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565|回复: 23

[转贴] 含泪妙文有人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8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秋雨钟山风景区碑文点评

  作者:末儿老爸



  南京钟山风景区碑文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废话,而且是呆子的),却有寥寥几处(何来转折?
什么逻辑?),深嵌历史(啥意思,别扭)而风光惊人(那有这样夸人的,笑跟
哭似的)。其中之一(笨),在南京钟山之麓(才写到这,都是废话。知道“此
地有西瓜出售,2毛钱一斤”典故乎?)。此地(冗)山雄水碧(泛而不切),
古迹连绵(笨,拿豆包不当干粮),徜徉其间,步步皆是(平仄不偕,意思不切,
好吃力)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咋说?不明摆着吗,怎么叫隐隐?没
带眼镜?夜半进山?为文造情,故示高深)大明王气,伟人身影(这俩东西不是
一类啊,能往一块摆吗)。每当清秋时节(四时皆有可观,何必秋天?不讲理),
重重悲欢归于枫叶(不通啊不通),滔滔故事(文风浮薄,不可救药)凝于静穆
(静穆和枫叶不成对呀,乱来)。山岚夕阳,明月林禽,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
诗境也(搞了半天中国文化最高诗境就是这个呀,领教领教)。

  钟山风景(说白则无余味矣),美则美矣(这话咋说,小心人家不给你润笔
费赶你出去啊),无奈龙虎际会,风雨苍黄,历尽浩劫(胡乱堆砌),日渐颓芜。
所幸得逢盛世(着急拍马屁了),重新打点江山(听说过打点行装,没听说过打
点江山的,气虽盛而言不宜啊,奈何),南京人民(南京人民?瞎说。这种事都
是官府办的抽头捞好处的买卖,老百姓何曾与闻)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
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这几句费了不少劲吧,搞的
蛮整齐。可惜偶马上想到暴力拆迁、泼油自焚,岂有余哥的好心情)新建栈道,
呼集物种(咋呼集,赶羊进圈吗?),辟出诸多(好笨啊)公园,重修两大陵墓,
一时气象万千(要抄毛诗?),如画卷新展(俗),岭苑初洗,经典再现(啥经
典啊?不懂)。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
聚气之谷,读解之门(干啥?要搞黄白之术?辟谷?房中?堪舆?说明白点,别
唬俺们老杆)。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自恋如此,
不可救药矣)。

  余秋雨  己丑秋日  文并书
发表于 2009-12-8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去就下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怕掉泪
所以就没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看顶给别人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含泪妙文赏析


芦笛


【文】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

【评】这是典型的大鼓书开篇,只需改为:“话说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看官,你道在下要表其中哪一处?说的乃是南京钟山之麓”,就词完意足,惟妙惟肖了。

勿过,即使是民间艺人也不至于如此无文化,在如此之小的空间中弄出如此之多的毛病来:“却”字用得不尴不尬,不明不白,盖上下文意毫无转折之处,纯属冗赘。“历史”并非玉石,岂可“深嵌”?“风光”不是“迷人”而能“惊人”,莫非是好莱坞恐怖世界?

【文】此地山雄水碧,古迹连绵,徜徉其间,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大明王气,伟人身影。每当清秋时节,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禽, 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

【评】 “连绵”多指山岭,岂能用于“古迹”?莫非古迹不是断续分布,而能构成连续曲线?“六朝熏风”乃是大笑话——他以为“熏风”是“文化熏陶之风”,却不知道那专指“夏天的风”。哪怕是只看过说部演义的小学生都该知道,春为和风,夏为熏风,秋为金风,冬为朔风,莫非六朝只刮夏天的风?

这儿列举六朝、南唐、大明、伟人等,无非是历数在南京建都的朝代(他忘了太平天国),可惜这些典故都不咋的——“王气”“熏风”没有一个不被北方来的“朔风”吹散得干干净净。一部南京历史证明,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朔风压倒熏风”。他还特地用了“王气”,生怕大家想不起“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来。如此哭丧文字也能用于庆功碑,绝了。

“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大明王气,伟人身影”分明是骈句,可惜平仄弗调不说(还亏余大师是学戏曲出身的,连这都不懂,没有一处平仄对上了,当真难得。我即使有意为之,恐怕也做不到),“步步”是名词,何以对“隐隐”的形容词?“六朝”岂能对“大明”?“南唐”如何对“伟人”?以“遗韵”之形名结构对“身影”的重复结构,端的是神来之笔,中师和小师乃至幼师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禽”又是骈文,又犯了上述同样毛病:平仄不对,词语不对,“悲欢”之对仗结构不能对“故事”之形名结构,而以名词“枫叶”对形容词“静穆”,绝对是人间第一shit对。“山岚夕阳,明月林禽”也是同样毛病,都是连幼师都写不出来的大笑话。

这也罢了,更难得的是余大师胡乱搭配的词语令人笑脱下巴:“悲欢”如何“归于枫叶”?“故事”(“旧事”之意)岂能“滔滔”?又怎样“凝于静穆”?

“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乃是连文学青年都不屑写的鄙俗句子。若上面那些四六不通的烂句子就写出了“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那中国文化实在不堪入目。含泪请求余大师,不要用自己的无文化贬低侮辱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怎么惹您啦,活该让您如此糟蹋?

大师此文,“步步皆露才拙,时时可见技穷”,他不但不懂对仗,而且毫无驾驭文字的起码功力,才思枯槁,只会用陈词滥调。例如“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完全可以写成“步步皆沐六朝熏风”,那样就远比原句雅驯得多。可怜他从无炼字经历,但凡需要使出此类功夫来时,便只能靠胡乱搭配哗众取宠,弄出“归于枫叶”、“凝于静穆”的生涩句子来。

【文】钟山风景,美则美矣,无奈龙虎际会,风雨苍黄,历尽浩劫,日渐颓芜。

【评】这儿的主语乃是“风景”,因此全句说的乃是“风景颓芜”。既然是风景,那除了人文风景外当然尚有自然风景,请问后者又该如何“颓芜”?

