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081|回复: 14

学习苏东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8日,就是昨天。
  一年前的昨天有一次文友聚会我没有参与,当时我失业在家已经一月有余。我郁闷的心情不仅因为失业,真正的导火索是在那一天我知道自己被忽略了,而且是被自己认为很要好的朋友忽略了--我固执的以为被忽略就是被轻蔑了。我不能参与一个轻蔑者弹冠相庆的聚会;尽管都是朋友,尽管我当时就决定一年以后忽略前嫌、再叙友情。
  我接到聚会邀请后推托说我在老家赶不过去,其实我就一个人在在县城的家中喝闷酒的。我感到憋屈。
  憋屈的原因是我被忽略了还不能说出来,一是说出来丢人,二来是小家子气,三是不宽容。
    当时自己安慰自己:也许朋友有朋友的难处;人难免有失误的时候,别太在意。
  一年后的昨天,我读到了苏东坡写给一位朋友的信,里面有一句话使我茅塞顿开。
  人们都在为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和明月几时有”而击节,千古绝唱啊!其实最早的时候苏东坡不叫苏东坡,叫苏轼。写“大江东去”的时候已经落难了。
  苏轼是什么时候变成苏东坡的呢?是落难之后。苏轼原来是朝廷大员,深得皇帝赏识,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吧,最要命的是他还是一个真才子!真才子不是真天子,真才子免不了受人嫉妒的,尤其是苏轼的才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这我可以告诉你,就是在当时无人出乎其右,不是有个典故叫“国士无双”嘛,哎,这用在苏轼身上正合适。
  因为苏轼是个真才子,又是高官,所以春风得意免不了得意忘形的。真才子还免不了受人嫉妒,以及遭小人算计。当然,真才子最突出的就是容易让很多人受气,受气的原因就是没有他的才气,因此很多人恨他恨得要命。
  苏轼是个全才,诗书画印双陆围棋,诸子百家骑射六艺,这个六艺正是孔老夫子学的六艺哦。就说他的书法吧,拙笨歪斜却自成一家,是中国书法之极品。别老惦记“欧柳颜赵”,下面还有“苏黄米蔡”呢--这苏就是苏轼啊。
  小人是总能得势的,不定什么时候就掌握了权利,能置对手于死地时是决不含糊的。关键是小人不但擅长从鸡蛋里挑骨头,尤其擅长从骨头里挑出鸡蛋!御史官员从他的诗文中搜索材料,牵强附会,说他讥讽皇帝、诋毁朝廷,把他逮捕,制造了一起“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和皇帝作对,这不找着倒霉嘛,小人逮住机会就谗言三至了。
  自然而然,官职一贬再贬,苏轼落难了。人们老拿苏轼的词说事使我感觉很无奈,其实苏轼的诗歌写得很牛叉把的。多年以前读过一本《苏轼诗选》集子的,佩服地不得了;苏轼改名苏东坡,有诗为证啊--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写这诗的时候东坡居士在哪里呢,已经被贬官在湖北黄州干团练使,一个闲职。
  上中学的时候学过苏轼的《赤壁赋》,就是东坡居士在黄州以地名之误将错就错写成的。
  贬官的苏轼虽然改名为苏东坡,但骨子里还是有些得意或愤世嫉俗的意味,这从他的赤壁赋里的“抑客扬主”手法能瞅出个言外之意的。东坡放不下自己的牛叉把架子,曾写了一封信还捎带一首挺自得的禅诗让家童坐船带给当时的名士也是自己的好朋友,就是叫做佛印的一个和尚。信的大体意思好像是说自己刻苦修炼,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了,已经做到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什么什么的“八风”吹不动了。
  佛印看完信后提笔写了两个字让家童带回。苏东坡正纳闷这信怎么回的这么快呢,打开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原来他自己的信纸上被浓墨重写了两个字:“放屁”。东坡居士再怎么寒碜也团练使的职位,公鸡头上的一块肉--大小是个官哦,这是什么话说的?得找见说说理。二话不说就上船直奔江东,佛印当时住在江东呢。
  那时候交通可没现在发达,好不容易到了佛印的居所,哎呀呵,铁将军把门人没在,门上一付新写的对联墨迹未干: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这个惭愧和郁闷啊,要知道他落难之后已经卑屈得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了,他当然也知道自己的政敌们暗自庆幸成功的落井下石之余,无时不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东坡居士后来想了想仿佛茅塞顿开,这个茅塞顿开我开始就用过一遍的。他干什么呢?他喝酒,不料一不小心就喝出了一首词,词牌临江仙--你看,古人写词都有牌的,不像我们当下的许多人胡写乱写。这首词篇幅不长抄录于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上述一首词其实就是一个故事:晚上我东坡在东坡这地方喝酒,喝醉了醒过来再喝醉,回来的时候大概三更了。家童呼噜打得响,门也敲不开(这要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苏大人早发脾气了),就倚杖听江声了;怅恨两句,化用庄子的“汝身非汝有也”和“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恬静的夜阑风静縠纹平了,我东坡就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啊--就加一啊字了。
  初看不像诗词,就是客观现实生活的片段嘛,写得太简单太明了直白得简直类似小学生的日记,但越看越是诗词 !所谓大华至朴、真水无香,诗词最高境界是此谓也!贴切啊--再加个啊字。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不就是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吗?
  哈哈,至此,苏轼就完完全全的变成了苏东坡;把苏轼或苏东坡抽去,宋词就塌了--你不这样认为吗?
  苏轼真正变成苏东坡后,曾给一位朋友写信,信中就有我写这篇东西开始说过的昨天读到后茅塞顿开的一句:“自喜渐不为人知”。至此,苏东坡终于找到了自我,同时也找到了自然自由以及自在。
  学习苏东坡。

