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038|回复: 18

写给青蓝彼岸的两篇小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7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言带领我上升》

       在我毕业后的前几年里,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他比我年长十岁,大专学中文,本科学心理学,喜欢哲学,太极打得非常好。我经常向他请教问题,有时也探讨一些问题——其实应该是以探讨的方式向他学习。比如关于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生命选择的差异问题,比如关于鲁迅和周作人的区别问题,比如关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分歧问题,当然也包括我和他的人生可能性的不同的问题。
       那时候的探讨我今天觉得,我那时无知幼稚,居然敢于谈论这样的话题——不是说我今天就不再无知幼稚,我今天依然还是无知幼稚。但这些都不再重要了,也许年轻人往往都有这样一个过程。我要说的是在那时候我发现的一个一直影响着我的问题。
       我在每次的探讨后,发现自己都提升了。是我被我所说的话提升了还是我通过我的说话把自己提升了?我开始疑惑。因为我在说着说着的时候说出了许多我未曾学过、未曾想过、更未曾说过的话语,这究竟是我在使用着语言还是语言在引领着我?我经过多次思考和感受以后,决定把这样一种会让人觉得是好现象的言说,看成是语言对我的引领和提升,而不是我对语言和言语的掌控和把握。
       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决定。虽然提升的感觉是美妙的,但提升的过程似乎不由自主、身不由己、无能为力:我不是我的语言和言语的主宰者。我被我的语言和言语主宰着,被它带着跑。而正确的方式似乎应该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我应该完全掌握着我的语言和言语,不然的话,那些说出来的话难道真的是自己的吗?如果不是自己的,那么我是被谁作为工具从我一开一合的口腔里发出了这些声音的?一想到这些,心情总是不免忐忑、沮丧。
       对这一现象耿耿于怀,促使我不断反思、自省。我要的其实也就是不断地把自己的潜意识或前意识意识化,变成意识或显意识,我觉得一个人应该比较充分自觉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说什么。一个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包括说什么和怎么说,成了我说话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当然,我还会说一些我事先没有想到的话,但我会在话一出口的时候及时发现,我会决定继续说下去还是停止。如果是写字或者敲键盘,那就更容易处理了。
       思考完了,觉得这是我要说的,尽量说得自己和别人都清楚明白,这样以后再说,后来也就慢慢成了我的言语的习惯。
       我曾经被语言所引领和提升,让一个我视之为师友的同事对我另眼相看、青眼有加,这使得我有更多的机会从他那里、从和他的彻夜长谈中学到东西:更快速、更直接、更有效、更牢靠……所以我对此心存感激:无意识中的语言引领是多么重要多么好的老师!但我天性中的忤逆,还是让我做出了对不起它的选择。我选择了意识中的语言和语言方式。
       它们都是我的老师,语言,也就是思想,提升着我:有时不知不觉,有时自知自觉。


☆《我是这样阅读文本的》

     这是青蓝彼岸《八株向日葵》中的“第一株”

灯光摇摇晃晃,始终不能与琴瑟和鸣
浸入肺腑的事感伤了沉吟的蟋蟀
我把梳理月光的汉字一一打开
墨汁,开始寻找心跳

柔软的反义词都有一幅钢铁的脊梁
支离震碎镜子,腰越来越弯
低到一定程度,我终于看见你们所说的幸福
如何伸着懒腰
========================
       以下是我的阅读:
       我实在是想不出放在开头的位置上的这第一株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能起什么样的作用。
       第一节基本上和向日葵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它不是用来写一个属于“这一个”的对象的,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对于一个有意经营一个组诗的写作来说,说是败笔也不为过。写向日葵却从灯光和月光入手,不可谓不大胆,但这样写道理何在呢?目前,我想不到。
       这一节如果不看它在整首诗中的作用,而仅就本身来说,也有许多未尽人意的地方。开头两句我觉得挺闹心的:修饰语多,主观性强,词语搭配(灯光……不能……和鸣)甚至语式(……事感伤了……蟋蟀)不是正常的。我觉得是人为地给读者设置阅读障碍,没有收到额外的效果,而是破坏了诗歌语言和诗意(人们经常说的诗意,这词我很少用),与正常使用语言并使之简洁明确相比,我觉得得不偿失。第三句“我把梳理月光的汉字一一打开”殊不可解(不等于说我不能猜到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嘿嘿),第四句又是非常主观使用句式和搭配词语。这四句诗如果且不管更主观还是更客观,而只是按照正常的语言方式来表达的话,那么,他们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只要弄清楚了,就大概能知道这个头开得怎么样了。
       第二节第一句终于回到向日葵也就是题目上来了,不是直接写,而是通过联想获得的,这也未尝不可。也许会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好句子,我且不说这个句子有错别字,我只就句子的意义来说:先是它的所指不明(也跟词语搭配有关),再是这样暗示向日葵的“本质”相当主观——我得交代一下,我对这种植物通常被赋予的“可贵”“物性”并不认同,相反我因为别人喜欢它而讨厌它。这个交代有助于读到我的文字的人理解我的本位立场,所以必须说。而主观地使用着词语,其实也就是主观地说出物性,一直就是青蓝君的文本中的现象。我不想做出价值判断。
       第二句前半句接得十分突兀而且殊不可解(“支离震碎镜子”,请谁按正常途径告诉我这个句子的意义)。下半句倒是说得很明白,也接上了脊梁。最后两句,幸福和懒腰似乎是对应着支离和脊梁来写的,我和你们也成了对应,这些对应似乎是一种对抗,那么,诗者似乎有着很重的心事:她在混同中(艰难地?)保持或坚持着不同。这是我所喜欢和看重的姿态,但是,这些和向日葵有什么紧密的关联呢?要知道,这是在一个咏物诗的标题下的文字。
       说到标题,顺带说一下(本来我对第一株向日葵要说的已经说完了),青蓝君的文本的标题和正文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总有些脱节。

