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809|回复: 15

《动人,在于意象的拐弯处》 ----浅析青蓝彼岸诗作的一个艺术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动人,在于意象的拐弯处》
----浅析青蓝彼岸诗作的一个艺术特点

   
乡巴、蝶岛雀梅、红杏之泪等好几位诗友针对青蓝的《八株向日葵》进行了详尽的点评,读来令人生羡。我没有年轻人的热情度与专业功底,只能驾轻就熟,说说认识青蓝后,她的执着与进步,并分析一下她作品中的某个特点。  
   
我认识青蓝是在2007年的某个诗歌网站的论坛里,当时她也刚注册,她写得很勤奋,跟贴或与人对话都很谦虚,没有过份的客套,显得很实在。当时我是从一个古典诗版块转到了自由诗版块去玩的,说句心里话,当时我很为大多数帖子的那些作品淡而无味、不好看而感到不满足。偶尔读到一篇亮眼的好诗,就会兴奋起来,想要弄个明白,想要知道那个作者是如何挖出灵感来的,指望发现一个神秘的洞窟或咒语,于是,自己就像蝙蝠一样瞎撞,飞起来很难看。估计其他人也会有这种感觉吧。
  
当时青蓝的出现,我觉得她的语言是弯的不是直的,这个很有趣,让人爱看,她在语言的指代与通感方面做得很好。写自由诗如果文字仅以白开水的面貌出现,就不易抓人眼球(当然也是可以的,但那功夫须修炼出另一种高技巧,属“博士”级别,很难望其项背的),初学者,大多还得依赖驾驭文字手段的出新。但这又谈何容易呢?摸着石头过河,会摸到牛粪,也会摸到宝石,对岸还很远。  
   
2007年的上半年,青蓝是“坐着直升飞机学写诗”的,她在那论坛的发贴数量如下:
  
  
她的作品根底好,一注册进来就有鹤立鸡群的潜质,立马被人瞩目,当了斑竹。试读她加精的一首:  
   
《将岁月砸成笔直》 发表于2007-5-31(被加精)
  
光阴流逝的漩涡/ 让弯曲的岁月更弯/ 潮湿的日历能否滋润/ 荒芜的春秋/  
一片蜷曲的落叶滚过/ 莫不是想拾捡夏的温馨/ 抑或,站在秋的渡口/ 遥望冬的冷峻/  
沉郁的音乐浮起/ 淘尽所有清晰的韵脚/ 继而回旋在阴影跌倒的缝隙/ 鼓动时间怆惶碎裂的玄音/  
尘封的心痕/ 泛起那些脆弱的水/ 栖息于命定的河流/ 在时光的刻度表上辗转/ 被沉沙重重掩埋/  
匍匐着向前,摩挲着/ 向后,终于知道/ 年轮的轨迹走失了永远/
   
   
她在那个论坛里活跃了半年,八月里她的发贴数突然减少,“热情减退”。我猜原因有二:一是女儿放假了;二是那论坛的“粮仓”不足了,无法满足她了,诗歌论坛这东西很奇怪的,来者就像一群出家之人,那里要有充裕的口粮,要有淳朴的乡风,僧人才肯路过,才肯停下诵经化斋。我的感觉是,青蓝的第一个“成长期”是在那半年里迅速完成的,青蓝的勤奋悟性以及她的不满足,后来又发现了“挑战者”(也是我瞎猜的),促使她离开那个论坛来到这里。其实,她的有些没加精的作品更漂亮,随意抄两个:
   
《雨打芭蕉》(五首选二)发表于2007-7-16
   
【冷色季】  
打开怀旧的翅膀/ 自坠落的翅影上捧起一声呼唤/ 许多干净的声音隐藏着/ 埋在翻飞的起伏里/ 无声地暗示着什么/  
每一种抵达都触及心灵/ 更替的姿势,被时间冻裂/ 既便每一次颤和都与火焰有关/ 又怎能将它弥和,因为残缺/
截断阳光的波长/ 眼中的雷霆一闪而过/ 倏忽间,一种喟叹袭上心头/ 一滴雨落下又散了,不留痕迹/
冷色的烟云开始变浅/ 眼见不及,触摸不及/ 坠落与升华之间/ 瘦了一季,又饱满了一季/
   

【荒凉,也是神话】   
星月盈盈,将今夜写成歌/ 一滴滴音符,一滴滴/ 谛听的神秘/  
远风,从静止到起伏/ 只是,轻轻一击/ 浮起胸中奔涌的海/ 没有边际/  
梦里飞花/ 我以青箫挑起情丝/ 搁置于一抔尘土之上/ 默默浇灌,萌发/ 来世碧绿的芽/
      
