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51|回复: 12

如水的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8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高中时和朋友谈起人生理想时,好友们慷慨激昂,我却沉湎于背诵《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和元曲,临摹《芥子园画传》和颜柳字帖。不喜欢上政治课。朋友们取笑说是胸无大志,男人一生应该轰轰烈烈,我不配做男人。自己没有天赋拯救别人,我却可以用自己真实的所爱自慰心灵。可能是遗传了父亲的那份淡薄和无欲,我懵懵懂懂觉得人应该活的像水:像水一样无处不在,如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存在于万物的生命中。把水装进杯子它就是杯子的形状,倒进缸里他就是缸的样子,但说不透其他道理。
      真正点化我的是博友写的一句话:“云水无形,成一切形。”是我多年来一个未解的谜豁然有了答案。

      人的命运就像五官,不可能完全一样。生活中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攀登者,也有一部分人像我,命中注定就如水,是顺势而走的行者。

      高山固然伟岸挺拔,但那份庄重太过严肃,严肃的让生命缺氧而窒息。花朵也很美丽,但那份美丽太过短暂,短暂的让人来不及体会。还有那山石也很有个性,但那份个性强硬的太冷太冷。只有水的从容,从容的没有张扬,从容的自然,自然的那么美好。

      顺势而行,也有坎坷阻碍。但这些都成了探索而快乐的歌。你听:石头大了绕着走哎,不正是积极地现实主义吗?

      顺势而行,也有绝壁悬崖。但这些都成了灵魂对追求的舞台。你看:百丈瀑布倾泻,那生命凄美的碎片不正是对信念得承诺吗?

     水的生命历程,是一个向下进取不息的过程,是一个把自己的全部给予的过程。

     她,在花朵里,在树叶里,在小草里,在土地里,在高山上,在天空中,在潮湿的空气中,给予是她获得了一个世界。

     小溪是她灵魂的发源地,河流是她思想的轨迹,大海是她的生命的家。

     天上的云朵,只是她浪漫的心。

     有位西方哲人说过:“最美的风景不在山的最高处,也不在山的山脚下,而在山的中间。”而我愿意象水一样从高山的脚下开始生命的旅程,用经历体验美丽的人生。

     博友还有一首诗:手把青禾插秧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水,不正是向下原来是向上吗?我喜欢如水的人生。
发表于 2010-3-8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水人生,大道无形。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好文。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诗据说是唐朝布袋和尚所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说过:上善若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人生就是趟过一条河!学习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浑圆的天空 于 2010-3-8 11:47 发表
如水人生,大道无形。好啊

谢谢天空版主,还望多多批评指正为盼。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健如风 于 2010-3-8 17:32 发表
分享好文。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诗据说是唐朝布袋和尚所作。

谢谢版主关爱,问好!
完了查一查。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如 于 2010-3-8 20:56 发表
其实人生就是趟过一条河!学习并问好!

客气了,还望多多批评指正。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10-3-8 18:39 发表
老子说过:上善若水.

极是,难修到啊!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总是喜欢用感觉去体误人生。最终得到的只是“中国没有哲学”。

我以为文学与哲学很难分离,可是如果文学的主题是哲学,恐怕要出乱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美的风景不在山的最高处,也不在山的山脚下,而在山的中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仔 于 2010-3-12 00:13 发表
中国人总是喜欢用感觉去体误人生。最终得到的只是“中国没有哲学”。

我以为文学与哲学很难分离,可是如果文学的主题是哲学,恐怕要出乱子了。

诗歌在一定历史条件可以代替哲学,诗可以哲化。如工业革命的利弊给人类的的影响,诗就走到了哲学的前面。问好师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发展 于 2010-3-12 00:53 发表
最美的风景不在山的最高处,也不在山的山脚下,而在山的中间。

这好像是那本书上的,记不清了!问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08: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