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穗穗每日现场:悬壶说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6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了两个小时读完这个帖,还是囫囵吞枣.看看时间又晚了,学习了这么久,还是留个脚印呵
等有时间再回头读. 问候穗穗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3-16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栏目开得好!让大家受益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评的确是比较累人的。特别是长诗以及大型组诗的全方位。
谢谢紫做出的点评,因为在那个帖子里已经回过了,所以这个帖子就不回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很累!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支持的穗穗。坐个板凳认真听讲。有选择的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雨如磐 于 2010-3-16 22:03 发表
辛苦!很累!
问好!

好是好,就是太辛苦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注意身体。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了,紫穗穗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悬壶济世,沿街说书,绝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评上了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真的,在文字的写作上,我读过经天和楚雨的许多作品,我也认真品读过深圳的点评,我总觉得,写比评要相对容易些,在大厅里,我只有认真学习,不然,就落后更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清水作客的诗《死亡宣言》

未知生,焉知死?
——穗穗解读清水作客之诗《死亡宣言》


死亡宣言
――当死亡己成为一种义务
我们履行它,毫不犹豫
(文/清水作客)

我很高兴在今天看到死亡
早从昨天晚上死神就等在我身旁
是因为一个拗口的诗句耽搁了一点辰光
都说死神很凶恶没有情理可讲
我倒觉得他是个大好人有着慈悲心肠
如今写完我的诗篇再没必要留在这世上
就象做好了作业的孩子要去远游一趟

死有什么为难的吗
对这个可恶的问题我也曾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就象婴孩为什么要在阵痛中匆匆地来到
每个人的到来都有他的义务与目的
我的使命是在人间把诗篇构想
正人君子不提
此外还有各种的乞丐、小偷、流氓与强盗
上帝的安排自有他的高明巧妙
而诗人又是其中最少的阶层又最早夭
甚至出现一次要隔千百年才轮到
正是这短促又极少的一群
才更容易避开人们的攻讦与嫉妒
他也能很快地完成使命而且不至于留连
不象别的群体
一直要留在世上为各自的利益作斗争

义务完成一个人应该离去
不要无功受禄直到终年
这一点有些人能够做到但是更多的
超出了界限
因为你的还不曾死亡
很多人便不得不把你悉心关照
其实你现在活着己没有一点必要
虽然暗地里你还在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不是由于你的自私这一点我知道
更不是由于懦弱与胆小
这是属于人类的普遍的悲哀而不是
哪一个人的误解
这个特殊的问题要到今后才能看得更明白
这个伟大使命的完成诗人也要留待后来

一个人死了总要带着某点憾恨伤怀
这种习惯不是很坏但很不应该
它让活着的人痛哭流涕外还很不自在
假如你的死亡不值一提
那又何必去祈求别人的眼泪与关爱
假如你死去了本就让人惋惜
那又何必增加我们的悲哀
请不要再添加这最后的沉痛
无论你活得疲累或者轻松
人在别人的欢笑中哭着来到这个世界
怎么不可以在哭声中笑着离开
这样做如果有一些障碍
今天我只好先作一个表率
也许有人事后不太相信
这首诗篇倒也多少可以作个证明

在生前(大家都清楚)我是一个无名小卒
也不知死后能否变成领袖
那阴间确有许多肮脏之处
然而美好的事物也不是没有
如果有人还希望再把寿命延长
或者最好能够永远生长
我知道他也本是一番好意
但这也许会恰恰相背
这种观点必不能博得大家的赞扬
试想一个不死二个不死大家都不死
这不能不令胆小的产生恐慌
(就算科学的魔术不寻常)
寿命太久连自己都会觉得这是段极讨厌的时光
因为这世上又并不是什么天堂