这是两年前青蓝写的几个作品,线条干净,意象集中,但带着初期的纯净,拿这几首跟眼下的青蓝笔法相对照的话,打个拙劣比方,两年前还属于逼真的“湘绣”,未达到灵动的“双面苏绣”,因为当时的青蓝还没掌握把一根丝劈成十二股的秘笈呢。  
  
后来的青蓝,就出现在“挑战者”里了,不用我多说,大家有目共睹她作品的动人之处。认证会员箫鸣对她那组《霸王卸甲》的评论是“典雅繁丽,极尽文字之旖旎”。青蓝的风格是独特的。
   
我慢慢发现,青蓝的作品能一直保持多姿,是有她的独特技巧的,我称之为“意象拐弯法”(戏称)。她非常善于调动意象,从某个景地轻盈一转身,或干脆直接粘连到另一个气场上去,显得自然洒脱,毫不生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那个“意象转身”不仅仅是表象与状态的(实景),更重要的是情态与心境的(虚景)转身。这两者很不同,特别是后者,很关键,很奏效。一般写诗写到某个程度,恐怕也只会停留在实景意象的转接上,很容易忽视情态与心境的转接吧。青蓝的笔,在几个场景的虚虚实实里飞动,把你的感觉牵过来、牵过去的,造成炫目的效果。
   
阅读中,如果你愿意花精力解剖青蓝的一些好作品,愿意把那些“虚虚实实”以及气场的“高低远近”分开来检验,大概还能把那些“意象拐弯”分捡出许多“左拐、右拐、倒车、掉头”来呢。
  
“意象拐弯”的作用是什么呢?那就多啦!一是萌生新鲜、二是嫁接气场、三是调遣时空,四是深化内涵......哇,不过,请您别太顶真了,那只是我个人的感觉而已,属于编造的、欠严密、非专业的一个随感。但我的这番话是从心里说的,绝对与调侃无关。
  
随手摘取一些“意象拐弯”的例子:
  
●需要一把剪刀,剪掉昨天的彷惶/或者挣扎着,象一头老牛/但它敞开在心口的幅度是正点的/
  
●那些贪婪的成分连同转型期的阵痛/一起分娩/脐带与骨头相连,没错/冶炼的明光,一直站在助动词旁边/
  
●注定要用遗忘捂严忍痛的伤口/注定要用一生中的一年过来凭吊/你来临的时候,西山里的石头安详/你离去的时候,东边的我成为迷路的人/
  
●星宴的陈酒漫过云朵,它醉倒的下一站/是个乡愁辽阔的地方/父亲的吆喝,让每一节肋骨变得冰凉/这种冷,浸透幸福以外的忧伤/
  
●我们在围成一圈之后,脱去面具/一种高贵,并不适应原始的水性/将十个手指伸开,让它们与与生俱来相对/
  
●我们可以发泄,可以痛快/还可以面无惧色,把飞翔推开/无谓与有谓之间,只是一次献身/灯光忽然失明,敞开门,无人/
  
●忧伤的过程也是一种抒情/为了证明是对还是错/我必须不断去修改行程/这种游离的唯美,叫干净/干净的心中,装满白花花的太阳/
  
●酒坛裂开时,我的孤清是水天一色的/从心湖到雪野,只隔一个冬天/荒凉在溺爱里醒来,又发轫于心底/锯斧的滋味,呼之欲出/
  
●把小草房拆了/记住整个夏天的热,还要记住一种湿润/恋上红酒的味道,那么甜/高脚杯里的排斥感...我们的江湖厮杀不断/
  
●忽略我的感受你就能安然/你流水般的喘息低过乌云的徘徊/被谎言装点后,风停了/你没有醉,却以醉酒的姿态乱语/
  
●玫瑰横在铁轨里,开错了季节/我瓮中发酵,找回属于冬天的路/投赴白,不一定就要在秋日殉难/下雪了,我背靠雪山/
  
●那条通向人心的小径/高不过二层楼/你在楼下,我在楼上/你打点行囊,我无从挥笔/
  
●我可以不去飞翔/也可以躲在一块黑布后面,为自己鼓掌/...过问花期是来不及了,我只是担心/一场白色杀戮,结局是否与雪有关/
  
●我是你叫喊声下不喧嚣的部分,习惯于/在躲避中呼吸,呼一些绿和零星的雨滴/...爱,最是简单而干净的词/
  
●突然觉得做一只鸟,不是幸福是悲哀/我们都是红尘中的沉沦之身/除了能够磨损一个又一个结局外/就是选择一次再一次逃避/
     

现在我明白,青蓝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神秘洞窟与咒语了,而且,她并不隐瞒自己的兴奋,她说:“我的诗歌,初读的人可能会认为存在一定意义上的“曲”,但我的曲是有端倪和出口的。细读然后再进入,应该不是一个问题......”她的这种自信,会使人加深对她作品进行继续深入探秘的兴趣,说这番话是需要底气的,作为版主,她当之无愧。  
   
同时我也知道,青蓝找到的,仅仅是一个洞窟与一句咒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今后她会不会继续探寻,寻找更多的洞窟与咒语呢?
   
