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391|回复: 15

云南纪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5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这么大,有没有我的家… …”,这是九十年代初,电视连续剧《孽债》主题曲,讲述的是上海几个知青,在西双版纳插队期间,所生的几个孩子,长大后到上海寻亲的故事… …,从那时起,我就对西双版纳产生了好奇,也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云南,知道云南在我国最南方,并且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有机会到云南走走成为我的一个梦想。
     2007年6月12日,我终于踏上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五天多的时间,我游览了昆明的石林、世博园、参观了七彩云南博物馆;大理的崇圣三塔、蝴蝶泉公园、洋人街、洱海、南诏风情岛及三道茶歌舞表演;丽江的古城、新华民族村、四方街;远观玉龙雪山,途中还游览了玉水寨(玉柱擎天)、东巴谷镇、束河古镇等等。
    几天下来,我被云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深深吸引,大自然以其伟大的自动化之功,创造了一方神奇美丽的土地。56个民族分布在云南境内,多种宗教在那里共存共荣,在这片“只有春天和秋天”的土地上,有圣洁的雪山、有绿色的草甸、有蓝色的湖泊、有自由的信仰、有手足般的民族情谊。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云南的旅游业,我曾去过好多地方,比如:贵阳、桂林,但相比之下,只有云南的旅游业正规,“全国交警看济南,全国旅游看云南”,只有身处其中感受一下,就能领略到这句话的内涵。由于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有相当一部分民族实行自治,各民族的导游各导各的,互不干涉“内政”,就连旅游线路也是专线,但交接的很到位、很及时,从昆明往返大理是固定的专线旅游火车,夜间乘坐,既可当铺又可当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再让我感受深刻的是云南独特的风土人情,云南十八怪彰显出云南人的特色。
     一怪,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由于云南山路居多,交通不发达,有条专线只通国外,且宽度最窄的地方只有一米,行驶速度比汽车慢的多。
     二怪,四季衣服同穿戴。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一年四季人们穿同样的衣服,四季如春,这里没有“冬天和夏天”。其二,街上的行人,有的穿单衣,有的穿毛衣,各人对冷热的耐受性不同而已。
     三怪,鲜花论斤买。云南植物四季开花,鲜花遍地都是,所以论斤买。
     四怪,风比空调凉快。在云南是不需要按空调的,最高温度不超过30度,最低低不过零度,6月天,我们在那里穿秋衣秋裤,盖棉被,还有点冷。
     五怪,鸡蛋串串买。在云南,鸡蛋用草绳串起来买,也许是怕山路颠簸的缘故吧。
     六怪,牛奶片片买,粑粑烧饵块。这是一种小吃,把牛奶在鏊子上烙着吃。
     七怪,三个“老鼠”一麻袋,四个“蚊子”一盘菜。
     八怪,种田能手多老太,娃娃出门男人带。在云南,结了婚的女人,里里外外一把手,修田盖屋、种田收割都是女人的事,男人在家带孩子或制作工艺品。
     九怪,竹筒当烟袋。在竹筒的侧壁做个切口,放上小烟锅,再放上烟丝制成旱烟带。
     十怪,山洞能跟仙镜赛。
     十一怪,过桥米线人人爱。米线是云南名吃,佐料齐全,味道独特,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价格也不一,很好吃。
     十二怪,草帽当锅盖。在云南锅盖的形状像草帽,用植物的茎叶编制而成。
     十三怪,睡着谈恋爱(抱着娃娃谈恋爱)。各民族有各民族的风俗,比如:他留人,婚前要与七个男性一连七天夜间在床上谈恋爱,但不得发生性关系。摩梭人则是母系社会,只恋爱,不结婚,无夫无父,孩子由女方抚养。
     十四怪,有话不说歌来代。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用歌声笑迎宾客。
     十五怪,袖珍小马有能耐。在云南马个头不高,但力大,跑的快。
     十六怪,石头长到云天外。云南属高原地区,陡峭的山恋直冲云天,彩云飘飘。
     十七怪,常年都出好瓜菜。四季如春的季节,给云南的植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就连水稻也是二季、三季稻。
     十八怪,好烟见抽不见买。当地烟民用特制的竹筒吸上等的烟丝,据说味道很好。
     如果不去云南,单凭这十八怪就可对云南刮目。

