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625|回复: 19

不灭的阳光——读紫穗穗《冬阳》和《白色的饺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灭的阳光
——读紫穗穗《冬阳》和《白色的饺子》

文/云南匪石


    作为诗的古老国度,中华民族对世界诗歌的贡献是巨大的。石头个人的理解,和人一样,诗需要“三维”(不是女性美的“三围”,呵呵……),力度、厚度和深度构成这三维的主要维度,使诗歌建造出立体感。力度,是文本语言与意象所构成的力,也可以理解为意象与语言指向的确定度,可形象地比之为“诗之骨”;厚度,即诗作的厚重与厚实度,决定于诗人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学习经验积累,视野越开阔,诗作越有厚度,可形象地比之为“诗之肉”;深度是对诗作内核的评价标尺,即诗作本身的集中指向物,可形象地比之为“诗之魂”。
    建造一首立体的、成功的诗作,要首先需要的材料,就是意象。意象是可感物象(事物)与创作者个人经验、对可感事物的领悟贯注诗人的独特体验,而形成的诗歌元件,相同的意象,不同的生活经验(包括阅读所摄取的经验在内)、体验(自我的感知领悟和非我体验而自我所认可的两个方面),通过创作手段(通感、隐喻、象征等),所剥示的内涵就不同。与意象相对应的是心象,即即是内心所需要表达的指向,包括思想、情感等。意象与心象形成相互对应关系,能指与所指形成和谐一致的默契,一首诗的质感就浑厚一体了。
    以上为石头对诗歌的肤浅理解。下面回归正题,说说紫穗穗的二首诗。
    紫穗穗诗的一大特点,是意象密集,这是读她的诗留下最深的印象,这在《冬阳》和《白色的饺子》也体现得很充分。先说《冬阳》:

《冬阳》     
        
白花花的阳光
从冬天的包裹里倒了下来
用盐的声音,光的花
一朵一朵,在大地上自由地
抒写。每个音节、笔画
都留有大海的痕迹
      
我在两个词语的靠椅上
打了一个小盹。近似灰烬的身体
重新在空荡的枝头聚集波涛
复燃卷曲的浪花。拉开冬至的窗帘
冬阳像一朵源氏物语里夕颜的小花,迅速开放后
撤离天空。躲进了词语的洞穴
         
我知道,在我酣睡的这个下午
阳光曾把微笑交给了没有阴影的风
它在地上留下白色的足迹
把蜜糖和盐粒倾倒在守夜人的麦地
阳光从未死去。以另一种栖息的方式
绕过寂静和时间的灰,白茫茫地。歌唱
         
我要长出更多的翅膀
倾听黑夜。耳朵贴近乡愁,在发烧的睡眠里
寻找水中花。把手留给玫瑰,手就是玫瑰
把眼睛留给大海,大海也是神秘的眼睛
或许我还会熄灭,在微小的事物里成为废墟
那时,我的身体就是一片蔚蓝的沃土


    《冬阳》从第一句便直接切入主题。“白花花的阳光/从冬天的包裹里倒了下来”、“一朵一朵,在大地上自由地/抒写。每个音节、笔画/都留有大海的痕迹”,隐喻了雪花,再到“大海的痕迹”,一下子就开阔起来,阳光这一意象便厚实丰满了。诗的第一节,紫穗穗把“阳光”的内涵进行了独特的丰满,指向对应的心象呈现:一种精神,抑或一种追求。
    第二节是一种迂回。“拉开冬至的窗帘/冬阳像一朵源氏物语里夕颜的小花,迅速开放后/撤离天空。躲进了词语的洞穴”,看似实写,被我们暂时遗忘,或者生活的芜杂偶尔会让我们迷失。
    在第三节,紫穗穗让“阳光”继续上升,“阳光从未死去。以另一种栖息的方式/ 绕过寂静和时间的灰,白茫茫地。歌唱”,遍地雪花,成为阳光的另一种存在形体,到此,完成了对“阳光”这一意象的挖掘。
    最后一节,“我要长出更多的翅膀/倾听黑夜”,执着、坚韧地“倾听黑夜”,让我们看到一颗向上的心,让全诗的力再度凸显出来,“把手留给玫瑰,手就是玫瑰/把眼睛留给大海,大海也是神秘的眼睛”,充满豪迈与决绝。
    通读全诗,如果简单一些,可以把它诠释为紫穗穗抒写人生壮志的诗篇,写得舒展自如,厚实大气。密集丰富的意象,却并没有让“阳光”这一主意象迷失,给人以阻滞芜杂的感觉。
  
《白色的饺子》

往事徒劳
有一种挣扎
耗尽了千言万语

这个冬至
枯萎的不是叶子
是嘴唇

在锅中翻腾起伏的饺子
也耗尽了体内
最后的一滴暮色

忧伤有了辽阔的形体
我要说的话题
是关于溺水的传闻

一把雨伞
落在诗里,光芒就会裸露吗?
所有的雨丝就会化成飞鸟吗?
头发上就会居住一个春天吗?

