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98|回复: 23

四十大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孤独造就优秀的灵魂,同时也可以毁灭它。一个念头浮现,另一个念头就湮灭。这此起彼伏的念头,像我脸庞上活跃的小豆豆,在这几天集中困扰着我洁净的生活。许多故事和文章还未开始撰写,就已经失去了原生的动力,感觉自己好似一根废弃的舌头,失去了味蕾的功用。

困境、困惑,折磨着身心,显现双重迷茫的困倦。上帝在笑我,每个莫名落就的文字在笑我,我还看见迎春花的笑,它黄得肆无忌惮,密密麻麻地拥抱,不肯给我的视野签发一张通往春天的绝密指令。烦躁、不安,面对一堆散乱的书籍,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推倒它们。推倒之后,我又无比忧伤、怜惜。我又把它们一一地收拾清爽,归类整理好。

沮丧的情绪反复发作,好似一种莫名的顽疾。原以为文字可以慰藉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在其缝隙间自由地呼吸并茁壮地成长,但有时文字也是一种毒药,若不能善读之,它就会反过来毒害你,浸入你的五脏六腑。现在面对每一个写下的文字,我都心生疑惑和恐惧,我感觉不是我在驾驭它、诠释它,而是它无时无刻地侵扰我,蛊惑我,让我对它的内涵和指向,表现出某种不确定的信任危机。

比如孤独两字,影射的内涵。是否人类精神的创造始终和它是密不可分?孤独的价值是孕育、唤醒和激发某种创造力吗?人能否长时间地承受一种孤独极限的拷问和冥想?陷于孤独,有时需要自我强制,有时是疾病、牢狱之灾的被动强制。尼采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许多优秀的作家、学者都自觉地选择了孤独,一是天性,一是创作的需要。这是不是一种灵魂需要孤独的存放,才能显现出它与众不同的光芒呢?我一直在领悟安静的“静”字里,蕴含的玄机。这个出现在我名字里的“静”字和我一直在心灵和语言里寻找的“静”字,是否暗含着某种契合的天机,让我年近不惑的时段,心灵的空场出现了大惑于志的迷雾。

静者为冥,这是海上老师给我题写的四字箴言。一个人未到老年,就已经开始厌倦了人事,渐渐转向专注于自己内心世界的空灵,这是否是一种未老先衰的征兆呢?!一个人若对人世不再过多地依恋,似乎是为死亡做好了十足的准备,这样的情境想来是多么的可怕。

独处,就是一个人面对广漠的天地,与神灵对话,他必然是孤独的。有一个词叫做“中年危机”,我怀疑自己是否也得了这样的怪病,没有个性,缺乏内心的整合,所以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空虚、去向的渺茫。大概我的诗歌也面临这样的危机,没有清晰的面目,缺乏突破和整合。自己不想重复,于是就放弃了许多积极的计划和蓝图。我试图通过文字的表述,来解剖我内心世界的疑惑和恐惧,我一边怀疑,一边努力地寻找自己生存的意义和语言的价值。

我和亲人对话,和自己的诗歌对话,和书籍对话,和孤独对话。爱情、幸福、朋友、苦难、疾病、死亡等等许多的话题,这些词的意义都被我一一肯定后质疑。有人说:写出的东西都是思考的产物,而一切的思考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逃避,从个别逃向一般,从命运逃向生活,从沉默的深渊逃向语言的岸......他是谁?他是周国平。我很想对他说,我正在处在他所描绘的那种迷惑中:“有时候,我会忽然觉得一切观念、话语、文字都变得异常疏远和陌生,惶然不知它们为何物,一向信以为真的东西失去了根据,于是陷入可怕的迷茫之中,包括读自己过去所写的文字时,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使我几乎丧失了再动笔的兴致和勇气,而我也确实很久没有认真的动笔了。”

他并没有告诉我,如何去战胜这种迷惑和恐惧的无助,或许一个沉默的说辞,只能是一个休止符般的“理解”吧。他说:最真实的人生感悟是没有任何言辞可以承载的。尽管迷茫中沉默,他并没有放弃手中的笔,而是用文字继续保存这种疑惑和沉默的收获。

