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711|回复: 51

《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旁听点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0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不是陪朋友,我是不会参加这样的会的,因为教授们的话总是高深的,而我是天生浅薄的,所以很难听得懂,既然听不懂,听了就是没听,正如一个男子用《诗经》中的“关雎”或“蒹葭”或“汉广”对一个并不懂古典诗歌的姑娘表达爱意一样,不管情多深、心多真,都不会激起一朵浪花的,所以各位写诗的朋友,你如果要写诗,完全不必听教授们的话,听多了也许就写不出诗了。
    会后,我那朋友很有些不平,说自己花了好几百块钱才参加了这个会,而我分钱也没花也享受了同样的待遇,诸如纪念包、合影照、通讯录一样也没少。我说我不是一个贪图小便宜的人,比如大会是自助餐,愿吃的人都可以去吃,我却是三顿掏钱在外面吃的,而且我这文章的标题中有“旁听点滴”四个字,不是写的参会点滴,足见还是要低一等的。
    本次参会的学者、诗人近一百七十人,另有旁听者若干,分别来自新加坡、日本、新西兰、泰国、蒙古、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及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大会总结组委会自然会写,想看文章的可以直接去读论文集,所以我只记录给我留下印象的九个人的言行点滴。
    这或许会被有识之士讥为买椟还珠,不过我一生就是这么个傻人,想一时变聪明也是很难的。

小鱼儿先生:业务繁忙

     三年前参加《第二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时,小鱼儿只能作为小组发言,此次参会升级为大会发言,而且是下午的压轴,而且是唯一的网络诗歌发言人,这是论坛管理者和全体会员共同奋斗赢得的荣誉,可喜可贺。这些暂且不表,且说第一天晚上聚餐时只有四人喝酒,共喝了四斤黄酒,然后唱歌时又喝了若干啤酒,我们都偏偏倒倒的了,他却清醒得很,何以见得呢?他只唱了一首《敢问路在何方》,然后就坐在角落里不间断的发短信,持续了几个小时,不清醒能写短信吗?真是业务繁忙啊!


毛翰先生:毛教授语录

    多年前就听说过毛老师的快人快语,此次能结识并拜他为师,倍感欣慰与荣幸。此次毛老师上台发言,对规定的题目三言两语带过,然后播放起自己作诗配乐的《自杀的24种方式》,这是显然的文不对题,不过不对得很精彩,所以大家就原谅了他的不对题,大会主持人还补充说自杀前要先买一份保险。下面录几条毛老师的话,姑称为毛教授语录。
1、我们重庆称年轻漂亮的姑娘为幺妹,他说:“幺妹就是妖媚”。
2、有人发言时称赞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他站起来大声反驳说,“这首诗写于1959年,那时全国饿殍遍野,他却在诗中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他是诗人吗?诗人的良心何在?”
3、在歌厅有人唱《天路》,唱到“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他说:“此句歌词不通,因为边疆也是人间”。
4、在歌厅有人唱了一首颂歌,他说:“我辈歌唱,总不曾向你表白;御用文人跪着写,我们不!”
5、闻一多的格律诗《死水》,是鼎鼎有名的,他说:“我不喜欢这种刀切模铸的豆腐干体,《死水》,《死水》,有点死,有点水。”
6、他是这样给诗下的定义:“豆浆是散文诗,豆花是自由诗,豆腐是半格律诗,豆干是格律诗,臭豆腐是段子、黄段子”。
7、因不满于李银河整日唠叨着同性恋,他说:“同性恋过时了,人兽恋开始了”。
8、他认为教师节的日期有问题:“9月10日,没名堂没文化的教师节”。
9、他这样评价千百年被人称颂的才女谢道韫:“咏絮之才,其实是庸才”。


赵毅衡先生:让人欢喜让人忧

    我对英美诗歌的了解,主要来自穆旦、卞之琳、郑敏和赵毅衡的翻译,可这四人中我一人也没见过,这次能与赵教授合影,并得到他的签名,这是高兴的。但是他在大会发言时说诗歌拒绝深刻,原因是社会已经不深刻了。这话让我眉头紧锁,这好比说社会有了腐败,我们就应该歌颂腐败,这是典型的“存在即合理”。看来赵教授以后应该多搞翻译、少谈理论。

叶延滨先生:涛声依旧

    时光的流逝并没有让叶先生变得更保守或更激进,发言仍如多年前一样四平八稳、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听了他的发言对写诗做人不会有帮助,但也绝不会有害处。与叶先生在孔子像前留了个影,也请他签了个名。孔子自称是个不惑的人,但他真的活得那么清楚吗?我颇怀疑,也许正因为他自己是惑的,所以才在嘴上把“不惑”二字念叨个不停。我是惑的,并且将一如既往的惑下去,人活得太理智太明白,是会了无趣味的。

