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452|回复: 30

七十岁老人遗体复活和十一岁小学生上吊身亡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望远
     十二月十五日《温州都市报》两则报道触目惊心。一则报道的标题是《一具穿好寿衣的“遗体”突然活了》,另一则报道的标题是《11岁小学生在出租房上吊身亡》。70岁的老人遗体突然活了,11岁的小学生却上吊身亡。这两个标题的文字沉重的不能再沉重了。我们用血 肉做成的“心”经不起这种用苦难和荒谬的苦汁浸泡的 文字的撞击。

  一.“遗体在阴阳界徘徊
    这两则新闻比《天方夜谭》更怪诞 。70多岁老人的“遗体”怎么奇迹般的活了呢?这个遗体被120急救车的医务人员和警察拉到医院接受抢救。
    这个遗体穿着活着时从未穿过的绸缎衣服,这种绸缎是解放前地主和资本家穿的。这个苦命的老头无儿无女更没有老婆。在他枯槁的肉身在接受火焰的烤炙时同时享受一次高挡面料和他同归于尽的快感。那是一种多么痛快的浪费啊!他话着的时候,一粒掉在桌面和藏在胡子里的米饭都要捉回来送进嘴巴。现在他死了,他要享受一次浪费的快感。一件价值一百多斤大米的绸缎衣服,一秒钟就与他的灵魂一起升天了。
    但现在他又意外地被送到医院抢救过来,他又失去了穿这件昂贵衣服的资格,包括那双用黑绒布做的鞋,包括他看不懂的寿衣和寿鞋上的那个隶书“寿”字。为啥看不懂?因为他压根不识字,在五十年代扫盲运动中,他已经是读小学的年龄,而扫盲的对象是成年人,家里交不起学费,他是家中重要的劳力。因此,他与庄稼及田里的青蛙螃蟹、蚱蜢是亲近的朋友。他不识字,字更不认识他。
    他只要认识饯就行了,现在的一元钱在五十年代初是一万元,那时家里养的大公鸡可卖一万元。但现在的物价像涨潮,一年比一年高。饯的面值一年年增大。他认识那大红有毛主席像的是一百元,但这使他流口水的大饯他连摸都没有模过。他小时侯口袋里经常装满沉甸甸的分币,随着年龄增长,分币设有了,在他成为遗体之前,他口袋里装的大多是一角的硬币,一元的也有。这辈子饯和他没有绿份,但他需要的饯不多,只要肚子不饿就行。
    那么是谁送他到殡仪馆的呢?是他六十来岁的妹妹和妹夫。殡仪馆问及是否有死亡证明时,他妹夫说是孤老,患直肠癌,早上死在出租房内,还没来及开死亡证明。遗体先送来,再补办死亡证明。之后,死人的妹妹和妹夫都走了,走前留了电话号码,并说死人有直肠癌病史。
    病人刚送到医院时,气息微弱,心律只有二、三十下,经过抢救,心律上去了。现在这个孤老借助呼吸机,他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他身体瘦削,有文人和教师的气质。但他头发稀疏花白,像田间坟堆上的几茎乱草。唯独手脚浮肿,粗看那“胖”劲还挺像脑满肠肥的享清福的有钱人。偶尔,他的手指会活动一两下。显然,他已经由穿着寿衣的“遗体”起死回生转变为抢救中的病人。
    医生说;“手脚浮肿是因为低蛋白血症,好像这人是很久没有吃东西了,以至于低血糖而昏迷,像是饿的。”
    那么,为什么没有人给他东西吃?他不是有妹夫照顾吗?如果福尔摩斯在此,他心中肯定昭然若揭,但他会故作玄奥把这个命题交给助手华生医生去解。
    再说“遗体”的妹妹、妹夫离开殡仪馆一个多小时后买了寿衣又回到殡仪馆的化妆间,这个“遗体”生前从未用香皂洗过脸,而此时正在享受专业化妆师的化妆。他的满脸皱纹像荒地纵横的沟壑,但现在被廉价的雪花膏填平,还涂上十七、八岁姑娘涂摸的胭脂。那是春天盛开的桃花的颜色。
    化妆师问及死亡证明书是否开来,死人的妹妹、妹夫仍说没有。其实,死人生前根本没有去医院抢救,哪里来的死亡证明书?
    妹妹、妹夫急匆匆要给“死人”穿寿衣,因为穿上寿衣后,“死人”就名正言顺地可以称之为“遗体”了。