假如这样死去竟让我很有名声
那不可不说这是属于我的三生有幸
如果有后继者担心会被我占了头功
(那倒真是麻烦得很)
只有待他到阴间来找我理论
(相信那又是一番有趣的情形)
可见死去并不会很吓人
它有人情充满了科学性
是大家偏要走上长满荆棘的弯曲小路
而生死之间原本是一条直径
我的含意也不是规劝大家一概早死
实际上是指当一个人己把应尽的义务履行
譬如今天我
己没有思想失去语言
失去一切概念
象个弱智的疯癫
最起码手脚头脑都己不太灵便
这样的人难道还要留存久远
他再也感觉不到快乐或者愁苦
很清楚死亡不再是权利而变成一种义务
最好的安排就是
让他恰在这时候死去
但聪明的
你千万不要以为他有什么冤屈
日后从他的诗里
你会读出他曾经是很幸福

都说死神很凶恶没有情理可讲
我倒觉得他真是个大好人帮了大家不少忙
今天当我的生命己凝成了诗篇
灵魂也洋溢在那字里行间
是腐朽躯体还是让思想永远流传
我很高兴死神给我留出了一点时间
让我把死亡的意义重新申诉一遍
还让我完成最后一次使命
写下了最后的死亡宣言


穗穗评点:

不知清水作客是何人?又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写下这样有点慷慨赴死、郁葱调侃的作品?蒙诗歌报会员紫色星辰,特从《诗苑论坛》转来了他的诗歌。并且征得作者同意,特拿来开膛整治一下,以加强形成批判气氛。说心里话,听紫色星辰如此之言,穗穗先要感激清水作客的信任和紫色星辰的友情赞助。但穗穗拿到这首诗歌,未曾阅读,就已心生窃窃然,因其诗之题《死亡宣言》,让我未读之前,就已触目惊心,感而有惑。世人都听闻孔子曾言:“未知生,焉知死?”其意是一个人活着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好好地活,又怎么会知道死呢?能将生死玄妙参悟堪透之人,世间少欸。

闲话少说,还是谈谈我对这首诗歌的最初观感吧。一首诗作,通篇阅读之后,若不能让人尽快地进入其境,那么也可以说其诗失败了一半。清水的诗,倒也算不得失败,因其语言有些像说书人,手持牙板、惊木,面对一屋子茶客听众,便独自洋洋洒洒说开。对于死亡的话题,人多绕道而行,但许多诗人,在经历诸多苦情愤事之后,却独独钟情于它。因为死是人类,如同出生一般,永不可回避的一个哲学拷问,是人终有一死,所以诗人才会万千感慨。但能面对死亡,发出决绝宣言者,不是世上英雄豪杰之辈,就是郁郁不得其志的诗人了吧。

我更愿意从“向死、庆生”的角度,来理解清水诗题的本意。他的题引:当死亡已成为一种义务,我们履行它,毫不犹豫。应该说题引就决定了一种诗歌之气的走向,比如决绝之气,义无反顾的死谏。过去忠臣谏吏,才会抱身死之志,进言帝王。今有清水作客,以履行死亡义务之由,以明其心,正其志。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只能先了解他诗歌里究竟表达了什么,是什么缘由促使他,有了这种慷慨赴死的决然情怀,或能开膛,诊治其病。或并无大病,也是可能的。

全诗共七段,起段也是直入式正起,铺开来写,有些赋的意味。古人写诗,无非赋比兴。赋诗通篇可用,洋洋洒洒。我说清水的语言,像说书词,是因为其语感中,带着和人聊天闲谈、坦言说明的随兴。好似想到那里,就说到那里,并没一个章法可寻。这种叙述是平视的,连死神也会容他做好该做的,这才毫无牵挂地离去。读了三遍清水的“死亡宣言”,我倒觉得他是在调侃,而不是在宣言。有些自嘲和反讽的意味,但又不是十分强烈的反抗。

