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93|回复: 14

邓州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邓  州  赋
    穰邓故土,禹舜始都。尊贤明礼兮慷慨忠义,莲荷飘香兮岁岁丰收。百六十万众群星璀璨,中华第一州钟灵毓秀。

    壮哉,邓州,山川形胜,万里平畴。巍巍武当御其前,绵绵伏牛拥其后。浩浩丹江侍于左,莹莹白水奉于右。挡中原之门楣,领袖器重,扼京宛之渠首,举世骇瞩。绿野无际,喜见铁牛健步走,碧池天光,适逢渔父闲垂钩。碧水徐徐漫流,泽被千顷佳禾,书院风霜千载,傍依百花之洲。览秀亭欣揽满目之秀,春风堂细品千古之忧。墨香袭人,壮元宰相金络马,文气氤氲,才子佳人木兰舟。波浪千层,喜见蛟龙得水,云霄万里,惊看雕鹗横秋。太子岗、八里岗,文化层叠舞雨燕,安众城、冠军城,古都遗址鸣春鸠。重城高筑,双池深幽,曰湍河、曰古城、曰花洲,三区处处堆锦绣;花带缠绕,公园福佑,曰三贤,曰团结,曰穰城,长街佳丽着貂裘。明镇星罗,出水芙蓉耀平畴;大乡棋布,带霞旭日映翠柳。

    福哉,邓州,地若脂膏,风俗淳厚。尽神州之秀,万顷嘉禾盈瑞气,极造化之功,千园硕果韵悠悠。丰原沃壤,桑麻茁壮,精耕细作,旱涝保收。羔羊咩咩,朵朵白云现滩头,健犊哞哞,水滨嬉戏花花牛。平楚南来,烟草芬芳,棉花腾浪,一带江山美如画,高柳垂阴,万家和谐,锦城祥瑞,依稀风韵生凉秋。远山润而松泛翠,田园芳而菜浮油。作客小茶坊,茶热情浓,听豫剧名旦亮高腔,踏访台湾村,汤温意长,看宝岛穰邓手牵手。

    伟哉,邓州,英杰辈出,黎民优秀。勇为志士,兴邦有策,先驱赤子,为国分忧。范公仲淹之亮节,万世敬仰,医圣仲景之高风,光照千秋。寇天官莅任大施德政,霍去病于此封冠军侯。献身革命,习仲勋功绩卓著,点燃锋火,王庚先决不低头。学界树帜、丁声树词海领衔,教育扬旗,韩作黎退笔成丘。毫尖生绮阁,“雪”塑闯王永不朽,笔底起画楼,《湖光山色》开新路。妙音绝伦,张新芳封曲剧皇后,剧坛问鼎,冀振东抒小镇风流。唐祖宣杏林扬帆销民愁,武文斌甘将青春献巴蜀。编外雷锋团新风劲拂,新农村工作法未雨绸缪。烟水茫茫,韩退之失意得济清夜神游,紫云汤汤,二月河颂吾师吾母求学花洲。或乡人,或远路,德才兼备者皆被崇仰,于国有功者皆获歌讴,故为文者喜访,为政者乐留。

    故国之美,百览不够,新州巨变,一言难收。人才为本,勇创新坚韧不拔,开放改革双轮驱动阔步走,科技为先,兴实业奋勇拼搏,经济、生态两大主题同运筹。铁路高速织六瓣梅花,环城快道汇香车如流。乡村城镇化,农区工业化,步步推进,市场专业化,产业聚集化,开启宏图。工业腾飞,造橱首选 “久友” 面,名牌引路,把盏乐饮金星酒;雪阳服饰扮靓男女老幼,永泰棉纱扬名北美西欧。邓飞漆铮亮环保乃装饰首选,木地板心口相传价廉质优。村居畅亮,太阳能温温舒舒去劳顿,生产循环,沼气灶红红火火上心头。病有所医,人面如花朵朵笑,老有所养,鳏寡孤弱得扶助。玉带绕城,碧波悠悠,灵眸传几多真情;杨柳堆烟,平湖深秀,长发引双双丝鹭。

    夫州县者,民生之本,为政之基,州县治,则天下治,州县安,则天下安。喜看是州:上下同心,承先贤遗风抢发展先机,人人奋进,借外援之力夺振兴光阴,倚平畴之肥沃,兴利除弊,聚盆地之福祉,标新立异,利为民谋,情为民系,十年八载之后,崭新之邓州,当如青春之深圳,雄起于江河中游。

         

           (说明:文字版权属南阳梦想城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所有,不经允许不得转录)
发表于 2009-12-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原谅,真的不知道邓州在哪个省,能告诉一下吗,因为看了你的华章,已经开始神往,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河南省南阳市,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县,现改为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底了,将你今年写的几个赋合在一个贴子里,做一汇总吧,为了支持老乡.便于大家学习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有些程式和仿古,仍难掩深厚文字功底和热爱家乡的赤诚。亮起共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直隶 的帖子

