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80|回复: 4

百家争鸣 [汇总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家争鸣    说百家诗歌长短
百家争鸣 [第一期]

        



★活动宗旨:旨在弘扬一种更真实、更简单、更沸腾的诗歌交流氛围。
★探讨原则:实话实说。最直接地说出你不加修饰的观点。禁止叫骂。


===============================================


前言——

本期的争鸣作品来自大厅的两位女性。可能作品本身不一定存在太多争议。争鸣的该是对网络诗歌写作博大、芜杂的一种去伪存真。面对众说纷纭的流派、面对众口难调的喜好,面对缺少话语权的草根写作,我们该如何吹起这支来自民间的宏大号角?我们又该如何不在语言的路上走得太僻、背离得太偏远。及早返回诗歌的本真是我们自觉的义务。

而诗歌的本真又是什么?

也许这一切都只是我个人读这两首诗歌引起的自作多情的联想,并不代表你的观感。热烈期待你的关注和不少于20字的强烈讨论!


…………………………………………………………
推荐作品1:  
《你说起桃花》  
文:健如风
        
                    
你说起桃花,雨就落下来
一滴一滴敲在心上
湿了归路
你在远方兀自笑:
又是春天了
你说,妹妹快回家
         
我该怎么说呢
二月的风,吹乱青青红红的句子
折不进诗笺
我不敢答应,不敢唤你
怕一出声,这个春天
就再也拧不干
………………………………………………………        
        

推荐作品2:
《L的声音》  
文/轻轻离人
  
“任何一片细小的落叶都可以把我击垮”
她这么说时,她第一次清晰地听见了自己的声音
陌生的可以把她惊醒的声音
比风声略大,比噩梦中的喊叫略小
仿佛在另一个宇宙
看见黑洞
无数的黑洞堆积成陷落的方向
意外的亮光
溃烂,她从自己的声音里萎缩下去
越来越小的脸庞
看上去,尽是深渊
而每一个清晨照常来临
L或者任意一个她
顾此失彼,在这里
爱情与死亡的话题永远都不够彻底
L制造着全新的自己
也制造着全新的痛苦
  
2009-5-27
………………………………

这期大家的观点整理如下:
********************************************
杨望远 :
       也挤进来学习,这两首诗我是非常喜欢的,我供职的青海电力局有位文友叫马海轶,四十来岁,是青海作协副主席,诗和评论
       是海第一把手,我问他是否也进诗歌报论坛阅览,他很不为然,说偶而进去看看,我想把这两首传过去叫他评价一下,应比
       他们自费印刷的《葵》里的作品不会逊色,祝好

天涯孤鹰:
        谢谢兄长支持!
        现在的诗正在走两个极端,一个是越走越厚重,一个是越走越碎散。散文类、诉说类的诗歌让诗歌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失去了耐
        人寻味的可以反复吟咏、咀嚼的诗歌韵味。也失去了那种音乐性的光照。其实这点也很好理解,因为散文是线型的结构,就像一
        条小路只会径直走下去。而诗歌是圆型的结构,又如同圆型的剧场。她能营造出空间来。

        现在写诗歌的人大多已经忘掉了诗歌的本质是因为情感而产生的,诗歌的行为也是为了这种情感的传递。无论是浓情的诗歌还是
        冷抒情的诗歌,如果没有这种情感的传递,都谈不上诗歌的行为。

墨家:
        诗有多种,情感亦有多种,有时诗不是为了宣泄,恰恰是要控制宣泄,不断内敛,以提升韵味和回旋的余地,扩大张力和延伸性。

        这是许多先锋诗人正在做的,所以我们在控制直抒胸臆,除非是激情唱响的那种。并非是反抒情,是将情含蓄起来,躲在分行的
        背后。

        诗的行为,就是从心出发。

天涯孤鹰:
        诗歌有语境诗、意境诗、哲理诗、以及诸多后现代流派。语境的诗歌我倒是一直欣赏喷薄的情感。意境的诗歌情感已经内敛,有
        时甚至诗人已经退出现场。

        只是营造给我们独特的个性空间。供我们进出。后现代的诸多流派艺术造诣上已经更加深入。一些支流甚至重技巧轻情感。但所
        有的诗歌门类中不论是浓情还是理性,情感仍然是产生语言的动力。麻木的人是不会有语言产生的。只是有些已经深藏在文字草
        丛中。需要阅读的人去触碰、抚摩。——抚摩那种只属于人类文字的特殊光泽。

        我说情感是诗歌的本真,其实跟各种流派没有关系。

        有关系的是一些伪诗歌,只是在玩文字的游戏。拿《你说起桃花》做讨论,只是基于一种目的。她是一首简洁的诗歌,但却完成
        了诗歌的传递!同时也传递了美!

        大家做诗时别忘记了这种传递!
……………………………………………………………………………………………………

无哲:
     第一首写得不紧不慢,诗意平常,而表现不寻常,朴素中力现真情。
     第二首的语言没有特别的地方。
     个见:)

墨家:
     第二个是组诗,需要整体的宏大,取出一首个性显得非常薄弱。且纷乱。但一许读下来势必动容。
     第一个很温馨,应景,明晰。琅琅上口。一目了然。但也比较简单。如风信手拈来,巧妙天成,无可挖掘。

风雨如磐 :
         拜读过两位女诗人的诗歌。
         第一首感觉如温柔之手附上面颊,第二首感觉如甘冽之水流入心中。
         风格迥然,但诗歌之美力透纸背。
         赞同墨家老师的观点,诗有多种,亦应当允许多种的发扬光大,如果诗坛只剩下一个声音,那未必是诗歌追求的方向,有李白
         杜甫,也有王伦李商隐。现代诗歌的流派和风格多而杂乱,跟风者如过江之鲫,在下以为,能够捕捉到诗歌精髓者少,但坚持
         自己写出好的诗歌者还是很多,比如在《诗歌报》就有为数不少的诗人备受瞩目。
         诚如以上两位女诗人的诗歌风格,一淡雅一冷静,一柔情一内敛。
         诗歌当然应该成为一个百花园而不是会议中心。
         初来咋到,对诗歌认识肤浅,不当之处还请鹰兄及老师斑竹们多多包涵。
…………………………………………………………………………………………

踩不死的小草:
           就文字本身而言,这两首诗歌没有可比性。但因为同时发出来,所以大家就会不自觉的去做些比较,也是人之常情。
         
           从色调来看,冷暖相对。而我们都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说粉红色和深蓝色谁更漂亮。
           从手法来看,温和而简单明了的粗线条勾勒出直接的感觉,象是一份快餐;而需要凿完外表的石头才可见玉的的感觉也是不
           胜喜悦。

           从个人使用语言的喜好角度,初期写的诗歌偏向一,现在鉴于两者之间。

           孤鹰有语,是否传递了美。我说,是否满足了你欣赏的欲望,诚如你是想欣赏桃花,还是想等一枚桃子的成熟,这种享受的
           过程取决于本身的思考,而不是语言的外衣。

           这个下午有点闲,乱语。

天涯孤鹰:
        小草说得朴素、经典。诗歌传递的有情感、有美、有那种盅惑人心的神秘氛围、有那种犀利的让人咀嚼、回味的人生哲理、有那
        种反复思辩、探寻后获得的新颖喜悦----

        做一首诗歌时还是要想一下,你想传递给阅读的人什么?当然一首短小的诗歌不能承载太多。给她太多的压力,语言就会爆了。
        能传递一两种就已经是不错的诗歌了。
………………………………………………………………………………………………………………

孙国福 :很喜欢的两首诗歌,很美、很清新、也很令人回味。

月亮岛主 :
         第一首诗歌,简洁、自然。而自然是中国诗歌最高的境界,意指那种不事雕凿、浑然天成。
         但第一段那个“敲”字 ,有点用力。
         你说起桃花,雨就落下来
         一滴一滴敲在心上
         湿了归路
         不如换一个更自然的字。
         第2个营造的气场很好。在这气场中说些私人的小情绪。有看头。
         两首诗,一个是中国的小提琴独奏。
         一个是外国的交响乐。

健如风:
       感谢月亮岛主、深圳欲望和高不平三位诗友对如风诗中语言的深入分析。这个“敲”字,我的本意是想营建一种惊心的气氛,仿
       佛幽闭的心门突然被敲响。看来,没用好,漏了。听大家的意见,改一下,请批评——