                                                    石林


    从济南乘飞机本来只需要3个多小时就到昆明,由于飞机在重庆逗留20分钟,所以我们到达昆明的时候已是深夜1点多了。
    午夜的昆明,灯火通明,寂静中不失繁华,淅沥的小雨中随处可见匆匆赶路的行人,据导游讲,昆明的店铺要求12点以前关门,也许是店主结算完一天的收入正赶往家中,也许忙于什么生计,反正街上骑自行车、摩托车、开轿车的随处可见。
    到达昆明的第一天,我们去参观石林。石林位居彝族县,离昆明市区70多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海拔近2000米的昆明,“秋意”浓浓,一大早我们就全副武装,穿上秋裤,带上上衣外套,一扫昨晚的疲惫,带上初来南方的喜悦,跟随彝族导游一路“雄赳赳,气昂昂”。
    在导游的解说下,我们对云南有了大体了解,云南属高原地区,山地面积占90%多,交通极不方便,“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那辆直通缅甸、慢悠悠咣当的火车,每天只往返三次,我们有幸恰巧遇见,又被我们远远抛在身后。我们行驶在还算宽阔的马路上,道路两边的山脉连绵不断,不像桂林和贵阳的山,成独立的山丘状。让我没想到的是,云南这个边界城市,56个民族全部囊括,且有相当一部分实行自治,各自保持独特的风俗习惯,我们要去的石林属彝族自治县,在那里称女士们为阿诗玛。
    我们到达石林的时候已近上午10点,整个“石林”地区占地350多平方公里,我们游览的“石林”园约40多公里。石林按区内风景点的分布情况,大致可分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三个浏览区,其中大石林为主景区。大石林景区“林密峰高,碧水澄明,石径曲折”,与大石林相连的小石林,“林相疏朗,山花烂漫,绿草如茵”,还有个外石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去游览。总之,整个园内怪石林立,呈灰白色,有的高耸如云、峭如壁,多数呈珊瑚状,据说2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湖海,难怪这些石头的形状似珊瑚。与绿树草坪一起倒映水中,美如画,境似仙,加上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身处其中,游哉悠哉。
    下午我们游览“七彩云南”,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玉石专买店。什么翡翠玉、缅甸玉,手镯、项坠等等,应有尽有,因为初来第一天,多数人还没购物的打算,只有两位购了点小商品,望着两手空空出来的游客,导游脸上的笑容不如先前灿烂了,还好,没像别的地方的导游那样,对我们使性子。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一个中医研究所,墙上贴满了院长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院长姓黄在全国中医药研究方面颇有名气,我们单位一位癌症患者就服用过他的中药方剂,效果的确不错,但我们作为健康人,尽管在泡脚的同时,老中医把脉说有这样那样的不适,需要服用什么丹什么剂,面对不菲的价格,多数人一笑了之,况且大家一起泡脚又不是第一次了,可谓老油条了,想从我们兜里掏钱,还真有点难,所以,只有几位年龄较大,身体虚弱的买了些保健中成药。
    出门在外,时间总是匆匆,不知不觉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乘着游兴,踏上了开往大理的火车。

