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calimg=64,90]1[/localimg]
毛翰像
诗人毛翰近年致力于多媒体诗歌创作,成绩斐然。《诗探索》2007第二辑(理论卷)指出:“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的超文本诗歌,是近年诗坛的新生事物。本辑发表的《虚拟诗歌文本的现实审美和传播意义》和《超文本诗歌联合解码中的张力》两篇评论文章,结合诗人毛翰的超文本诗歌创作实践,解析了超文本诗歌的特征,展望其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话题,值得关注。”
在2009年11月上旬重庆“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上,毛翰发言时放映其多媒体诗作之一《自杀方式大全(24式)》,让与会者耳目一新,虽然对其内容有人鼓掌叫好,有人斥责为教唆自杀,但对这一崭新的表现形式却是众口一致地称赞,热议不止。其多媒体诗歌作品,在课堂,在网络,也大受欢迎。
多媒体诗歌,也称“超文本诗歌”。它借助图像、动画、音乐、朗诵和视频等,利用现代电脑和网络技术制作并传播,有着纯文字诗歌难以比拟的视听感染力。这或许是困境中的中国诗歌走向读者的一条可行的路径。
毛翰的多媒体诗歌作品已有二十余种,例如,具有唯美倾向的《中秋月如梦》《红尘不到鼓浪屿》《诗经变奏》《情人节快乐》,具有现实讽喻意义的《狼与狗》《拳击》《十二生肖图》《爱也滋病》,具有哲理意味的《庄周梦蝶》《在泰国看人妖》《咏梅》《自杀方式大全》,抒发爱国情怀的《钓鱼岛》。《天籁如斯》则是其配乐配画的电子版诗集。
以上作品已经上传互联网,读者可以免费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 ... m=class&format=
也可以搜索“新浪博客毛翰”,进入后,寻找相关链接,免费下载。
毛翰原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现为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他希望有更多诗人投入多媒体诗歌创作,努力造就网络时代的中国诗歌新局面。受其影响,我也将自己的《轮回》(9首)托友人制成了多媒体诗歌,感觉效果确实不一样。我希望爱诗的朋友们都行动起来,每人都为自己制作几首多媒体诗歌,让多媒体诗歌走进百姓的生活中就像音乐电视那样。欲详知毛翰事迹者,可参看我发在本论坛的《飘然尘外的勇士》。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12-22 22:2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