      《你说起桃花》

        你说起桃花,雨就落下来
        一滴一滴打在心上
        湿了归路
        你在远方兀自笑:
        又是春天了
        你说,妹妹快回家
        我该怎么说呢
        二月的风,吹乱青青红红的句子
        折不进诗笺
        我不敢答应,不敢唤你
        怕一出声,这个春天
        就再也拧不干
………………………………………………………………

幻中行 :
       从这两首诗歌,我看到了鹰所说的诗歌的幻化处理是怎么一回事。这两首诗歌都是内在的,把内在的感觉或意蕴借助于一种意像
       表达出来。

       如风的自然天成,比较浅显易懂,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那种幻化。也是我平时比较欣赏的风格。

       轻轻离人的那首有点后现代,功力不深的人往往读着读着就会游离出来,就像我,呵呵~对于这类诗歌,写这类诗歌的人,我只有
       敬佩。

       诗歌的写法其实千差万别,任何一种只要写到极至,都是好诗,就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柳咏,他们可是五种类型的诗
       人(恕我把词人也放入诗人行列)呢。

天涯孤鹰:
        幻幻看到了幻化~~ 值得恭贺!  第一首我初读时确实被她幻化带来的效果感染了,第2首幻化也是我长说的虚化也是她主要的
        手法。把现实的想表达的情感、生活、细节虚化为一种物象,一种氛围呈现出来。别人再阅读时、再进入时会有层层剥开、发
        现、重现的喜悦。
…………………………………………………………………………………………

鱼过江湖:
        喜欢第二个。喜欢作者对细节迷人的诉说。读着叫人发冷,然后冷到肉体,冷到骨髓,冷到紧张后面的每一个句子。有一种东
        西始终压迫着,不情愿,不甘心,有棱角,有芒刺。

        第一首,诉说的有点小。杀人者可以用到很多的武器,而这个用到的武器是步枪。

天涯孤鹰:
        鱼的理论朴素中总能见到智慧的火星!
         
        诗歌不管是美、不管是情愫、不管是纷繁、新颖的呈现,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这一词:“杀人”
……………………………………………………………………………………………………

健如风:
       谢谢大厅、谢谢孤鹰和各位诗友对如风作品的关注与深入解读,谢谢你们的每一句评语和意见、建议。很喜欢这儿的交流氛围,
       得到了许多指点与帮助,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对我的进步十分有益。

       如风是个愚钝的人,很多诗歌读不懂,对我来说,写诗是简单生活的方式,可以绕开芜杂,将更多关注转向内心;是心灵的自
       我释放与疗伤,诗歌是内心的镜子,它闪耀生命的光芒,也泄露灵魂的秘密。一切技巧与手段,都是心灵出走的途径,是镜子
       的边框,我希望将它们淡化,以至无痕,那是一个目标,是仰望的高度。如风期待不断得到大家的指教,向大家学习。

天涯孤鹰:
          一切技巧与手段,都是心灵出走的途径,是镜子的边框,我希望将它们淡化,以至无痕,那是一个目标,是仰望的高度。
          如同红日归于黑夜,
          一切都会归于寂静。
          诗歌的一些技巧娴熟之后被歌者溶化,归于无痕,该是诗歌最高的境界!
………………………………………………………………

深圳欲望 :
         第一首:
         作者说桃花,一边如雨下,湿了归路,在心上。一边笑,说你就是该回来了。得意和怅然,值得一品。然而没有准备好,还
         是相思的美好。用相思消灭了彼此,建立一种平衡。这种微妙的抒写变成了诗意。然后在语言上,我赞同前面一个朋友说的,
         并不自然,并不天然,而是有些字用力了。刻意了些。不然会更完美。个见商量。请批评。
         深圳欲望问好
…………………………………………………………

高不平 :
         第一首诗歌,简洁、自然。而自然是中国诗歌最高的境界,意指那种不事雕凿、浑然天成。
         但第一段那个“敲”字 ,有点用力。
         你说起桃花,雨就落下来
         一滴一滴敲在
         湿了归路
         不如换一个更自然的字。
         ——同意月亮岛主。
         “一滴一滴打在心上”也许更好些。
          浅见
………………………………………………………………

山东诗韵 :
         第一首诗歌,宛如淑女一般,举手投足均见雅致。还可以向深度探索,不为小家碧玉而羁绊。
         第二首诗歌,聪慧睿智,字字句句都有着思想的光泽。还可以注意点粘连,以强化诗歌弹性。

天涯孤鹰:诗韵兄的点评常常能一针见血!

心灵散步者:
          从手工业到工业化再到信息时代,像梵高的画一样几百年以后让人首肯你的作品价值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信息的尘埃越积
          越厚,等待挖掘那是太渺茫了。诗歌不以它最简洁、深刻和美丽,给人心灵的冲击——或给以智慧启迪、或给以释放安抚,
          那么以后会比现在还孤独。快餐顺应了现实生活,精神其实比现实跑得更快,估计看荷马史诗的人都少了。诗歌高贵的殿堂
          门可罗雀,生存才能谈发展,诗歌清高的胃里没有大米咕咕叫,自己养活不了自己,怎去解放别人?所以我认为诗歌里生活
          越近才能发出光芒。白居易的诗妇孺皆知,那种如水的清澈在你的杯子里,你可以放入任何让思想的味蕾满足的晶体:盐、
          糖、咖啡和茶等等。

          浅见。鲁班门前舞大斧,见笑了。
            
          才看到结束语。成了评论的《跋》了。呵呵
…………………………………………………………………………………………

夕颜:
     夕颜个人观点:诗歌写出来是要给大家看读的,里面的情感表达是作为诗的形式传达给读者。
     如风姐姐的那首桃花若要给不懂诗的人来读一定也会引起共鸣,但是轻轻离人的那首就不一定了。至少我在看的时候有点走神。
     我这样说只是想告诉大家,诗歌不要太小众化,很多很多在实实在在生活打拼的人们是看不懂我们的语言的。但是一首诗的欢迎程度
     并不完全代表诗本身的内涵与质量。我也很喜欢第二首。很多诗歌的最后神秘之处留给了作者本人,而不被大家所共有。

天涯孤鹰:
        夕颜说的很有道理,如果诗歌能够为大众喜爱,第一首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第2首是写给写诗的人看的。
………………………………………………………………

zjhpoem :
        两首诗歌都将自己要表达的情绪虚化在了诗句里,而第二首隐藏的更深。两首诗都给人广阔的遐想空间,观者在此空间里感受作
        者所要表达的情绪并加以创造,而诗歌的情绪就此得到传递

天涯孤鹰:说得是,传递是诗歌最重要的必须完成的功能。没有传递语言只会死在我们内心-----
…………………………………………………………………………

亨一:
    《你说起桃话》
  
      文:健如风
        
      你说起桃花,泪就落下来
      一滴一滴敲在心上
      湿了归路
      你在远方兀自笑:
      又是春天了
      你说,妹妹快回家
         
      我该怎么说
      二月的风,吹乱青青红红的句子
      折不进诗笺
      我不敢答应,不敢唤你
      怕一出声,这个春天
      就再也拧不干
      ====================================
      大胆的改了一个字!大家看看!呵呵!
      巧妙不!见笑了!

高不平 :
         你说起桃花,    雨    (泪)  就落下来
         一滴一滴敲在心上
         湿了归路
         你在远方兀自笑:
         又是春天了
         你说,妹妹快回家
         
         我该怎么说呢
         二月的风,吹乱青青红红的句子
         折不进诗笺
         我不敢答应,不敢唤你
         怕一出声,这个春天
         就再也拧不干
         亨一将“雨”改做“泪”,我认为不好。
         “雨”是自然的,说起“桃花”,“老天”就下起了“雨”。借景寓情
         “雨”是隐藏的,而“泪”就“直白”了

天涯孤鹰:换成泪就直白了,使本来美妙的诗意一下子丢掉很多~~~

亨一:我的泪是指桃花的泪!应该很形象很动人的啊!呵呵!继续讨论!

