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702|回复: 20

非马飞马(《往事流沙》代后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是一团谜,比如,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为什么生在这个家而不是那个家,为什么读这个学校而不是那个学校,为什么分在这个地方工作,而不是分在那个地方工作,为什么认识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有的人连做梦也没想到会直接交流的,结果居然交流了。非马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生长在台湾,工作在美国,以前读他的诗,觉得他的一生仿佛奋蹄如飞的飞马,是我们这些体制外写作的杰出代表之一,敢也不敢想会得到他的赐教。今年五月,《诗歌报》“心情”栏目的周飞雪君,越洋采访了他,题目是《繁华五月,情系祖国,温暖诗歌,走近诗人非马先生》。我是一个不大爱与名人套近乎的人,如果说些肉麻的奉承话,就显得自己俗气,如果说实话,万一名人摆谱,无异于自取其辱,而且正如我在《李商隐是文人无行的代表吗?》那篇文章中说的“一个诗人最重要的是靠自己把诗写好,拉虎皮作大旗可以显赫一时,很快就会灰飞烟灭的”,所以我从不在公开场合评价我的那些有名气的老师的诗文,也不请他们评价我的诗文。基于此,我只从飞雪君的采访文章附载的若干首诗中,引了一首《浮士德》,说了四个字:“喜欢这首。”没想到非马先生在给青蓝的回帖中说“谢谢青蓝的祝福与提问。也问老狼与方悄两位好。”这是我没想到的,就回了一个帖子:“作为名诗人而肯参与网络活动,方悄很受感动,所以要向非马先生致敬,愿您像歌德那样有颗永远年轻的诗心,也能像他那样在80多岁时写出中国的《浮士德》——人与魔的永恒博弈。每次读他的《漫游者的夜歌》,为他对生命的挚爱而动容。”更没想到的是非马先生回帖道:“无远弗届的网络让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得以做即时的接触与交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快事,不好好加以利用,未免可惜。而我相信,只有不断接触新朋友新事物新观念,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年轻。但愿我不太辜负你的期望,今后还能做出一些像样的诗文绘画与雕塑来。”
  非马先生给北溪高羽的回帖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追名逐利的勾当,社会上到处是,不是网络上特有的现象,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其实有这么多的人(大多是年轻人)喜欢写诗是好现象。只是如何从中筛选出优秀的、有保存价值的作品,是一大问题。网络上已经有不少的网站在从事这种工作,比如出版网刊(电子版杂志),或设置诗人专栏、诗库等等。至于个人,只要明白那种炒作只能带来片刻的虚荣与满足,不可能有持久的意义,等于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这样就不会热衷于加入那种无聊的炒作勾当了。”我读了很受感动,发了一个帖子:“非马毕竟是非马,一匹独来独往非同一般的马。非马先生在中国新诗史上有无位置,有何位置,那是写诗歌史的人考虑的事,与我们关系不大。我们应该向非马先生学习五点:第一,学习他把诗写短。凡是喝过点墨水的人都知道,把文章写得又臭又长易,写得短而有味难,虽然难,但我们不能停止努力。第二,学习他把诗写得让人看得懂。把诗写得像猜谜不算本事,写得让人看得懂而仍然是诗才是本事。第三,学习他用口语写诗。历代传诵的名篇大多用当时的口语写成,当然这需要极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只有乏力的人才用古怪的词语藏拙。这也是王国维推崇北宋词而对南宋词颇有微词的原因。有人说如果把钱钟书用文言写的学术文章翻成白话文,就发现新见解并不多,我没读过钱先生的那些文章,到底如何我不知道。第四,学习他把诗写得有思想。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是他那首《一千零一夜》,在政教合一的国家,教主要消灭不听话的人,就说那人是异教徒,就活埋或绞死;我们是相信皇帝教的,皇帝想消灭不听话的人,就说那人大逆不道,或腰斩或凌迟,死前还要磕头谢恩。是的,‘人,总有长大的时候’        ,也就是从坚信有力量者的话变为怀疑有力量者的话,当然,痛苦也会随着怀疑的增长而增长,因为真理与力量交战,失败的几乎全是真理。所以拥护力量的人多,拥护真理的人少。猪从不怀疑,所以猪永远快乐幸福。第五,学习他肯与我们这些诗歌网民同乐,我们国内的老诗人,大概不少认为我们是些梁山泊汉子吧,生怕扯上关系。其实吴学究军师的排兵布阵并不比诸葛孔明丞相差,只是机遇不一样罢了。历代丞相中不如吴军师的多如牛毛,而蔡京之流还不在计数之列。”非马先生回帖道:“谢谢你的归纳与鼓励。我想国内的老诗人也不一定都是不肯与诗歌网民同乐。毕竟年纪大了以后,面对新事物,许多人都不敢轻易去接近尝试。而有些人可能因为身体健康的问题,而无暇他顾。”
  读了非马先生《我们需要诗的中层阶级》我写了一篇《读非马先生<我们需要诗的中层阶级>想到的》,非马先生回帖说:“这文章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东西。去年十月我在北师大参加一个文学会议,刚好碰到了严力和伊沙。严力好象是纽约上海两地跑,当年他在纽约办《一行》时我们较多接触,但《一行》早已停刊,现在可能还剩下一个网站。李锐多年前在芝加哥见过面,现在听说在香港.都是些值得怀念的人物。”
  读了他在给周飞雪的回帖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个作家或艺术家最好是远离主流,这样更能保持独立自由的心态。一旦成为主流,他的创作生涯便会受到限制,甚至被固定。 虽然任何真正的作家都会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为己责。但我想写作的真正对象,还是作者自己。写作是追求人生意义的最佳途径。它让我们用心观察、思考、反省、探索追寻。对于某些人来说,它又是一种免费的娱乐与自我治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作最好是业余的、义务的、一种孤独的吟唱;而非职业的、功利的、众口一声的合唱。”我回帖说:“说得太好了!非马老师,以前只读过您的诗,理解得很肤浅,现在陆续读了您发在网上的文字,不仅对您的诗理解得更深了,更主要的是对您的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您我很高兴,因为许多我想说的话,由于表达力太差无法说出,您却说出来了,而且说得那样漂亮。我会记住您的,但愿我能成为不让先生您过分失望的您的私淑弟子。”非马老师回帖道:“老师不敢当。就让我们大家彼此学习吧! 祝福。”
  这真是蔼然长者啊,有大名而不摆臭架子,老资格而不倚老卖老,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无名晚辈,始终以谦和的语气与后生小子交流,我以为这是值得我们这些有点小成绩就狂妄到顶、有点小挫折就自卑到底的人们好好学习的,否则就无异于入宝山而空手归来。谁有俄国十二月党人们主动入地狱的高贵气质?谁有拜伦和黎萨尔们的死于疆场的果敢英勇?谁有布罗茨基和北岛们的为了追梦而远离祖邦的九死一生?周汝昌先生在《学人书话.序》中说:“‘文’是中华最重之事,时至今日,许多文章已不知行文为何事,只是一味‘堆话’而已。”人们读非马先生的诗文,可以当药,部分医治当下流行的诗文之风,都是些什么风呢?用张中行先生的话说就是“四气”,一是“八股气”,二是“讲章气”,三是“刺绣气”,四是“烟雾气”。为什么要说部分医治呢,全部医治不是更好吗?因为“四气”已成风气,风气如流水向下,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倒流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再来次地壳运动,大概艾略特对言辞的要求只能存在于幻想中——
“这里每个词各得其所
相互搭配得天衣无缝
词义减一分则不足,增一分则太过
一种新与旧平易的交流
普通的字用得准确而无庸俗之嫌
正规的的字用得精当而无迂腐之气
整个亲密无间的在一起跳舞”


