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298|回复: 39

方悄散文集《往事流沙》的作者简介和序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8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

  方悄,男,重庆云阳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诗歌与散文写手,诗歌是我的X光,散文是我的月光。我认为的好诗是真实冷静而蕴含智性,我认为的好文是舒缓博雅而散发书卷气。曾参加过《青年诗人》无锡改稿会,曾就读于北师大作家班。写过一些东西,发过一西东西;然而写过即忘记,发过即死灭,自生自毁,不留一丝痕迹。
  目睹过千奇百怪,见怪不怪,所以就没有大惊小怪;白天在单位打杂,混口饭吃;晚上的时间自己安排,或者“街头终日听谈鬼”,或者“窗下通年学画蛇”。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对友谊如此、对诗歌如此、对爱情如此。好胡乱读书,所以多寂寞;好胡乱思考,所以多苦痛。
  我的人生哲学是我已去世的父亲教给我的:活着才是硬道理!

                                方悄 2009年11月28日



有些灯火是孤独的
     ——序《往事流沙》 
           
           作者  文华

  一想起方悄,我就有一个错觉,认识他仿佛是昨天的事,彼此间也似乎没有多远的距离。事实上,我们认识已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了,空间上也隔着一重一重的山水。一个来自孔孟之乡的山东,一个来自天府之国的四川,是北师大中文系开设的首届作家班,使我们有幸成为同学,并且同住在一座进修教师公寓楼上的301室。那个时候他写诗。多少年来,他也一直以一个诗人的形象孑然行吟于我的记忆当中。今听说他拟出一本散文随笔集,并叫我写序,我多多少少有一点讶异。一个写诗的人又写了一本文集,让我骤然意识到岁月的流逝,意识到横在我们之间的,是多么实实在在的天南地北。回头望去,从1994年早春到2009年深秋真的是一段好漫长好沧桑的时光啊,他的家乡早已划归山城重庆,我业已辗转来到了河南濮阳。也是直到煞有介事地提起笔来,准备欣然从命地落笔成文,我才从那个固执的错觉中清醒,始知我对他此间的一切了解无多,几近空白。不得不临时抱佛脚,逮住他从电脑上传来的一部分篇目来来回回看,手忙脚乱中,不知怎样才能切中其为人为文的一鳞半爪,侥幸完成一篇赖以蒙混过关的序言。
  刚刚写过一篇《我们是同学——写在占云兄长辞世六周年之际》的怀念文章,再给另一个叫方悄的同学写序,我深感吃力。这吃力既在于我已不想回忆那段太过庞杂的往事,在于生活忙碌,不舍昼夜,我还没有可以坐下来安心盘点来路的闲暇和资历,更在于给他画像本身所具备的挑战性,在于一个博学多识如他那样的人本身就让我警惕,我平常也就敢跟他嘻嘻哈哈地胡乱打趣几句,真要形诸文字,我窥一斑识不了全豹不说,还不定哪句话就露了拙儿。好在我在那篇文章中提到了他,这里索性偷点懒,径直照搬过来:“循着占据的床位和书桌推算,四川的方悄该是第一个抵达301室的,我是第三个。因为我的床就在门后,又在下铺,我曾被大家推举为驻北京某部301师的师长,负责给来访者开门,给告退者送行兼关门,好像还兼着负责监督每个人的值日工作。实际上,301师的真正师长是方悄,或者说成司令员才更合适。他第一个到的就不说了,还生活优越,吃的比我们好,穿的也像模像样。重要的是,他显得比我们有涵养,架一副眼镜,喜欢手托着脸看你,说起话来引经据典,条分缕析,这样在有涵养的基础上,就又显得特别有见地。而且他不仅个人卫生搞得好,值日时的打水扫地一类活计,也决不偷工减料,敷衍了事。所以他的值日从不用我管,当然师长也管不了司令。一个人身份地位确立了,说出的话自然有分量,远比我这个杂牌师长的话更掷地有声。我记得好几次同室操戈的战火,都是他慢条斯理地熄灭的……”
  我为什么老是产生方悄同学就在身边的错觉,想来这便是渊源了,我们毕竟一块“主政”过301师。以至于事过多年,他还习惯遥控我,先是敦促我写了纪念占云同学的文章,又紧接着下达一个更为光荣也更为艰难的任务:“我最近要出一本散文集,序由你来写,不许讨价和推辞。”恍惚之间,仿佛又回到了朝夕相处的301师师部。