天涯孤鹰:但前面不加说明,没人会知道的。说雨就含蓄、美丽一些。
………………………………………………………………

心灵散步者:
          两首诗歌都很好,特别第一首简洁明快,自然天成。文字犹如北方初春的小雨点,多情诗意,使读者的心灵感受到期待已久的
          滋润,温馨而甜蜜。第二首很美,但文字密集如茂密树叶,阻止了思想和想象的阳光穿越,缺乏空疏的意境和空间。浅见。见
          笑了。

          问好诗友们。

天涯孤鹰:两种不同的风格,确实各有千秋。谢谢朋友参与讨论!
………………………………………………………………

苹果王子 :
         也喜欢这两首诗,第一首美丽自然,第二首深情真挚!
         我想:诗应该是为人们打开一座花园,而不是关上一座花园!

         写外国诗写得再好,也超不过外国人,写古典诗写得再好,也超不过古代人;
         把复杂的写得简单比把简单的写得复杂要难得多,因为把简单写得复杂只要写得让人看不明白就行了;
         请不要以任何借口,肢解中华语言;
         不要玩文字,不要玩深沉;
         事实已经证明:你远离人民,人民必将远离你!
         让我感觉到你的爱你的美你的情你的欢乐你的忧伤,点亮你的思想;
         诗歌应该具有音乐性,包括内在的韵律;
         让我读诗舒服点!
         作为一个读者,我这样读诗,我自己的!

天涯孤鹰:
        我想:诗应该是为人们打开一座花园,而不是关上一座花园!
        这句说得非常好!赞!
………………………………………………………………

结束语:
本期选的是两首抒情诗。虽然在写法上已经吸收进了一些新颖的诗歌元素。第一首健如风的《你说起桃花》,自然又艺术地演绎了内心炽热
的情感。语言和意境都呈现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婉约、 美丽。第二首轻轻离人的《L的声音》运用意象密集的现代叙述手法,旖旎、轻灵的句子,在广阔的大空间里描摹一些个人的小情怀,对比造成一些强烈的观感。两首诗歌都应该属于后抒情诗歌的范畴。 第一首会更为大众化一些。
  
象征诗歌的出现,浓烈的抒情风格已经转变为冷抒情的年代。后现代的一些诗歌在艺术造诣上更为丰盈、成熟。但人的审美是日渐喜新厌旧的。冷抒情的风又还能够刮多久?
考虑到争鸣诗歌,大多为论坛所选,大家会顾忌情面,不能放开讨论。从下期开始将用匿名诗歌。最后再公布作者的姓名。
……………………………………………………………………………………………………………………………………………………………………



发表于 2010-4-21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会看到也会记得鹰的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老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争鸣    说百家诗歌长短
百家争鸣 [第二期]

        



★活动宗旨:旨在弘扬一种更真实、更简单、更沸腾的诗歌交流氛围。
★探讨原则:实话实说。最直接地说出你不加修饰的观点。禁止叫骂。


===============================================

前言——

本期遴选了两篇男性的诗歌。从这期开始将隐匿作者姓名(最后几天公布,如作者特别要求也可以不公布),由大家自由、广泛、多方位地去探索、争鸣。可从诗歌本身、可从诗歌反映的流派、技巧、或者你个人的好恶等等去做犀利地交流。男性的脸皮都比较厚,尽量砍,砍得见血才见真功夫。

谢谢你的关注和参与。热烈欢迎不低于20字的讨论!


…………………………………………………………………………………………………………
推荐作品1:

《风在我这儿停了一下》
     文/星海左岸

我站在候鸟留下的抛物线里
独饮夕阳
不知什么时候
风在我这儿停了一下
它爬在我的肩头,我感到有些沉重
它不断地喘息,发丝上
有一声枯黄的轱辘在颤栗
这可伶的苦旅者,我怀疑它病了
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屏住呼吸
让它小睡片刻。可我看见
它把瘦骨嶙峋的手,伸进我的口袋
掏出那颗缺少泥土的的种子
匆忙赶路
它不动声色的表情
是我丢失多年的第二张脸
………………………………

推荐作品2:

《 黑 熊 》
文/天涯孤鹰


我进入屋子,
世界也跟着进入。
太阳立即黑了。
藏进我身体。

一只黑熊,
在我的道路上,
在风的血管里,
踱来踱去。

我不能抚育它,
也不能赶走它。
只能陪着踩踏
嘭彭跳动的地心。
………………………

这期大家的观点整理如下:
********************************************
逼  割 :

第一个好
第二个感觉作者没驾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过江湖:
鱼觉得第一首,代词用的乱。
“我站在候鸟留下的抛物线里
独饮夕阳”
这句可不要,好象与中心没有多大联系。
“它爬在我的肩头,我感到有些沉重
它不断地喘息,发丝上”
代词的使用上不好。是不是可改为
“爬在我的肩头,有些沉重
它不断地喘息,发丝上”
“这可伶的苦旅者,我怀疑它病了”
还是代词,可怜的苦旅者就是它。
“这可伶的苦旅者,是不是病了”
“让它小睡片刻。可我看见
它把瘦骨嶙峋的手,伸进我的口袋”
“让它小睡片刻。可它
把瘦骨嶙峋的手,伸进我的口袋”
“它不动声色的表情”“这不动声色的表情”

高不平 :

改动后,是简练了许多,可是,诗意也失去了许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lg:
    选一个,试批一下
《风在我这儿停了一下》
我站在候鸟留下的抛物线里-----------------------------鸟类一般不作抛物线运动吧?
   
独饮夕阳-----------------------------------------------------这句有点老了,多人使用过
   
不知什么时候-----------------------------------------------这句我觉得多余了,要是我,就直接写下句
   
风在我这儿停了一下
它爬在我的肩头,我感到有些沉重--------------------后半句好像应该有所虚化
   
它不断地喘息,发丝上
有一声枯黄的轱辘在颤栗
这可伶的苦旅者,我怀疑它病了----------------------“可怜的”有后半句的意思显得多余
   
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屏住呼吸
让它小睡片刻。可我看见
它把瘦骨嶙峋的手,伸进我的口袋
掏出那颗缺少泥土的的种子
匆忙赶路
它不动声色的表情
是我丢失多年的第二张脸-----------------------------从“可我看见……”开始,这个结尾太
好了,尤其是后两句的技术转折,给人以出人意料的惊喜!
个见。问好鹰和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亮岛主 :

前两句评点正确,第一句应该是表达不准确,但同时又找不到好的词语代替了.因为俺也常常有这懒毛病.但也不同意鱼过江湖去掉的说法.
诗歌需要铺陈,少了一些铺垫,语言会变得僵硬.失去和谐.
(有一声)枯黄的轱辘在颤栗
这一句也感觉别扭.但去掉有一声也影响了整体的气息.需要作者在酝酿.
诗歌构思的精巧让结尾有了意料之外的惊喜.风的表演也是细腻生动.一篇不错的好诗.缺点就是没有空间.
第2首还不敢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孤鹰:

欢迎三位朋友,鱼和字母先生的评点细致,这样的用心不管对错,对于写作者都是一次习惯的清洗。
论坛的阅读大多都是友情阅读,能这样认真地对待一件作品可能只有此时。我会一直在,看大家的热烈讨论。
————————————————————————————
幻中行 :
《风在我这儿停了一下》一首,鱼和字母先生评得都有道理.
这首诗以细腻的触角感知生命,构思很好.
个人觉得不足之处还有:诗歌的痕迹过重,描述有点琐碎。
最后一句出人意料,但不定性太大,令人难以理解。

《黑熊》一首颇具玄学的味道,博大而精深。含蓄隽永,可想象可感受的空间非常大,可谓疏落有致。或许也有人要说过于空洞了。
我喜欢这首诗的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一村  :
    《风在我这儿停了一下》
    我站在候鸟留下的抛物线里
    独饮夕阳
    不知什么时候
    风在我这儿停了一下
    它爬在我的肩头,我感到有些沉重
    它不断地喘息,发丝上
    有一声枯黄的轱辘在颤栗————有人说这样的句式是通感。我感到的是别扭。
    这可伶的苦旅者,我怀疑它病了
    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屏住呼吸
    让它小睡片刻。可我看见
    它把瘦骨嶙峋的手,伸进我的口袋
    掏出那颗缺少泥土的的种子————这里和结尾我还是很喜欢的。
    匆忙赶路
    它不动声色的表情
    是我丢失多年的第二张脸
我从你的文字里感到了亲切。问好。
***
    《黑熊》
    我进入屋子,
    世界也跟着进入。
    太阳立即黑了。
    藏进我身体。

