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078|回复: 61

阿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7 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给台湾女诗人阿米

你用繁体字跟帖,回帖,写诗
却有一个简体字的名字
这或许并非刻意为之,但我还是会想
原来繁体里也有简体。可是,简体
恐怕再也无法回到繁体

你的诗歌,我所读到的大多是短诗
只有一首长的,也不过几十个句子
你的诗歌并不晦涩,但是很深的蕴涵
这让我想到站在鼓浪屿的山上眺望金门
能够看得到,却去不了那里

关于你和你的诗歌,总让我想得很多
想到洛夫,余光中,席慕荣,柏杨,李敖
甚至想到马英九,连战,陈水扁
想到把我和你隔开的那道海水,当然
最后还是回到你的诗

其实,我真的很喜欢马英九,喜欢他
说出中华民族四个字,喜欢他颇受
女人喜欢的帅气。我在想,他也会喜欢
美女吧,但他决不会像大陆那些贪官
包养情妇,骄奢淫佚

阿米,如果你能碰到他(据说他经常下乡Lang Stay)
就说大陆有一个叫风雨如磐的
写诗的人,向他问好
请他来大陆参加他的诗集的首发仪式
顺便敬他一杯青岛啤酒

阿米,其实我也喜欢你的这个名字
这名字如果写成英文,是不是Amy?我
曾经喜欢的一个女子,就叫Amy
但是,我还是更喜欢你的诗
那些短短的句子,那么有灵气

比如那首《黑暗》,我就觉得那真是一个
大大的谜语,说不定我要猜上一个世纪
但是,一个世纪以后,你已经是一个
家喻户晓的大诗人,而我无法确定自己在哪里
但无论如何,那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因为,没有人能为一个谜语猜一个世纪

现在,这个时候,我即将写完这首
为你写的诗歌,你一定睡了
如果你能有一个梦,关于诗歌的一个梦
那真得很好,因为,诗歌和梦
让我和你搭着那些繁体字简体字做成的船
渡过那道海水,写下一些我们都认识的
文字,而这些文字,由象形字脱胎而来
让我们在五千年里,繁衍生息

阿米,如果有一天,你来大陆
一定告诉我,我送你两本诗集,一本给你
一本由你转交马主席

第一次尝试用口语写一首诗歌,写给阿米。

[ 本帖最后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4-19 00:59 编辑 ]
发表于 2010-4-17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詩的對面<海上琴房>

這是一位藝術家的住所
我就住在其中

每天送出沒有回函的信件
每一句開頭
親愛的

這裡也沒有住址

走進去房子
便出不來了
一切標題已經扭曲形變

因暴力節制所生的溫柔
產生了
因谷底的浸泡
而狂喜了

我在創作呼吸
腦與手的去向
不明

海上琴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那是人類不可抗拒的美的崗哨

看到不一樣的星球
用古老的字典定義
給他們花園
告訴他們有河流可以合理地哭泣

我住在那裡
我是一個狂熱的藝術家
即使我沒有畫展也沒有詩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两岸同时叫“诗人”的诗,很有感触。一位质朴,一位蕴含,都是娟娟锦绣。我喜欢风雨如磐的诗:
如果你能有一个梦,关于诗歌的一个梦
那真的很好,因为,诗歌和梦
让我和你搭着那些繁体字简体字做成的船
渡过那道海水,写下一些我们都认识的
文字,而这些文字,由象形字脱胎而来
让我们在五千年里,繁衍生息
================也喜欢台湾阿米的诗:

這裡也沒有住址

走進去房子
便出不來了
一切標題已經扭曲形變

因暴力節制所生的溫柔
產生了
因谷底的浸泡
而狂喜

-------------------------------
我虔诚的祝福两位诗人,不管是大陆的,还是海峡彼岸的,因为都是诗人。大家都因为“诗”才走到了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深意重,细腻开阔,简约饱满,呼之欲出。口语到如此境界,虔诚地学习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米(台灣) 于 2010-4-17 06:23 发表
這是一位藝術家的住所
我就住在其中

每天送出沒有回函的信件
每一句開頭
親愛的

這裡也沒有住址

走進去房子
便出不來了
一切標題已經扭曲形變

因暴力節制所生的溫柔
產生了
因谷底的浸泡
而狂喜 ...

