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13|回复: 15

【豆腐坊牵着我的心】一些记忆(一)(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伞》

人人都知道许仙的一把伞就是一个美丽传说,所以就有了“天堂伞”(胡诌的)。今天开始我慢慢开启一些记忆,第一回说的却是日常生活中的伞。

出生在芙蓉镇,打小就黏在爷爷身边,看他制作油纸伞,多少美好时光在佩服的眼神中悄悄溜走。大抵是不知道伞是要买的的了,一直延续很多年,直到西洋伞冲进来,渐渐取代。记得故乡的雨特别清芬,在杏花的衬托下,撑着自家产的一柄油纸伞,穿过石板巷,踢踏出一圈圈雨花,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诗意,也不知道有“丁香姑娘”。我和小伙伴一起冒雨去往田间的路,送“接力”(方言,就是下午的点心)给她父亲,慰劳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那伞足足大出我们两个人的肩膀,还很重,俩小小身子使劲用双手托着。那时候的伞,种下的是一份舍不掉的乡情,浓浓的,厚厚的。所以,记忆中,总也丢失不了。也许是爷爷糊的伞面,装的骨架,做的木柄,根植于脑,自然而然就会回到自己手中。

没了油纸伞,在县城的那些岁月,伞,不仅是遮风挡雨的了,还要逃避阳光的曝晒。西洋伞,也有中国制造的,用钱买来的,记忆中却丢失了无数,不知道为什么?

读小学那些年,每每下雨,都是母亲,早早等候在教室外,生怕我被雨给欺负了,身子弱小,还爱感冒。伞,是母亲收拾的,还没沾上丢不丢的。总之,读书的辰光,是因为记性好还是那个年代的人对物品的珍惜程度高的缘故,来来回回,手中的伞一直用到补了再补,直至实在破败不堪,才去买新的。工作了,这伞哪,突然成了蒲公英一样,想飞就飞了,上街去买呗。记得自己曾郑重发过誓,狠下心买一把昂贵的伞,看自己还敢键忘否?出差,去往杭州的车上,将这把带钩的不折的伞挂在座位身边的车窗上,窃喜。到了武林门车站一般是凌晨,一脚下来就径直提着旅行袋去目的地了,到了房间,懵了,不见了伞,伞贵又能如何?

伞传递着一个人的性格和修养。有段时间常常去打麻将,结识了几个富婆,家有豪宅,有车有钱。记得一次碰上下雨,她家一把破伞,不是骨架折弯,就是没有自动按钮可打开,也是不折伞。客气是客气,硬要我撑出去几步,以防上车淋着。回家后晾干,第二天准备还人家,可那几天却没约见打牌。单位事情一忙,和她隔了半个月多没碰面,自然就忘记了。那破伞一直搁在我的后备箱里,突然有一天街上撞到,她停下来招呼,言语梗塞,我眨巴着眼睛。她支支吾吾说出缘由,天那,我真的是忘记了有那么一回事,就算中途开过后备箱拿东西,看见那破伞也没反应的。心想,这人还真有记性,伞值多少钱啊?为这把伞惦记这么久,闹心不?也许是我鄙视她了,可后来想想,人家是爱惜旧物,是一种恋旧情怀,唉,还是这样去想吧。
(草拟,字数可能过多,等下再砍砍)


[ 本帖最后由 水边葫芦 于 2009-12-8 19:29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恕俺眼拙,葫芦竟是丁香姑娘。用伞做豆腐是上好的主意,伞下有太多经典和浪漫。继续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浑圆的天空 于 2009-12-6 10:24 发表
恕俺眼拙,葫芦竟是丁香姑娘。用伞做豆腐是上好的主意,伞下有太多经典和浪漫。继续啊

不用砍吗?啰嗦了一大把。谢谢天空鼓励,下回再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边葫芦 于 2009-12-6 10:40 发表

不用砍吗?啰嗦了一大把。谢谢天空鼓励,下回再续。

不怕葫芦多,只嫌豆腐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有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浑圆的天空 于 2009-12-6 10:48 发表

不怕葫芦多,只嫌豆腐少

呵呵,好啊,不怪我豆腐渣就成。晚上继续,下午有约,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边青艾 于 2009-12-6 10:57 发表
真有味道。

是么?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真是好看,语言恰到好处,个中滋味耐人回味,十分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烈火的轻云 于 2009-12-6 22:47 发表
这个真是好看,语言恰到好处,个中滋味耐人回味,十分好!