    一只黑熊,
    在我的道路上,
    在风的血管里,
    踱来踱去。

    我不能抚育它,
    也不能赶走它。
    只能陪着踩踏
    嘭彭跳动的地心。
  
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中间一节可谓诗之胆。首尾有些平了。我还是会为诗有胆而喝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兴昌 :两首诗一般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孤鹰:

同样的一首诗歌,10个人去读应该能分出两三种观感。那些传世的作品也会有一些人喜欢,一些人不喜欢。所以本来想增加一个投票功能。有不发言的人也可以投票。但不会做。
细心的人会从这些分析中悟到一些什么。幻幻这两期的发言朴素、简洁、直接!很是爱听 也谢谢几位老朋友的参与
幻中行 :

如果打分的话,一定会有很大的差别,不过我觉得打分没多大意思
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不仅对于好诗适用,对于评定一首诗的好坏也是适用的
对于这两首诗,我说的只是个人看法,不一定对.两位诗者别怪哦~
天涯孤鹰:

不是打分呢,我表达的不清晰:
比如做3个问题的投票,
1,喜欢这首诗.
2,诗还不错
3,不喜欢这种风格.
想看看现在人对诗歌的喜好.因为匿名投票可能会真实一些.
————————————————————————————

高不平 :
     
    喜欢这首
    我站在候鸟留下的抛物线里
    独饮夕阳
    不知什么时候
    风在我这儿停了一下
    它爬在我的肩头,我感到有些沉重
    它不断地喘息,发丝上
    (有一声)枯黄的轱辘在颤栗————“有人说这样的句式是通感。我感到的是别扭。”
同意。去掉“有一声”似更好
   
    这可伶的苦旅者,我怀疑它病了
    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屏住呼吸
    让它小睡片刻。可我看见
    它把瘦骨嶙峋的手,伸进我的口袋
    掏出那颗缺少泥土的的种子
    匆忙赶路
    它不动声色的表情
    是我丢失多年的第二张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樱:
我觉得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同样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风和黑熊的心里和状态都刻画得很细腻,富于他们人的情感,不失为两首佳作。
天涯孤鹰:
白樱确实说到点上了。这两篇文字“将风和黑熊的心里和状态都刻画得很细腻,富于他们人的情感”
借以隐晦地表达歌者的情感。这点值得人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无痕迹 :这也是诗?这就是诗...管他呢/
天涯孤鹰:倒是真的想听听了无痕迹细细的评说。因为你的意见会常常又点特别。反倒容易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丑 :

好热
夏天就快要来了
进来乘凉
看到两具诗体
一些人还在解剖
不寒而栗
就感到凉快了许多
天涯孤鹰:

其实本来就身争鸣的帖子,十分欢迎不同的意见,但意见还是来一些理由为好,大家也可在讨论中学习。只是不要太刻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孤鹰:

心灵散步者诗友在我帖子后面的跟帖说的问题很有点普遍性,特意转到这里:
我看了《读者文摘》上说我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国宝”之一,不写古诗,其原因是唐诗宋词元曲,经过几千年国人的努力已达巅峰,我就迷惑的很,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好,还是我们所谓的谜一样的好诗歌好呢?我总想,枪就是战场夺命的工具,简介、准确能毙命的枪,就是好枪。那么诗歌是什么?
与楼主诗歌无关,一点感想,请教诗友们。还望多多批评为盼,是我早日走出迷惑。
问好诗友们!

心灵散步者:

一时感慨,孤鹰师友别太当真!呵呵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诗歌的悖论语言、陌生化语言,还是蒙太奇的手法,或者意识流。起码要有一定国画飞白式的轨迹吧,也就是所谓的通感。象“有一声枯黄的轱辘在颤栗”这句诗,就真的值得商讨。谁也不能把诗诗化到听出声音的颜色吧。个见。不一定对!

天涯孤鹰:

兄弟说的是,这句确实有点问题。~~~
这两天忙碌,回复晚了  欢迎以后早说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孤鹰:
其实古诗词比较我们现在的白话文,它富有简洁、古韵、耐人寻味的语言特点。就如同心灵散步者举出的例子:
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这里诗作者已经将自己隐在语言背后,他不需要像现代诗歌那样解说“小桥”、“流水”、“人家”之间的关系,仅这点就已经省掉了许多语言。作者做的只是呈现。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注重这语言的“演出性”。诸多物象的排列呈现,组成了一个虚境,再用”夕阳西下”给这个虚境镀上了浓郁的色彩。给人以强烈又令人深思的美感。
但现代语言已经不具有这种“多意性”,“演出性”而且词语之间需要连接、需要逻辑、需要作者不时跳出来解说,所以大多古诗词翻译成白话都会美感顿失。这主要因为白话已经不具有文言文那些特殊词句效果。
所以现代诗歌往往要比古诗词还要难写。如果像古人那样直白地去呈现已经失去了很多美感。所以需要今诗将自己平常的语言习惯扭曲、变形、陌生以产生特别的美感。
***        
天涯孤鹰:
现在一些诗歌确实把语言搞得像迷一样。那是他们自己走进了迷宫,但也有一些好的诗歌已经不同于80年代朗诵诗歌时候的直白,平面。已经吸收进了一些新颖的、后现代的、超现实的一些写法,没有习惯这类写法的读者往往会产生迷茫。如果是后者自己就需要多阅读、多看一些鉴赏类的文字。习惯了你会发现这类诗歌要比我们往常阅读的诗歌更有深度和厚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诗韵 :
《风在我这儿停了一下》
我站在候鸟留下的抛物线里
独饮夕阳
不知什么时候
风在我这儿停了一下
它爬在我的肩头,我感到有些沉重
它不断地喘息,发丝上
有一声枯黄的轱辘在颤栗
这可伶的苦旅者,我怀疑它病了
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屏住呼吸
让它小睡片刻。可我看见
它把瘦骨嶙峋的手,伸进我的口袋
掏出那颗缺少泥土的的种子
匆忙赶路
它不动声色的表情
是我丢失多年的第二张脸

——这是一首有份量的小诗。他的份量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力。或者对生命意义的追究。诗歌的表现形式很有诗情,那么我认为这是一份“带着镣铐跳舞的诗情”
从表现手段来看,有点过于注重形而上的排布,情绪的释放和回收稍有滞后,带有情绪主观化的味道。
         
天涯孤鹰:

他的份量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力。或者对生命意义的追究。诗歌的表现形式很有诗情,那么我认为这是一份“带着镣铐跳舞的诗情”
诗韵不亏为大厅的评论斑竹。一语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重烟深:

喜欢第二首,从形式到内涵都很精致,只是开头几句“黑熊”的由来稍微有些平庸。第一首欣赏的是诗中散发出的那种苍凉沉重和无奈的感觉。假如再稍微打磨一下,逻辑再清晰一些会更好。总之还是喜欢那种厚重的味道。

天涯孤鹰:柳重烟深的评读还是很精细的。如有时间欢迎你来大厅做斑竹。一起对诗歌说长道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孤鹰:

这两篇诗歌都有一些象征主义的倾向。所以会有一些读者不太理解,或不好评说。较第一期争鸣的抒情诗歌确实有不太容易接近的感觉。但在男性诗歌中,它却可能是主流。
第一篇诗歌会好理解一些。山东诗韵斑竹已经有很好的解说。第2首附上原来大厅评论斑竹炉子的点评,供有心的读者参阅。

《黑熊》
         
我进入屋子,         
世界也跟着进入。         
太阳立即黑了。         
藏进我身体。
         
一只黑熊,         
在我的道路上,         
在风的血管里,         
踱来踱去。
         
我不能抚育它,         
也不能赶走它。         
只能陪着踩踏         
嘭彭跳动的地心。
这首诗通过“黑熊”这一象征意象解剖了我们的心灵。全诗着力于一个中心意象,简洁透明,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特别是第一节,前两句“ 我进入屋子, 世界也跟着进入。”将“我与世界”通过进入屋子这一行为合二为一,巧妙地利用了“世界”这一词语的多义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后两句由现实场景的变化,自然地进入幻觉,引出形而上的思考,开启下三节对幻觉的合情理的细致描写,使诗富于质感,在读者的惊讶之中,唤醒人的心灵。这是此诗最精彩之处:即从实到虚的毫无痕迹。这来源于诗人敏锐的感觉与长期的深入思索,我相信诗人也会由于这一突然的发现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而心怀灵魂的喜悦。  全诗从语言与内容上难以找到缺点,真算得上上上之作。但若将此诗放入到漫长的诗歌史之列,则会发现此诗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里尔克“豹子”与南野的“犀牛”。使此诗在创新性方面打了一些折扣。但我仍然佩服作者敏锐的感觉和深刻的思考力,虽然在手法上有着强大的传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jhpoem :

