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24|回复: 5

金凯怡的早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9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女儿在,自然知道我们家的生活习惯。有她的安排,便减少了许多礼仪上的客套。办事效率非常的高。按照我在家出门上班的时间,九时正发车进入镇上。可能因为是侨乡,要照顾老华侨们的感受。除了没公路一带有些修建外,里面基本上保持着古镇原貌。街不太宽,但两辆小车交错也不成问题;也不太长,接近中心,有一个街口,稍宽,像一个回水沱。这就像是这小场的汇口,行政,学校都在这里。小衙门建有牌坊状门楼,上书“周郡乡府”四个大字。再往前是更窄的小街、巷了。就在这里小谢家有一个做诊所的小门面,相邻的巷内还有一套三层的住家小楼。我们一行礼节性的参观,赞好。这也是我这一家人的特点,凡对身外之物都不太重视。只在对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能放心,就行了。
天依然在下着小雨,女儿说:“已经安排了进城吃早茶。”初二的上午,加上有雨,整个城市和城郊都显得很宁静。我们直接驱车进了金凯怡的停车场,这个名称我是很熟悉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他的招牌。但江门这家,比较起来还是很有气势和规模的。是一家集餐饮、娱乐、宾馆、出租别墅群联成一体,占了半个街区的休闲中心。我们直接进入了茶餐厅,和大街上的冷清相反,进入门厅就有一种热火的气息扑来,里面宽敞的大厅,已然座无虚席。女儿报了订座号,侍者便引我们上二楼雅间。顺着装修考究的回廊,通过以异域地名;各省名;各大城市名;命名的包间。绕了足足十来分钟,才来到四川厅。主人的善意无形中像为这企业打了次广告。我们到时,主人也先到了,多是昨夜在海鲜宴上见过的准亲家的两个女儿,女婿和海外回来的亲戚。坐了一个十六人转圆的大桌。茶只是引子,女招待上的是各式、各色、各味的精美点心。这种场面最是令人尴尬,来会聚的人似乎是因了某种关系,都有必要认识一下,又似乎毫无关系,各自间事前没有丝毫了解,初次见面,各自守着一定的底线。思想语言相去甚远,缺少共同的话题联系,生活环境差异大,习惯不同,语言也有一定障碍。仅只靠礼仪维系场面上的和谐。大家只好专注品味,互相谦让。以求慢慢熟悉而已。
几巡茶点下来,眼看巳时已过,龙王不行午时雨的。我们未等局残,便起身告辞。漫漫归程正等着我们呢!

[ 本帖最后由 秋歌 于 2009-12-5 23:54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1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思想语言相去甚远,
缺少共同的话题联系。只有告辞。
现代人的隔阂,冷漠。难以适从。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大家相互不熟悉的因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09-12-1 18:24 发表
是啊,思想语言相去甚远,
缺少共同的话题联系。只有告辞。
现代人的隔阂,冷漠。难以适从。

问好!

哈哈,这和现代人、古代人到关系不大。人在生活中总有很多场面是纯礼仪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哲 于 2009-12-2 17:50 发表
也有大家相互不熟悉的因素吧:))

谢谢,这到是很实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喝茶还是品豆腐?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5: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