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323|回复: 17

柏铭久在线访谈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6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柏铭久是谁?与伊沙,毛翰一样,都是诗歌报论坛请来在线访谈的人物!是的,都一样,我一个也不认识。柏先生到达诗歌报论坛,贴的一组获奖几千元的诗歌,我也没有在意。直到在线访谈开始了,才明白这个必然过程。这是一个写诗没有大文凭却屡屡获奖的诗人!随着访谈的进行,自己也就跟着认识他们了!

一、诗人简略
柏铭久一九四五年出生,在线访谈时,应该六十四岁了。他十九岁入伍。一九八三年写诗的时候,三十八岁了。这个年纪,有点象木匠画家!不可思议了吧?这就是柏铭久。
想起论坛中,有的人在这个年纪时,已经很牛了!
他写诗歌四年后,1987年7月16日散文诗三章《 巫峡行》在《人民日报》发表。之后一发不可收。人到中年,能有这样的提高与收获,值得庆贺。1990 年2月18日,重庆出版社出版散文诗集《沉思的风景》,该集在书店上架后,短短一个多月就销售2000多册。这个时候,诗人是四十五岁。
这个年纪,是人生的黄金分割点。
诗人的作品发表也呈曲线,中间也有低谷出现。
2009年,诗人再次出现高峰值。

[ 本帖最后由 曙东方 于 2009-12-26 19:29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2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东方,期待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写诗不一定都是年青人的专利

~~~~~~~~~~~~~~~~~~~~
柏铭久:回复 12# 无哲 的帖子
对于中国诗歌现在要努力从带政治色彩中解脱出来,从外在的描述向内心发掘。从神性的严肃的,向亲和的向生活的平常的人性转变。
   前几年我常把流沙河的《台湾诗人十二家》带在身上学习。现在我们已经与台湾的诗在一个平台上,有些还强些。
   与世界诗歌在靠近,接轨。但有一个现象必须说出。
   在我们中国诗歌看来,写诗是年轻人的事,而世界不是这样。印度泰戈尔被称为世界老儿童。;默温、颇莱等现在诗也写得很先锋。关键是诗人要永远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不断向生活、向自然、向年轻人学习,不固步自封,才能保持创作不竭。
~~~~~~~~~~~~~~~~~~~~~~~~~~~~~~~~~
写诗是年轻人的事?柏先生自己的经历则恰恰相反。
这样很容易让人想到齐白石。齐白石家1888年起始学画,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
出游能使人创作汹涌!前人的路一再提醒着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神性写作还是需要的

~~~~~~~~~~~~~~~~~~
柏铭久:神性写作应该是灵魂里的不可言说的严肃的东西。是替天而言。
我一直以为,如果诗人不信奉宗教,对世界万物在一个深刻的认识,对人生有个认识,是写不出好东西的。如苏东坡与佛印交往前后写的东西是不能相比的。
    红楼梦里如果没有梦,只是一般生活的描写,那里面有佛教的因果关系,宿命相报的关系。就不会至今还有红学的研究。
    有人说,高行健的作品赶不上XX,为什么会诺奖。其实,高的作品中不只是故事,还有内在的一些东西在内。是神性的东西。
这样就打动那些信奉上帝的评委们。获奖不是没有道理的。

[ 本帖最后由 柏铭久 于 2009-12-17 00:41 编辑 ]
~~~~~~~~~~~~~~~~~~~~~~~~~~~~
记得前一段时间,诗歌报论坛来了一批神性写作诗歌的人们。曾经掀起过浪潮!
柏先生的神性写作显然与他们不同。
他在这里点明的是关于宗教关于信奉上帝的评委统治的评奖。
想来,柏先生尊重客观现实。
当前人类的思维水平就在这个层次,需要一点佛,需要一点信奉上帝!
这样讲起,还是马克思厉害!弄出个姓社姓资的问题,害得两次世界大战打起。害得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美国金融海啸!都让我这一辈人亲眼见到!
于是,诗歌能离开这些客观存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讨论的话题,提。
真正害人的应该是二元论思维,古代中外哲人们的一元论并没有被充分理解和延续,就被实用主义的二元论喧宾夺主了,二元论可以说是大部分误解和矛盾的根源,是对本源世界最世俗、最浅陋也是流毒至深的哲学观念,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12-26 19:42 发表
来读东方,期待精彩!