第一首诗意向深远  结尾精彩  语言很细腻
第二首 刚开始真没读太懂  看了上面的点评 似乎懂了一些
两首都值得欣赏和  学习
支持  鹰主

天涯孤鹰:

其实中国的新诗从五四时期才开始,还不到百年的历史.而国外从荷马时代就已经写这样的"新诗"了.国内的新诗特别是主流媒体认可的,还都是直白、平面的诗歌。
一读就能够懂的。但人的审美对于直白和简单是不会产生美感的。后来的一些诗歌往往不直接抒发感情,总把感情赋予一个相近的意象。比如这首《黑熊》。我们可以把“黑熊”理解成我们内心的一种“恐惧”、一种心魔、或者一种情感,或者直接就是那种想爱不敢爱的情感。这种心魔在我们内心,“我不能抚育它,也不能赶走它” ——人的内心不也常常有这种情感纠吗,我们个人靠自己的毅力已经无法排解?
理解了这一点,整首诗歌就非常轻松进入了。
这些象征诗找到一个情感的对应物,一切就都好理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影红霞 :

鹰老师的创意特好,点评、讲解真诚
跟着一路走来很受启发、非常感动
向诗作者及评诗者学习,致敬!
天涯孤鹰:感谢红霞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灵散步者:

喜欢第二首,假如给黑熊赋予一定思想的载体,这首诗可以说不但想象丰富而且很灵动,其妙处在于扩张了诗的内涵和读者的想象。简单而深邃。浅见,欣赏!问好诗友们!

天涯孤鹰:好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语:谢谢大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争鸣    说百家诗歌长短


        
百家争鸣 [第三期]


★活动宗旨:旨在弘扬一种更真实、更简单、更沸腾的诗歌交流氛围。
★探讨原则:实话实说。最直接地说出你不加修饰的观点。禁止叫骂。


===============================================

前言——

本期遴选了两篇精短的诗歌。简洁是诗歌的一种才华。也是为诗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艺。艾略特的《荒原》被庞德剔除了一半的篇章才得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诗人也是雕刻家。他需要面对的是文字的巨石。如何刻出犀利的形象来,他需要剔除的语言的碎石也很多很多。 望大家自由、广泛、多方位地去探索、争鸣。可从诗歌本身、可从诗歌反映的流派、技巧、或者你个人的好恶等等去尖锐地交流。

谢谢你的关注和参与。热烈欢迎不低于20字的讨论!


…………………………………………………………………………………………………………
推荐作品1:
《黑暗》
文/阿米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推荐作品2:
《 对峙 》
文/逼割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上
……………




这期大家的观点整理如下:
********************************************
风雨如磐 :

短诗的精悍在于辐射出的能量。这两首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少到不能再少但容量很大,大到可以写一篇完整的诗评。

翠影红霞 :

我非常喜欢第一首,留出无限空间让读者填补和再创造。其中有选择,也应有奋斗,更需要耐力和意志。

zjhpoem :

第一首留给人的空间更广。耐读!我感觉他在写人在欲望(或其他)面前难以抉择的感受。后者给人一副很开阔的境象…从一种宏观的角度洞察人生,留给读者的余地逊于前者
三三浅读!

白樱:

这两首的空间都很开阔,我就比较欣赏第二首
看了就不由让我想起卞之琳的《断章》,让人回味无穷
第一首表达得还是抽象了点,没有给人震撼的效果!

健如风:

这两首都是喜欢的,言简意高。能用一句话说清的,绝不说第二句,是写诗的基础。

木艮:

诗的原则是短而精悍,有张力和深蕴。在说这两首之前,我先选一首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相信这一首很多朋友都读过,基本上能读懂,而且每个人读后的心灵所思更不可能完全一样。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人的一生难免有些“黑暗”面,困扰心路的乌云应该算是吧。我不知道作者这里的“黑暗”的基点在哪?或许是对一种无助的宣泄?无底深渊上头的“花”,是冲出“黑暗”的希望,“拿还是不拿”平静的背后压抑着一种炙热的疯狂。我比较喜欢这一首内在的能量,但是语言的风格不是我崇尚的。