    工作认真负贡的化妆师许某在给死人穿寿衣掀开盖在死人身上的被子时,突然感觉死人的嘴巴微微动了一下。他捂在腹部的手指也好像动了一下。如果化妆师在夜间给死人化妆,他可能会精神紧张而产生幻觉。他不清楚此时鬼魂倒底是在死人的身体里睡觉或是悄悄走出肉体,躲在化妆师身后欣赏化妆师的手艺。因此,化妆师严谨地用玄学家或推理小说作家用的“感觉”和“好像”,化妆师为证明不是幻觉,他又认真地观察死者的脸部表情,他发现死人的嘴巴又动了一下,死人在表白:“我还活着,救救我吧!”,但死人发不出声音,他好久没有吃饭了,他是饿得身体已没有一丁点热量来躯动嘴巴发出声音,“垂死挣扎”这个形容词用在这个未死的死人身上最合适不过,在关键的一刻,死者的嘴巴动了一下,这是最后的求救信号。
  “没死,人还没死嘛!”化妆师许某很惊讶。
   “死了死了,我们摸过手脚冰凉了,气都有没有才送来的。”死者的妹夫和妹妹坚持他们的观点。
    死者的家属说的话是“实事求是”的,他们可能一直在老人的身边守着,等老人饿的闭上眼睛,嘴巴不能开口说话,四肢冰凉,最关健是“气都没有了”,才把这个死皮赖脸不想死而终于死去的孤老包上破棉被运到殡仪馆。
    但他们的脑袋瓜里的“脑”是稀里糊涂的。温州人的方言称之为“塌脑”。这两个“塌脑”是真“塌脑”或假“塌脑”暂不去论证, 但  他们居然用过去时的“死人”来反驳论现在时的“人还没死”,显然是低能的逻辑。
    据传有个耍猴的老人病得卧床不起,那只猴子便出外独自表演,它把赚来的零钱买了饭和药喂老人吃,但老人还是死了,猴子便不出去表演要饭,日夜守在老人尸体旁,最后它也饿死在主人身边。村里人把他们合葬在山岗荒野了。
    我想,这两个所谓的妹妹和妹夫,其智商还不如这只忠诚的猴子呢,他们的肚子里有没有人的“良心”就更不用说了。
    但做事细心的许化妆师并没有因亲眼看到老人的嘴和手指微微动了一下就判断定“死人”是活人。他那时还吃不准,是否自己看走了眼呢?
    他一边询问死亡原因一边给遗体搭脉并按压腹部(给活人看病的大医院的医师教授他们也都有这种认真的敬业精神那该多好啊。)
    死人的妹妹和妹夫说老人死于直肠癌。但许化妆师按压死人的腹部的时候,感觉不到直肠癌患者特有的腹部肿块,倒是有不少腹腔积水。许化妆师聪明的头脑升起层层疑云。他盯着遗体看了好一阵子。
    寿衣差不多穿好时,化妆师又感觉死者有很弱的呼吸。
   “是好像没死。”死者妹妹说。
   “死了死了。”死者妹夫说。
此时,众人叫唤死者的名字。毫无动静,许化妆师也碰到过这回光返照的事例。有时候死者是在弥留之际被人拉过来的,的确会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睁大眼睛,但没有几分钟就去了,心愿已了的人会安祥闭上眼睛,心愿未了的人则睁大眼睛,亲人要将其上眼皮抚下,使其灵魂安然逝去。
    但对这具“遗体”,许化妆师说:“凭我的经验。他不像已死的人,更像是饿昏过去了。”那么倒底是谁导致老人“饿昏过去,”,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遗体的亲属要求化妆师给死者穿上寿衣后先回去吃饭。他们在厅陪遗体,化妆师吃过饭后回来时,遗体的妹妹、妹夫已经溜走,可能是害怕死者的鬼魄会找他们算帐。
    此时,化妆师再细看遗体,能感觉到微弱的呼吸了,“可能是穿寿衣的时候翻来覆去一阵折腾,把他弄醒了。“化妆师如是说,他们再打电话给他的亲属,结果是联系不上。他们可能等待着遗体被推进焚烧炉,他们可以永远摆脱掉这个包袱了,但他们万万想不到遗体会死而复活。
    难道死者活着给妹夫会带来什么额外负担。连他老婆都说没有死,他为什么固执地坚持“死了死了”呢?一个大大的问号胀满我的脑颅。我的大大的问号是否也复印到读者的大脑,或者是我有多疑的怪癖?抑或是我狗咬吕洞宾多管闲事。请文友们涌跃参加讨论。
    一,导致老人暂时失去失去生命体征的原因是什么?
    二,老人的妹妹和妹夫是希望老人死去或是希望他活着?
    三,警察经过调查会得出怎样的初步结论
    四,这个老人最需要什么

