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翰访谈2009年11月25日记录汇总如下:
方悄问:您说好诗是“让人读一遍就懂,读许多遍还不全懂,百读不厌。”我认为洛兵的《晚钟》就是一首好诗,请您先说说这首诗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然后再逐段逐行说每段每行的意思,都使用了哪些手法,有哪些值得借鉴,现场来一篇赏析文。布罗茨基等人可以为十几行的诗写出三四万字的赏析文字,希望您写详细点。
《晚钟》
晚钟敲响从城市那边
飞来宁静的翅膀
有家的人请回你们的家
没家的人请走进那夕阳
晚钟敲响从夕阳的眼中
流出宁静的凄凉
爱我的人请过来一起唱
恨我的人请躲开那月光
晚钟敲响从新月的梦里
落下宁静的忧伤
生者依旧习惯地擦去泪水
逝者已矣请返回你们的天堂
晚钟敲响从天堂上面
传来星空的回荡
醒来的人,请守好你们的梦想
沉睡的人,请把一切遗忘
毛翰答:关于洛兵此诗,我写过一篇文字,题为:迷人的《晚钟》
向晚的钟声里流淌出来的,是生命体验的真,宗教精神的善,和哲人情思的美。这是一首妙处难与君说的歌词,也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其诗境淡远,情思明澈,须以诗心去体味。生命的悲凉与旷达,人生的忧伤和释然,融汇于款款诗行间,须以诗魂去检阅。
其诗句平易淡雅,决不故作高深,但诗中那丰富的情蕴、意蕴和美蕴又决不是你能轻易穷尽的。譬如,“有家的人请回你们的家/没家的人请走进那夕阳”,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有家,有的人没家?有家的人就幸福,没家的人就不幸吗?那“家”仅仅是作为风雨的掩体,华灯的寓所,天伦和情爱的小巢吗?它会不会也是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归宿?如果作为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归宿,夕阳下那一抹黛色的远山,迷朦的地平线,抑或那茫茫草原上的点点篷帐,茫茫大海上的点点珊瑚礁,岂不是一个更好的所在?如此想来,这两句也不妨理解为:“留恋世俗的人请回你们的家/飘然尘外的人请走进那夕阳”。平中见奇,境远思幽,出神入化,这分明是一种艺术的至境。还有那“爱我的人请过来一起唱/恨我的人请躲开那月光”,“生者依旧习惯地擦去泪水/逝者已矣请返回你们的天堂”,“醒来的人,请守好你们的梦想/沉睡的人,请把一切遗忘”,处处透出诗的睿智,令你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乃至教你怎样体验生命,参悟人生,教你如何面对生活,珍惜真情,珍惜曾经拥有的一切。
“晚钟敲响”后,从悠远的钟声里飞出宁静的翅膀,流落宁静的凄凉和忧伤,这“宁静”是相对于市井喧嚣的心灵的淡泊,是逃出尘世纷扰的精神的放逸。晚钟分明是一种形而上的神性的召唤。这里,听晚钟却备感宁静,比古人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更佳。这是商品社会里人们久已疏远了的一种境界,久已忽略了的一种声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而,生命来到世上,匆匆几十度春秋,人生真谛又怎是一个“利”字了得?听悠悠“晚钟”,对于浮躁的人心、浮躁的社会无疑是一种洗礼。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也相当别致。每一节前两行,初读上去会感到不大匀齐,“晚钟敲响”后的那个介词短语“从城市那边”、“从夕阳的眼里”、“从新月的梦里”、“从天堂上面”,在逻辑语序上更应属于第二行。但如果这样,把“晚钟敲响”的节奏拉长,把介词短语“从城市那边”等移到第二行,成为“晚钟在远处悠然敲响/从城市那边飞来宁静的翅膀”……补足了音节,形式上似乎匀齐了,语感上反不如原作那样天籁流啭。一咏三叹就不说了,这是自《诗经》时代就已常见的一种传统的艺术手法,值得称道的是诗中运用之娴熟与得体。
在向晚的钟声里,从有家的人无家的人,爱我的人恨我的人,生者逝者,到醒来的人和沉睡的人,天籁流啭着的,正是妙处难与君说的诗化了的音乐化了的情思。从现实的城市,掠过夕阳、月光,到遥远的天国,情思一程程步入空灵幻美之境。而城市、夕阳、月光、天堂的意象,由悠扬的钟声串联着,结构着诗境,使全诗在布局谋篇上不裁自工,自出机杼。