*
《 对峙 》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上
~~~同是“站”的意象,却因空间幻实错综,而形成生命的“对峙”,初读,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再读,我怕往生活中延伸……。相对第一首,觉得内核的意味相对浅些。
   
诗歌的理解,取决于来读的人生命情怀及洞察力,一首诗,十个人读相信会有十种读法。鉴赏力有限,略谈皮毛,个见。

……………………………………………………………………………………………………
风雨如磐 :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开首的第一个黑暗,或许只是一种平静的宣示,或者一种路人常见的景象,但第二个黑暗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到这不仅是一次语气的强化或者情绪的渲染,而是一种内心的透视,然后出现了"你以为有底部"这样的恍惚后的暗示.
后两句的玄机在于"底部"和"上面"的强烈对比.花是什么?在这里,我个人感觉花应该是一种渴望,这种渴望是一种深陷时的救赎还是坠落时的闪念?如果仅仅从字面理解,拿还是不拿,显然还是在一种犹豫的状态,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思维安静下来的时空概念.因此,联系两节的衔接,作者对黑暗这首诗歌的构思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意识流的影响.
说的不一定正确,大家继续!
心灵散步者:

这首诗,从诗的结构看,我估计作者的诗题是黑夜,上下两段风别是两句,发文时电脑自动生成题目,多一个黑夜。所以如磬师友的点评我认为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牵强附会之感。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如果将来历史证明是诗的话,那答案会有无数也不足怪。呵呵,浅见。
{
zlg:贴主的说法,确实有警示作用!
{
心灵散步者:

说实话,最近我也很迷茫,我看了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所有诗论。也看了能找到的现在还活着的诗人的诗评和诗歌,再看论坛的诗论使我更加迷惑。不过这的氛围确实很好,网络里难得的诗坛。版主很辛苦,诗友们也很融洽。

zlg:
迷惑甚至迷糊都是正常的,对有些东西的确应该坚守,而对有些东西就不一定了,就需要自身的淘洗;
另一方面,有些东西看似声势浩大,潮流滚滚,可如果放在历史的系统中,那不过是万劫之一介,不足为观……
嘿嘿,感慨一下下~~
再问候!
……………………………………………………………………………………………………………………
柳重烟深:

第一首临摹了一种背景,或生活的,或心理的,无望中的矛盾、挣扎。个人欲望、正义与邪恶的把持。。。小诗延展的空间很大,我们甚至能看到以黑暗为土壤滋生的花朵,做为个人欲望或一种遮羞布,拿掉它引起的那番动荡。。。
第二首相对来说诗意浅了一些,写孤独 渺小 无助?其实人和鸟都在地球上,都有自如的一面,似乎可比性不太大。。。一管之言。

风雨如磐 :

忽然想到,黑暗的隐喻,也许是指向人或者人的精神的堕落,人也许可以对自己说,我能够节制或者抑压自己的欲望或肮脏的念头,我不会堕落到底的。

花在这里应该还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而这里的拿与不拿如果与第一节联系起来也许是暗示要不要与美一起毁灭?
所以我觉得作者是用了意识流的一些规则,潜意识很强。
一孔之见!
大家继续!

阿米(台灣):

謝謝各位對於<黑暗>的喜愛
我將位置讓給大家
阿米

匪石:

诗要精短而且成功,是需要相当功力的。
    《黑暗》起笔平,“你以为有底部”的黑暗,内心折射出的却是无底,跳宕到第二节,“花”的意象耐人寻味,“拿还是不拿”内心的自问透出人生徘徊。从诗的技艺上,此诗是很成熟的,细腻幽婉,典型的女性诗写笔法。
    《对峙》用笔上,与《断章》相类,处理得也比较成功,空间感很大。但相比较而言,题目压缩了诗意指向的发散性,“地球”与“我”的不对称性(或不协调性),“鸟”与“树枝”的对称协调相比,显得不够妥贴。

心灵散步者:

我们写诗的人读诗都在猜谜,诗歌明天能走向大众?据说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是妇孺皆知,还有一说是: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像这种类似的诗,会上一百首,恐怕一个清楚的人也脑子不清楚了。浅见,没别的意思,就诗论诗而已。
匪石:诗要走向大众,这并没有错,但在某个时代,曾经目不识丁的人,也能一天诗百首,如果这就是诗写接近大众,那还不如叫堕落,另一种媚俗。

心灵散步者:好诗,与数量无关。唐诗三百首里,有的诗人就那么一两首。

阿米(台灣):

回心靈散步者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原詩確實是有兩次黑暗
所以風雨如磐的解讀並無謬誤
但詩原本就有神秘性
留空間給讀者第二次創造
我們終於都成為善於解謎的人
阿米
………………………………………………………………………………………………………………
阿米(台灣):
忽然想到,黑暗的隐喻,也许是指向人或者人的精神的堕落,人也许可以对自己说,我能够节制或者抑压自己的欲望或肮脏的念头,我不会堕落到底的。
花在这里应该还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而这里的拿与不拿如果与第一节联系起来也许是暗示要不要与美一起毁灭?
所以我觉得作者是用了意识流的一些规则,潜意识很强。
*
回應風雨如磐:
與美一起毀滅
我喜歡這個讀法
很新鮮
給了詩另一個篇幅

高不平 :

《牛粪》

牛粪
牛粪
我以为很肥沃
若有花插在上面
真的会很妖艳
《对峙》

站在牛粪堆上
一只屎壳郎
在不远处
恶狠狠地看我

风雨如磐 :

看了上面有些发言,觉得自己都不敢在这里再说什么了。
争鸣和探讨是很有益的事情,为什么要把话说得那么难听呢?
我只是说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不想在这里难为任何人,所以,回过阿米本贴之后不再在这里说什么写什么了。
诗歌的本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歌唱那样普及大众,即使歌唱,也有大众不会唱的。我们总是把诗歌和大众联系起来,全世界哪一个国家这样要求过呢?李白和杜甫那个时代也这样吗?我想不会。既然诗歌不是大众的,注定了它的受众只能是小部分的人群,那么无论是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对诗歌做一些于诗歌的属性和内质有关的探讨都是正常的,不管这些人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也不管这些声音里是多么复杂,多么让人难以理解,总是与诗歌有关的,不必过度惊异。一些有点文化的人总是有自己的声音的,而这些声音很大程度上是不为大众所能理解和认同的,大众有大众的事情,诗人有诗人的话题。如果混淆一起,那也许真的是个笑谈。
而在这里,在诗歌报,在这个争鸣的栏目,虽然没有诗人和诗歌理论家的那种威严和高深,但也是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地方,这个声音也应该是属于诗歌的,真的不能和大众百姓联系起来。即使这些声音是幼稚的肤浅的甚至是可笑的。比如我的观点,我是真的抱着学习的愿望来读这两首诗歌的,但我的观点也许真的是很稚嫩的。这也无妨,在探讨和争论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提高,而决不是郁闷和猜疑,甚至最后的不欢而散。鹰主挂起这个栏目也是想通过争鸣提高大家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如果大家在这里不但没有展开正常的争论反而不欢而散,那么,我们真的有负鹰的一片好意。
说到阿米的这首诗,其实我想阿米一定是清楚她诗歌的构思以及要表达的内蕴的,但我想她也希望读者能在这首诗歌里发掘出更多的她本人也还没有意识到的元素来。这是由现代诗歌的多义性的性质决定的吧。因此,我说出我的看法。见仁见智,这本是正常的争鸣,但有些朋友的言辞已经接近偏激。
温和而融洽地争论,我会一直参与下去。
但一旦感觉到自己会陷入争执中,我会抽身而逃,只为为论坛保留一方和谐和安宁。
谢谢鹰主!
谢谢阿米!
谢谢大家!
枫桥 :

其实 这两首基本上就不算是诗,既没有诗性语言,也缺乏意象之间的合理的自然地回应。可能是写作者很随意写的,也可能是试探性练笔。不理解的是有些人竟然被震撼了!浪费大量的心思笔墨揣度诗意,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谁也没有能很好地解释黑暗和花的合理联系,在无底的黑暗里拿着一束逐渐枯萎的花意义何在呢?树上的鸟和地球上的人对峙什么,即使这个人没拿着猎枪弹弓什么的,这只鸟也够胆大的。黑暗和花肯定有联系,人和鸟也会有对峙,可这两首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也许是大部分人没有理解到位。但读一首诗像猜谜似地肯定就不是好诗,这种现象也不是正常现象。“詩原本就有神秘性,留空間給讀者第二次創造”我就不理解,诗为什么要有神秘性?诗是禅偈梵语吗?即使里面蕴含着很有意义值得领悟的东西,试问现代人有谁满嘴是血去读呢。当然,这两首比这里大多数诗要好懂一些,思想和脉络很容易被读者抓住,只是缺乏诗性语言和意象合理回应。即使是一首唐诗宋词,就是一个稍有阅读能力的农民也会读出一些感觉来。这里大部分诗都是读不出感觉的,你一旦进入就会退化成一只猴子,听不懂的声音铺天盖地袭来,而猴子只有在那里抓耳挠腮了。看了“悬壶说诗”看了“精华榜”感觉都是这样,真不知道现代诗会走到什么地步。

小文君: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诗人曾这样描述过诗的境界:“我们开始放弃了动作,放弃了认识,而渐渐沉入一种恍惚非意识,近于空虚的境界,在那里我们底心灵是这般宁静……在这难得的真寂底顷刻间,再没有什么阻碍或扰乱我们和世界底密切的,虽然是隐潜的息息沟通了:一种超越了灵与肉。梦与醒,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的同情底韵律在中间充沛流动着。我们底内在的真与外界底真协调了,混合了。我们消失,但是否与万化幂合了”。这首诗,就生动的体现了如上境界。这里的“黑暗”不仅仅指词义上的“黑暗”,同时也是写作者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痛苦挣扎的一种矛盾心理。

