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84|回复: 14

地平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个人面对面坐着
一个晴朗一个阴沉
草是绿的
一直绿
不取决于眼睛

对于树上的两枚果实
互相敲击的唱吟
曰:风...风...大风
男人和女人
不取决于体位

现在让我们回到脸上
两片永不相见的叶子
徒劳地旋转于脖颈

唯有一棵树在  生
并且          长
是连通的桥梁
发表于 2010-4-2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取决于眼睛
不取决于体位~~这两句应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留给读者去思考和体味,愚见..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低处的迷雾 的帖子

是啊,自己也觉得这两句露了,但始终想不出好的表达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难以进入。这地平线,看不真切,朦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水边青艾 的帖子

发一个解读:
大雁:照我们的教育,最重要的分析方式应该是辩证法,但是石菩提说到了另一个层次,辩证法还有一个根性的、基础的制约者或者说是提供者,就是辩证双方的生长环境或者说是存在平台,它是解决问题的客观所在。诗歌大胆巧妙充满了哲学质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0-4-2 12:43 发表
写的模糊了,解读同样


表象是对地平线的一种观察,第一节远景:是地平线的上和下,以及中间的草.第二节写近景一棵书以及果子,第三节则是把视野拉出,从另一个角度观看观测者.第四节是一个总结.
至于内部则运用到了例如辨证法,性象征,交通融合,等一些小伎俩.呵呵,看来写得不够好,我再努力

[ 本帖最后由 石菩提 于 2010-4-2 12: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如果靠解读才能看懂,岂不是诗歌的一种悲哀……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啦,过于深涩。诗歌得有空间,一是自己的空间,另一空间是留给读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lg 于 2010-4-2 13:43 发表
诗歌如果靠解读才能看懂,岂不是诗歌的一种悲哀……
问好~

是啊,所以很多人就从不解释.不过我喜欢解释下,如果解释了大家依然觉得晦涩,那我就放弃.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4-2 14:07 发表

是啊,所以很多人就从不解释.不过我喜欢解释下,如果解释了大家依然觉得晦涩,那我就放弃.
问好

关键不在于解释不解释的问题,关键在于写法和想法的不谋和;通俗点儿说,就是你写了半天,发出来,结果别人没看出来你要表达的意思,这不让人着急吗?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lg 于 2010-4-2 14:25 发表

关键不在于解释不解释的问题,关键在于写法和想法的不谋和;通俗点儿说,就是你写了半天,发出来,结果别人没看出来你要表达的意思,这不让人着急吗?
问好!


解释下是让别人了解下自己的意图,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如果解释后大家依然不接受,这说明诗歌是失败的,但如果解释了大家能够接受,则说明诗歌还是成功的,只是读者一时未曾理解.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对读者的要求其实是最高的,作者解释自己的诗歌,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对于诗歌表达上懂和不懂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我觉得关键是看诗歌是否可解,例如同样作为读者,某些人能够从一首诗歌中得到一些感触,另一些人则可能觉得毫无头绪,这与读者的经验和知识结构相关.
在我这首诗歌中,其实我自己甚至觉得还稍嫌"露"了点,也就是直白了点,"低处的迷雾"提出的地方其实就是我为了能让人懂特意写下的.其实我也一直在诗歌的隐匿和读者的接受之间寻找平衡.
问好!

[ 本帖最后由 石菩提 于 2010-4-2 15: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4-2 15:39 发表


解释下是让别人了解下自己的意图,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如果解释后大家依然不接受,这说明诗歌是失败的,但如果解释了大家能够接受,则说明诗歌还是成功的,只是读者一时未曾理解.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对读者的要求其 ...

对,你说的平衡,也是我常说的“度”的问题。这个“度”貌似很难把握,不过,换个角度,试想一下,你读古诗和外国诗歌的时候,如果看不懂,你还能让死人和老外出来给你解读吗?而恰恰古诗和外国诗歌的一些朦胧诗是不需要解读的,只不过是高人看到的是高层次,俗人看到的也是很有意味的俗层次而已,举个例子:李商隐的《锦瑟》就是。
我这人说话一向厉害,惹得人家都躲着走,没办法。如果我说的话过重,请你千万不要往心里去;我想,我们应该从诗歌出发,到诗歌为止,如有不妥,还请见谅!
再问好一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lg 于 2010-4-2 16:41 发表

对,你说的平衡,也是我常说的“度”的问题。这个“度”貌似很难把握,不过,换个角度,试想一下,你读古诗和外国诗歌的时候,如果看不懂,你还能让死人和老外出来给你解读吗?而恰恰古诗和外国诗歌的一些朦胧诗是 ...

你误会了,我是说诗人是可以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的,并不是说大家都看不懂了才解释。而是有人可能看不明白,所以我解释一下以增加了解。当然我这首看明白的也还是有的,不过不能和名家比,这首不够大气。

诗歌是允许争鸣的,大家都好好好的反而不是负责任的态度,我是不会介意的。问好,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石菩提 于 2010-4-2 18:44 发表

你误会了,我是说诗人是可以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的,并不是说大家都看不懂了才解释。而是有人可能看不明白,所以我解释一下以增加了解。当然我这首看明白的也还是有的,不过不能和名家比,这首不够大气。

诗歌是 ...

哦,是这样的啊,那我没话可说了。谢谢你的解释!欢迎常来!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21 06: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