一些事情,小儿其实也比我大三四岁,他扯住我的手说,小叔,我爸也念叨过你,说你那时真不容易,整天背着二姑去那儿跟他作伴儿,那么小,正是上学的年纪,却为了带孩子辍了学。他到死还是想我哥,虽然他不说,可是那口气儿没了,眼睛就是没闭上,直直地瞅着屋门儿。
    老根哥的那几株老杏树到底是让小儿砍下,那二亩菜地因为瞎河上修桥给占了,我的关于老根哥的记忆也给抹得只剩了眼前这一树杏花。香且益远,沁人心脾。远年那些瞎河之滨的杏花早随着那个攒花儿的老男人远去了,“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其实哪有文天祥描写得这般凄绝,生老病死,天道有常,更何况是杏花呢?花褪残红,天涯芳草,多情与无情,也仿佛古来梦一场。至于旧时光,有时便似张爱玲亲手缝制的那件旧旗袍一样,虽然质地粗糙,但做工却是极精致的,只是不知道,那香襟之上,是否有杏花一朵。
发表于 2010-4-25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忆昔午桥桥上引,
座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这是陈与义的一首很著名的词。陈是经历靖康之乱的诗人,我只读过他的这一首词,似乎算不上很著名吧。但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却是印象极深。

  从题目读者可以获得这词的背景:就是夜晚登上小楼,回忆起当年在洛阳游玩。所以上阙直接就写当日游洛阳时的一次聚饮:回想起当年在午桥上一起喝酒,在座的很多都是英雄豪杰。这样的回忆往往是让人感慨的,这句的感慨意味从语气中也能体会到一些,但单从这句又似乎看不出来。接下来“长沟流月去无声”,“长沟”是指河流(当然不是很长的沟)。长沟流月是诗的语汇,四个字精练的描绘了当时的景色,河里流的是水,但是水面上映着的月亮,随波荡漾,河水静静的流淌,这月亮象要被水流走一样,寂静无声。长沟流月是难得的好景,寂静无声的时刻又有多少能牢记于心呢?所以虽是描写当时情景,上句文字中所积累的一点感慨,在此句中也更加明晰了。作者赋于文字中的那种情绪,也正是我们读古典诗词所应该体会的妙处。初读这句时误会了,以为作者感慨那河和月亮已经随岁月消逝不再了,是对那“长沟流月”的一知半解,或许那文字中积累的感慨情绪更容易给人这样的直觉吧。

  月光和流水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和那些“豪英”们聚会畅饮,尽情挥洒,一个多么美好的良宵。坐在杏花疏落的影子里,伴着这清幽的月光、寂静的流水,吹着笛子,直到天明……“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想象这情景,让人不再想说什么,不再想做什么,只想静静的坐着,享受着清亮的笛声,那清凉的月光,那似有似无的花香,以及点缀身上的花影。想象这情景,我似乎站在了一个高处,俯视到了这个清凉的月夜,这一片开满杏花的月夜。这样的想象未必是作者当日经历的情景,但是这样想象着,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似乎也可以独立了
  下阙回到了现实,诗人感叹到,这二十多年来就好象是一场梦,我虽然还活着,却真是不容易,让人感慨。“堪惊”的具体内容不知道是什么,也许是很当时年代有关。国家经历了的动乱,当日的“豪英”也都风流云散,回想起当日的欢畅,恍然如一梦,怎么能不惊?“闲登小阁看新晴”是点题之句,反映其时心境环境,心境是“闲”,环境是“小阁”、“新晴”,似乎是从回忆中回到现实,这惊的感觉好象也过去了,古往今来有多少盛衰荣辱,多少兴亡成败,都如过眼烟云一样,随风而逝。更深人静、雨后新晴,只有远处传来的渔人的歌声在夜空里荡漾。《三国演义》里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完整的一句话,虽有感叹之意,语意似乎比较直白点。而“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更有一种苍凉之感,两句似乎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暗含于这两句中的或许是诗人心中的一种相通的感叹,这古往今来沧桑变换、斗转星移多少事情,都象这更深夜静里的歌声一样,都会转眼消逝吧。

  这首词的内容总的看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用字措辞没有任何难懂的意思。即使从来不读古典诗词的人读了,也会觉得平白如话。但是它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和意境却是丰富的、优美的,是难得好懂的一曲清歌。


   网上找到一文.故园的此文章与这首词中意境相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5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三节有关杏花的景色描写好,后面写老根哥的也不错。
“我有几次看老根哥蹲在杏树脚下攒杏花,一朵,两朵……,统统地拢在手里,也不言语,蔫干,就像那个《红楼梦》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以上的这个细节好。
总的来说,前三节的景色描写和后面的人物描写有点脱节,若能进一步糅合,可能好一些。
粗粗读了,胡乱的一点看法,直说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04: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