  在301,方悄几乎是我唯一找不出毛病的一位同学。除了上课时间,他一般都在属于他的方寸之间活动,读书,写作,思考,伴文字如同伴呼吸。他很少像我和其他同学那样,串门,扯淡,钻营,找老乡拉关系,走访一些编辑部或打一些女孩子的主意。即使他偶尔出一回神,参与一下我们的高谈阔论,也自有一份淡然和笃定的力量,宁静致远。我记得他有一句平白如话又饶有意趣的诗:“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叫我偶然间相逢,一生中难忘。那时候很多地方都还没有推行双休日制,周一到周六显然囊括消耗了我们的大部分光阴。这也许只是他一句诗的上半句,无论其所指与能指的具体出发点与落脚点我已不甚清楚,但却抱住皮毛不放,滥用至今,动不动就从哪到哪一下子。尽管彼时已过了人手一张《诗歌报》的发烧年月,以我对他的理解,他仍会比我们多数人走得更远些,会靠着那些平白如话又饶有意趣的句子,走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说一件小事。
  也是在301,我见识了方悄同学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现在想来,301师还真有许多不同常师之处。我在《我们是同学》里拉拉杂杂写了一两万字,发现还是没有写完它。按另一个吕姓同学回忆的他跟许姓同学私下里的交易,我也许连冰山一角都没能挖到。此系题外话,搁下不说。从门牌序号看,301师当是第一支登陆进驻那届作家班的先头部队,而且还一度秘密地超编过。是全班同学开学以后,又有一个华师大的学生赶来报读作家班。我记不清他是华东还是华南师范大学的了,但知道他从四川来,姓向。向同学好像是请假溜号来的,只能读一段时间,来得晚还要走得早,交全价的住宿费有点划不来,又或许是作家班包住的宿舍楼已经住满了人,在管理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借宿了我半个床位,并主动提出可以跟我共同承担这期间的床位费。床位费一说显然也就说说,大家都未必当真,属于悬念。因为我们俩的行为不说是非法同居,也有点非法租赁的嫌疑,侥幸不被查出来就够阿弥陀佛的了,哪还敢真指望发一笔邪财。幸好我身材瘦小,他也不够高大,两个人睡一床固然挤了些,但想到人在外面,与人为难总不如与人为善好,能凑合就凑合着过吧。这样扩容到7个人的宿舍,就有3个是四川籍的了,下剩4个,分别来自不同的省份。这位同学之所以到我们屋来,想来也许就因为这里有他的两个同乡,方悄是一个,另一个是叫刘浏的同学。他们用家乡话交流起来的时候,我们都听得云里雾里,只有眼馋人家那份老乡见老乡的亲近和欢喜了。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民谚说,一个槽上拴不得两个叫驴。一男一女睡一张床还乱蹬乱争被子呢,何况是两个男的,更何况床虽可以挤,桌凳却只有一套,我用了他就不能用,他用了我就不能用,时间一长,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出来,互相不满不愉快了。我记不清他住的是一个月还是两个月了,但记得他走的时候已颇有微词,是方悄同学主持公道,让他逐日按半价把这期间的住宿费给我,直到看着他把钱给了我,他才跟他话别,送行,说好回到家乡再联系。我在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中说过我的作家班生涯衣食不保,难以为继,这份多少有些意外的收入,倒叫我在窘境中吃了几顿饱饭。仔细想想,床虽叫人家睡了一半,但包含在床位费内的桌凳多由我占据着,到底是他亏,我赚了。不知今天的向同学人在何处,是否常跟方悄叙旧,若说起那段同宿一铺的日子,惟愿大家一笑而过。事虽小,方悄同学却在老乡和我之间站在我的一方,维护甚至偏袒我的利益,他只对事不对人的那份坦荡磊落,就此可领略一二。说起来,这也是我什么时候想起他,什么时候都要生出他还在我身边这一错觉的又一个根本缘故了。
  一晃经年,往事遥远,是这本谈诗论文的集子,又叫我重温了方悄同学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磊落为人,执著为文。想想这一晃都十五年了啊,可十五载光阴仿佛是绕着他走过去的,他依然工笔于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不谙世事,也不屑于谙世事。好比一棵临风的树木,不卑不亢中,我手写我心;不卑不亢中,遗世而独立。这都什么年头了,游戏当道,名利横行,红男绿女甚嚣尘上,他还《专等一个人》,他还《但伤知音稀》,像个小男生一样地《雨中独白》、《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不算,甚至一度恨不得为某个人殉情。按说方悄同学早过了伤春悲秋的年纪,他也不是那种容易伤春悲秋的人,从上学时就不是,现在更不会是,只因为不滥情,才会用情专注到解不开的份上。正如他在文章中谈到的那样,有一类人“神经末梢很发达,对不关己的事情的关注往往超过自己的事,常常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闷,他们傲慢、自大,以超前的眼光审视现实,觉得满意的少不满意的多,不屑与人交往,交的朋友很少,但交得认真,可以生死相依”。