作者是把《晚钟》作为歌词来写的,发表于《词刊》。这样一首美妙隽永的诗歌,能插上音乐旋律的翅膀固然好,不借助音乐旋律又何妨?当我们沿着它凄婉流丽的诗行,作一次灵魂的漂泊,自会有一支低昂辽远的旋律,从夕阳、新月和天堂之间飘来;并且,在一千个不同的漂泊者,就会听到一千种不同的旋律。
方悄问:您是真心认为现代诗不行吗?鲁迅先生喜欢故意与别人拗一调,凡是别人说对的他偏要说错,别人劝读经,他干脆说要做活人就一句古书也不读,我觉得您对现代诗的看法是有意学鲁迅先生,包括您的有些杂文也是,因为您并未说出现代诗到底有哪些危害,所以请您举出现代诗的五种以上的危害(或者说弊端),这样才能以理服人。
毛翰答:我不是不喜欢现代诗,而是不喜欢那种装神弄鬼的现代诗,假洋鬼子的现代诗,拿蹩脚翻译为模范的现代诗。如果一首所谓现代诗,弄得连鼓吹《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孙绍振先生都厌倦了,都看不懂了,那现代诗还不思悔改,还一意孤行吗?
huazhongjun 问:打工诗歌有撼动人心的部分
但那千篇一律的苦难与语言的部分粗糙,减少了诗歌的美感!
请问毛教授,如何拓宽,突破打工诗歌?
打工诗歌有太多的现实成分在,我喜欢!
毛翰答:打工者在社会底层,他们吟唱自己的苦难,怨恨命运的不公,呼唤社会的良知和正义,甚至抒写革命的冲动,都是极为正当的。这就是我们久违了的真正的左翼文学、无产阶级文学。
打工诗人不必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身份,当他们不以“打工诗人”的身份写诗,而以“诗人”的身份写诗,他们的艺术视野自然就拓宽了。
中国古代有田园诗人,却没有农民诗人,更没有佃农诗人。
如果太执着于自己的身份,坚称“打工诗人”,那是不是还该有“小姐诗人”?
摘叶飞花问:毛老师:您好!
我在北岛的今天论坛读到胡望江先生的一首诗,他们认为不错,不过我一直没看懂,不知毛老师可否指教!我觉得像是辩论。
【黑暗中蝙蝠在飞行】
●胡望江
蝙蝠在飞行。身影
与夜晚融为一体
眼睛看到的世界
是否真实?夜幕落下
反复推翻许多结论
认识世界 蝙蝠不需要眼睛
黑暗是一种光明
光明也是一种黑暗
正反两面,构成一个整体
除了蝙蝠
谁能告诉我那些黑暗中的事物
在暂时抵达的边界之外
它们是否和我一样
有醒来的时刻?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
在黑暗中不为人知地生活
2007-6-16
毛翰答:
蝙蝠在飞行。身影
与夜晚融为一体
拙著《诗美创造学》关于诗歌意象的作用说过,意象的有一种作用是:主题朦胧,意绪无穷
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代抒代言,产生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古人所谓“诗无达诂” ,主要就是指这一类诗。这时,由于诗的主题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就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如果诗人是要把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维生素多种多样,除了已知的,可能还有若干未知的,难以逐一辨析,诗人索性把一篮多维的水果奉献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这样一首意象诗,就像是一尊趋于抽象的雕塑,意趣无穷,就像一道复杂的方程式,有着许许多多的“解”。
这首《黑暗中蝙蝠在飞行》的意谓之一,可能是:世界有一种存在方式是黑暗,人有一种生存方式是蝙蝠,人与世界竟这样和谐相处,这是一种天经地义呢,还是一种荒谬绝伦呢?蝙蝠与黑暗和谐相处,是适应呢?还是归顺呢?是被迫投降呢?还是主动献媚呢?以黑暗为光明的蝙蝠,实际上,已经在装点着黑暗,使黑暗变得合法,蝙蝠已做了黑暗的帮凶。
杨兴昌:为什么当下,诗歌还在走下坡路。就诗而言,很长时间了,我没有读到一首真正打动人心的好诗?是因为诗歌写作者几乎都是业务而为吗?