                                                               大  理

    我们乘坐的这辆从昆明到大理的火车是旅游专线,每天三趟,全部卧铺,且都是在夜间行驶。300多公里的路程,行驶了大约八九个小时,既当床又当路,是云南政府规划旅游业专门设计的。云南白天往后推一个半小时,也就是说,天明的晚,黑的也晚。我们到达大理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6点多钟,此时,大理天刚蒙蒙亮,街灯还在闪烁。
    大理海拔2400米,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可以说这是云南的共性。在云南几乎天天下雨,有时仅仅几个雨点,来的快,去的也快。彩云飘飘,似触手可及,名日“七彩云南”,又有“十里不同天”之说,但紫外线辐射极强,几天下来,没见多少阳光,我们被晒的乌黑。
    大理是白族人的居住地,隶属白族自治州。白族人称美丽的姑娘为金花、其次为银花、再次为铜花依次下推。为了表示对女士的尊敬,一般称其为金花,意为赞美。白族人衣着、住所皆以白色为主色调,衣服底色为白,房屋墙壁为白,其建筑大多呈飞檐走壁式,坐西朝东,四角上翘,中间房脊上建有“貔貅”,传说貔貅能招才进宝,只进不出,因为貔貅是没有屁眼的。
    白族人又分好多支系,在大理居住的白族女孩头饰为“风花雪月”,再往丽江方向走变成了“蓝天白云”,且已婚女人的头饰成灰色。摩梭人属白族另一支系,是目前我国唯一存在的母系社会,实行走婚制,不需要结婚,是个无夫无父的女儿国,孩子由女方及舅父、姨妈们抚养,在这个充满血缘关系的大家庭里,不存在财产纠纷,关系相处十分融洽。
    大理在金庸笔下、在电影《五朵金花》、电视《还珠格格》里都有描述。也曾是历代君主(元、宋)喜欢并且想建都的地方。
    我们在大理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大理崇圣三塔,三塔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是一个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湖泊山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象征古老文化的崇圣三塔,背靠雄伟壮丽的苍山,三塔一大二小,呈鼎立状,位居园内中央,很是气派,据说曾因地震塔身有了裂缝,而后又在一次地震中裂缝得以复合,历经风风雨雨,依然昂首挺立,降妖震魔。再往里走是一个个佛堂,金钢、罗汉、观音、佛殿庄严肃穆,香烟缭绕,游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愿选择性朝拜。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拜佛,以前也拜过,只是磕头而已,没这次正规。在导游的指点下,先是双手虚合,高过头顶,再在嘴唇和心胸处稍做停留,随后右手在中央着地,左手落左边,右手再抬起落右边,然后双手翻过来,掌心向上,叩拜。再起身接连拜三次,心诚则灵,我最大的心愿是女儿学有所成,家人平平安安,希望许愿成功,心想事成。
    从崇圣三塔出来,我们去游览蝴蝶泉,一个面积数公里的园子。园内高达数十米的凤尾竹矗立两旁,一路指引我们前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竟是一个小小邮政所,“大家可以把明信片寄给你的亲人”,是啊,出门在外,亲人虽在心里,在脑海里装着,但人却在千里之外,何不报个平安,让他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我选了一张崇圣三塔的门票,寄给了我的爱人,希望佛能保佑他平安快乐。
    从邮局出来,一个熟悉的人影也看不见了,前面出现了两个岔路,一阵小小的恐慌一闪而过,选右边,总不能笨的掉了队吧。几分钟后,我看到我们的队友正在“蝴蝶泉”旁留影,朵朵清泉在泉眼里涌出,又在三个龙头里喷涌顺势流下,传说用这种水洗眼,眼明。
    泉旁有个面积约几十平方米的蝴蝶园,园内花香四溢,彩蝶飞舞,成双成对的蝴蝶给人以美的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影子在蝶翅上若隐若现。各种蝴蝶制成的标本琳琅满目,把“福”蝶带回家,许多镶嵌在境框里的蝴蝶有了归宿… …

                                                                    洱   海
   
    下午我们乘车来到洱海码头,洱海位于大理东部,苍山东麓,因形如耳,浪大如海而得名。海水呈深绿色,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7至8公里,海水最深处22米,平均温度15度左右,长年不结冰,素有“水光万顷,开天境,山色四时环翠屏”之美誉。
    我们乘坐的游船为海星号,一次可乘坐500至600人,分四层,游客可包舱,根据房间大小,价位在200至600元不等,舱内既可打牌也可喝酒还可唱卡拉OK。“在家有多少歌唱不了,在哪打牌打不了,跑这么远,不是玩这个的,我们不包舱,还是在外面看风景吧,”,有人提议,大家积极响应。
    我们一行23人,分坐在船头和船尾,船尾有帐篷遮光避雨,船头露天。还好,那天天公作美,彩云在头顶上一簇簇飘过,只撒下几个雨点。太阳也时不时的露出笑脸来瞧瞧我们,又一闪而过。站在船头,放眼四周,“山色四时环翠屏”,浩大的海面上,感到自己既渺小又伟大,似乎有一种力量向我靠近,自己似乎又被抛向空中,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海风一吹,深吸一口气,心旷神怡,一切烦恼皆化为乌有,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那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特爽。
    途中我们在南诏风情岛稍做休息,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岛屿被绿树红花所覆盖,一个楼梯式的台阶通上山顶,山上似乎在烧香拜佛,由于大家刚刚在崇圣三塔朝拜过,所以,相当一部分游客放弃攀登,何况游船不等人,鸣笛三声就开启,以防掉队,还是早早回到船上等待。
    接下来,我们又观赏了白族青年男女的三道茶表演。每逢喜庆佳节或贵宾来访,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三茶道》仪式,依次向客人敬献苦茶、甜茶、蜂蜜。不以解渴为目的,而寄之以兴致和情感。其象征意义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我们一边欣赏白族青年男女的歌舞一边品茶。
    三道茶,多像我们的生活,苦尽甘来再回味… …
    四个小时的海上游览,结束了我们在大理的行程,一夜无话。第二天,我们乘车赶往丽江。