枫桥 :

“我们开始放弃了动作,放弃了认识,而渐渐沉入一种恍惚非意识,近于空虚的境界,在那里我们底心灵是这般宁静……在这难得的真寂底顷刻间,再没有什么阻碍或扰乱我们和世界底密切的,虽然是隐潜的息息沟通了:一种超越了灵与肉。梦与醒,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的同情底韵律在中间充沛流动着。我们底内在的真与外界底真协调了,混合了。我们消失,但是否与万化幂合了”。不知道说这段话的人是谁,他强调执笔人在写作时应该进入的写作状态,他的意思是要想写作首先应该进入恍惚的无意识的空虚的状态,然后落笔,才能达到“超越了灵与肉。梦与醒,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的同情底韵律在中间充沛流动着”,也就是说只有作为执笔者的“我们”非意识了,甚至在那一刻“我们消失”了,才能真正成为天道的代言人,才有可能说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本质,换言之执笔者必须在无意识下的神差鬼使才能写出真东西来。其实这些话都是虚假的、骗人的鬼话,姑且不说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即使能达到,但已经恍惚了、非意识了,空虚了还能写出符合逻辑的东西吗?任何作品都是执笔者的感知、思想、情感与自然与社会碰撞、交融的结果。当然,执笔者本着高尚的人文精神,摈弃偏执,摈弃杂念,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以期与自然与社会息息相通,这是我们应该追求而目标。当今社会虚假文学太多,简直成了墨祸文害,尤其是现代诗歌二十多年来折磨了多少人、毒害了多少人,最终成为无人问津的垃圾也就不足为怪了。

阿米(台灣):

直與曲
問好枫桥詩友:
詩歌有質樸之美
亦有曲喻之妙
兩岸當代新詩遊走兩者之間
何者為詩?各有意境
白描有白描的禪境
比如余堅的詩歌
鴻鴻的詩歌
或者當紅的打工詩
亦有象徵之詩語言精練如陳黎的詩歌
去年在台灣花蓮所舉辦的太平洋詩歌節中有一張照片
為余堅與陳黎之合照
我認為這張照片是珍貴的歷史鏡頭
兩位大師同座一如詩歌現況的展現
阿米
………………………………………………………………………………………………………………
又一村  :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到底黑暗有没有底呢?这一句很有力量,引人深思。如果顺着这个意思开拓,诗歌会有教好的效果。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而这样的转折有些过大了,让人促不及防啊。上头的花确是象征了什么,但中间缺少了太多连接,如此突兀反让诗味淡了。

枫桥 :

阿米诗友你好:在这里写了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实不是针对哪首诗的,是对现代诗深恶痛绝的一种发泄而已,因此不免有失偏颇。中国现代无诗,至少中国大陆是如此。你所提到的几个人,除陈黎我不了解外,其他几人在大陆也没有几个读者。任意找了他们中的一位的一首诗:
“阳光只抵达河流的表面
只抵达上面的水
它无法再往下 它缺乏石头的重量
可靠的实体 介入事物
从来不停留在表层
要么把对方击碎 要么一沉到底
在那儿 下面的水处于黑暗中
像沉底的石头那样处于水中
就是这些下面的水 这些黑脚丫
抬着河流的身躯向前 就是这些脚
在时间看不见的地方
改变着世界的地形
阳光只抵达河流的表面
这头镀金的空心鳄鱼
在河水急速变化的脸上 缓缓爬过”
我承认这些文字有一定的思想,有很深的象征寓意,但作为诗就显得语言拖沓,缺乏诗性了,也就丧失了诗的浪漫豪迈,也就很难有诗的艺术感染力了。这类文字照几千年来国人心中形成的诗的概念相去甚远。如果这些文字不分行写,写成小品文,不以诗绳之,效果就大不相同了。近二十多年现代诗已经完全割裂了几千年来的诗歌传承,完全彻底成了西方诗歌的泊来品。读读艾略特获得诺贝尔奖的“荒原”,我敢断言中国人十个会有九个读不出感觉来的。或许在西方这首“荒原”脍炙人口,但文化符号和文化心理的不同所产生的沟壑是很难逾越的。其实大陆现代诗大部分都是分行写的小品文,这样以诗的名义去写非诗化的东西,把诗已经搞成垃圾文体了。
很高兴与您交流!

阿米(台灣):

回覆枫桥
枫桥好:
我也很高興有機會和您交流!
問好並祝詩安
阿米
………………………………………………………………………………………………………

天涯孤鹰:

因为前面有诗友建议我不要太早说话。所以一直默默看着大家的发言。对这两篇诗歌我就先不说。
其实我一直好奇两岸的语境不同,台湾语境下的诗歌教育问题。大陆这边对于现代诗的教育还一直停留在以雪莱、拜伦那种抒情、浪漫的诗歌为模本的年代。80年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那时朗诵诗歌更是大众普遍的教材。但这类诗歌在国外是近二百年前的写法。我们却一直奉为经典。造成了现在回归的一大批读者阅读的习惯,都停留在那个年代,因为已经习惯于那种语境下的传达模式,对于一切新颖的东西读来都会觉得格格不入,就像古代的人到了现代,他又如何能习惯现代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实际上就是来错了年代,诗歌已经经过200多年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当下。可我们欣赏的东西还停留在200年前。面对新生的语境。我们又如何才能做到不愤闷?不彷徨?
很想听听阿米诗友介绍一下宝岛那边的诗歌教育。

心灵散步者:

推荐“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诗论”两篇:《台湾新诗六十年的历程及其特殊贡献》和《对“古典”的挪用、转化与重置——当代台湾新诗语言构造的重要维度》。鲁迅说过:“不要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胡说,最好的老师是名家的作品,应该怎么作,名家的小说里都有,他们就是按照"最应该"做的,身边的朋友,或有一知半解的,除非他们的小说超过名家,否则不要相信”.我想诗也一样。
阿米(台灣):
台灣詩歌我見
天涯孤鷹詩友好:
這個題目出得真大!
我想一想決定貼上幾個我每天都會去的網站以作為回覆
這些網站都具有代表性也能稍許反應當前台灣詩歌現況
我會簡單介紹推薦大家的原因
但畢竟是阿米個人的偏好無法概括整個台灣詩壇
首先是陳黎的網站  
[url=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index.htm[/url]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index.htm[/url[/url]]
陳黎是我最欣賞的台灣詩人(花蓮),他也是太平洋詩歌節策展人,多年以來除本身詩藝不斷翻新,更引介許多國外詩人的譯作
最新詩集《輕/慢》
鴻鴻的網站
[url=http://blog.roodo.com/hhung[/url]http://blog.roodo.com/hhung[/url[/url]]
鴻鴻本身才華洋溢,身兼電影舞台劇導演與詩人數職,他所創辦的<<衛生紙詩刊+>>>是我認為台灣目前最前衛且具有一定銷售量與影響力的詩刊.他並且創辦黑眼睛出版和黑眼睛跨劇團
最新詩集《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
鯨向海的網站
[url=http://www.wretch.cc/blog/EYEtoEYE[/url]http://www.wretch.cc/blog/EYEtoEYE[/url[/url]]
鯨向海為精神科醫生,他自bbs時期起即長期耕耘與關注網路詩學,其網站可以說是詩壇點閱率最高的詩歌網站
最新詩集《大雄》
隱匿的網站
[url=http://www.wretch.cc/blog/enidqueen[/url]http://www.wretch.cc/blog/enidqueen[/url[/url]]
隱匿為獨立書店"有河book"的老闆娘,在她的書店中,冷門的詩集竟成為最主要的銷售類型,店內著名的"玻璃詩"吸引許多文人前往發表,該書店好比文藝復興時代的沙龍
最新詩集《自由肉體》
書店網址: [url=http://blog.roodo.com/book686/[/url]http://blog.roodo.com/book686/[/url[/url]]
吹鼓吹詩論壇
[url=http://www.taiwanpoetry.com/phpbb3/index.php[/url]http://www.taiwanpoetry.com/phpbb3/index.php[/url[/url]]
該論壇為當今台灣最大的詩歌網路論壇,並有出版平面詩刊"台灣詩學",提拔優秀的網路詩人不遺餘力,站長為詩人蘇紹連.該論壇對於網路詩作與兩岸觀察闢有專門話題討論區
最新詩刊《論壇十號 小人物&#8231;詩》
此外值得關注的現象還有"玩詩合作社"與詩人夏夏等"玩詩","遊戲詩","行動詩"等概念的興起,這些詩人把詩當作一種行動或遊戲,將詩推及普羅大眾,將詩融入生活,比如"拖鞋詩","發票詩","象棋詩"等
由夏宇,零雨,鴻鴻,曾淑美,阿翁所成立的"現在詩"一舉一動仍是台灣新生代詩人所關注的焦點,從"大字報"詩,"來者必登"到最新一期的"妖怪純情詩",都引人側目.特別是詩人夏宇已成為台灣的明星詩人,其最新詩集<<粉紅色噪音>>從外觀到內容產出方式,一出手便引起話題
相隔九年之後,詩人余光中出版他第十九本詩集<<藕神>>,並內附朗讀CD,老一輩的詩人依舊活躍詩壇
值得注意的是這五六年來台灣的詩刊或詩歌節相當活絡,朝向國際化發展的趨勢愈來愈明顯,而且詩人們不再閉門造車,藉由各式各樣的活動,紛紛走入人群,詩的形象也愈來愈多元活潑
知名評論家奚密今年一月發表一篇"台灣當代詩與小說"的現象觀察,有意深入探討此一話題的人可以前往閱讀
[url=http://www.ou.edu/worldlit/onlinemagazine/2010january/taiwan.htm[/url]http://www.ou.edu/worldlit/onlinemagazine/2010january/taiwan.htm[/url[/url]]

<台灣詩歌我見>補充
補充一點,目前台灣對於大陸的詩有愈來愈看重的現象,值得觀察:
詩人黃粱與唐山出版社引進《大陸先鋒詩叢》
