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407|回复: 4

读张枣的《镜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6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抒情主体的换位式表现——读张枣的诗歌《镜中》                                
                                         <镜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张枣)

抒情主体迷惑式的换位疏导了情感高潮的火山式喷发,转而去拉动全诗所有的抒情神经,以意象为砖瓦,以情感为泥浆,最终在茫茫的抒情湖海里浮起一座幻境似地凝聚并隐藏了外部力量的诗歌岛屿。张枣的诗是一种极具阅读韧性的诗歌,这种韧性的强劲给意识性解读带来了困难。往往转为一种诗歌美学的解读。而美学解读产生的效果甚微,诗歌不同于其他,在一首好诗浑然天成的美学意义上上锦上添花的事本是一种赘余,也是无关痛痒的,具备一般美学基础的读者都能在“只可意会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体会。
但我觉得技巧上的事是不得不说的,美学上的美不仅仅是如何美得问题,而且还是怎样美得问题。如果前者在完美的美学面前(也是在纯阅读者面前)是多余的,而后者的存在却能为诗意构成学(也是在诗歌写作者面前)提供很多珍贵的经验。
就这首小诗看来,它在诗意的审美面前是一种不胖不瘦的美(诗意审美以具体诗歌为眼界,有以瘦为美,有以胖为美的),即一种不求奇求怪的美,不胖不瘦的美是一种中庸的美也是在妥协的批判中接近完美的美。而文中抒情主体不断的换位最终形成了一种时而模糊、时而清晰若隐若现的感觉(不同于朦胧),我也深信这种感觉带来的诗歌内部的阅读环境也是最利于“不胖不瘦的美”展现美得环境。那么这首诗的抒情中枢就在这个换位上了。
诗歌一开始就进入到一种饱蘸回味气息地陈述语境,“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我相信在生活语言中也是一样的,表达自己比提问对方更能见缝插针的进入对方的心。而且在这句故意略去主语的句子中,这个想就更给多情的读者添了几分暧昧。而“梅花便落了下来”这种初觉隐秘的个性似说法,早就超过了“打比方”的范畴,而是暗暗地引导读者进入到这个抒情的岛屿来,形象的说就是通往这个岛屿的路牌或暗号。而下面这两个“比方”则更显精致。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她”的第一次出现并未给读者带来惊讶感,却仿佛一位来自隐秘内心的知音。这或许源于一种阅读和情感得惯性,但“梅花”的铺设却更顺利的造成了一种望梅止渴似地条件反射,是梅花的出现暗示或映射了她出现的可能,或者至少不是突兀的。而其实作者的技艺远不止于满足只让梅花起到这种暗示和铺垫的作用,它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充当某一个抒情时段的抒情主体。由于诗歌抒情主体本质上的同一性,我们称此为“抒情主体的换位”更合适。“梅花便落了下来”当通读全诗后,也就是诗意贯通了读者的内心完成了一次交会后,再回味这一句,梅花的拟人化色彩就得到乐加强,抒情色彩更是入诗入理得迷幻。
我们再来细读上文提起的两个比方(这两个比方也意在承接梅花落得去向),游到另一岸代表一种远,而登上木梯子代表一种高,又高又远的事件片段却扩大了抒情的领空和领土,不禁让人引起高远的联想,而有趣的是“高远”往往也用来形容“梅”的品格(这就涉及到了汉诗语境中公认的物观上了),这种隐秘的暗示(或者说内蕴)是不易发现的,却是在阅读中“阡陌相通”的(它在潜意识中暗暗发力),“梅花落”与她的“登高、去远”都悄悄形成一种“换位”似地呼应。
而下面“危险的事固然美丽”却陡然收回这许多现象和联想,构建了另一层(另一层不代表更高层)美学: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这好比一个万众期待的美人在渐行渐近的如期而至中不辜负众人预期值(甚至是更有甚)的美丽。而这层走进却又是那般的“不可亵玩”的,“回答者皇帝”这一幕的出现,又一次强调了她的高贵的“高”,而正待我们重新整理内心祛除掉所有非分之想改为一种朝圣般的心地时,“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中的“镜子”又陡然把她反射到了“窗外”反射到了“梅花便落满了南山”的“南山”。而在镜光的镜头似地反射中,那些瞬间带出的联想(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都蒙上了一层迷幻忧郁美丽的诗意中,也让那高远的“梅花落”终于找到了不容推敲的落脚之地(或埋骨之地)——南山。这也就成就了她(也许说梅花也合适)“高远”的远。
而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的作为意象出现的镜子、南山等在情感滴落的瞬间充当了那么一回抒情主体的落脚点。而这首诗的技艺之纯属在于加快和隐藏了诗中情感之光的跃动,也就让人看来“乱点江山”的每一点都是饱含情感和血脉相连的。
诗人张枣以其精湛的技艺(一种更侧重“艺”的技艺),在利落干净的叙述中,蜕去了意象符号化的机械似排列,而浑然天成的呼应和暗示,读来全无机巧。用我的表达方式说,就是抒情主体的不断换位让每一个意象都在抒情主体的阶段性附身下,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运用和表达。这样看来,每一个意象每一抒情的点都不是死的,相反,它们指引我们踏进了张枣诗歌中的独特地域,领略和欣赏了其诗美丽而独特的地貌,并流连忘返。

附诗人张枣简介张枣(1962-),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诗人,德国图宾根大学文哲博士,现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国内出版的诗集有《春秋来信》。张枣的诗是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完美结合,他从诗歌的抒情源头上继承了“风、骚”传统,并将这一传统完美地展现在当下的语境中。
                              
                                   寞子瞬    09、10、5
发表于 2009-10-8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这句就很抓人,让人有一口气读下去的兴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5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评语:抄录共勉!
“一首罕见的“禅诗”,在当代诗歌的技艺与形式中可谓别具一格。
用新诗的形式,可否将传统的意绪或意趣重现书写和展现出来?这首诗提供了肯定的回答。唯美、闲静、少许的感伤,更多的淡然,看似“有我”,又似“无我”,更近“忘我”,呈现出一副古旧的“梅花写意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赏析。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2 0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