无法解决心头杂草丛生的疑惑,也没有人能给我提供一个尽善尽美的解决方案。我只好推倒那些几欲翻破书籍,对自己的心,小声地低语:请再忍耐一下,继续安静一点,安静一点。

一张粉红的纸从书本中飘落下来,那是2005年11月22日,一个叫卢卢的小女孩,赠送给我一首小诗。背面写着:我和妈妈永远爱你。面对这首《可喜的一天》的小诗,我心生羞愧。我收到一颗童心的爱怜,却没有给她带去任何回应的春光。正值自己迷茫的时刻,这张天使的粉红笺,却给了自己重新出发,寻找春天的勇气。我如实地抄录下来,或能让自己走出这场四十大惑的迷雾吧。

可喜的一天

可喜的一天,遍地是鲜花
花儿在开放,我们在成长
花儿在开放,又凋谢了
我们一年一年成长
大地繁荣,我们成长

蜜蜂飞翔,到处采蜜糖
蜜蜂为自己的事业在奔忙
盖屋修房,酿造蜜糖
朋友,世界是属于我们的
我们很多事业一定能完成

如此直白的小诗,却闪现着一个孩童无比坚定和纯净的人生信念。生命积极的意义被我们这些成年之人复杂的念想和思考糟蹋了。是否这一刻我们该还原,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遍地是鲜花。


2010年3月11日涂鸦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0-3-11 11:19 编辑 ]
发表于 2010-3-1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坐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孤独两字,影射的内涵。是否人类精神的创造始终和它是密不可分?孤独的价值是孕育、唤醒和激发某种创造力吗?人能否长时间地承受一种孤独极限的拷问和冥想?陷于孤独,有时需要自我强制,有时是疾病、牢狱之灾的被动强制。尼采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许多优秀的作者、学者都自觉地选择了孤独,一是天性,一是创作的需要。这是不是一种灵魂需要孤独的存放,才能显现出它与众不同的光芒呢?我一直在领悟安静的“静”字里,蕴含的玄机。这个出现在我名字里的“静”字和我一直在心灵和语言里寻找的“静”字,是否暗含着某种契合得天机,让我年近不惑的时段,心灵的空场出现了大惑于世的迷雾。



------------精彩!学习了。问好穗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是神的   一个人的战争

呵呵,好像自己现在正陷入这场战争之中,无法自拔,头破血流啊~~问好这里有阳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10-3-11 11:11 发表
先坐沙发!


坐吧,请上座。我正想让出这迷宫宫殿的宝座哦:))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哪得那么多迷雾呢,春阳是催人的,早起。
所以早安,午安,夜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纠结在文字里纯粹的孤独。很美。很珍贵。足以安身、安心。穗穗,花开如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尼采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比较反对的二分法,就像在说不是地狱便是天堂
其实更多的时候在路上,什么都没有完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人大多时候不过是自欺欺人地忙碌着。窃以为:孤独的野兽也是神灵
孤独和美是一对兄弟,似乎不应成为常态,作为某种极致,其价值便在于标尺意义吧
神灵的标尺——以丈量人间苦乐
草草探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啊!孤独是毒药,我的省悟就是让自己融入进生活尽可能活得庸俗一些,所以我现在基本上是写不出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给单位的同事改儿歌来着,孩子做表演用,有时觉得还是要时常象个孩子有一童心,穿件新衣也能高兴半天,哈哈,春天天暖了,郊游也是一种好方式.
我是每个周六日要回乡下地里劳动的,这个时候是种树时节,买树苗,挖树坑,我都要干的,很多人惊讶说我怎么会做这农活?可我信奉劳动是最好的修身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不惑而惑,深同感受,学习并祝福穗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说四十不惑,是对俗世的欲望、纷争、幽怨的释怀;而你的四十大惑,应该是灵魂孤独的辗转,精神自省的休眠,暂时的认知拐角,可以看成是黎明前的回笼迷糊。精神的历程一如身体的历程,都有一个个顿挫和拔节的时期。四十大惑,是积蓄,是思索,是审视,是批判,是一个短跑运动员的助跑姿势……祝福穗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的字。 这些困惑迷茫也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它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耐力。
问候穗穗,多出去走走,都会过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下来,让我们孤独
四十不惑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08: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