邓州市地处豫、鄂、陕交界,素有“三省雄关”、“豫西南门户”之称。全市辖28 个乡镇(办、区), 154 万人,总面积2294 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40 万亩。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35 平方公里,人口30 万人。2010 年建成区面积40 平方公里,人口40 万人;2020 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0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过50 万人。1988 年撤县建市,1989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1996 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2001 年被省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中等城市试点市,2004 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5 个重点扩权市之一。
  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公元前21 世纪,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即有邓国。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 年)改为邓州,民国三年(公元1913 年)改为邓县.古老的邓州为后人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现有八里岗遗址、邓国侯吾离陵、福胜寺塔、花洲书院等93 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八里岗遗址距今有6800 多年历史,1994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市内现有著名景点8 处,景色宜人,邻近驰名中外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和国家级自然生态区神农架及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旅游前景广阔。
  邓州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古代曾诞生过1 位圣人、62 代侯王、11位宰相、3 位状元、1位榜眼、66位进士、202位举人、21 名著名军事将领。汉代“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政治家宗懔,明相李贤,清雍正帝师彭始抟等,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现代有著名作家姚雪垠、教育家韩作黎、当代军旅作家周大新等。同时,唐宋时期的名臣韩愈、寇准、范仲淹曾先后在邓州任职,后人尊称“三贤”。范仲淹在邓州写下了不朽名篇《 岳阳楼记》 ,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历历激越后人。
  邓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樊一十堰小三角中心,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南水北中线工程渠首在邓州境内穿越50 公里;邓州距襄樊、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 公里以内,可直达全国各地。
  邓州物产丰富,资源雄厚.盛产小麦、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豆类,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县(市), 是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出口重要县(市)。年粮食总产10 亿公斤以上,棉花总产3500 万公斤,烟叶总产2000 万公斤,花生1000 万公斤;畜产品资源丰富,是南阳黄牛中心产区,年存栏45 万头,生猪存栏70 万头,家禽1500 万只。邓州素有“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叶出口重点市。邓州矿藏资源得天独厚,水泥灰岩储藏量13 亿吨,溶剂灰岩2 亿吨,黑墨大理石1100 万立方米,花岗岩储量600 万立方米。
  邓州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年来,邓州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大力弘扬“负重拼搏,敢于创新,坚韧不拔,实干兴业”的邓州精神,坚持" ‘三抓,带动、产业支撑、项目开发、城乡互动、优化环境”二十字方针,振奋精神,抢抓机遇,重点突破,创新工作,全市呈现出经济蓬勃发展、大局持续稳定、社会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2007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3 亿元,同比增长13.2% ;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3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8 亿元,同比增长5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7 亿元,同比增长18.l%;农民人均纯收入4347 元,同比增长19.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17 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同比增长21.9% ;市域综合经济实力提升,在豫西南的辐射带动力凸现。
   ----------最值得看的是花洲书院。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地方,文气浓郁。才子辈出。
欢迎您去好好看。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周飞雪 的帖子

南阳十三个县市区的赋文,除了宛城区、卧龙区目前都已写出来(因在中心区,在其它赋中有集中反映,两不区再写)。只发了几篇。因牵扯版权,要先在正规纸刊发后,再在网上发。谢谢你的好意,待我有了时间,把发出来的几个整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评加亮,赶快加精。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6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在古代,南阳老师不考个状元,考个探花、进士应该完全不成问题!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6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天堂,民众医疗免费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阿胡子 的帖子

是呀,文字能写到这个水平,全国也不过三两人。可是版主还不舍得加精。令人伤心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烈火的轻云 的帖子

有农村医疗保险。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正在全国推广。是领导,就借着学习,去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看是州:上下同心,承先贤遗风抢发展先机,人人奋进,借外援之力夺振兴光阴

----------------------------------------------

这样写,你信吗?
太过拔高即是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杨兴昌 的帖子

感谢你的认真阅读,和点评。基领会你的意见。这种看法,也不只是你一个人。有一篇文章,叫《辞赋热的冷思考》说得更激烈。
  关于一地之辞赋:一,写作本身就是为这一方民众而写的,目的是打造一地名片,让这一地人看了高兴,振奋群情,让外人看了,有感触,有吸引力。 就你点的这一句来说,只能说是溢美之词,说不上拔高。总不能说,这里出过多少贪官吧,要用千字文呈现一地之妙,因此所呈现的当然主要是积极的方面。
  二是,防止过分夸饰。这一点我是有警惕的。力求所有的言辞都要有依据,有七分,说十分,不为过,有五分说十分就太过了。就拿邓州赋来说,所述的每一句,基本都是有依据的,有实证的。有的也许和史实有出入,但在民间有传说,有影响。 就拿第一段来分析一下:“穰邓故土,禹舜始都。尊贤明礼兮慷慨忠义,莲荷飘香兮岁岁丰收,百六十万众群星璀璨,中华第一州钟灵毓秀。”汉时这里称穰城,在楚之前,这里曾建起一个较大的邓国,因此是邓氏的发源地,至今有邓人先祖吾离之陵。司马迁认为,夏朝的先祖,早期居住在邓林,即现在的邓州一带,然后,北迁偃师,再北迁,这在《史记》中有记载。邓州人讲意气是很有名的,有个贬意词,是邓州多“二火山”,其实就是比较多义气用事的人,另外,这里是北方最大的莲菜生产基地,盛产莲菜,坑塘很多。这里同时是农业主产区,位于伏牛山南的的亚热带和温带过度带上,很少有大的自然灾害,粮食年年丰收。这里出过大批杰出的人才,现人口约157万,是全国第一人口大县,现改为州。历史上在唐,宋等,曾有数次提议迁都国都于邓州的提议,都未实施。知道这些,就不会觉得夸大其辞。若是不了解,定然会说是吹牛。因此,在文后,作个详细的注解,是很必要的,只是有一定的工作量。没有去做。
三,赋文有其局限。但是要用几百,上千字,总括一地风貌,并要以美来呈现。除了这种形式之,还有什么形式呢?因此,它用途虽窄,但也少不了,只是要记住,不是任何东西都可用赋来抒写的。
   问好兴昌同志。

[ 本帖最后由 南阳竹子 于 2009-12-20 11: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