                二 警方的初步判断应与你的判断吻合
     还活着的人,被送到了殡仪馆,这是一场误会或是一场别有用心的阴谋?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如果化妆师(也是焚烧师)按程序将老人推进冰柜或马虎地将活着的遗体推进焚烧炉,冤死的灵魂找谁去评理?
     警方对这件离奇事件展开了紧急调查,余杭警方通报相关情况。老人70岁无儿无女,暂住余杭某村出租房,平时如有病靠暂住在邻村的妹妹、妹夫来短期照顾。
     近期老人身体欠佳,那天上午9时房东敲门无人应答,于是推门进入,发现老人平躺床上,两眼翻白,似乎是死了。对于死人或者奄奄一息的脏老头,谁不忌讳。房东出租房给孤老头,也只收取二十来元房租,反正在那连锁都没有的堆杂货的房子多加一张床就行了,老人离开床后还能干什么?无非是闲逛,见到空啤酒瓶、饮料盒、废纸板会捡起来,然后到废品站换来买馒头的零钱。街道收破烂的竞争很厉害,很多壮汉骑自行车串街走巷捡。很多壮婆娘背着大尼龙袋把垃圾箱翻过来倒过去一遍遍清剿,一些精明的农村小孩像猴子一样爬进大垃圾箱,深挖细查,第一次搜查的人收益最多,小孩吃剩的几片饼干,富裕家庭冰箱里清理出来尚未发霉的食物美味而富有营养。有时也能拾到几件时尚的旧衣旧裤,洗净了堆在城乡结合部马路边,一仵三五元超低价卖给外地打工或城里低收入人群,也有可观的收入。如果能幸运地捡到一双富人丢弃的进口名牌破旧皮鞋,擦亮后在夜市地摊上还能卖二、三十元钱呢。
      记得廿多年前《参考消息》有一则信息,说是台湾有个拾荒的老者将积攒的钱买了二万册图书赠给图书馆这个捡破烂老人的境界令我们仰望。但我们的主角没有这样的运气,他都是太阳晒到屁股上才懒洋洋爬起来去街上“上班”,那时上“早班”的早已满载而归了。但他拾荒的收入起码能喂饱自己的肚子,不用妹妹、妹夫操心老人的生活费。他经常在拉圾箱捡到可口的食物,此时他也会像诗人一样眯着眼睛感谢天空的太阳和这个越来越和谐的好时光。
      但老人最讨厌自己的胃总是填不满,也讨厌不听话的身体总是小病不断。他讨厌自己生病,自己生病就要妹夫买药,妹夫送药时总要骂街:坑人啊,两粒阿斯匹林的线可以买一斤大米啊。他妈的。此时,老人自己也觉得自己很他妈的。如卧床几天,妹妹或许会留下几斤买米钱,委托房东吃饭时顺便盛一碗饭给老人吃。
     但这次老人怎么突然就不行了,或许是淋了南方冬天的梅雨着凉感冒了。总不至于得猪流感吧?但房东还是比较警惕。如果要他进去把脉或者仔细检查是否还在呼吸,他不会轻易去。于是,房东的第一反应是给孤老头的妹妹妹夫打电话。
      10点左右,老人的妹妹妹夫到现场,看到老人直挺的躺着,他们也懒得去检查,他们虽然不是早也盼晚也盼地盼着他上西天。但这么个潦倒亲戚显然是个包袱。
     真是个活着扔不掉的废物。
     他们没有想到送医院抢救,这不是很正常的安乐死吗。不管是别人没有给他送饭饿死,或是他自己虚弱躺在床上,不能起来吃饭导致昏迷进而导致衰竭而无生命体征,总之,这个“包袱”现在似乎是死了,这个干枯如柴的肉体肯定死了,至于“脑子”是否活着,他们又不是医生,怎么知道?如果送医院检查,还不知道又化验又检查又抢救要花你几千上万元钱,迟早要去殡仪馆火化,谁花得起冤枉钱,最后还不是上西天。
     老人的妹妹和妹夫自然是心领神会,理所当然地以农村通常的习愦送火葬场。当然,在经济发达的杭州农村有本事的农民也会将尸体偷偷装在棺材里,在半夜悄悄运到自己家的山地埋了。以后还要违章再建造一个坟或者陵园。谁还关心什么死亡证明书。
     老人的妹夫可能在路边拦了十几辆车,都不肯拉死人,最后还是找了辆拉石沙的车,给了双倍的钱才勉强答应,将老人直接送到了杭州仪宾馆。老人的妹夫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对得起大舅子了。
     仪宾馆工作人员将老人送省里同德医院抢救。并第一时间报警。殡仪宾馆所在地派出所,立即和老人的妹夫所在地派出所取得联系,但他们却无法找到其妹夫、妹妹,他们好像失踪了。经多方打听,警方终于在傍晚找到了老人的妹夫。
     使人百思不解的是,已化好妆并并穿好寿衣的大舅子停在殡仪馆等待火葬,他下午不去仪宾馆等候,那么,他们两个到底干什么去了?是不是受良心谴责,不敢在遗体推进焚烧炉时面对尚没有死去的大舅子?或是心情不安地等待遗体已火葬的好消息的及早到来。难道他们两个没有预料到遗体会被送往医院抢救吗?真是两个糊涂的不可思议的家伙。
     警方当天就对这起离奇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老人的妹夫也接受了询问。急诊大厅门口的医院保安说,那天至少有两批民警到医院调查,那天晚上来自警方的消息称,经过仔细调查和查访,警方初步判断,这个名字叫张梓贵的老人被当死人送到殡仪馆火化,家属(即其妹妹和妹夫)错误判断可能性最大。
