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习俗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当下的清明,首先是哀思浓浓的祭奠之节。一年中有这样一天,丢开手边的俗务,向至亲至敬的先人,或大礼叩拜,或轻点鼠标,实属再应该不过之事。然而,溯其本源,哀思却非清明本意。
最早的清明,只是一个节气。之后增加的习俗,也多为饮食娱乐等。相比之下,扫墓反而是较为后来的风物。
时空的流转令扫墓成为节日主题,清明其他的一些内涵,渐渐被人遗忘。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一个文化节日,一个拥抱自然和春天的节日
清明时节,既要心怀感恩、祭祀先人、慎终追远,亦可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
清明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也意味着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清明习俗主要有扫墓祭祖、寒食赐火、插柳戴柳、春游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等,当然最主要习俗是祭拜祖先,悼念亲人.
约从唐代开始,清明扫墓的同时,开始伴以踏青游乐,故清明节也称踏青节。
因为清明时节正值春光最好,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传统,人们常常阖家携带酒食,到郊外林苑野地亲近自然.
插柳戴柳则与古人祛鬼辟邪观念有关,柳在古人心中有辟邪祛鬼的功能,佩戴能防鬼侵害。
清明节也称“秋千节”,传说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还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前后,不冷不热,时有春雨,种植树苗成活率高。自古以来,民间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清明节植树风俗一直沿传至今。
在台湾和闽南民间,人们犹喜种植相思树,让逝去的亲人有个归宿,让在世的人有思念的寄托。
[ 本帖最后由 风采飘飘 于 2010-4-12 21:4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