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65|回复: 4

无奈的“关系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奈的“关系网”
      如今人们办事都要找关系,有了关系好办事,没有关系办不成事。于是,好多人都似乎有意无意地要把自己编织进一个或几个关系网中,成为一个群体或帮派的一分子,这既是国情使然,也是出于无奈。当它成为人们实现那些正式组织不能满足的个人利益或特殊需求的工具时,往往对正常的社会关系和正式组织起腐蚀、侵害作用。现在人们发现,办事越来越离不开关系了。有了关系就顺水顺风,马到成功。因此,大家都意识到关系网的重要,有了关系靠关系,没有关系找关系,找不到关系花钱买关系,拼命去结那张关系网。其实,“关系网”的社会根源是旧社会的人身依附下“礼尚往来”习俗的变种。在现代,一些人打的是正常礼尚往来的幌子,但其实是在用公款来往,是在变相行贿受贿,由此形成上行下效,上面有高层的关系圈子,下面也就出现了普及性的关系网,民众也纷纷效仿,逐步地形成了一种“习俗”。
    当你在单位兢兢业业干了十几年,还是个一般干部,而单位在提拔干部时,因为你没有关系而无望,这就迫使你去找关系;当你在评定职称时,尽管业绩、才能颇佳,也有论文发表,但却不能评上,也只好去疏通疏通关系;当你想让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而发现没有关系上不了,又得要去找关系;当你去医院看病,想找高明一些的医生检查一下,因为没有关系而无法实现。就是由于这些,逼迫得你不愿追随此风的也到处寻找关系,以避免自己被“孤立”起来。许多品质恶劣、能力低下、不学无术的人,由于身处某种圈子,有一种圈外的人看不见的力量在暗中支持他,因而总能把好处占尽。这就是关系网天然的排他性,使那些在由小圈子把持的单位里,老实人总是受到排挤、压制、打击。
    在这样一个关系化社会里,每个人都想从关系网中得到超越别人的特权,这就是文化的劣根性。没有平等的意识,只有投机的心理,人人追求特权,这就造成了腐败的根源。同时,也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扭曲,如同一张看不见的网,把每个人都串起来,形成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共生关系,它是一种宗法制社会文化和伦理道德的产物。如湖南省隆回县公安局原政委王峥嵘的女儿王佳俊冒名顶替高中同学罗彩霞上大学,就是通过亲戚关系打通高中班主任、教育局官员等,再通过同学关系打通贵州师范大学某教授,又通过某种关系弄到了公安部门的迁移证,最终完成了“冒名顶替”的复杂系统工程。或许你对关系网深恶痛绝,但是当你有一天按正常渠道无法办成某件事时,说不定你也不得不向关系网低头,并自觉地去加入或自动编织进一个关系网中。
    关系网运行的基本原则,是无原则的利益交换原则,其对社会风气的毒害,对公平正义的损害是莫大焉。它发生与生存的社会基础是人治,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关系网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所以,我们必须走出关系网,不能让关系大行其道,而走出关系网的关键是实现人治向法治的彻底转换,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现代法治社会的制度建设,并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发表于 2009-9-25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牛召 于 2009-9-25 11:17 发表
无奈的“关系网”
      如今人们办事都要找关系,有了关系好办事,没有关系办不成事。于是,好多人都似乎有意无意地要把自己编织进一个或几个关系网中,成为一个群体或帮派的一分子,这既是国情使然,也是出于无奈 ...


人情社会加上腐败无处不在,关系网自然破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5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真应了老子的话法令越多,是非越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代容 的帖子

谢谢代容网友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周飞雪 的帖子

谢谢周飞雪版主的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1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