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32|回复: 7

竹海青青(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0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从南京横溪镇到安徽马鞍山有一条少有人走的小路。小路弯弯曲曲,绕村而去,到了安徽境内便蛇游般蜿蜒着,躲进茂密的山林中了。


    在山林的环抱里,有一大片青青的竹子,当地人称它为竹海。竹海深处掩藏着一汪幽幽的池塘水。我认识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德茂。他就住在竹海边的一个小山坡上。三间茅屋便是他的家,家里住着他和他的老伴。


    第一次见到德茂老人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要不是那片青青的竹子,我是不会去一个偏僻而陌生的地方的,有关德茂老人的故事想必一定是毫无声息地淹没在了那片寂静的山林中。


    我相信:有关大山的故事,河流的故事,总是漫漫岁月堆积起来的。大山的故事可以从一棵树说起,河流的故事可以从一滴水说起,而德茂老人的故事还是从那场战争说起吧。


    战争,离我们很远。但当我和德茂老人谈起那个冰天雪地中的战斗场面时,他的眼神满是火辣辣的光芒。那火辣辣的光芒告诉我一切都发生在昨天似的。


    “那次战斗,被我打死的敌人少说也有四、五个。”老人抽着旱烟说道。


    “后来,整个阵地被敌人的炮火翻了个遍,活着的就我和阿坤了。”老人说到这里,声音有些低沉。


    “一个侦察排这么多的弟兄,去的时候都是些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呀。”我看见老人浑浊的眼眶里滚动着碧清的泪珠。


    从老人断断续续的回忆中,我知道了朝鲜战争的惨烈,也知道了眼前这位普通的老人是怎样冒着枪林弹雨带着重要情报跑回营部的。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幕场景:夜色蒙蒙,北风凄凄,白雪皑皑,有两位受伤的战士拖着疲惫的身子行进在回营部的路上。在他们的身后,留下深深浅浅、鲜血浸染的脚印。


    “阿坤,后来怎么样了?”我问道。


    “这小兄弟,命薄呢,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没能活着回来。”老人摇了摇头,轻声地回答了我。


    还有一幕场景,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满天的星光下,一位年轻的战士孤独地坐在雪地里,他遥望远远的南方,思念着家乡的大山、河流、村庄,和站在村口的亲人。


    老人提起当年那个家的时候,他沉默了。我是从他老伴那里知道一些事情的。


    “德茂很可怜,都怪那个没良心的女人。他回来的时候,那个女人跟着别的男人跑了,留下一个吃百家饭的男娃子。”德茂老伴说起那个女人,是用一种鄙视的口气讲的。


                                              二

    一个冬天的深夜里,那个叫慧良的女人点亮一盏油灯,在床边的茶几上流着眼泪写下了一张纸条:“宝儿,母亲乘船去武汉了。不是我狠心,这是爷爷他们逼的。离开这个家,我最放心不下的是你,我的宝儿。你爸当兵去了这么多年,一点音信也没有。我不知道他在哪儿。宝儿,我走了,我的宝儿。” 慧良手持油灯仔细地端详着熟睡的儿子,生怕在以后的日子里忘记了他的模样。


    夜黑风高,慧良和一个小裁缝一起匆匆忙忙登上了开往武汉的火车。等族里的家人看到那张纸条追到江边码头的时候,慧良早已坐在了车厢的座位上。她正依偎在小裁缝的怀里。


    慧良把乘车写成了乘船,是有用意的。


    关于慧良、小裁缝和德茂之间的爱恨情仇,德茂老伴显然是无法理解的。不过,我从德茂老伴叙述的故事中,以现代爱情观居然彻彻底底地理解了慧良和小裁缝。


    慧良和小裁缝原是青梅竹马的一对。然而,慧良的父母嫌小裁缝太穷,自作主张把她许配给了德茂,德茂的家在当地还是有点头面的,这就苦了她和小裁缝。慧良成了德茂的老婆后,一直是循规蹈矩的,直到德茂当兵打仗后才有所改变。