                                                                   丽江之行
   
    如果说石林给人以惊奇和想象,大理给人以庄严和沉稳,那么丽江则以其古朴中的繁华令中外游客留恋。
    从大理乘车大约6个小时才能到达丽江,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师傅约四十岁左右,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兼当起导游的角色,因为在云南,各民族间不通导,也就是说,白族的金花不能到纳西族居住的地方去做导游,所以,一路只有司机师傅陪伴我们。
    我们行驶在并不宽敞的马路上,就连国道也仅仅限于会车而已。路旁坐西面东颇具特色的白族房舍渐渐被抛在车后,“风花雪月”渐渐被“蓝天白云”(一种帽子的昵称)所取代,白族分几个支系,可根据她们帽子的颜色区分,当然,更多见的是头戴灰帽的已婚妇女。
    在云南,大部分的民族都是女人养家,男人在家带孩子。一路上,我们看到女士们在田间劳作,身背箩筐匆匆赶路,而男士领着孩子,慢悠悠闲逛,我们当中有人开始羡慕这里男士的生活,开玩笑说要留下来,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们被司机师傅带到一个玉器专买店。
    也许少了导游的忽悠,大家的警惕性有所放松,玉坠、玉镯、玉戒指等等,一一被我们请了出来,价值也有几十元上升到几百元不等,大家互相传递,验证真假,不知不觉又被带到另一个名叫泰安玉器加工厂的专买店,门面比刚才那个气派多了,加上又有“泰安”两个字,看上去更是亲切,刚才买的人觉得自己买早了,没买的人跃跃欲试,面对几百乃至几千元不等的玉器,看的人眼花缭乱,也看不出个眉目。有个小伙子灵机一动,把花300多元钱给太太买的玉镯价格上面加上了个1,几乎所有人都信了,只有和他一起行动的那位知情人士掩嘴偷着乐。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在坚持了二个坚持后,终于在第三个店沉不住气了。这是一个乡办企业,以卖银器玉器为主,一个用白银镶嵌而成的玉石戒指映入眼帘,一眼就喜欢上了,不以价格论金贵,一向是我的原则,适合自己,关键是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就她。没再犹豫,也没讨价还价,一枚白银带玉石的戒指就戴在了我的无名指上(168元),我有个黄金戴宝石的戒指,也有铂金戒指,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枚玉石戒指,何况这几年开车,玉能保平安。
    一路满载而行,直到下午2点多才到达丽江。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镇,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始建于宋末元初,曾经是滇藏贸易的枢纽、茶马古道上的中转站。
    接待我们的导游是个纳西族姑娘,在那里称姑娘为“胖金妹”,少女以胖为美,以黑为俊,也许与高原气候及饮食有关,那里的姑娘个个身材苗条,人们渴望胖,但胖不起来,“物以稀为贵”,胖女人在那里倍受青睬。
    以前每当想起丽江就会把她和戴望舒的《雨巷》联系在一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 …”。到了丽江才发现,这里的古建筑风格独特,这里的繁华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古城中的纳西族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木结构楼房,穿斗式结构,貔貅立在屋脊中间,小巧玲珑又活灵活现。“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又是古城的另一特色。从城北黑龙潭公园流出的西河、中河、东河分成无数支流,从古城穿越而过,形成高原水乡的美丽景色。四通八达的街道,小商品应有尽有,物美价廉,由于人多,不方便购物,我们开始分头行动,约定以四方街西头为汇集点,1小时40分钟后汇合,在这里购物,导游没有提成,相对来说价格便宜,品种又多,特别是银器质量最好,当大家再见面的时候,大包小包的无一空手而归,披肩、围巾、钱包、各种银器、就连旅游箱包,就买了6个。
    夜晚的丽江,更具特色。街道两旁一串串大红灯笼把丽江映射的亮如白昼,酒楼里且歌且舞,客人们边吃边欣赏音乐,歌声、笑声汇集在一起,传递着欢乐,好不热闹。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的狂欢,通宵达旦,我想这也是丽江之所以吸引中外游客的又一重大原因吧。有谁又会想到,这是在海拔2400米的“高空”。
    是夜,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穿着古装,打着一把油伞,行走在无人的小巷… …