我暂时想到这里,先贴上来。。。。

         
            
         

[ 本帖最后由 开心老汉 于 2009-7-26 17:01 编辑 ]
发表于 2009-7-26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再来认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汉诗长对这个活动的支持,读这文字足以显现老汉的朴实、严谨和认真,也是真诚、真挚的。。青蓝的诗歌的确如她所说,她的曲有端倪和出口的。但这个些都隐藏在曲里,不是谁都能发现这些端倪和出口,也不是谁都很自如地从这些端倪和出口里出入。。因而,我觉得才气成就了青蓝彼岸,但也正是才气的运用和调用的曲的策略,遮蔽了她在更大视野之内的发现。。

对老汉诗长这些文字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了青蓝彼岸。。问好两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好!

学习大哥的评,似有所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这感觉很精准。。。

引:打个拙劣比方,两年前还属于逼真的“湘绣”,未达到灵动的“双面苏绣”,因为当时的青蓝还没掌握把一根丝劈成十二股的秘笈呢。

--其实每个真正爱诗的人,都在试图修炼我们自己的“九阴真经” ,寻找那神秘的“葵花宝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09-7-26 20:03 发表
引:打个拙劣比方,两年前还属于逼真的“湘绣”,未达到灵动的“双面苏绣”,因为当时的青蓝还没掌握把一根丝劈成十二股的秘笈呢。

--其实每个真正爱诗的人,都在试图修炼我们自己的“九阴真经” ,寻找那神秘的 ...


兴昌兄一起来评吧,评论和诗歌一样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次深深的切入,有许多的明了,又有更多的迷茫。
学习了,问好开心老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老哥,你让青蓝好感动。又跑去那里翻看旧帖,竟然把我发帖统计图都做出来了,辛苦您了。二年前的作品虽然也用象,但那时还是直接的切入得多。那首《将岁月砸成笔直》,我记得当时好象有十多个人都唱和了。那时对您印象就挺深刻,又与您在挑战者走过二年来了,时间过得真快。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和鼓励,在老哥身上青蓝学到不少东西,我会继续向您及大家学习的。老哥多指点才是,我会在今后的创作中发扬应该发扬的,摒弃应该摒弃的,争取做得再好点。致意,问安。
青蓝贴心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慢慢发现,青蓝的作品能一直保持多姿,是有她的独特技巧的,我称之为“意象拐弯法”(戏称)。她非常善于调动意象,从某个景地轻盈一转身,或干脆直接粘连到另一个气场上去,显得自然洒脱,毫不生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那个“意象转身”不仅仅是表象与状态的(实景),更重要的是情态与心境的(虚景)转身。这两者很不同,特别是后者,很关键,很奏效。一般写诗写到某个程度,恐怕也只会停留在实景意象的转接上,很容易忽视情态与心境的转接吧。青蓝的笔,在几个场景的虚虚实实里飞动,把你的感觉牵过来、牵过去的,造成炫目的效果。
   
“意象拐弯”的作用是什么呢?那就多啦!一是萌生新鲜、二是嫁接气场、三是调遣时空,四是深化内涵......

说得多好,先消化一下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老哥:

她那个“意象转身”不仅仅是表象与状态的(实景),更重要的是情态与心境的(虚景)转身。这两者很不同,特别是后者,很关键,很奏效。一般写诗写到某个程度,恐怕也只会停留在实景意象的转接上,很容易忽视情态与心境的转接吧。青蓝的笔,在几个场景的虚虚实实里飞动,把你的感觉牵过来、牵过去的,造成炫目的效果。

--“意象转身”,创造性不错的提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老哥:

意象拐弯”的作用是什么呢?那就多啦!一是萌生新鲜、二是嫁接气场、三是调遣时空,四是深化内涵......

--学习了,问好大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问候开心老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我也知道,青蓝找到的,仅仅是一个洞窟与一句咒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今后她会不会继续探寻,寻找更多的洞窟与咒语呢?


------------------ 第一次阅读老汉的文字。深的很。学习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应该漏了两字“认真”,即:第一次认真阅读老汉的文字。
不愧是老——汉,写得很耐读,且渐渐地了解了一个写诗者的轨迹,更能让读者了解他(她)的作品了。这样的剖析和解毒,多多益善,我很喜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生动贴切,有理有据,有例有力,青蓝彼岸的诗,确实值得仔细研读,深究后才知其中奥秘……学习了!

[ 本帖最后由 尹谧 于 2009-7-28 18: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19: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