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346|回复: 23

另类知识分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0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另类知识分子


     周六休息随夫一起去山里干活,看到树林下有新的脚印,还不至一个,一定有人先我们而来,果真,老董和老陈己经在地里了烧杂草了,今天我们又碰到一起了,平日里总是见不到的,我们周一至周五都各自在单位公司工作,难得一见的,也只有回到这片山地里,大家才能一聚。

     地里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土地己经上冻,无法翻整,只有清理杂草和枯树枝,没有什么安排,大家就是这样默契地自觉选一块地开始清理杂草修剪多余树枝,并堆放焚烧,老陈的火堆总是燃得很旺,大小树枝烧得很干净,我的一堆由于力气不到,大树枝架不上去,想任其随风而引燃,可总是烧着烧着就灭了,原来烧火也是有学问的,要将干树枝和草做底,新剪的树枝架在上面且要压实,不能架空,这样火才能燃起来,老陈说我们是初级工,他的是高级工水平,我们哈哈大笑。

     中午了,老董在地里拔几个红萝卜、菠菜和香菜,要去烧水做饭,在一窑洞内烧柴支起锅给大家下面条,大家就这样过着最原始的生活,还如此开心,老董是大学里一名处长,老陈是我市报社编辑,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呢,他们就这样长年在我地里做义工,从年初开始,并打算长期做下去,还帮着我们规划,挖一排水沟,修一路,枣树下种上各样的菜进行综合利用,这个冬天做前期的土地整理工作,为明年树更好的成长,菜地更好地长菜。他们为我们八年的坚持精神感动,我也同样为他们的参与而感动,而且经过他们还会有人参与进来,因为在我看来他们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是一群可爱之人,没有功利之心,有着崇尚自然,爱好劳动之心,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怀,与现实的知识分子忙会议,忙考察,忙官位可能不相时宜,有点象印度知识分子,可我分明感受到他们的目光如此清澈坚决,生活中如果多一份这样的目光,我们就多一份安宁,庆幸我们相逢,一起劳动,一起说笑,不会为评不上教授而苦恼发疯自杀,为升不了官职而焦虑跳楼,相约和地里的树一起成长。

     没有功利之心的相处,这样才会长久,种树是一长久的投资,且随着政策气候不可预期事情的发生,现行的体制下,大多是投入多,收益小,目前不会有什么收益,而他们和我是有平常心的,只将其做为一种公益性的、休闲锻炼身体的地方,也就没有什么是非,大家没有了功利之心,相处得才如些默契,一如这里的树木,那样安详地生长,开花结果。

     下午5:30,眼看天就要黑了,我们五人结伴返回市里,想让大家到一饭馆吃点饭,我们诚意邀请,大家说家里都现成的,不麻烦我们,他们是不想让我破费花钱呢,这就是我们,种树人的情怀,中国另类知识分子。

    自2007年来到论坛,忙碌的工作之余,闲来读字,内心时时感动大家这种义务奉献精神,无论是版主还是会员,回贴评贴,以心交流从指尖到心,关爱着会员,这种精神就是知识分子写作吧,总固执地认为诗人是这个社会最后的良知,是属于真正知识分子的写作,有时这种理想化也让我内心很不平静。今天重读下关于印度知识分子一文,那种宗教式的奉献精神,在上大学时就影响着我,一直到工作至今,而今我己到不惑之年,我有了这块地,就安然地为之奉献吧,大家愿意和我一起奉献的就一起相守共勉、相伴相生,一起慢慢老去。

  

   附上那段话:

     印度教的教义把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头25年是青年学习阶段,接着25年是家庭阶段,再接着25年是放弃物欲,反馈社会,最后25年与世无争,在山中修行,独善其身。总之,人到某一阶段后就不再索取,而是要付出。这据说是印度文化非常悠久深远的传统,这或许是印度知识分子不讲究享受、注重献身的精神源头。可见,宗教的力量有时是难以估量的。此外,甘地在印度知识分子中的影响是超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想象的。在印度,甘地几乎是神,是偶像,人人说起甘地都肃然起敬,他的事迹连小孩都耳熟能详。甘地的自我节制,甘地的艰苦朴素,甘地的自力更生,甘地的奉献精神,甘地的民族主义,是所有印度知识分子奉为真理的准则。尤其甘地倡导的义务奉献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指引了一代又一代印度知识分子。这样的传统与标准,自然塑造了印度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面貌。N 和Z 这样的人,在印度不是特例,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一大片,一大群。他们先是用本地语言(印度方言繁多)在各地报刊上写科普文章,逐渐有了一定影响。但他们还不满足,于是自己办科普杂志,出版科普著作。最后,他们干脆成立了一个科普作家论坛,以组织的方式开展工作。他们的行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社会学家。他们的组织扩张迅速,开展的工作也很快成为全国性的运动。比如他们逐步将科普推广工作细化,出版专门针对妇女、儿童的科普读物。他们还把出版发行书籍赚来的钱用于扫盲、科技辅导、农民培训等工作,组织那些对科技感兴趣的底层群众学习、应用书中介绍的日常家庭、生活科技小知识。他们生产简单易用的适合家庭生活的科技专利产品,以成本价卖给学习者,使他们在应用过程中体会到科技的作用与好处,使他们在应用过程中体会到科技的作用与好处,增加对科技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亲朋好友的好奇心,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随着民众科学运动声势越来越浩大,他们也不再仅仅限于科普工作,而是积极地介入诸如乡村改革、妇女解放、环境保护、反全球化及政府选举,成为一股影响力越来越强的社会力量。其中,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民众科学运动工作开展得最好,主要是因为当地执政的左翼联盟将民众科学运动纳入政府计划,有意识、有步骤、有组织地在全邦推广这一运动,从最基层的乡镇开始,将全邦的社会力量都调动起来了。而这又吸引了全国范围内有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一时,喀拉拉邦成为民众科学运动的一个中心,数以十万计的热血青年、社会志愿者奔赴乡村、田野、深山和学校,为底层百姓义务服务,无私奉献,呈现出印度知识分子最光彩照人的一面。但是,在现有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全球化体制下,如果无法彻底改变既定秩序与规则――不仅仅是国内的,也包括国际的,知识分子的热情与努力并不能抵抗跨国资本无情的侵袭与掠夺,也无法阻挡全球化滚滚洪流席卷一切的威力。所有,印度知识分子普遍陷入一种无奈与悲愤之中,他们敏锐地感觉到了第三世界国家包括印度日趋边缘化的窘迫,也眼睁睁地看着绝大部分普通民众的生活日趋贫困化,陷入被剥夺被压迫的困境,在全球化的洪水中苦苦挣扎。在印度,最打动我的就是这些热情而充满良知、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表现出来的内心充满煎熬般的焦虑、痛苦与困惑,他们脸上的那种义无反顾的彻底的决绝的表情,以及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的努力。他们深知那可能只是徒劳的无望的反抗与拼搏,但他们不愿不战而降,他们仍然倾注所有的热情与心血投入其中,希望以一己的努力与奋斗减轻底层百姓的贫困与苦难。因此,他们常有中国知识分子眼里的激进之举。有一位S 教授,是一位彻底的民族主义者,他从来只用国产货。起先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坚决。在翠舍市,他陪我们逛街,穿过大街小巷,有时走得累了,渴了,我们坐下来,要可口可乐或矿泉水,S 教授委婉地建议我们喝椰子水。我们饿了,买饼干吃,S 教授也不吃,他只吃印度人自己做的薄饼。我们有些好奇,又有些尴尬,无意地问S 教授是不是不喜欢喝可口可乐。S教授说我从来不喝可口可乐。从来没喝过?我们很惊讶。对,从来没有。S 教授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为什么?我们问。 S 教授没有正面回答我们。他说他正和他的学生们发起一个“不喝可口可乐”的运动。他们的口号是:“不喝可口可乐,喝椰子水;不吃和路雪,吃井水;如果买车,只买国产车。”S 教授甚至把这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他说我们要警惕新的殖民化。我联想到看过的一个关于印度的资料,据介绍,麦当劳与肯德基进入印度多年,绞尽脑汁,却毫无进展。肯德基甚至被迫于去年彻底退出印度市场,麦当劳到目前为止也才开了二十多家分店。从印度回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还不能忘记那些为底层民众而奔波的印度知识分子,他们的那种苦行僧的形象。比如来机场接我们的KK,拎着一个小箱子,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接我们。KK一副苦力的模样,长得粗壮高大,皮肤黝黑,留着一撇小胡子,总是精力充沛,脚步匆匆。他每天坐着拥挤的日夜驰骋在印度各个乡村城市的火车到处奔走,在接近赤道的炎热的天气里汗流满面,拎着简单的行李,随时准备在一个偏僻的小站下车,去某个乡村工作。我们开始还以为KK只是民众科学运动的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KK是首都新德里著名大学的教授。但他就是这样一副苦力的模样,长期奔走于田间山野,为着一个自己心中的目标。鲁迅先生曾有过关于“香汗与臭汗”的精辟论述,现在看来,这真是一块试金石。有些人整天出入于沙龙、大学、研究所、会议室和宾馆酒店,热衷于一个接一个的研讨会、国际交流,热衷于围绕着权贵低头哈腰屈膝媚骨,以博得一点小利益,每天享受着空调冷气,当然不用流臭汗,他们也早已不知同情心、良心为何物,甚至鼓吹穷人是活该,贫富悬殊乃天经地义之事。但人们一点也没有觉得现代世界体系哪里出了问题,还认为从来如此,理所当然,连一点质问与怀疑都没有。我曾经读过一个上海白领的心里话,他说他一直到二十多岁,还以为全中国都跟上海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是衣食无忧,到处都是鲜花绿地、高楼大厦呢。直到他参加了工作,去西部出了一次差,才深为震撼。我相信,这是所有现在出身于大中城市、中上层人家的孩子的普遍的真实写照。他们的生活圈子里,甚至他们的目光所及,都没有了穷人这个词及形象,更没有贫民区这个概念,里面更多地充斥着新富人、成功人士。他们只需一心盯着那些当代英雄,奋起追赶。同时,由于他们把李泽楷这样的人当成了追赶的目标,他们就永远处于焦虑、急躁之中,处于心理的失衡之中,眼中哪里还有别人与其他阶层。由此,世界被完全隔成了两半,截然分开,一些人永远活跃在时代的舞台,一些人则永无出头之日,老死不相往来。当然,会有人反驳我:印度知识分子的那种努力与拼搏又有什么用呢?是的,我承认,在全球化的洪流中,他们微不足道,无能为力,但至少,他们反抗过,斗争过,他们的骨头是硬的,没有闻风而倒,而且也并非毫无希望。他们还能让人们看到一点希望,看到一个民族的良心与象征是如何奋起抗争的,使人们不至于完全绝望。