                                                              玉龙雪山之行
   
    说是去玉龙雪山,其实只不过远观而已。玉龙雪山海拔5590多平方米,由于长年积雪故名,又由于山石易崩易碎,所以,尽管不如珠玛拉玛峰高,但至今无人征服。
    观玉龙雪山有两条路线可选,在从大理来丽江的路上,司机师傅就动员我们走B线,说A线等缆车需要4个小时排队,上去也只是一块面积不算太大的绿地,在雨季同样看不到雪山景象。而B线一路可观看三个景点,且不用排队。还说走B线旅行社经济受影响,如果让领导知道是他说的,会开除他,我们信以为真,发誓说什么也不能出卖对我们“有恩”的师傅。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吃饱喝足,为抵抗高原反应,大家有意吃了些甜食,不知是甜食的作用,还是因为昨晚睡眠充足,那天的我格外精神。我们到达的第一个景点是玉水寨,海拔近3000米,传说是以前一个土司居住的地方,纳西族土司姓木,所有的古村都不设围墙,因为“木”字圈起来为“困”,不吉利的象征。一池清澈见底绿波荡漾的水域把我们引领进一处绿树通幽的小山脉,我们拾阶而上,直达“玉柱擎天”,山下民房及一片片水田尽收眼底,虽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但也有那种征服自然的优越感,深吸一口气,再大喊一声,倍感神情气爽。
    再往上走,我们到了东巴古镇,一个集各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景点,也就是说,各民族支系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展示给游客,刚下车我们就被民族舞吸引进去,大家手拉手唱啊跳啊,歌声、乐声在山空中回荡,一曲终了,大家恋恋不舍地乘兴而去。再往里走,一个壮年男子正在那里上“刀山”,亮丽的刀刃割不破他那厚厚的脚掌。一堆篝火旁,一男子正用舌头舔一个烧的通红的铁板,这是何等的勇敢,这是一个民族英勇的象征。接下来展示的是,它留人处的风俗习惯—――“睡着谈恋爱”,具体说来,少女结婚前一周要和七个不同的男人在一张床上睡着谈恋爱,但不得发生性关系,一旦越“雷池”,族人就会把少女发配到山上孤立起来,这是对少女忠贞的考验。还有几个独特的民族风情不再一一叙说,脑海里却闪现出她们那或沧桑或清纯的笑脸,闪现出她们那独特的像型文字。
    最后到达的景点是,束河古镇,一个风景秀丽,街内布局比丽江古镇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方,虽不拘于工整但主街傍水,小巷临渠,“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三眼井”即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随处可见,这也是纳西先民智慧的象征,再加上古色古香别具风格的建筑,使这座小镇充满了对外界的诱惑,五湖四海的朋友纷至沓来。
    我们留恋在此,虽身处海拔3200多米的高原,却一点也不觉疲惫。