第二段的开头,用一个“死有什么为难的吗”,反问尘世茫茫愚钝者,然后继续自言自答,如江水东流,水如渠堤般解说他来世间的使命,就是把诗篇构想落成。这就呼应了前段,死神等候容他斟酌完一个拗口的句子的缘由。这里面他旁征博引,谴责了世人多是趋利之徒,唯有少数诗人是高洁之士。该走时,就把死亡当成义务去履行,绝无留恋。但是他真得就不无留恋吗?或者说那些因病因事,先行夭折的诗人,就真得对尘世毫无留恋的吗?错了错了,不然海子不会在那种决绝之气下,依然写下了“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诗人之死,只能作为一种偶然,不能作为必然。其死是困惑、失意和病痛等等。人是百分之百的感性动物,每做出一个决定和举动,多是感性的。所谓理性也是感性呈现的一种,是抑制、控制和放下,而非真的理性。所以我想说所有的死,都是不可为而为之的,并非义务。不如向死庆生。

感觉在赏析清水诗歌之时,我已游离了他的诗题和诗意。清水说了很多,我也听了很多,我记得的是那句“笑着离开”,或许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死亡宣言的中心吧。谁不是无名小卒?谁不渴望死后丹心留汗青,赢得青史留芳的千古佳誉。但这也算是一个痴梦,一个痴者的白日梦吧,所以作者虽然言中渴望,但内心清明。于是在五六两段,他用极为调侃偕趣、放浪不羁的笔墨说了:人若无用,不如早死,而且早死的好处种种。其实我更愿意把他那些言辞,当一个“江郎”哀叹自己“才尽”的疯言疯语,于是假托于“死”,来言自身的绝望之境。这种感觉我也常有,我曾扪心自问:如果我不再写诗,我还有存活在人世的必要吗?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生已无趣,死又何畏呢?!

这个清水作客,这个所谓的网名笔号,或许也是他内心的一种精神昭示。我是如此理解的:人若流水世间客,要留清魄笑尘埃。清水作客,在他诗歌的最后一段,依然在讲述死神的仁慈,能容他完成这篇《死亡宣言》,让他的生命化为诗篇,灵魂化为文字。或许这篇死亡宣言并不能流传千古,但于作者来说,却是一次通过文字来解剖心灵,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洗涤,和对生死超然于身外的认知。

世人常说:淡泊名利,勘悟生死,总是说说容易做时难。好似诗篇的“境界”一说,兴趣在诗前,神韵述诗后,唯有境界是包括了诗作之本体的前前后后。只是人所渴望的——诗之境界的上品:比如空灵、自然,的确是穷尽一生的努力的难上加难。这本是诗话的评点,我不过是拿来风牛马,不及一番。说自己死了的人,其实未死。这死,只不过是一次诗意之旅。我希望清水并非真要去履行这一个人为设置的义务,若死之念想不能慨然跨越,那也只能说,他是一个世俗的逃兵。

仔细读完清水的诗作,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诊治诗歌之病,而是在诊治诗人之心。我无非是跟着他的诗句,进行了一次神思之旅。我想说任何诗人,都会有创作的瓶颈期和困惑时,不必遇见此境地,就要以死宣言。倒不如回归书本,韬光养晦。不能创作时,多读他人诗歌,赏析其长,抨击其短,这也是惠人之德,惠己之艺。诗的本意,不仅修身养性,吟咏风月;也不仅反映时局,民生疾苦,更可明心见性、济世渡人。

这首诗歌,不算上品之作,也可为中品。因其不在技巧和语言上取胜,而是从清净和境界上寓巧。其病或在于孤芳自赏,虽心里明了世间本无天堂地狱,却也不能超凡脱俗。不过是借死亡悠悠之口,叙述自己诗意一生,愿将诗歌作为今生,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志趣和目的。这种情操虽高,但有些脱离生活的本源。唯有好好生活,贴近生活,以自己的心感受万事万物之心,爱己爱人。人赤条条来,本是干净、无牵挂之身;若要走,也当能放下一切,顺命而亡。譬如落叶安详,不问缘由,不理曲直。