毛翰答:如果我的《自杀方式大全》《狼与狗》还不能打动您,那我就技穷了。可否请您读一下电子版的: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 ... m=class&format=
方悄问:初学写诗者总容易犯一些毛病,请您说说写诗十忌,每一忌都举例说明。
毛翰答:我觉得,初学写诗者应该多读多背经典作品,所谓熟读唐诗三八首,不会吟诗也会诌。
我前面提到的《知识分子》《晚钟》《我最喜欢的这只花瓶》三首,即为现代诗的经典作品。当然不止于此。
我只想说该怎样,不想说不该怎样。
温经天:读您的文章和回答能感觉到您独特而理性的人格魅力。那么在诗歌创作中一个作者的个人性格,对他自身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力呢?
毛翰答:谢谢美言,过誉了!
诗如其人。譬如诗歌意境的营造,欲使其诗有意境,其人须有灵性,有纯情,有哲思,有诗家超凡脱俗的气质和精神追求。“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乎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
哑榴问: 毛教授:
我来凑个热闹:
1.大丈夫立言立行于当世,定当有与众不同的超人之妙处。
请问教授您认为自己写得最成功的作品是那些?
这些作品对我们有什么启迪?
2.网络批评少,吹捧多。人人都以为自己的作品写得好,
人人希望得到更多的吹捧。这样网络诗歌势必越写越随意,
难见精品。而精品恰恰要接受众多的质问,获得不断的检验才成为精品。
我的问题您是怎样对待网络批评?对网络要想创作更多真正的精品
有什么好的建议?
3.用西施的标准去衡量则天下永无美女,用东施的标准去衡量则天下所有都是美女。
对诗歌的理解也会因人而异,
请问教授网络该怎样正确对待(或说均衡)这个问题?
4.以读不懂为美,以句奇段异为主流,忽视了思想的存在,这是不是一种畸形?
毛翰答:
| 1、我已经斗胆吹了一回牛了(吹《自杀方式大全》和《狼与狗》),不能再吹了!
2、批评与自我批评过时了,如今时兴表扬与自我表扬。其实,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诗人该有一点自知之明。自我感觉好的时候,请比一比《知识分子》《晚钟》和李琦那首《我最喜欢的这只花瓶》。
3、还是要用西施的标准去衡量。
4、以读不懂为美,以句奇段异为主流,忽视了思想的存在,这当然是畸形,是病态。尽管它可能很时尚。
|
方悄点评第六场点评(11月25日)
评分:100分。今天的问答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这是访谈节目的最佳境界。满分的理由是为了下面这两个问答——
问答一:
杨兴昌先生说:为什么当下,诗歌还在走下坡路。就诗而言,很长时间了,我没有读到一首真正打动人心的好诗?(,)是因为诗歌写作者几乎都是业务(?)而为吗?
毛翰老师的回答是:如果我的《自杀方式大全》《狼与狗》还不能打动您,那我就技穷了。
方悄接着说:哈哈哈。。。如此不谦虚,在这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你大概能排前一百位吧?您大概是庄子所说的“真人”吧,不过老庄说真人无梦,不知您做不做梦,特别是婵娟梦?
毛翰老师回答:我被谦虚了很多年,偶尔失言说一回真话,上帝也会原谅的吧!
问达二:
哑榴说:.网络批评少,吹捧多。人人都以为自己的作品写得好,人人希望得到更多的吹捧。
毛翰老师回答:批评与自我批评过时了,如今时兴表扬与自我表扬。
感谢石生站长今晚的全程参与,并且刚才毛老师来短信对你的表现赞赏有加,希望明晚继续坚持,顺便批评一下鱼头等其他领导,官方文件上老是说领导要走在前面,难道你们身为官员,连官方文件也不看么?
“功名耶落空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 本帖最后由 青蓝格格 于 2009-11-26 13:2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