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04|回复: 11

花开花落石板河(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7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开花落石板河
      
对石板河粗略的记忆,缘于一个老人的摆古。虽然,他讲述得有些零乱,甚至语焉不详,但从他亢奋的声调里,石板河的轮廓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心想,有机会一定要到石板河去领略它的一番韵味。
这次回家,路过石板河,心愿才得以实现。在我的眼里,石板河并非河流之类,严格来讲,它只是一条溪。细软的溪水在一年年的光阴里流淌,让人猜不着源头在哪里。也许,它的源头在一棵棵树的树根下,在一块块石头的夹缝里,你不必细究,也细究不了。循着它的流向走,或转弯,或迂回,或静一碧潭,或挂一帘薄瀑,乍隐乍现的石板河,宛如画家在山谷里勾勒的曲线。
去时已是黄昏,暮霭如烟,山鸟归林。而被两山之间的大坝拦截而成的水库,其水漾着一绺绺涟漪,细看,仿佛就象临近苗族寨子的洗衣女,晒在林丛上的衣裙和麻布,白得直透人眼。而那从云层里倾倒下来的晚霞,在水库里或大坝上烙着一柱柱血红的光斑,让人觉得这里有一种无法捉摸的沧桑。
要到坝上,必然要经历一道道弯曲的人工石梯。我是从坝脚的石梯开始往上爬的,双手抓住旁边的灌木,身子在坝边陡峭的山腰里左摆右拐,丝丝风儿饶着脚踝溜过。攀爬于道上,人,仿佛穿过时光的隧道,走进了猿类时代。在这样的通道上,落霞在晃悠在身边,人只是这里的一种点缀罢了。
山道的石梯是人工凿出来的,粗糙坚硬的地方抹上水泥,落叶和泥尘都被风刮去了,人走在上面,任凭双脚和山的肌肤亲近。被弯曲的道路引领,悠悠向上而行,仿佛你在攀缘自己曲折的人生。到达路的尽头——坝上,空气里满是静谧和远离尘嚣的味道。远眺,水波澹澹,鱼舟唱晚;坝上,几个人扶住栏杆,有一搭没一搭闲聊。夕阳把他们和大坝,以及坝里的水,水边蛇卷的山,山上的葳蕤的树木,都连在一起。“暂去还来此,幽期不付言。”也许,他们在这里谈论人生吧,也许,他们正在谈情说爱,他们的冰心,是否像这片清澈的水,我不得而知。
在宁静的坝顶,我占据着自己的标点,用来独享。让晚霞、远山、树影、碧水、石阶……秋日里的棉被一样覆盖我,只觉得自己就是这里的一棵草芥,有点老诗词的感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也许,我就是这里的一只孤独的沙鸥吧,到这里来,只为放纵万端心曲,寻找新的感悟。
站在坝上,我闭着眼睛,怕挪醒时间。老人的话一点一点从暮霭中爬出来,在我的记忆里游动,在“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的诗情画韵中流连——
仿佛就是20年前的这么一个秋天,一帮从四川来的施工队驻扎在山头新砌的瓦房里,石板河就喧闹起来。他们拖来机器,在这里开始测量、挖方、筑坝。试想,在20年前,这么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要落户在穷乡僻壤,就算是争取项目,也是很难的事。原因何在?老人说,修筑大坝,目的就是拦住石板河的水,解决临近几个乡镇几万的人畜用水和灌溉问题。但是,坝修到一半,垮了;施工队又修,坝又垮了;施工队不服气,再修,坝再垮。面对此况,当时的区长和施工队都懵了,咋呢,再修再垮,且不都要折本回家,无颜面对家中妻儿,更对不住这里的父老乡亲。
思来想去,还是找不出原因。后来,快要卷起铺盖回家的工头在山头呆坐,忽然,他看到一条龙尾在水里搅动,刚拦起的一小点水卷起浪花,留下的半截坝痕也在晃动。原因就在这里,他兴奋地奔走相告,说坝筑不成器,就是龙饿了,没吃的,在作怪。待工人们相涌去看,水已归于平静,他们看到的只是前日暴雨留下的一滩浑水。于是,工头乘机在工人们面前念念有词,说他已向龙许愿,等坝筑好,一定给龙送上一担小米的人做食物。他的许诺还真灵,不到一年时间,大坝安然无恙修成了,但,当年就有几个工人落进水里,喂了“龙”。后来呢?后来,每一年,都陆续有人掉进水里,不是喂“龙”,而是喂了水里的鱼。
龙只是一个传说,老人是当时的区长,他的话也只是一个传说。工程艰巨的时候,工头采取许愿方式,确实增强了工人的信心。不管咋说,大坝筑成了,了了周边几万人的饮水和灌溉的心愿。   
年复一年,花开花落的石板河,成了附近村民的休闲去处。像我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只有路过的时候,心静地攀上坝顶,站一站,望一望,在暮霭中遥想当年,让这样的传说祭奠自己苦涩的童年。