附:过了不惑之年才出第一本书,也不知该喜或是该忧,年轻时以为文章对社会有用,且认为自己写的东西一定会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看来我的文章用处不大,更没有人知道方悄是谁。感谢同学文华为我无用的文章惠赐序言,感谢诗歌报和小鱼儿先生肯为我无用的文章出版,感谢阮美慧小姐对这些无用文章的费心编辑,最后要感谢非马先生的厚爱,无以为报,且以《非马先生》一文代后记,我的人生观和创作观已基本涵盖其中了。

2010年1月10日于寓所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10-1-20 18:20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6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一切谜一样地在我们的身边茕茕,但我们依然在活着的时候感恩,顿悟地仗剑,我想这是一种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文集出版。提一个小看法:作为后记,最后一段觉得引用典故多了一些。也不知道究竟后记怎么写,个人读完后的一点看法,还是说出来吧。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冒中,问好大家,辛苦了!

起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人物没架子,小人物加子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来, 今天早上一时心血来潮,过来张贴关于我的两本电子书的讯息,与大家共享,却碰巧读到这篇后记,很高兴知道方悄出了书。衷心祝贺!顺手把这篇后记搬去我的新浪博客及个人网站,没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非马老师,你的诗是荆轲短剑,可藏衣袖,可惊于天,老狼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浙西的老狼 于 2010-1-16 23:08 发表
问好非马老师,你的诗是荆轲短剑,可藏衣袖,可惊于天,老狼欣赏

谢谢老狼的欣赏。新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非马 于 2010-1-16 22:47 发表
好久没来, 今天早上一时心血来潮,过来张贴关于我的两本电子书的讯息,与大家共享,却碰巧读到这篇后记,很高兴知道方悄出了书。衷心祝贺!顺手把这篇后记搬去我的新浪博客及个人网站,没问题吧?


非马老师肯转学生我的文章,方悄深感荣幸。我马上去下载您的电子书,仔细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过,他看不懂的不一定是别人看不懂的;有如简单的人与有城府的人,文字也该一样流如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各位的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问好方悄和非马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10-1-17 13:29 发表


非马老师肯转学生我的文章,方悄深感荣幸。我马上去下载您的电子书,仔细拜读。

已搬上我的博客。虽然常有朋友在信中称我为“飞马”,但我还是把你的标题及文中的"飞马"都改成"非马", 以免人家误会我换了笔名.希望你不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非马,方悄两位前辈!
这篇文章提到一个“短”,使我感慨万千。
非马老师给心情文字送来了一份厚礼,
其选诗短小精悍,平坦中出深意,口语里寓哲思。
其解读三言两语,便破开诗中之奥妙,深得原文之精髓!
再读方兄此文,对诗歌的殷切期望流动于笔尖,有独到的见解。
对每一个爱诗写诗的人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再次感谢两位光临,不胜荣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