     其中“错误判断”四个字表达的非常恰当而现实。而“可能性最大”五个字作了完善补充。即不排除还有其他可能性。可能性最小的是什么?是蓄意谋杀,但你无法收集到谋杀的确凿证据,光凭许化妆师的“我看他更像是饿昏过去的” 猜测,推理到是谁造成“饿昏过去的”,最后把罪名落实到他妹夫头上行吗?我们能凭直观感觉可以怀疑某人,但没有可靠的证据啊。何况,化妆师不是医师,没有资格判定是饿昏过去。他这个善良的人也不会做因为自己的判断而导致另一人进监狱的蠢事。他可能会改口或强调“饿昏过去”前面还有一个宾语“更像是”,这三个字表明不确定。到了关键时刻这个善心人会说自己是“猜”的。
      派出所的警察不会傻到为一个“猜想”去找“真凶”。前些年曾有一个年轻大数学家攻破了世界顶级数学家没有解开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他走路都在演算数学题,从至于脑袋撞到水泥电线杆。但刑事法庭不会去证实一个“猜想”,虽然这个猜想很可能就是“真相”。何况派出所警察还有忙不完的更重要的事,抓抢劫犯、小偷、,抓赌博,抓嫘娼,还要抓永远抓不完的贩毒吸毒。
     更何况就假设老人妹夫确实是疑犯,但抓这个六十岁的妹夫把他关押两年,七十岁死里逃生的大舅子的生活又依靠谁。我们反而会把这个复活的“遗体”再一次变成没有引号的真实遗体。
                   三 灰色幽默的自杀事件
      我和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姐姐说起此事,他居然不以为然。并且还举了一个十几年前邻里发生的类似的事件。我本来认为这类事仵只有贫困人群才会发生,居然在经济发达的温州市区也存在。此时,我忽然想起我们这个华侨家族中也发生过带点灰色幽默的自杀事件。
     应该是二十年前的事,主人公是本人的表舅公,也是三十年代和我祖父、父亲一起到法国做挨家挨户推销青田石雕塑的归国华侨。我们祖上住在华侨之乡青田县山区,他们勤吃省用在国外辛辛苦苦积攒下一点钱就回国到温州市区购置地产房屋。解放后便统统成了地主。五十年代,华侨被左倾人士定为里通外国,华侨地主便成为最低人一等的剥削阶级。这顶沉重的帽子便一直戴在他们头上,直到文革后期才得以平反,并归还了没收的房子。按理说,我的舅公可以安度晚年了,但大我十岁的表舅不太争气,他高中毕业考了三次都未能考上大学,但不甘心在城郊种田,便支边到新疆,但他虽然身高米八又力大过人,却找不到工作,只好到农垦种地,在塞外种了两年地又逃回南方鱼米之乡,当然,仍然是干修理地球的光荣话儿。他和我哥在同一个小队。但我哥比他机灵,读高二就帮女朋友考上清华,他是长心眼不长个,高中毕业混进工人队伍当翻砂工,后来遭下放回农村种田,但我的嫂子在公共车卖票,相对条件较好。但我表舅虽是独子因成份不好也难找老婆。便和乡下山区其貌非常不扬的矮个文盲女子结婚。生两子一女。我表舅公知书达理,在外国闯荡多年,虽是地主,却读书看报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唯独不关心自家事。因为也抡不到他关心。可能还要受儿媳奚落和虐待。和儿子又没有共同语言,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哥和几个侄子都办起了服装厂。表舅却跟不上潮流,只在家门口占道摆了几个大桶,干腌咸莱“雪里红” 自己挑了去市区卖的行当。
      后来,表舅公喜欢的二孙子因病亡故。在家中就更加郁郁寡欢,一个人没有了感情的寄托,话着又有什么意思。大约在八十岁生日那天,他煮了碗甜汤圆下肚,便决定离开人世,到马克思那里报到。看官可能会奇怪,摘帽地主怎么会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天堂地狱也有规矩啊,其实,老人是个无神论者,在那个农民阶级流行土葬并且坟墓越建越大的年月,他这个地主却坚持火葬真是万里挑一。我父亲虽然思想和他一样开明,却在临终前设计了几个逃避火葬的严密方案,当然,他实现了最后的愿望。
      但表舅公孤身一人,如何实现火葬呢?且听我介绍过程。廿年前的温卅市火葬场位于市区的塔山旁,一日晨,一个八十来岁的老人拿着户口薄到殡仪馆登记火葬事宜,说是下午某亲戚来火葬,先来排队交钱,交饯后回家在阳间睡了最后一次午觉,睡醒后吞下一并安眠药,便闲步向火葬场进发,刚到达火葬场,他就睡意朦胧地坐在了门口墙边。他觉得很轻松地就穿过阳世,在天堂的彩云间高一脚低一脚地悠悠散步,天堂怎么这样冷清啊,于是他坐在像棉絮一样松软的白云上休息,他又睡着了。但一声雷电的轰鸣把他惊醒,他感到胸口灼疼,看到自己由天堂又回到人间,一个戴眼镜的女医生说:“心脏电击后恢复起跳”。 当时,他感觉她就是下凡的女神。