[ 本帖最后由 若山 于 2010-3-20 23:01 编辑 ]
发表于 2010-3-17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故乡的文字,得好好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文有现实景色的描述,有以往筑坝的记忆.文章思路严谨,红上大家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今天是龙抬头的日子,这篇文章的结尾两段着了点龙字笔墨,龙威了。呵呵~~石板河不是河,洱海不是海,那么溪流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变迁吧?描写情景交融处古诗词的句子衬托,让如今的石板河飘出优美的意境。还是故乡的山水好啊,拜读,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兴昌、飞雪和芙蓉!

指点得是.向你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看到一条龙尾在水里搅动,刚拦起的一小点水卷起浪花,留下的半截坝痕也在晃动。原因就在这里,他兴奋地奔走相告,说坝筑不成器,就是龙饿了,没吃的,在作怪。
,,,,,,,,,,,,,,,,,,,,,,,,,,,,,,,,,,,,,,,,,,,,,,,,,,,,,,,,,,,,,,,,,,,,,,,,,,,,,,,,,,,,,,,,,,,,,,,,,,,,,,,,,,,,,,,,,,,,,,,,,,,,,,,,,,,,,,,,,,
周版金晴火眼,该红的佳作,作者功力极深,欣赏好文,期待第二篇佳作,由于是一个个字细读,便发现一个无伤大雅的错字,倒数第四段第四行"施土对不服气"的"对"字应是"队"字吧,望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看到一条龙尾在水里搅动,刚拦起的一小点水卷起浪花,留下的半截坝痕也在晃动。原因就在这里,他兴奋地奔走相告,说坝筑不成器,就是龙饿了,没吃的,在作怪。
,,,,,,,,,,,,,,,,,,,,,,,,,,,,,,,,,,,,,,,,,,,,,,,,,,,,,,,,,,,,,,,,,,,,,,,,,,,,,,,,,,,,,,,,,,,,,,,,,,,,,,,,,,,,,,,,,,,,,,,,,,,,,,,,,,,,,,,,,,
周版金晴火眼,该红的佳作,作者功力极深,欣赏好文,期待第二篇佳作,由于是一个个字细读,便发现一个无伤大雅的错字,倒数第四段第四行"施土对不服气"的"对"字应是"队"字吧,望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软的溪水在一年年的光阴里流淌,让人猜不着源头在哪里。也许,它的源头在一棵棵树的树根下
,在一块块石头的夹缝,
而那从云层里倾倒下来的晚霞,在水库里或大坝上烙着一柱柱血红的光斑,
在宁静的坝顶,我占据着自己的标点,用来独享。让晚霞、远山、树影、碧水、石阶……秋日里的棉被一样覆盖我
我闭着眼睛,怕挪醒时间。老人的话一点一点从暮霭中爬出来,在我的记忆里游动
,,,,,,,,,,,,,,,,,,,,,,,,,,,,,,,,,,,,,,,,,,,,,,,,,,,,,,,,,,,,,,,,,,,,,,,,,,,,,,,,,,,,,,,,,,,,,,,,,,,,,,,,,,,,,,,,,,,,,,,,,,,,,,,,,,,,,,,,,,,,
细软的溪水,倾倒下来的晚霞,我占据着自己的标点,怕挪醒时间。这种意像独特的形容词汇显示了作者既有很深古文底子,又有驾驭创造现代语言的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也,我估计,作者若山的诗肯定也是不错的

[ 本帖最后由 杨望远 于 2010-3-18 00: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8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若山 细细品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8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那从云层里倾倒下来的晚霞,在水库里或大坝上烙着一柱柱血红的光斑,
在宁静的坝顶,我占据着自己的标点,用来独享。让晚霞、远山、树影、碧水、石阶……秋日里的棉被一样覆盖我
我闭着眼睛,怕挪醒时间。老人的话一点一点从暮霭中爬出来,在我的记忆里游动


-----------------好!优雅中洋溢思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改了,谢谢望远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2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高望远,思绪绵绵,于是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0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