http://blog.roodo.com/book686/archives/10658439.html
鴻鴻引介鄭小瓊的打工詩歌《人行天橋》
http://blog.roodo.com/hhung/archives/11247669.html
黑眼睛文化出版《新湘語》詩集一套四本
http://pots.tw/node/2980
顧城精選詩集《回家》2005年11月於木馬文化出版社出版
此外,海子、顧城、北島、食指、于堅、廖偉棠等詩人的詩在台也有讀者群。比如于堅、廖偉棠的詩便經常刊登於《衛生紙詩刊》,于堅更於2008年訪台參與太平洋詩歌節與台北詩歌節。
台灣詩人陳黎與中國詩人于堅合影: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photos.htm#與中國詩人于堅
阿米

天涯孤鹰:

谢谢阿米这么详细的铺展。欢迎你多来。这样的对话就代表两岸的文化交流了
……………………………………………………………………………………………………
亨一:

推荐作品1: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这首很一诗意与韵味!还有哲理,另外一首比较普通!

……………………………………………………………………………………………………
幻中行 :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有”可不可以改为“在”呢?
那花在上頭    --------------------“那”改为“有”?
拿還是不拿
…………………

《 对峙 》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上-------------------------想起那首“站在桥上看风景”的,写法似乎没什么两样,但主题和意境却完全不同。
                            大和小的对峙,主体与个体的对峙,更有别样的意味,且有回环往复的效果。
两首诗的语言风格都是我喜欢的,简洁、明快,而又意蕴不浅。也许是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吧,我觉得第一首改那两个字,效果会好些。
问好阿米!第一次看你的诗歌,只说了个人感觉,不一定对。你说的网站第一个打开了,我看了几首,感觉非常好呢。有时间多多学习。
夏宇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女诗人,我非常喜欢她的诗歌。谢谢你给我们的这些推介!

深圳欲望 :第一首有着小诗的特征,问好.

五一千 :跳跃太大了,喜欢第二首

炉子:

推荐作品1: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

推荐作品2:

《 对峙 》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上
————————————————
两首都能称得上完整的诗,但不能说是上乘的诗。
就短诗而言,由于词句少,要求不存在一个多余的字,而表达的意蕴要尽量的丰盈,而表达的意思要尽量地集中且具备震撼力。要写出一首优秀的短诗其实是非常难的。但要写一首一般的短诗,却又是非常的容易,稍微来一点诗意一点技艺就成了。
第一首黑暗与花这两个意象诗人使用得过于频繁了,要把他们写出新的认识,恐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此诗并未达到创新的要求。第二,黑暗与花之间的关系,很模糊,使诗意的指向性不明确,也缺乏张力,使诗震撼力不够。(词与词之间外在的关系与内在的指向的背离,是诗歌张力产生的基础)第三、拿这个动词,与第一节两个黑暗的重叠所产生的力量不相配。显得两个头重而脚轻。
第二首就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就要明确得多,《对峙》的诗题更是有了较深的意义。只是我好像读过类似主题及表达方式的诗。不知是不是就是君的。
比较来说,第二首不错。

天涯孤鹰:

一路读来,这期争鸣的动静大些。诗歌本来就是歧义的,特别是象征诗歌,由于写作者都在追求一种内敛的情感表达,将自己的情绪或思想附着于具体的物象。因为物象显著的画面感和模糊的意思指向特征使这类诗歌具有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这种氛围虽类同于意境,又明显区别于意境之美在我们心灵空间所做的折射和盘踞。比意境更具浓郁、神秘的气氛。
简言之,意境是中国特色的水墨画,又如漓江之晨雾;象征诗歌所形成的语言氛围是接近于侦探电影、恐怖电影所造成的那种让人蛊惑的神秘气氛。
意境是我们读者主动去追求、享受的。而读者在象征诗歌中出现的情绪、美感体验往往是被动的。
……………………………………………………………………………………………………
天涯孤鹰:

现在诗歌确实少了从前诗歌的豪迈和浪漫,因为表现手法的不同确实失去了早期诗歌洪亮的嗓子。但语言的内核更让人玩味,只是玩味多了,就成了以辞害义。往往外在的表现就是有句无篇。读了会有一时的惊叹。但放下时那些语言的花朵就迅速枯萎了。
我已经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因为空间的建设不够造成的 。
……………………………………………………………………………………………………
天涯孤鹰:

语言的发展,现代流行的诉说的艺术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新颖体验。但是不是可以放弃传统诗歌的格局,走向散文化,个人以为这显然是走不通的。因此目前论坛有十分严重的倾向,以为不用“诉说技巧”的那类诗歌好象都被打上了传统的烙印,这是十分危险的。其实说这些话的人都不太懂诗歌的本质是什么。
……………………………………………………………………………………………………
天涯孤鹰:

《黑暗》
作者:阿米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第一篇诗歌我初读时就十分喜爱。她有象征诗歌具有的那种神秘的特质。
读不太懂,却又十分被其蛊惑。
象征派大师里尔克说过类似的话:美的本质是神秘,惟有神秘才保证我们在追求美的路上始终保持不变的惊悚。
由于语言造成的神秘,我们在探究她的路上心灵也时时被她的光芒照彻着。
黑暗
黑暗
你以为有底部

两个黑暗,让我想到了被“黑”浓郁充盈的黑夜,这“黑夜”可以是我们外部的黑夜,也可以是我们内心的眼睛看到的内心的黑夜。“你以为有底部”,这句确实有神秘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是全诗的重中之重,我们的想象,我们心灵的黑夜有底部吗?这句引领我们的眼睛走向心灵的黑暗疆域。在这疆域里或许有一朵象征美好的精神奇芭,在无垠无际的黑暗中诱惑着我们,我们犹豫、苦闷;那花或许又是能够照耀我们生命的爱情之花。
那花在上头
拿还是不拿
………………………………………………………………………………………………………

天涯孤鹰:

《 对峙 》
作者:逼割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
或许是有感应,我几乎是在同一天读到两篇来自两岸的具有同样气质的超短诗歌。
地球之大将人物致于宇宙的大空间,与“鸟”的小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对峙便悄悄地具有了诗意。但对峙本身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还是虽然貌似有特殊意义,其实又只是浮于表面。没有一些新颖的力量引导我们去深刻体验那种灵魂更深层次的共鸣。
缺少题材的新颖是这首诗歌的致命伤。

逼割:
我至今都记着写这首诗的心境。我确实遭遇了这么一只鸟,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大雪覆盖了整个世界,我其时因为某些原因,心情很低落,有深深的被抛弃的感觉。在回家的路上有一颗很大的榆树,因为我们这比较荒凉,白茫茫中,就它灰黑。一只鸟,只有它蹲坐于上。那时候,我感觉这世界上就剩我和这只鸟,但我们之间都很陌生,不同的物种,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
我所要表达的就是孤独,绝望中的对抗。我所要对峙的不是这只鸟,或者就是,它于冥冥之中找到我,并进入到我的世界,但它仅仅是个存在于诗里符号
当时写完就没加任何修饰,所以是很“浮”甚至“浅”得东西,但我会对它做任何解释,因为已经足够。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嘿  感谢所有朋友的评论

天涯孤鹰:
谢谢逼割朋友与大家分享创作的过程.这样会更有利于大家学习和理解.
………………………………………………………………………………………………………
木芙蓉花下:

《黑暗》

黑暗
黑暗
你以為有底部  
那花在上頭  
拿還是不拿

生命中有生与死的循环。死亡------黑暗,有没有底部和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作者似乎站在冥界,与黛玉相反的角度,去审视人生。你拿还是不拿,生命是虚无还是存在意义?这个疑问在那种诗意反向张力中,发生奇妙效果。小诗接近禅,自有奇特魅力。其实,说多了就有玄学味道。我们投胎的时候,就是拿了“那朵花”,翻了“那本书”。这一念欲望,构成因。如果从佛学的角度来看,作者只是很明白地说了一种真实“人生状态”,问题是这个状态活着的人,没有一个人真的体验了。所以,诗意显得高深莫测。其实,最后我想说的诗意,也在于我们没有一个人体验过。哈哈,奥妙得很。"你以為有底部",也就是你以为有轮回,你有死后还能生的观念。拿是一个动作,相似佛祖拈花,拿还是不拿?有无生死之间的抉择和非抉择,也许,作者参悟了色界天外吧?阿米,打过交道,我领教了小诗版主的巨大力量。

*《 对峙 》


站在地球上
一只鸟
站在树梢上

我------看--------鸟,加了定语后,地球和树梢大小之间也产生张力。这种张力,出现了一种思维的陌生化,由视觉思维到空间感都打破了习惯。略显生硬,没有前面一首那么隐蔽和含蓄,并且凝聚着更多的文化内涵。个见。

天涯孤鹰:谢谢木芙蓉花下参与讨论.
…………………………………………………………

结束语:谢谢大家!
****************************

百家争鸣 [第三期]原文网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13 06: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