阿米,就诗歌的艺术性而言,你的这一首比我的好。
诗歌毕竟是属于艺术的。
我会仔细地再体味,并写出一个分解来给你看。
不过我的这几段,因为明晰,可能更好进入,情感的融合更容易一些。
问好阿米!

[ 本帖最后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4-17 12: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运用 于 2010-4-17 09:09 发表
读两岸同时叫“诗人”的诗,很有感触。一位质朴,一位蕴含,都是娟娟锦绣。我喜欢风雨如磐的诗:
如果你能有一个梦,关于诗歌的一个梦
那真的很好,因为,诗歌和梦
让我和你搭着那些繁体字简体字做成的船
渡过那 ...

谢谢运用这么用心地赏读我的诗歌。
一直想给阿米写点什么的,觉得她是个对诗歌特别用心的人,看过她诗歌的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昨夜有点失眠,就成就了这些句子。
问好运用!

[ 本帖最后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4-17 12: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彦平 于 2010-4-17 09:29 发表
情深意重,细腻开阔,简约饱满,呼之欲出。口语到如此境界,虔诚地学习之!

谢谢彦平兄弟赏读!
太过奖了,很平常的句子,自己说是口语诗,也真的是口语诗。
觉得这样的诗歌,还是亲切一些好,弄得半文不白,反而影响诗意----可是这一首真的也没有多少诗意,就像一些耳语。
问好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是此时两岸的桥梁,连接兄弟姐妹的心。为这份情感动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健如风 于 2010-4-17 12:29 发表
诗歌是此时两岸的桥梁,连接兄弟姐妹的心。为这份情感动着。。

呵呵谢谢如风。
我真的觉得阿米是个对诗歌特别用心特别有追求的诗人,你读她的诗歌,你看她的跟帖和回帖,都能强烈感受到这一点。
我们两个只是有几次短信的往来,但我觉得她可爱极了。
这一首,昨天晚上用了半个多小时写,半个多小时修改,就完成了。
就诗歌而言,我承认这是口语化的诗歌,不过我用心写了,也不是那么单纯的口语。
你给提提意见,继续改。
问好如风!

[ 本帖最后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4-17 16:3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阿米(台灣) 的帖子

阿米,过一会我也会把我写的这些句子的每一段的细节解析出来。
(嘿,这个帖子是我帖子里边的2666号,真吉利,我得记下来。)

[ 本帖最后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4-17 12: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学习,问候两位诗人!

如果你能有一个梦,关于诗歌的一个梦
那真得很好,因为,诗歌和梦
让我和你搭着那些繁体字简体字做成的船
渡过那道海水,写下一些我们都认识的
文字,而这些文字,由象形字脱胎而来
让我们在五千年里,繁衍生息

看得出风雨版主用真情写出的文字,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樱 于 2010-4-17 12:59 发表
过来学习,问候两位诗人!

如果你能有一个梦,关于诗歌的一个梦
那真得很好,因为,诗歌和梦
让我和你搭着那些繁体字简体字做成的船
渡过那道海水,写下一些我们都认识的
文字,而这些文字,由象形字脱胎而来 ...

呵呵谢谢白樱!
口语化的诗歌,觉得亲切一些。真的感谢你这么美的褒奖。
口语化我是第一次尝试,一定很生涩,多批评。
问好白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4-17 13:08 发表

呵呵谢谢白樱!
口语化的诗歌,觉得亲切一些。真的感谢你这么美的褒奖。
口语化我是第一次尝试,一定很生涩,多批评。
问好白樱!


不会啊,我觉得这首写得真切感人,其实口语化的诗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7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了一下,没写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生 于 2010-4-17 13:30 发表
呵呵,看了一下,没写好呢。

老师明鉴!
有些臃肿,水分不少。
还要调节,老师原谅!
风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9-13 04: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