我深信其言,并且有理由推测,也只有坚定了这样的友情信念,他才会在这个众声喧哗的年代里更进一步地发出他响亮而独特的声音:“一个没有殉情的民族,一定充斥着势利和铜臭,这样的民族我不喜欢。我愿做一个旅人,陪同心爱的人永远流浪下去,直至死在旅途,由她将我埋葬。”我欣赏这样的情感,或者说思想,举重若轻,举轻若重,小我中不时见大我。而大我,莫不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组成的,只有一个个个体的综合水准提高了,无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其整体素质才能得以巩固,社会文明才能在薪火相传中得以长足的进步。所以我要说,这与其说他在伤春悲秋,毋如说他在通过审视自身为媒介,借以反思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样的儿女情长里,我们品匝到了不一样的况味。
  如果说在这个滥情的年代里抱残守缺着一份情素已有点不合时宜的话,那么,再一相情愿地探讨那些玄虚而又遥远的课题,与当下反崇高反深刻的基本高调反其道而行之,无疑更奢侈也更危险。不幸的是,方悄同学把这二者全占了。你看他静坐书斋,埋头案前,又自说自话地妄谈起什么《关于哲学》、《关于梦境》、《关于坚持》,真叫我不知该为他鼓掌呢,还是该给他以当头棒喝。我虽然做不到他那样的潜心修行,但我骨子里有一个基本的观点,见证一个作家是否真正具备大无畏的开创精神,不是看他写了多少作品,而在于他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务一务虚,在于他能否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敢于远离著作等身的表面诱惑和以字计酬的眼前利益,负一隅而作战,搏中流而砥柱。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蕴、气节、灵魂、个性,以及艺术境界和生命真谛,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而又惟有它们,才是支撑我们每一个写作者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元素,是我们这一个写作者有别于那一个写作者的鲜明特征。我深感庆幸又深感惋惜的是,方悄同学做到了,一个15年前就把诗写的深得张志民、邹静之等方家好评的人,或者换句话说,一个15年前就可以把诗当成产品进行流水作业的人,15年里,一年才只写四五首诗。诗的品质如何姑且不论,单这态度,又有几人能负责得起。他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和思索上,我坚信,这平均一个季节书写一首的诗,一定是从他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
  一个弄诗的人弄文,也许并不讲究形式;一个集子里的文章,也许并不篇篇锦绣,但他跃然于纸上的思想智慧和机锋光芒,以及他贯穿于字里行间的人文关照和悲悯情怀,仍不时让我陷入沉思,几欲要跑到他身边来一次畅谈。我早知道方悄同学饱读诗书,但饱读到旁征博引如家常闲话,言必有据如信手拈来,我还是有些准备不足。也是在这部书稿里,我看到了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读书人和写作者,诚如他说的那样,用诗沉思人生,用文辩论人生。在这里,古今中外的学问资源皆能被他拿来应用,却又不拘泥于古,不崇媚于外,纵使上究到天文,下探到地理,到头来,还是具体到了大爱大恨的立场上,具体到了大是大非的立场上,正所谓在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字字句句皆情有所归,理有所依。在这里,我还留意到了一组有关诗歌报论坛发帖回帖的文章。他批评别人知无不言,诚恳无畏,剖析起自己尤其下得去手,苛刻得有点求全责备。批评别人再周到也会犯吃力不讨好的忌讳,而检点自己的文字却驻足到纸上,难免不授人以隙,徒落笑柄。这就牵扯出我们为什么写作和我们的写作有没有意义的老话题,让人回避不及,又屡屡挥之不去。我常想,一个人写什么或怎么写,关注什么或抗拒什么,冥冥中,一定是受了谁的暗示与操纵,舍此你很难找到更充分的理由解释,梵高何以要一意孤行地画一辈子向日葵,西西弗斯又何以要穷尽毕生的精力往巅峰上反反复复推石头。那不是别的,那是我们的宿命,是上帝将我们派遣到尘寰时便派定好的最日常的工作,最神圣的劳役。
  既是宿命,又是最神圣的劳役,再多说就有点冒犯上帝了。就此打住,聊为序。