欢迎常务版版光临
多多指点一二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经济基础提高了,上层建筑呢

~~~~~~~~~~~~~~~~~~~~
是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提高经济基础的同时,也面临伦理变化。但重要的是诗人诗歌变化是巨大的。关健是观念的转变。

我想网络诗歌还是诗歌
是不会商业化和企业化的。那样的诗歌不是诗歌。

观念的转变是很难的。一个形成了一种观念,就不会轻易地转变,大都都会自以为是。但这种转变是脱胎换骨的,是蛹化蝶,是一种自己提着自己头发的飞升。

[ 本帖最后由 柏铭久 于 2009-12-17 00:36 编辑 ]
~~~~~~~~~~~~~~~~~~~~~~~~~~~~~~~~~~~

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诗歌的写作方向继续在揭露阴暗面呢,还是颂扬!把诗歌的写作方向继续放在腐败的事件上,还是从人类自私的根子或程度上去剖析发生的原因呢?
诗人为什么不能运用文化传统,阴阳平衡的理论,双方面都结合一下呢?诗歌的双螺旋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想来,不光是怨气冲天,也有一个诗人自身的意识,固定在已有的生活模式中所发生的系列思维.如何脱胎换骨,在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变的新时代,没有一种飞升,的确是跟不上社会生活的步伐!如果是这样,诗歌没有发挥出本来的作用,就不会奇怪了.

[ 本帖最后由 曙东方 于 2010-1-14 16: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诗歌创作人员不一定要经过专业训练
~~~~~~~~~~~~~~~~~~~
老实说,我就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当年在《诗刊》办的刊授学院学习一年。没有更大的收获。关键靠实践。
诗歌如同禅相像。是一种直感,那种直感好,与万物相通,即使没受过专业训练也能写出好诗。
红楼梦那个香菱不是写出好诗了吗。还有她那个痴迷的程度。
你爱诗多深,她就回报多深。
六祖慧能没有文化,是个砍柴的,他听了别人念诵金刚经,有了感悟,出家成了佛祖。所说“见性成佛”,那个性是悟性、灵性,是通往生命本源之光之门。一首诗也要有性,有人说是诗质。看一首诗,有没有那种东西在内,就知道好不好。没有,很干,没有回味,没有嚼头。味是滋味,要细细品。
柏铭久 于 2009-12-17 09:52 编辑
~~~~~~~~~~~~~~~~~~~~~~~~~~~~~~~~~~~~
不一定要经过专业训练,指的文学院的学习阶段吧!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工作之余来点阳春白雪可不可以啊?答案是肯定的。诗歌报论坛的会员,大多数就是理工科的。用生活中的规律来讲,以文字为主的行业,若不是为了生计,业余时间是极其反感文字的。这讲的是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脑细胞不可能集中兴奋在文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要照顾一点
~~~~~~~~~~~~~~~~~~~~~~~~~~~~~
柏铭久:是下里巴人加阳春白雪持久
诗歌到底是难懂的阳春白雪持久,还是接近老百姓的易懂的下里巴人持久呢
阳春白雪必需有下里巴人,下里巴人(生活)必需加上阳春白雪。
曾经有外国大师说过,如果一首诗连白痴都能懂,那就不叫诗,如果,谁也读不懂,那也不是诗,是谜语。
诗歌能让人年轻。永远保持一种美好的心态。
~~~~~~~~~~~~~~~~~~~~~~~~~~~~~~~~~
读得懂与读不懂之间的度,如何把握,凭诗人的感觉!有的诗人感觉很好,不需要征求意见就发表了的!有的诗人习惯性的是要征求意见再三,然后才发表的。这两种情况下的作品,必然会引起不同的反响!至于网络上,作品可以任意发,也可以获得比较广泛的点评,是有益于作者的。同时,也是有益于喜欢接受诗歌陶冶的一类人群的。
诗歌的目的,是让人保持一种美好的心态!这一点非常重要,反过来也是评价诗歌水平的要点。就这一点来讲,还是让人读得懂的诗歌好。而且也是评价作者的心态是否正常的要点之一。

[ 本帖最后由 曙东方 于 2010-2-6 17: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评是不会的,只会看。问候兄长