[ 本帖最后由 周飞雪 于 2009-12-20 20:29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20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12-20 20:28 发表
另类知识分子

     周六休息随夫一起去山里干活,看到树林下有新的脚印,还不至一个,一定有人先我们而来,果真,老董和老陈己经在地里了烧杂草了,今天我们又碰到一起了,平日里总是见不到的,我们周一至周五都各 ...



…………………………………………………………………………………………………………

【与树相约】:


   文/哑榴


在瘠土里播种
理想这东西
太娇贵
纷纷逃离现实
只有一些不起眼的
劳作,还在
犹同清冷的星星
零星开花

偏僻的角落
远离市井繁华
炊烟烧起
原始的
寂寥
三两个人
会心的微笑
几滴热汗
充实了一些
另类精神的


相约与树
一起生长
与树相处默契
等你等我开花
红枣引来
诗歌的鸟儿
星星会唱歌
等到唱暖了
白雪覆盖的山坡
谁还说这里
哪一年不是
万紫千红的
春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0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踢上,请大家学习:

1.学习文人的情怀。甘受冷清,排除功利之心。
  像树木一样安详地生长,相处默契。共御霜寒和风雪。

2.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个人的骨头是硬的。
  从一个人的身上要看到一个民族的良心在哪里。
  只有抗争,再抗争,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
  都是了不起的,我们站着活,决不向世俗
  低下高贵的头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0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飞雪!

细读了,论坛上这样思维气息的文章太少了。《附上那段话》分段隔行就好了,便于阅读,我一边读一边简单分了下。

印度教的教义把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头25年是青年学习阶段,接着25年是家庭阶段,再接着25年是放弃物欲,反馈社会,最后25年与世无争,在山中修行,独善其身。

总之,人到某一阶段后就不再索取,而是要付出。这据说是印度文化非常悠久深远的传统,这或许是印度知识分子不讲究享受、注重献身的精神源头。可见,宗教的力量有时是难以估量的。

此外,甘地在印度知识分子中的影响是超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想象的。在印度,甘地几乎是神,是偶像,人人说起甘地都肃然起敬,他的事迹连小孩都耳熟能详。甘地的自我节制,甘地的艰苦朴素,甘地的自力更生,甘地的奉献精神,甘地的民族主义,是所有印度知识分子奉为真理的准则。尤其甘地倡导的义务奉献精神、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指引了一代又一代印度知识分子。这样的传统与标准,自然塑造了印度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面貌。