骆寒超先生:不知所云

    骆先生是有名的人,可他的普通话实在让人听不明白,整个发言我只听懂了一句:“现在的新诗是有情无理”,或许只有这一句说得最精彩,所以能听懂。我总是感觉说普通话很吃力,因而到全国各地办事都是说重庆话,此次听了骆先生的普通话,我突然有了说普通话的信心了:我绝不会比他说得差。

古远清先生:目中无人

     古先生的普通话比骆寒超先生好一些,但还是有些地方听不明白。本来演讲只有短短的十分钟的时间,他却在演讲的中途,目中无人似的从发言席下到自己的座位来喝水,再上去接着讲。他说许多人既写诗又写散文,比如艾青、臧克家、余光中,只有余光中诗和散文俱佳,艾青、臧克家没有人记得他们的散文。本来到此结束也只是平常的话,他确来点画蛇添足,而且添得有趣,他把头扭过去对着大会主持人叶延滨说,你也是既写诗又写散文,你的诗写得好,你的散文写得不好,叶先生微笑以对,全场人却哈哈大笑。他还说,有次余光中、洛夫、舒婷到成都开会,欢迎标语写的是“欢迎余光中一行来大陆”,这话是不通的,舒婷本来就是大陆的,还来什么大陆,女诗人态度好,不生气,记者的采访照样回答。可洛夫就不好说话了,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不是洛夫,我叫“余光中一行”。

郭小聪先生:诗人不应该是战士

     郭先生说艾青是抗张诗歌的代表,田间不是。艾青是忧郁的诗风。诗人不是战士,战士和诗人是互相抵消的。历史的逻辑不能代替艺术的逻辑。国家不能标语口号化,即使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也不能标语口号化,不能把人变成只有战士和奴隶,要保持社会的多样性。

钱志富先生:三个问题

     钱先生在总结时问道:
     为什么今日还要重提新诗要含蓄?为什么外国诗人们从来不提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向外国老师学习,老师总对我们这个学生打击?
     为什么新诗差不多一百年时间了,我们还要重建诗歌精神?是谁破坏了诗歌精神?不能把任何东西都归咎于意识形态,那样是不公平的,顾工在牢中还写了不少好诗。

谭五昌先生:诗人应该注意形象

    谭先生说诗歌精神应该回归人文精神,身体写作把诗歌引向虚无。诗人要注意形象,许多先锋诗人破坏了诗人的形象。诗人应该是谦卑的,中国当代诗人不谦卑,稍有成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

                                                                                         2009年11月10日



补记:毛翰老师在百忙中读了我这个学生写的“旁听记”,并指出了我的两处错误,现已进行了修改:一是将“此句歌词不通,因为边疆没有人烟”改为“此句歌词不通,因为边疆也是人间”;二是将“写得坏的诗是臭豆腐”改为“臭豆腐是段子、黄段子”。谢谢毛老师!

                                                                                                                  2009年11月11日晚9:30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11-28 21:54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10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诗林大腕,俺这更是旁听之外了。问好方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浑圆的天空 于 2009-11-10 22:09 发表
进来学习诗林大腕,俺这更是旁听之外了。问好方悄



谢谢你哟,我旁听的也就是这么一些了,因为第二天是小组发言,我躺在寝室睡觉和胡思乱想,小鱼儿发短信叫我前去,我说听教授们讲课头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也来旁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文字比教授的课有趣多了。
问好方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2001年第一次参加一个大型诗会时,也有很多不满意的事情,更在会上对一些诗歌现象开炮,语惊四座,让给很多人记住了我

8年过去了,这8年来,我只参加过一种收费的诗会——西南大学新诗所举办的诗歌研讨论坛,为什么要自费呢,因为这个单位是纯粹的学术机构,没有赞助单位,所以大家都是自带“干粮”、自备机票,如果哪天这个学术论坛变成一个报销来回机票并且免费吃住的大会了,那也极有可能是冠名为XX杯诗学大会,然后某赞助单位的老板要插手会议甚至在会上搞个很长的发言,还有可能主办单位单独为这个老板诗人的烂诗专门举办一个诗歌研讨会,大家很不情愿地拍马匹,那就很恶心了。还有一种可能是某机关单位给拨款了,那会上就会出现一些不相干的领导坐在台子上大念秘书代写的冗长的发言稿来指导诗人、理论家们该如何创作,该如何跟上面的机关在调子上保持一致。那这样的会,或许贴钱给我我也不打算参加了。

上届会开完之后,我归纳了一点,就是我在会上大力为网络诗歌鼓与呼、给诗歌报做了很多广告、为我个人的网络诗歌理论呐喊了,有了一定的效果。后来,我的作品也进入了那些有着学术话语权和教材编辑权的教授们视野,把我编进了《大学语文》。这点我觉得,网络诗人还是要主动走向主流学术圈,要自己宣传自己,要让学者们把眼光投向网络诗歌。