    后来发生的事情是在乡间里流传的,是真是假只有慧良心里明白。据说,德茂不在家的时候,德茂的本家兄弟欺负了她。这样的事本是难以启齿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可是,到了德茂父亲耳朵里就成了她勾引本家兄弟。如此罪孽,对于这个家族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在遭受种种非人的虐待过后,慧良曾想到过死,是小裁缝的相劝才让她放弃了死的念头。如果没有坊间的瞎传,她也不会想到要和小裁缝一起出逃的。“德茂死在了朝鲜战场,连尸体也没找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慧良在悲伤中更是度日如年,最终下了狠心离开亲生的儿子逃离了南京。

                                                                                   三

    这样的事,德茂在战场上是不知道的。


    有一个场面,我是很难想象的。当德茂风尘仆仆怀着满腔喜悦荣归故里,看见衣衫不整,满身泥巴,皮包骨似的儿子时,他一定会伤心落泪的。当儿子告诉他妈妈不见了,不知道在哪儿时,德茂一定会瘫坐在地,嚎啕大哭的。


    战士也一样,可以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但无法面对这样的家庭变故。


    德茂似乎看穿一切,他放弃了组织上安排的哈尔滨市公安局的工作,来到了那片青青的竹海。林场为他建造了三间茅屋。他的职务为林场场长。不过,也只是一个虚名,因为他更乐于打猎、捕鱼。从此,漫山遍野留下了他忙碌的脚印。


    几年以后,一个守寡多年的女人,在媒婆的撮合下带着一个女娃走进了德茂的生活。她就是德茂的老伴。


    我是这么想的:那片山林、竹海,有悦耳的鸟鸣,有清凉的溪水。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一定会慢慢抹平德茂内心的伤痛。这,也许就是他选择大山的理由吧。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中居然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德茂老人坐在山顶的石头上遥望日落的方向,久久不能离去。在那儿,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有慧良。这个女人,现在过得好吗?


    但我相信,几十年过去了,一切都会归于平静的。


    然而,五年前的一个冬日里,德茂老人的儿子宝儿从山下跑来告诉他:母亲找到了,而且三十年前就找到了,他们常常书信联系。母亲在武汉儿孙满堂,生活很幸福。这个春节要来看看这边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宝儿问父亲要不要见见母亲。


    我第二次见到德茂老人时,就和他谈起了这件事。


    “老都老了,还计较什么呢。”德茂老人告诉我,他想见见慧良,可是老伴不同意慧良过来。


    后来,我知道慧良来的时候,德茂老伴冲下山去,用世上最难听的话把她骂回了武汉。德茂和慧良两位老人没有见到最后一面。


    前年,我得到消息,慧良老人在武汉去世了。他的儿子宝儿去了武汉帮衬着料理后事。


    也就在那一年,德茂老人也走了。德茂老伴去了安徽马鞍山她女儿的家。


    青青竹海里,幽幽池塘边,多了一座寂寞的新坟。


    我在想啊,光荣岁月、菁菁年华,还有他们的爱情,这一切的一切都流走了,带不走什么的。竹子依旧青青,溪水还在流淌……

[ 本帖最后由 yyf 于 2009-8-20 14:13 编辑 ]
发表于 2009-8-2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故事。细节再多一些,可能更好一些。乱说莫怪。
问好楼主。

[ 本帖最后由 静听夜雨 于 2009-8-20 17: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0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那句不要的好..问候老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0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都老了,还计较什么呢。”只恨后妻太狠心了,阻扰,没有一点诗意,德茂老人临走前没能见前妻一面。德茂老人历经沧桑,抱着残留的情节,听风写下潦草的诗句,暮霭袅袅,在草间跌落。动人的故事,第二次阅读,第二次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听夜雨 于 2009-8-20 17:43 发表
不错的故事。细节再多一些,可能更好一些。乱说莫怪。
问好楼主。

怎么会怪你呢,谢谢你的阅读、点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蔓哚儿 于 2009-8-20 18:28 发表
最后那句不要的好..问候老乡

原来的名字不是挺好的吗,不过,现在的也不错。明白你的用意:留给读者。谢谢你的阅读、点评。问好蔓哚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蔚蓝天空 于 2009-8-20 23:04 发表
“老都老了,还计较什么呢。”只恨后妻太狠心了,阻扰,没有一点诗意,德茂老人临走前没能见前妻一面。德茂老人历经沧桑,抱着残留的情节,听风写下潦草的诗句,暮霭袅袅,在草间跌落。动人的故事,第二次阅读,第二 ...

天空精彩的点评,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3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战乱,一切会改写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8 2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