[ 本帖最后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7-27 02:21 编辑 ]
发表于 2009-7-27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阅读:

首先,读一首诗最好能尽可能地与诗人站得近一点,了解诗人此时的生存状态和心境,但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是凭借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以及对诗本身主观深入来解读。品诗和写诗就始终有那么点“空间”。这就是所谓的共鸣的可贵。

“第一株”,诗人一开始,提供给我的是一种即时的生活感触:人为虚设的光总不能达到心灵上的默契,或者说对赞美之词有一种迷茫。

接下来,诗人把自己深刻的生活经历用物化的手法,通过蟋蟀来表达。并想用一些文字记录下来。第一节作者提供的语境让我有这样的理解。

第二节,“柔软的反义词都有一幅钢铁的脊梁”。诗人对向日葵一种品质的赋予,也表白自己坚强的内心,它让我看到了压力和决心。(一幅应该是一副的笔误)   

接着,诗人用一种很无奈的沧桑感来诠释自己不愿意看到的处世原则。

整首诗表达写作时的心境,表明自己的执着,对自己现状的一种反讽。这是青蓝《八株向日葵》中的“第一株”给我带来阅读的感觉。

从没写过诗评,只是谈点很个人不成熟的阅读感觉,不妥之处还望青蓝君海涵。

《八株向日葵》中的“第一株”

灯光摇摇晃晃,始终不能与琴瑟和鸣
浸入肺腑的事感伤了沉吟的蟋蟀
我把梳理月光的汉字一一打开
墨汁,开始寻找心跳

柔软的反义词都有一幅钢铁的脊梁
支离震碎镜子,腰越来越弯
低到一定程度,我终于看见你们所说的幸福
如何伸着懒腰

[ 本帖最后由 边离 于 2009-7-27 10: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先来好好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踏雪:

说到标题,顺带说一下(本来我对第一株向日葵要说的已经说完了),青蓝君的文本的标题和正文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总有些脱节。

--直言更见个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体悟。问候踏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踏雪兄第一株的解读,我很赞同,也持类似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谢谢踏雪兄学究派的拷打。青蓝现在是浑身发热,满脸流汗的。呵呵,估计又得半个月不会动笔写诗歌了。踏雪兄所揭示的一些问题我会借鉴。文字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再跳,再荡还是要遵从内部的章法,语言无形亦有形,这里面的度是值得终生寻找和把握的。青蓝写诗没有理论依托,有时真是太纵横,江湖气重,但我现在还不想完全摒弃这些,尝试,再尝试。请兄长继续狠批就是。 踏雪兄费心并用心的二篇,青蓝珍藏起,也谢谢兄一直以来的鞭策。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边离 于 2009-7-27 06:44 发表
首先,读一首诗最好能尽可能地与诗人站得近一点,了解诗人此时的生存状态和心境,但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是凭借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以及对诗本身主观深入来解读。品诗和写诗就始终有那么点“空间”。这就是所谓 ...

谢谢边离,没想到你也能进来说二句,青蓝开心。你这种走进我诗歌筋脉的读示,我会同样珍藏起来。久不见你了,保重。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乡巴 于 2009-7-27 12:13 发表
踏雪兄第一株的解读,我很赞同,也持类似观点

嘿嘿,你们二个学究派是不把我的诗歌打死不罢休。
再谢乡巴和踏雪兄。呵呵,我会记住你们的话的,尝试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迎风对诗歌的认真及厚爱。学习着,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这样看,第一节说向日葵的盘子,第二节说向日葵的杆.第一节说孤独,第二节说尽管坚强,但仍不能承受孤独.
我是乱说的,青蓝和迎风,谁都不准骂我,当然实在要骂,我也不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边离 于 2009-7-27 06:44 发表
首先,读一首诗最好能尽可能地与诗人站得近一点,了解诗人此时的生存状态和心境,但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是凭借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以及对诗本身主观深入来解读。品诗和写诗就始终有那么点“空间”。这就是所谓 ...

边离兄这个可以单独发帖,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蓝彼岸 于 2009-7-27 15:36 发表
嘿嘿,谢谢踏雪兄学究派的拷打。青蓝现在是浑身发热,满脸流汗的。呵呵,估计又得半个月不会动笔写诗歌了。踏雪兄所揭示的一些问题我会借鉴。文字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再跳,再荡还是要遵从内部的章法,语言无形亦有 ...

其实如果要给青蓝君的这一组诗歌说好话的话,我相信我能说得很好,说得天衣无缝我不敢保证,自圆其说绝对没问题。因为我可以操持多种互相矛盾的理论。目前的这个解读是我不用理论,只是就文本来说话的,也就是说,我说出我比较真实的读感,而不是为一个命题或者说判断而寻找证据并加以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随风埋伏 于 2009-7-28 19:04 发表
我是这样看,第一节说向日葵的盘子,第二节说向日葵的杆.第一节说孤独,第二节说尽管坚强,但仍不能承受孤独.
我是乱说的,青蓝和迎风,谁都不准骂我,当然实在要骂,我也不理.

第二节可以,第一节根本读不出你说的盘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19: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