[ 本帖最后由 一笑了之 于 2009-12-22 08:44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14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坡具有善处人生的智者情怀,你能从中有所悟,也是人生一大境界.
文章诗词引用恰到好处,
不足是结尾那句可不要,题目不够新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12-14 13:37 发表
东坡具有善处人生的智者情怀,你能从中有所悟,也是人生一大境界.
文章诗词引用恰到好处,
不足是结尾那句可不要,题目不够新颖


问好飞雪老师~我是论坛原先的王嫣然。忘了密码才一笑了之的。
感谢你对拙作的关注!
你的批评偶觉得很好~当然需要你帮忙修改润色一下~怎样?
拜托!

[ 本帖最后由 一笑了之 于 2009-12-15 02: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6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样的心境难得、可贵!不过,毕竟生活还是第一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胡子 于 2009-12-16 00:08 发表
有这样的心境难得、可贵!不过,毕竟生活还是第一位的。


就是就是~
感谢推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离浮华得真性,褪尽铅华拾到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恨此身非我有,自喜渐不为人知。
哈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09-12-16 12:42 发表
远离浮华得真性,褪尽铅华拾到金。

达于道之可谓达,平平淡淡才是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笑了之’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苏轼的一点感觉

苏轼是冲着“做好事不留名”而去的,似乎是个闲不住的人,更加不会不做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真伪且不去管。文章标题不好,首尾不一,行文重心有点问题。浅见供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胡子 于 2009-12-17 10:36 发表
‘一笑了之’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感谢推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浑圆的天空 于 2009-12-17 09:42 发表
长恨此身非我有,自喜渐不为人知。
哈哈,问好


天空浑圆舒长袖,点亮文章我自喜。

西西~问你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12-17 13:33 发表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真伪且不去管。文章标题不好,首尾不一,行文重心有点问题。浅见供参!


感谢批评~随手写着玩的~
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12-17 11:24 发表
苏轼是冲着“做好事不留名”而去的,似乎是个闲不住的人,更加不会不做事。

就是就是~我有同感!
感谢你看过来并精彩批评~问你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3: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