N 和Z 这样的人,在印度不是特例,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有一大片,一大群。他们先是用本地语言(印度方言繁多)在各地报刊上写科普文章,逐渐有了一定影响。

但他们还不满足,于是自己办科普杂志,出版科普著作。

最后,他们干脆成立了一个科普作家论坛,以组织的方式开展工作。

他们的行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社会学家。他们的组织扩张迅速,开展的工作也很快成为全国性的运动。比如他们逐步将科普推广工作细化,出版专门针对妇女、儿童的科普读物。他们还把出版发行书籍赚来的钱用于扫盲、科技辅导、农民培训等工作,组织那些对科技感兴趣的底层群众学习、应用书中介绍的日常家庭、生活科技小知识。他们生产简单易用的适合家庭生活的科技专利产品,以成本价卖给学习者,使他们在应用过程中体会到科技的作用与好处,使他们在应用过程中体会到科技的作用与好处,增加对科技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亲朋好友的好奇心,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随着民众科学运动声势越来越浩大,他们也不再仅仅限于科普工作,而是积极地介入诸如乡村改革、妇女解放、环境保护、反全球化及政府选举,成为一股影响力越来越强的社会力量。

其中,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民众科学运动工作开展得最好,主要是因为当地执政的左翼联盟将民众科学运动纳入政府计划,有意识、有步骤、有组织地在全邦推广这一运动,从最基层的乡镇开始,将全邦的社会力量都调动起来了。

而这又吸引了全国范围内有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一时,喀拉拉邦成为民众科学运动的一个中心,数以十万计的热血青年、社会志愿者奔赴乡村、田野、深山和学校,为底层百姓义务服务,无私奉献,呈现出印度知识分子最光彩照人的一面。

但是,在现有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全球化体制下,如果无法彻底改变既定秩序与规则――不仅仅是国内的,也包括国际的,知识分子的热情与努力并不能抵抗跨国资本无情的侵袭与掠夺,也无法阻挡全球化滚滚洪流席卷一切的威力。

所有(以?),印度知识分子普遍陷入一种无奈与悲愤之中,他们敏锐地感觉到了第三世界国家包括印度日趋边缘化的窘迫,也眼睁睁地看着绝大部分普通民众的生活日趋贫困化,陷入被剥夺被压迫的困境,在全球化的洪水中苦苦挣扎。

在印度,最打动我的就是这些热情而充满良知、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表现出来的内心充满煎熬般的焦虑、痛苦与困惑,他们脸上的那种义无反顾的彻底的决绝的表情,以及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的努力。他们深知那可能只是徒劳的无望的反抗与拼搏,但他们不愿不战而降,他们仍然倾注所有的热情与心血投入其中,希望以一己的努力与奋斗减轻底层百姓的贫困与苦难。因此,他们常有中国知识分子眼里的激进之举。

有一位S 教授,是一位彻底的民族主义者,他从来只用国产货。起先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坚决。在翠舍市,他陪我们逛街,穿过大街小巷,有时走得累了,渴了,我们坐下来,要可口可乐或矿泉水,S 教授委婉地建议我们喝椰子水。我们饿了,买饼干吃,S 教授也不吃,他只吃印度人自己做的薄饼。我们有些好奇,又有些尴尬,无意地问S 教授是不是不喜欢喝可口可乐。S教授说我从来不喝可口可乐。从来没喝过?我们很惊讶。对,从来没有。S 教授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为什么?我们问。 S 教授没有正面回答我们。他说他正和他的学生们发起一个“不喝可口可乐”的运动。他们的口号是:“不喝可口可乐,喝椰子水;不吃和路雪,吃井水;如果买车,只买国产车。”S 教授甚至把这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他说我们要警惕新的殖民化。

我联想到看过的一个关于印度的资料,据介绍,麦当劳与肯德基进入印度多年,绞尽脑汁,却毫无进展。肯德基甚至被迫于去年彻底退出印度市场,麦当劳到目前为止也才开了二十多家分店。