问好紫色星辰和清水作客。想着这篇繁琐的解读,或许也是一篇多余的妄语。还请两位见谅穗之能力有限,赏析或解剖的不够深刻吧。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3-17 13: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郁闷啊,解读堰鹤的诗评,不小心未存,竟然丢失了。唉~~~苦啊。必须从来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堰鹤的诗《禾苗》(外一首)

禾苗无心化莲座,堰鹤有志舞干戚
——穗穗赏析堰鹤诗《禾苗》外一首

禾苗(外一首)

作者:堰鹤

对白

鬼:我偷了一颗心,并昭示于大路
    谁都可以做证,我这样做的意义
神:我在山顶的那块石头上安放了安眠药
    给你时间等待药性的消隐
鬼:诺大的天空,你我同在
    我不惧怕黑暗,也信仰光明
神:我有两只手,一手是砝码
    一手是轻飘飘的承诺和誓言
鬼:请解释黑白的兄弟家族吧
    我丢失了弯曲的钥匙
神:等你成了神,你才明白神
    等你有了黑,你才知道白
鬼:那我们说说火和语言的勾结
神:石头要落下了,你今生就此结束


穗穗解读:

我看到深圳欲望,曾将堰鹤的《对白》去掉了诗句前的鬼神。这时的诗句,好像被松绑的人,倾倒的水,忽然没有一个人为的框架,就无形地解放了其中的诗性。若是禁锢于鬼神的对白,人们难免先行定义出神性和鬼性,就不能更好地从诗句上感受其内在的意旨。

堰鹤的诗句,如他自己所说,这些年来,并没有太多思考和顾虑所谓的方向问题,而是自由地生长,如野草,有着野性和杂芜的特质。但他是一个坦然的诗人,努力实验中,也在努力提高着。于我看来,鬼神的对白,仍是他“自我”和“超我”两者之间的诗意对话。堰鹤是迷的,如世人的相似的迷。比如神鬼同在,神兽共体,这就引伸出黑白对峙、光明和黑暗、永生和消隐矛盾丛丛的思考。

我想堰鹤,是想通过这样新颖的鬼神对白,来剖心明志。但他找到答案了吗?上帝说:心在你心。佛说:不可说!不可说。说到底,那颗偷来的心,最终也会化为石头,安眠于土。这就好比肉身消隐了,灵魂何处依托。所谓“火”就是灰烬和新生的寓意。至于它和语言能勾结出什么呢?我想大概就是这篇诗作吧。

曾说诗歌中有不可解说的部分,谓之“玄”,是“玄机”或“玄妙”,既然是“玄”,那么作为一个欣赏个体的我,就不可能言尽其意。也只能是留下一个谜团,让读者继续各自去领悟。诗歌的魅力,有时正在于此,而赏析诗歌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千人千感,何必一定有一个人为制约的框架和指示牌呢。

《对白》这首诗作,算备受争议的一首作品,我的观点是:不偏不倚,不褒不贬。我会用赞许的眼光,目视着他继续的跋涉和试验。祝福这种放荡不羁的鹤,某日真能异峰突起,鹤立于鸡群。



《禾苗》

乌鸦的一些影子黑夜里复苏
直立行走指日可待
春天尚未分娩幼崽,季节的锄头
慢慢迈过清凉的额头
酝酿一个冬天的计划逐渐升温
烈日才是成长的开始
禾苗的拱桥隐藏的那弯明月
自觉地影射光芒
疯长在乌鸦腹内的宝剑开窍
选择一个柔软的入口
率领雄壮之师铿锵长驱
阳光可以燃烧倒下的肉身
还大地以洁白
还民众以清净
还天空以醒目的十字架
一些颂经的人返回座下莲花

0315


穗穗解读:

堰鹤的诗歌,我的确读了不少,这是一个本真的人,不会过多掩饰自己内心的情绪。坦然、真诚,对待诗歌的态度也是严谨沉稳的。我记得曾经解读过他的一组诗歌,是在挑战者的版面。他的诗歌比较注重构思,布局缜密,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他时常冲淡自然,时常华丽绮靡。不时写出许多闪光的句子和语言,也从不缺乏滔滔的灵感。