     后来,我舅公得知是一个女兵破坏了他的既定方针,这个女兵在路边一直对这个衣冠正齐的可疑老人观察了几个小时,最后她从老人的西装口袋外露的纸条得知,这个老人是服安眠药后,而自己把自己的遗体亲自送到殡仪馆火葬的怪人。她和殡仪馆工作人员把昏迷不酲停止心跳的老人送到医院后就悄悄离开了,做了好事,却没有留下姓名。
        这个事件引起了一阵风波,但引起的振荡很快被时间的温柔之手抚平。大约五年后,舅公安然逝世,但他火葬的愿望没有实现。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杨望远 于 2009-12-18 21:5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1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刻的文字,无情的对比。让人思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狐疑,悬念,两个极端的荒唐,
确实蕴含着血泪的现实!
是真实的,是艺术的!
美文美哉!亮起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12-15 20:25 发表
深刻的文字,无情的对比。让人思索。。。

谢谢杨头赐精炼通透的评,谢谢鼓励,这几天整诗集。读评别人的面窄了,先检讨,文债加倍还

[ 本帖最后由 杨望远 于 2009-12-17 00: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09-12-15 21:23 发表
狐疑,悬念,两个极端的荒唐,
确实蕴含着血泪的现实!
是真实的,是艺术的!
美文美哉!亮起来吧!