至于教授、学者们的发言你看不明白、听不下去,据我所知,这些人不比我们笨,他们在那个位置上,很多想说的话不能说,也觉得没说的必要,还是和和稀泥,研究一些无聊的话题混点项目经费算了。当然,每次大会都有十分之一的年轻一点的实力学者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不怕传统学术势力的打压,我要听的就是这些人的发言,我去是为了沙里淘金的,这我很明白。

会议主办方这次比上次收的会务费降低了200,而论文集却增厚到700多页,确实是大手笔。

先说这些吧!这次参加大会以及与重庆当地诗人品茶论诗的一些照片——
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09-11-10 23:09 发表
这些文字比教授的课有趣多了。
问好方先生。

能得到木木的夸奖很高兴。我因为写不来教授们的滔滔万言的大作,就只能写这样的不三不四的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鱼儿 于 2009-11-10 23:19 发表
我2001年第一次参加一个大型诗会时,也有很多不满意的事情,更在会上对一些诗歌现象开炮,语惊四座,让给很多人记住了我

8年过去了,这8年来,我只参加过一种收费的诗会——西南大学新诗所举办的诗歌研讨论坛,为 ...


鱼头好,三年后就是第四届了,那时,要把诗歌报月刊办成最有价值的诗歌刊物,要把诗歌报论坛办得更牛,我们在下面坐着听你的演讲会更爽。
我那相机的连接线掉了,暂时不能配发你的英雄形象了,改日吧。

[ 本帖最后由 方悄 于 2009-11-10 23: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0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鱼头有眼光,如今网络是平民化的基础,网络诗歌大事所趋。只是也不必为坚守君子固穷所束缚,核心的坚持并不一定拒绝商业和世俗的东,西佛主还接受过妓女的布施呢。善哉,多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浑圆的天空 于 2009-11-10 23:57 发表
鱼头有眼光,如今网络是平民化的基础,网络诗歌大事所趋。只是也不必为坚守君子固穷所束缚,核心的坚持并不一定拒绝商业和世俗的东,西佛主还接受过妓女的布施呢。善哉,多言了


诗歌应该是公益的、脱俗的,所以我赞成鱼头的做法,你想想,中国有钱的老总多的是,要是某个老总有一天忽然想玩点高雅的,要捐一笔钱,但必须要在诗歌报月刊上发一组诗,你说咋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捐献的是一份真诚,到那时候,还要挑挑捐献者呢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更重要的是一份心灵的归宿感。大易有言:非我求蒙童,蒙童求我。来者方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看到,很多感受。老方多写点:)

提起来!

[ 本帖最后由 无哲 于 2009-11-11 11: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斑主应该把这个贴子区置顶,让大家都看到。
还是我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1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的我上台讲演时,面对全国一大批学者和教授们,我的开场白是:如果你想准确了解中国网络诗歌发展10年来的现状,获得公正全面的关于诗歌网站与论坛的第一首资料,那您今天来对了,一定要认真听,因为站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个网络诗歌的现场亲历者,我主办的诗歌报已近9年,注册会员超过十万,帖子达数百万条,我是实践者也是见证者,我比以前你们遇到的那些谈网络诗歌的砖家们要讲的好,非常好,比他们都专业。

  当然,利用短短十多分钟的大会主题发言,来尽述网络诗歌的详细情况是不可能的,但我能给与会的朋友们一种有活力的、语句清晰的发言,能站在欣赏的角度谈网络诗歌。

  很多教授们一谈网络诗歌就是说没有优秀作品,水的很,还说泥沙俱下,下半身和垃圾诗很多,自己不习惯,所以不怎么看,想想这些连看都不怎么看的人,还能指望他们公正地对待网络诗歌吗?我这次大会再次重申了一点:在当今传统诗歌刊物凋敝、网络诗歌方兴未艾、大批年轻人上网写诗谈诗接续诗歌的香火、通过网络涌现出一大批一线诗人的可喜现状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诗歌论坛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单向诗歌发表平台和权威的诗歌甄选系统,它不需要承担这样的使命,网络是现在的草根诗人们交流、互动的秀场,也是作者在忙碌不堪的日常生活中调适心灵、自我减压的一种方式,在网络我们不需要权威,在类似于网络采风的web 2.0环境下交流,写作者们互为师徒、相互批阅,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优良诗歌范本也呈现了各种可能性,可以说,我们应该感谢网络让中国诗歌焕发了第二春。
  这次大会,我和我主办的诗歌报,收获了不少掌声与赞誉。更与重庆当地诗人朋友们悠闲地品茶谈诗,也忙里偷闲对坐于酒桌歌厅,新朋老友,把酒欢聚颇为开心,更要感谢一位古道热肠的年轻博士后学者,她在前几天刚刚游览过大足石刻的情况下,陪我和诗歌报的一位版主老方重游景点,为我们担当义务解说员。

  10号那天,是散会日,在飞机场,接到一位来自福建的参会教授发来的告别短信这样说:“论坛上听你的演讲,如黄钟大吕,十分感慨!恨欢聚之时短,知来日之方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