有时读他的诗歌,我会觉得他有些随性随心了。这样就会糟蹋他的灵感和诗意,浪费他的激情和诗心。但是创作有时也是无厘头的,比如你说得再多的道理,真要写作之时,是要全然抛开的。那些理论有时就是狗屁,它更适合赏析、批点时来用。堰鹤曾说:我不想解释了,我想有时自我解读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它会在无形之中限制了读者的想象。诗歌是允许误读的。但一些基本法则不变,比如语言和技巧等。

堰鹤的这首《禾苗》,我曾说“禾苗”这一意象,其中的隐喻过多。想要诉说的本意,被他语言的能指,无形中拔高并解构了。但可喜的是,这首诗歌里,有许多新颖的语素,比如开篇的四句“乌鸦的一些影子黑夜里复苏/直立行走指日可待/春天尚未分娩幼崽,季节的锄头/慢慢迈过清凉的额头”,我反复阅读中,竟然感受到一幅生动的春苗图。诗和画交融,透过语言的笔墨和色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禾苗,像乌鸦留下的掠影,在暗夜复苏,直起腰身,像人一般行走。“乌鸦”、“幼崽”、“季节的锄头”、“清凉的额头”四个意象的联动,让我仿佛可以触摸到新生禾苗,在水田里嗤嗤地拔节声。这是一种诗意上的通感,赋予了读者直觉的审美错觉。

我们再看看他随后的诗句,我若说不喜欢那是假话,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能跟随着他的语言,款步地进入其境。他说:“酝酿一个冬天的计划逐渐升温/烈日才是成长的开始/禾苗的拱桥隐藏的那弯明月/自觉地影射光芒/疯长在乌鸦腹内的宝剑开窍/选择一个柔软的入口/率领雄壮之师铿锵长驱”。尽管堰鹤的诗歌语言,有些强迫似的让人介入和接受,但这些诗句,依然能铿锵有力,击打人心。“烈日才是成长的开始”,这句诗可以作为全诗第一个高潮。禾苗的拱桥,这个比喻很新奇,但更新奇的是“隐藏的那弯明月”,并且发出了光芒。这是什么样的光芒,这就是一个诗人内心的光芒,以禾苗之口,说心中微茫,那是生命的绿火。诗歌都有一个基调,应该说诗歌到了这时,已经在高度区了,但是堰鹤还不肯结束,他要继续唱高“禾苗”的内蕴。于是“疯长在乌鸦腹内的宝剑开窍”了,它选择一个柔软的入口,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驻扎下雄兵百万。多么有趣,这后面的诗句,带给我的无上享受,就是眼前,仿佛看到了绿油油的一片望不到边、与天接壤的麦苗地。

看吧,用语言和意象如此渲染出的高调图景,也只有堰鹤能唱能写。但是高调之后,这些满目的兵丁(禾苗)还是要回撤的。我要说禾苗离别大地的身姿,实在不算是最漂亮的。“燃烧肉身”倒下等还可理解,但是大地洁白、民众清明和天空的十字架,这就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了。包括结尾,我感觉他想将高音,突然融入无声,回归寂静本原。但这个转身并不十分成功。这首诗歌,最大的弊病就在结尾的四句,看似漂亮、安详,充满禅意、高洁的寓意。其实该算是最大的败笔了。

问好堰鹤,对你的这两首诗歌,我解读的比较详实、细致和用心。因为要开膛,所以不敢不翻来覆去地细品。我依然会说这首诗歌,骨骼清奇,语言奇崛,隐喻交错,意象峥嵘。很不错,只是整体内容上还需增减修枝。保留你灵性的语句,独特的感悟,去除其中的不和谐之音,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2010年3月17日下午4点55分完篇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3-17 18: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7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2 04: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