谢谢哑榴来读,被你表扬得厚脸皮都红了,你这是在给我打广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6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残酷的现实。如果没有这个“负责”的化妆师,将有多少“遗体”被活活送进地府呢?11岁的孩子上吊,前些日子还有个研究生在厕所上吊。残酷的现世,野兽化的社会。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6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态炎凉,老有所无。

里面有别字,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6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荒诞之极!可恶可恨!人连狗都不如,还谈什么人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哲 于 2009-12-16 09:30 发表
世态炎凉,老有所无。

里面有别字,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

谢谢头头来读并给以精到的评,八个字总结了世态炎凉。别字是囡视力差又忙碌中出错未发现,已改了,谢谢提醒。无总好像是陕西的,西北电管局在西安,以前因公经常去,对秦腔和木偶戏很喜欢,我们单位陕西人很多,我有几个很投缘的陕西朋友,我十五岁初中毕业因成份不好支边青海,西北风雕塑的性格,像北方人。由于在改行后的电专业当基层技术领导,很忙,忙里偷闲又在省美协混,到不惑之年 开始接触青海诗人昌耀,叉开始写诗和散文,后加入省作协,技术美术文学三栖,都是半桶水,我提前退休回南方在大学兼职教美术和服装速写和别人不想教的广告装璜等边缘学科,这学期教学课时是学校老师两倍,很累,加上文学理论欠缺,因此凭借丰实的生活写作多一些而评读别人的面不够宽,,学校放假后把欠账加倍还掉,明年上半年的课时少,要绐心情文字多做力所能及的份内事,同时,向老版主学习充实提高自己。

[ 本帖最后由 杨望远 于 2009-12-16 23: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痛心疾首的荒诞闹剧。

一,导致老人暂时失去失去生命体征的原因是什么?
仿佛听到一个声音说:我渴,我饿!
二,老人的妹妹和妹夫是希望老人死去或是希望他活着?
我宁愿相信他们想老人活,可是也许这样的话只有上天相信;
三,警察经过调查会得出怎样的初步结论?
一个荒唐的误会;
四,这个老人最需要什么?
社会最基本保障

[ 本帖最后由 流浪之丑丑 于 2009-12-17 00: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烈火的轻云 于 2009-12-16 06:17 发表
残酷的现实。如果没有这个“负责”的化妆师,将有多少“遗体”被活活送进地府呢?11岁的孩子上吊,前些日子还有个研究生在厕所上吊。残酷的现世,野兽化的社会。
好文章!

谢谢轻云来读,你的评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和主线这个化妆师是个和你一样拨开假象的迷雾求索真理真相的对生命负责的人,上小学的小孩研究生上吊是社会的悲哀,野兽化的社会,你说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妙妙 于 2009-12-16 18:45 发表
荒诞之极!可恶可恨!人连狗都不如,还谈什么人道?

谢谢妙妙从百忙中抽时间来读,产生荒诞事仵有深刻复杂的根源,我们只能发发牢骚,文人的声音是软弱的,但愿有杈力又有良心来倾听微弱声音的振荡波,妙妙也该多关心关心宝宝张阔,也要关心自己的健康,你的幸福牵引着几代人的幸福,千万不能半夜三点起来上网 写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流浪之丑丑 于 2009-12-17 00:05 发表
令人痛心疾首的荒诞闹剧。

一,导致老人暂时失去失去生命体征的原因是什么?
仿佛听到一个声音说:我渴,我饿!
二,老人的妹妹和妹夫是希望老人死去或是希望他活着?
我宁愿相信他们想老人活,可是也许这样的 ...

谢谢你这样细心来读,你悟出的真谛比我深刻,活过来的老人一定会坚強地走上生命的旅途的, 这段时间很忙,过几天一定要拜读你的美文充实提高自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09-12-17 01:38 发表

谢谢妙妙从百忙中抽时间来读,产生荒诞事仵有深刻复杂的根源,我们只能发发牢骚,文人的声音是软弱的,但愿有杈力又有良心来倾听微弱声音的振荡波,妙妙也该多关心关心宝宝张阔,也要关心自己的健康,你的幸福牵引着几代人 ...

近来是睡得还好,胃口不怎么好,我得要去健身了。运动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