  刘文华,笔名文华,山东莘县人,1972年生,做过中小学教师,近年在《山花》《十月》《芳草》《山东文学》《安徽文学》等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另有诗和散文等,部分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选载。2002年9月,短篇小说《村级干部刘大胡子》获山东省第一届齐鲁文学奖;2004年12月,中篇小说《头一个架子》获河南省第二届文学奖。现供职于河南濮阳日报社。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12-3 09:57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28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8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祝贺方悄出集子。欲购一本。卖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悄几乎是我唯一找不出毛病的一位同学。
天呢,这不是明显在做广告吗?呵呵,快,快,所有女生的眼睛看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8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哈哈,我的也差不多了.

做为序的话,你的文章是不是介绍的少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格格 于 2009-11-28 14:58 发表
方悄几乎是我唯一找不出毛病的一位同学。
天呢,这不是明显在做广告吗?呵呵,快,快,所有女生的眼睛看过来。。。



  这并不是表扬的话,你们女士不懂,是男人间贬损人的话,意思是此人毫无特点,不值一哂。
  肯定要送你一本签名本,只是希望你不要今天收到,明天就扔进垃圾桶,即使要扔,也要等到后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9-11-28 15:03 发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哈哈,我的也差不多了.

做为序的话,你的文章是不是介绍的少了些?


谢谢飞雪。我认为好的序是不会谈文集中的文章的,因为文章在那儿,读者一看就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边青艾 于 2009-11-28 14:57 发表
拜读。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8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下,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祝贺,凡是在这儿祝贺的就送一本。就像发广告单的,凡是路过身边的都要塞一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9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悄 于 2009-11-28 14:49 发表
 
作者简介
  方悄,男,重庆云阳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诗歌与散文写手,诗歌是我的X光,散文是我的月光。我认为的好诗是真实冷静而蕴含智性,我认为的好文是舒缓博雅而散发书卷气。曾参加过《青年诗人》无锡 ...

简历和序都拜读了,简历如方悄其人.序是很年轻的作家写的,作家写的序是焦点对准活生生的方悄,评论家写的序是文章的评,评家总不能钻到作者的肚子里揣摸他的心思,而能去读方悄的文章的读者又不是弱智,因此我赞同方悄的观点,也很欣赏这篇序並像读小说一样愉快地读完,那么就 等待方悄精选的佳作了不过我也同意飞雪的看法,挑一两偏佳作评一下或将一些精华展示广告一下也未尝不可,比如:"诗歌是我的x光,散文是我的月光"就是方悄智慧和哲思的表現.,但这两句简历中用了,不过方悄文字中这类思辯抒情的精句很多,加二三百字进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个見

[ 本帖最后由 杨望远 于 2009-11-29 00: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9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方给我的感觉: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9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你很可能是属大嚣晚成型。书出了,记得寄一本来分享下。
先祝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深圳欲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1-29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11-29 00:25 发表
老方给我的感觉: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


补充说明一下:世上也许有用茶壶装饺子的人,但我是一个嘴馋的人,有饺子了我会趁热吃下,所以我的茶壶里从来就只装过水,从来就没装过饺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