                                                          昆明
   
    没去云南以前,昆明在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到了云南才知道昆明的丰富多彩,才知道昆明的气候是多么宜人。
    从丽江乘汽车到大理,再从大理乘火车到昆明,一路颠簸,早5点多我们终于重回昆明。5点多的昆明,夜还没有醒,多数人沉浸在梦乡里。
    我们跟随彝族导游随同其它几个旅游团,一起来到一个看似专门用于接待游客的饭店,用完早点,稍事休息,因为最早营业的那个特定购物店7时才开门。
    同其它商店一样,各种小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所不同的是,我们在这里购到了昆明特产——-火褪,说是火褪,其实就是南方人腌制的腊肉。大如琵琶(外型特像),小如巴掌,价格数百至数十元不等。
    我们是下午3点多的飞机,按规定还有一个花市市场没去,整个上午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来到昆明哪能不看世博园”,“是啊,不就一百块钱吗,去!”。
    世博园,全称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坐落在昆明市内,位居99世界昆明园艺博览会会址处,园内一簇簇叫不出名字的鲜花像一群舞者,更像一群阳光灿烂的孩童,张开双臂欢迎我们,五个圆柱型花团———五大洲,簇拥着一张大船,巍然屹立在园内路中央,据说代表世界人民一帆风顺。
    再往里走,出现几个岔路口,一群人正不知所措,一名二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自荐为我们导游,开价50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四十元成交。我们随这名小姑娘去了最右边看似像民房的小屋,在那里我们看到了重达80多斤的东瓜。我们折回原路,一路前行,在几个室内温室里,南方少有的几株高大的植物以及各种各样不曾见过的植物让我们一饱眼福。
    接下来,我们依次参观了国内各省市代表“作”,不外乎将各自的风格建筑,风土人情及特色植物展现给世人,印象最深的当数我们的齐鲁园艺展,当济南趵突泉在异域展示在我们面前时,倍感亲切的同时,身为章丘人无不为百脉泉鸣屈… …
正当我们前往世界各国展室的时候,三名园内保安人员将小姑娘扣留,并责令这名无证黑导游把钱退还给我们,我们一方面为小姑娘“惋惜”,一面感叹园内管理的漏洞,而最关心的还是如何走完园内的路,我们按路图所示依依走着、看着,偌大的园内竟有找不着北的感觉。依依进入外国展示,有些仅仅是当地人在里面做生意,出售的小商品让我们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竟没有来前的兴致… …
    下午,我们逛花市自由市场。花市,真乃花的海洋,各种各样的鲜花、干花、花囊、花袋品种齐全,香气四溢,花美价廉论束卖、论斤卖,一束干花放在花瓶里能存放几年至十几年,人们手捧鲜花,脸上的笑容与花儿一齐绽开。
    好时光总是匆匆过,不知不觉,云南之行就要告一段落了。云南的机场,宽敞明亮,刚才还晴朗的天空,此时下起了朦朦细雨,是天空与我们挥泪告别吗?带着没去西双版纳的遗憾,带着还有许多土特产想卖没买成的遗憾(普洱茶、芒果),带着对云南的留恋,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发表于 2009-12-25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游记写出了云南的主要旅游产品和特点,景物风情的描述较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老鼠”一麻袋,四个“蚊子”一盘菜。

老鼠、蚊子,是我最怕,看来我不要去那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雪山之行

少数民族,规矩太多,偶是反感。避而远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丽江之行

胖和黑是美,以丑为美,是审美标准不同。我们南方女孩,身材苗条,皮肤雪白,去了就成丑女了,找地缝钻了算。这回更不要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昆明

四季如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头那首歌,如风也喜欢:)
晶儿的旅程很丰富啊,云南,好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此文,呵,一路风情尽收眼底。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云南距我这最近。石林距我处只有200多公里的行程,也就2-3个小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小生长和生活在贵州,而我的老家就在云南,也就是这一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过三次云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香格里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借此再跟一帖

我已仙逝快十周年的父亲,解放前以学生的身份参加了罗盘区地下游击队,后加入解放贵州的革命行动,1984年光荣离休。2000年新春正月间病逝。无论意志、勇气、学识和人格,他都是我非常钦佩的一个知识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云南,葫芦就比较熟悉了,除了西双版纳没去,这条路线基本相同。散记偏向介绍和细碎,少了些情感的投入。但不乏许多感悟,比如“ 三道茶,多像我们的生活,苦尽甘来再回味… …”类似的还有,总体感觉尚需浓缩和凝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年去过云南,读来亲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去云南,先学习下,免得走冤枉路,做错事。 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