快乐每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中国诗歌看来,写诗是年轻人的事,而世界不是这样。印度泰戈尔被称为世界老儿童。;默温、颇莱等现在诗也写得很先锋。关键是诗人要永远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不断向生活、向自然、向年轻人学习,不固步自封,才能保持创作不竭。
神性写作应该是灵魂里的不可言说的严肃的东西。是替天而言。
来学习。值得真人思考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珠儿 于 2010-2-6 13:31 发表
啊,评是不会的,只会看。问候兄长


快乐每一天。

正月十五,借回贴的机会,祝雨珠儿元宵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健如风 于 2010-2-6 14:47 发表
在我们中国诗歌看来,写诗是年轻人的事,而世界不是这样。印度泰戈尔被称为世界老儿童。;默温、颇莱等现在诗也写得很先锋。关键是诗人要永远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不断向生活、向自然、向年轻人学习,不固步自封,才 ...

欢迎光临
正月十五,借回贴的机会,祝健如风元宵节快乐!
呵呵,在唐朝看来,杜甫在五十二岁以后的诗歌比较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必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
个性化写作是必须的。诗人是以个人身份见证历史与时代。
但诗人又不能躲在自己的象牙塔内,不食人间烟火,孤芳自赏。
诗人的心应时时与人民的心跳动在一起,血液与人民血流汇在一起;梦与他们梦梦在一起;你的诗就是没有表现人民的词语,写的一草一木也能让人体味出人民与时代的意味。
须到生活中去,选择离自己身边的事物,以小见大,以一斑而窥全豹,是影射时代。包含人民。不是直白的时代人民如何。
是果盘里的苹果映红的白瓷盘子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柏铭久 于 2009-12-17 20:47 编辑 ]
~~~~~~~~~~~~~~~~~~~~~~~~~~~~~~~~~~~~~~~~~~~~~~

归纳柏铭久的写作板块,一个是长江三峡;一个是他遥远的家乡。作家写自己的熟悉的生活,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大都如此。似曾想,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能专心做好一个范围的课题,就会了不起得很。科学界的博士或教授,专家等,都是如此。分出了很多的学科,就是指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至于通材,十分罕见,需要另论吧!
作品融入了生活,方有共鸣。讲土点,只晓得自我陶醉只顾自己泄愤,只能算是一种作秀而已。
有的人表现得很牛的,口气大,依旧是浮浅的生活观点而已。至于经济建设三十年来的变化,牢骚多过赞扬!这是与精神突出的时代刚好相反。也不是说不给牢骚,比如,十万摩托大军返乡村过年;年后的“用工荒”!那么牛的人,为什么没有一点预见性啊?如今这两个现象出来了,作点感慨出来啊,五年以后再来看看你的牛感慨是否符合社会生活的发展啥!

[ 本帖最后由 曙东方 于 2010-2-28 16: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学习年青人的诗歌有助于上山坡

~~~~~~~~~~~~~~~~~~~~~~`

对青年的诗歌创作我是在学习。
现在一些青年诗人确实有才气。我在报刊上看到一些冒出来的诗人的诗,就学习。
但青年诗人必须认识到,光靠才气是不行的,要写到老学到老。要确定诗歌是自己一辈子的事。要为繁荣中华诗歌而努力一辈子。这就要学习同时代的优秀诗人的诗;国外大师们的诗,还要学中国古代的诗。还要向自然学习;还要学习佛,对人生,生命有一个根本的认识……
在一引起刊物发了些诗,得些奖,在一定范围有了名气,那只是自己登上了一个诗歌的小山丘,距离诗歌的珠峰,还差得远,要铸就诗歌的金字塔,任重路远。
文/柏铭久

~~~~~~~~~~~~~~~~~~~~~~~~~~~~~~~~~~~
柏先生使用了小山丘,珠峰,金字塔一类词来表达诗歌水平的层次,这一类常用的词语,在这个时候使用,并不使人觉得公文,反而有一种通俗易懂的亲切感。
关于还要学佛这一点,已经出现多次了,指这一次在线访谈!是不是年纪大一点的人,都自然的往那个方向去了?尽管这个感觉偶然冒了出来,我还是点明一下为好!
跳了进去,或者不知不觉入了进去,要晓得出来!一种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曙东方 于 2010-3-31 09: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7 18: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