“美则美矣”俗不可耐,前人早说过了,白香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未用一富贵字样,然富贵气象自出。只有胸无点墨、毫无才思的技穷文匠才会以美字赞美景,写出这种恶俗句子来。

“无奈”是大鼓书艺人的绝活,“奈”字足矣。“龙虎际会”又是大笑话——那一般是指君臣遇合,轰轰烈烈大干一番事业,岂可用以引出“历尽浩劫,日渐颓芜”来?

【文】所幸得逢盛世,重新打点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资五 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新建栈道,呼集物种,辟出诸多公园,重修两大陵墓,一时气象万千,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

【评】“重新打点江山”少了主语:是谁“打点”来着?“江山”又是怎么个“打点”法?莫非那是行装一类的东西?“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不知是歌功颂德,还是曲笔讥讽?移民两万余是否得到人家的允可?是否悉数加以妥善安置,并充分补偿了人家的经济损失与诸多不便?莫非余大师的“大文化”大得过了份,以致容不下一个“人”字?

“呼集物种”是不是《西游记》上抄下来的?那似乎是金角大王、黄风老怪的干活,怎么能用来歌颂政府涅?“经典再现”是何意思?儒道释中哪家的经典?

【文】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

【评】“金陵古城” 怎么个“俯仰岁月”法?“聚气之谷,读解之门”鄙俗不堪,暗示“谷道之门”。

【文】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

【评】压轴笑话还在此,果然是“豹尾”。已有无数网友指出,“烟霞满纸”乃是夸奖他人的用语,岂能用来自吹?正是“方落数语,已陶然自醉”,笑死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妙不可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解说,亦是陋习,不足为训

文章本身没多大问题,只因作者得罪人,才招惹这般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丫的要是生在文革时代准是个批斗高手啊,估计现在天天在家玩斗地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见闻 于 2009-12-8 13:11 发表
余秋雨钟山风景区碑文点评

  作者:末儿老爸



  南京钟山风景区碑文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废话,而且是呆子的),却有寥寥几处(何来转折?
什么逻辑?),深嵌历史(啥意思,别扭)而风光惊人 ...



这真是余秋雨的文章吗?不是网上恶搞吗?若真是的,已不是江郎才尽,而是秋雨中魔了。你评得非常好,朱学勤教授说讨厌两样东西:余秋雨的文和陈逸飞的画,陈逸飞的画是画布上的余秋雨,余秋雨的文是纸上的陈逸飞。
按照见闻兄的说法,这应该是篇精华或滑精了。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12-9 23: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秋雨的文和陈逸飞的画,陈逸飞的画是画布上的余秋雨,余秋雨的文是纸上的陈逸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读原文不读评,又会怎样?

钟山风景区

  碑文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此地山雄水碧,古迹连绵,徜徉其间,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大明王气,伟人身影。每当清秋时节,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禽,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

  钟山风景,美则美矣,无奈龙虎际会,风雨苍黄,历尽浩劫,日渐颓芜。所幸得逢盛世,重新打点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新建栈道,呼集物种,辟出诸多公园,重修两大陵墓,一时气象万千,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

  余秋雨 己丑秋 文并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家伙 于 2009-12-9 10:44 发表
余含泪妙文赏析


芦笛


【文】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

【评】这是典型的大鼓书开篇,只需改为:“话说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 ...




答老家伙先生


  老先生好:这真是余秋雨的文章吗?不是网上恶搞吗?若真是的,已不是江郎才尽,而是秋雨中魔了。你评得非常好,朱学勤教授说讨厌两样东西:余秋雨的文和陈逸飞的画,陈逸飞的画是画布上的余秋雨,余秋雨的文是纸上的陈逸飞。
  只是你说余秋雨不该把专指“夏天的风”的“熏风”理解为“文化熏陶之风”,老先生看来是少见多怪了,这余大师硬要把千百年来都作辞官讲的“致仕”说成是当了官,汉语大词典的编委和主要撰稿人金文明先生专门写了一本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全是指出余大师的文史错误的。喜欢余大师的主要是一些中小学师生,他们不肯费神费力钻研原典文史,而想走终南捷径,从余大师的文章中去获取,以为那就是文史三味,殊不知余大师的文章是戏说文史,从这样的师生中或许能产生一批余大师一样的自以为是的似通非通的懵懂大师,却不敢指望从这样的师生中产生王国维陈寅恪样的博古通今的明白大师。正如人们看了《戏说乾隆》,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乾隆,却不知乾隆是强抢民女、胡乱制造文字狱一杀几百上千人的魔王,而且特别喜欢别人拍马屁,培养出了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还有爱附庸风雅,自己又写不出像模像样的东西,硬要把沈德潜等人的诗据为己有。知堂先生说《绿野仙踪》的作者为了讽刺乾隆,模仿他的“香山适才游白社/越岭便以至碧云”写了两句“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所谓康乾盛世,据历史学家说,乾隆并未创造什么财富,主要是把雍正积攒的大量银子大把大把地挥霍掉,在他死时,国库已然空虚了。我们自小在错误中成长,当我们翻然悔悟,欲寻求事物的真相时,却已经年老体衰,改一下岑参的《逢入京使》就是“真理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12-9 23: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余秋雨只是写了一篇带着此类文章通病的文章,竟然有好事者不惜求甚穿凿、上纲上线、引申汗漫,呵呵,可笑……余但作一丘之貉观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0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