谢谢轻云的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天一门的钻在字里,出来一读,眼界都开,还要谢你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边葫芦 于 2009-12-6 10:08 发表
《关于伞》

人人都知道许仙的一把伞就是一个美丽传说,所以就有了“天堂伞”(胡诌的)。今天开始我慢慢开启一些记忆,第一回说的却是日常生活中的伞。
一 出生在芙蓉镇,打小就黏在爷爷身边,看他制作油纸伞, ...

亲切生动的文字,"这仐就像蒲公英一样,想飞就飞了"这就是诗句啊.温卅送点心也叫送"节力",看来葫芦也是江浙一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烈火的轻云 于 2009-12-7 00:01 发表
这些天一门的钻在字里,出来一读,眼界都开,还要谢你哩

嘻嘻。这是天空和直隶他们闹得“豆腐党”产生的魅力呢。您写得也很好,短短的,令人思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09-12-7 01:11 发表

亲切生动的文字,"这仐就像蒲公英一样,想飞就飞了"这就是诗句啊.温卅送点心也叫送"节力",看来葫芦也是江浙一带?

乐清湾人,芙蓉镇是我故乡。在此,虔诚地拜望杨先生了!!
读过您的很多文章,只是不敢冒然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屋和桑林记事》

一  祖辈积德,留下石头垒成的二层木楼房一幢,一个大院围成独门独户。因着父亲是哥哥,东堂就让叔叔家住。青苔和蕨草染绿的台门外,高高静立着一片果园和树林,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太公没见着,太婆倒是疼着我,常常抱着我,看着我一路啼哭和长大,最后因背着撒野的我回家吃饭,在迈进院子石板栅栏的时候摔断了腿,骨折躺床上三个月,于85岁仙逝。从此,我变得无比安静,甚至木讷。

二  没有《三味书屋》里提到的百草园那样的排场,却有着童话中类似的情景。大院里有棵夏天边乘凉边可摘吃的珍贵葫芦梨树;墙头一排排的金针花,釉黄釉黄;葡萄沉甸甸地爬出后门的墙外,让邻居垂涎三尺。小孩子们偷吃,爷爷和姑婆手中拿着棒,也只是狐假虎威。宅基地有枇杷树、葡萄架、核桃树、桉树和柳杉等,东侧密密麻麻地种着十几棵桑树。春天来了,润物细无声,一夜春雨,桑枝上的嫩芽,眨眼工夫就长成巴掌大的心字形叶子,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绿绿的桑叶下缀满了一粒粒小小的桑葚,直至变成黑黑的“玛瑙”或乳白的“琥珀”,童年的我没少吃一粒。那时候,大段的时光,我几乎就嬉戏在这片乐园了,因为奶奶要开始忙碌着桑蚕的农事了。

三  奶奶养蚕是为了给我们一大家子人做衣裳,江南人家的丝绸坊,只在我家兀自生存着。奶奶忙着用竹编的箩筐放置摘下的一堆堆桑叶,我也屁颠着摘几片,多少美好的时光,在桑葚的味道里酝酿。如今还是会吃到几个桑葚,便心生怀念。奶奶亲手为我纺织、染色的粉红衬衣,就像故乡的芙蓉花,永远在我心中。还有那热锅里的蚕蛹,奶奶抽丝时随手夹给我吃的,喷香,喷香。。。。。。记得5年前在飞机上喝到酸甜的桑葚汁饮料,惊讶之余,很想做笔生意,无奈没付诸行动。桑葚汁饮料全国少见,味道却十分好,喝着又回想起往事。

[ 本帖最后由 水边葫芦 于 2009-12-9 10: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已经迟到了 在我们北京 大兴 有一家公司租赁了2000多亩土地种植桑椹 开发果汁 所以你要是想开发就晚了 要想倒卖 到还可以呢
坏小子 原来出生在一个大地主的家庭 有那么豪华的老宅 真让人羡慕 多好的日子 芙蓉镇 好让人神往。。我想那太婆在天堂 也依然还在惦念着那里 惦记着你 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5: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