从印度回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还不能忘记那些为底层民众而奔波的印度知识分子,他们的那种苦行僧的形象。比如来机场接我们的KK,拎着一个小箱子,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接我们。KK一副苦力的模样,长得粗壮高大,皮肤黝黑,留着一撇小胡子,总是精力充沛,脚步匆匆。他每天坐着拥挤的日夜驰骋在印度各个乡村城市的火车到处奔走,在接近赤道的炎热的天气里汗流满面,拎着简单的行李,随时准备在一个偏僻的小站下车,去某个乡村工作。我们开始还以为KK只是民众科学运动的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KK是首都新德里著名大学的教授。但他就是这样一副苦力的模样,长期奔走于田间山野,为着一个自己心中的目标。

鲁迅先生曾有过关于“香汗与臭汗”的精辟论述,现在看来,这真是一块试金石。

有些人整天出入于沙龙、大学、研究所、会议室和宾馆酒店,热衷于一个接一个的研讨会、国际交流,热衷于围绕着权贵低头哈腰屈膝媚骨,以博得一点小利益,每天享受着空调冷气,当然不用流臭汗,他们也早已不知同情心、良心为何物,甚至鼓吹穷人是活该,贫富悬殊乃天经地义之事。

但人们一点也没有觉得现代世界体系哪里出了问题,还认为从来如此,理所当然,连一点质问与怀疑都没有。

我曾经读过一个上海白领的心里话,他说他一直到二十多岁,还以为全中国都跟上海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是衣食无忧,到处都是鲜花绿地、高楼大厦呢。直到他参加了工作,去西部出了一次差,才深为震撼。

我相信,这是所有现在出身于大中城市、中上层人家的孩子的普遍的真实写照。他们的生活圈子里,甚至他们的目光所及,都没有了穷人这个词及形象,更没有贫民区这个概念,里面更多地充斥着新富人、成功人士。他们只需一心盯着那些当代英雄,奋起追赶。同时,由于他们把李泽楷这样的人当成了追赶的目标,他们就永远处于焦虑、急躁之中,处于心理的失衡之中,眼中哪里还有别人与其他阶层。

由此,世界被完全隔成了两半,截然分开,一些人永远活跃在时代的舞台,一些人则永无出头之日,老死不相往来。当然,会有人反驳我:印度知识分子的那种努力与拼搏又有什么用呢?

是的,我承认,在全球化的洪流中,他们微不足道,无能为力,但至少,他们反抗过,斗争过,他们的骨头是硬的,没有闻风而倒,而且也并非毫无希望。他们还能让人们看到一点希望,看到一个民族的良心与象征是如何奋起抗争的,使人们不至于完全绝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基因会变,但遗传基因还是会代代相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09-12-20 21:36 发表
此文踢上,请大家学习:

1.学习文人的情怀。甘受冷清,排除功利之心。
  像树木一样安详地生长,相处默契。共御霜寒和风雪。

2.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个人的骨头是硬的。
  从一个人的身上要看到一个民 ...

人活一世,想做成一件好事多么不容易,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有一份土地就守着好好耕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海声 于 2009-12-20 22:28 发表
问候飞雪!

细读了,论坛上这样思维气息的文章太少了。《附上那段话》分段隔行就好了,便于阅读,我一边读一边简单分了下。

印度教的教义把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头25年是青年学习阶段,接着25年是家庭阶段, ...

这样分下,读着好多了,问候海声,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之丑丑 于 2009-12-21 12:11 发表
我想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基因会变,但遗传基因还是会代代相传的!

哈哈,现在科技都开始转基因了,文人也是越堕落,越有财的,哈哈,我是跟不上时代,落伍了呢,问候流浪丑丑,感谢一年来的默默支持,默默付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为功利,安享劳动的快乐,和树一起成长,多么简单的幸福!

人是活动的树,树是静立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3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雪是另类的知识女性,佩服你的毅力,羡慕你的洒脱。谢谢你对《轮回》的制作。祝你圣诞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飞雪圣诞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健如风 于 2009-12-23 11:31 发表
不为功利,安享劳动的快乐,和树一起成长,多么简单的幸福!

人是活动的树,树是静立的人:)

雪与树,这是上天赐给我的两样宝贝,把自己成长成一棵树,此生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12-23 15:07 发表
飞雪是另类的知识女性,佩服你的毅力,羡慕你的洒脱。谢谢你对《轮回》的制作。祝你圣诞快乐!

问候方兄,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海声 于 2009-12-25 16:54 发表
问候飞雪圣诞快乐!

也为你祈祷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踢一下,问候飞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