这些疑问
在十二月的舌尖艰涩开放
树啊,我要和你一起攀登天空

在叶子的手心
绘制千百种火焰的脉络
一个燃烧的过程,完整呼吸,接着完美思念

白色的饺子终于出锅了
这热腾腾的冬至
收拢了散落在水面的恐慌和惊鸟

还有剩余的黑夜、梦境和河流
在死亡中品味依恋
我们不是一群孤独的异乡人


    《白色的饺子》 是按照要求,把给定“冬至”、“饺子”、“雨伞”3个意象融入诗中。诗的第一节,“有一种挣扎/耗尽了千言万语”,为第二、三节,作了很好的铺垫,并引向了“冬至”和“饺子”两个要求的意象,这三节成为较为自足的部份,“饺子”成为某种情感的形体或载体,有着沧桑、悲凉的味道,但这“饺子”究竟是什么?诗到这里并没有回答,埋下了伏笔。
    第四至七节为第二个相对自足的部份,从第四节以“忧伤”承接前面的情绪,延展拓开,引出“雨伞”的意象,并连设三问,“这些疑问/在十二月的舌尖艰涩开放”,未提“饺子”,但借助一贯的情感继续推进,在第七节以“在叶子的手心/绘制千百种火焰的脉”,为收尾做好铺垫。
    最后两节是收尾。“白色的饺子终于出锅了/这热腾腾的冬至/收拢了散落在水面的恐慌和惊鸟”,从前面的“枯萎”、“忧伤”、“暮色”、“艰涩”等偏冷的色调,进行到这里的“热腾腾”,看似相悖,实则不然:“我们不是一群孤独的异乡人”,这最后一句,把“饺子”完全剥开,指思乡或归宿之情,这与她本人远离故土,在外拼搏,而因“饺子”而击发思乡情怀,亦属常理。原本这样的主题,已经有很多的抒写,但在紫穗穗笔下,却写得厚实凝重。

    如果要找不足的话,诗中有些句子还可以斟酌,或者可以直接去掉。如《冬阳》结尾的两句,笔者以为去掉后更显得干净利落;《白色的饺子》中的“树啊,我要和你一起攀登天空”等。不过,作为临屏作品,这算是苛求了。
发表于 2010-1-12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写得好。这真是让你费了一些心力哦。俺收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堰鹤 于 2010-1-12 17:34 发表
精彩的评,好好学习石头的“牙牙”

石头锈笔,哪有鹤兄来得自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1-12 17:39 发表
好!写得好。这真是让你费了一些心力哦。俺收走。

读得不好,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诗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玉 于 2010-1-12 19:27 发表
欣赏好诗好评!

谢谢紫玉!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评真好,开首是石头自己总结的一番诗歌理论,很有见解的。作品的赏析也很细腻,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匪石,我将这篇解读文字,转帖到我的博客去了。

非为私心,虽是评论我的诗歌。但说心里话,这篇评论的确是下了功夫的,觉得该推荐了,红了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功夫的诗歌,有功夫的诗评,推荐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阳光赏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边葫芦 于 2010-1-12 22:32 发表
这样的评真好,开首是石头自己总结的一番诗歌理论,很有见解的。作品的赏析也很细腻,欣赏了!

石头久未沾“评”之类的,粗糙,请多批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0-1-13 12:58 发表
问好匪石,我将这篇解读文字,转帖到我的博客去了。

非为私心,虽是评论我的诗歌。但说心里话,这篇评论的确是下了功夫的,觉得该推荐了,红了的。呵呵~~~

石头愚钝惯了,凭感觉读的,见谅! 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0-1-13 13:05 发表
有功夫的诗歌,有功夫的诗评,推荐一下。

谢谢阳光诗兄鼓励!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三维”的概念很有创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提,请各位版主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0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