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257|回复: 20

作伪——读乡巴兄评论文章里的一首诗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9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不经意看到乡巴兄评论文章里面的一首诗,认真看了一下,没想到一些积存已久的感慨会这样被敲打出来,人生果真偶然。

《某人》

他卖水果。从没听他说过一句话
街坊喊他哑巴,他不容置否
一旦卖够坐车钱,立即收摊,匆匆消失
来到大山深谷,他又朗诵起
那些多年以前的台词,样子很恐怖

早晨来临。他若无其事地继续卖水果
刚打了个瞌睡
感觉后背被某种熟悉的东西
轻轻推了一下

      “街坊喊他哑巴,他不容置否”,“他不容置否”是表达上的错误吧?不置可否这个词我倒是知道的,用在这里也合适。以我早年阅读弗洛伊德所习得的知识看,笔误、口误都显露了一个人的潜意识,所以,我不会仅仅把它当成一个无关宏旨的词语误用。至于要把它当成什么,我暂时没有时间去想清楚,似乎也没什么必要。
       如果要按照我自己的标准来分类,我会把《某人》归入“伪写实”,这样做对于我来说几乎是自然而然、不言自明的。鉴于文本主观意味欲盖弥彰,我还可以把它归入其它类型的“伪”,比如“伪抒情”、“伪言理”……等等。在我看来,对于文本本身来说,“伪”只是一个中性词而已,伪而美比比皆是,在语言艺术这个门类里,伪比真甚至更普遍也更讨好,受众也是普遍接受的——只是有一点,我和几乎所有的人得以区别的一点,就是我自觉区分真和伪——当然是以自己的感觉和理知。我知道我何以作伪、以何作伪,推己及人,我也很习惯地就看到了别人以何作伪并揣测他何以作伪。
        某人并不存在,只是一个虚构而已——虚构使文学得以生成,虚构就是作伪。我是到后来才发现并确信这样一个对于置身所谓语言艺术的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实的:语言作为人类的本质,对人类一直是一把双刃剑。正面、积极、肯定的一面被强调得过多,几乎众口一词;而负面、消极、否定的一面少有人及,几等异端邪说。网络时代使得语言之恶迅速被显露出来,这也使得我能够把自己在19* 89年时所得到的“文学永远不可能比生活更高更集中更真实”的观点,变成了今天“语言正在把人类带上万劫不复的自毁之路”的认定。也许我要被人们认为是无稽可笑的,也是故意耸人听闻的,这倒没有什么值得担心,我担心的是无人理会——其实,事实上正是这样,语言的巨大喧嚣让人们无法听清楚语言,甚至想听也做不到。人类很快就会死在语言上面——虽然正是语言曾经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并成为人类的本质。
        人类使用语言作伪,对人类意味着什么?能够直面的人哪里去了?零余者往往也只是一个虚虚的影子而已。写作,我只能告诫自己,少点作恶。而今天,在重新操持语言三年后的今天,我发现自己也卷入作恶的行列,已经差不多要习惯虚伪了,这离习惯死亡没多远。
        回到这个文本上来,除了所写的人物形象很虚假之外,主观上的介入也不具备多少真实的东西,故意作出来的朦胧感也没有使得文本所要表达的东西更丰富与深奥,相反更加虚化从而更加弱化,所以从写作的手段上来看,这个文本也不成功。
        只不过是因为顺手的关系,拿了这个文本来说事,乡巴兄和乡巴兄的传主若觉得我说得不妥,还请多包涵,我下不为例。

[ 本帖最后由 踏雪迎风 于 2009-7-9 16:15 编辑 ]
发表于 2009-7-9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踏雪兄长,读来很感动也很激动,很喜欢这样的交流氛围和方式,问好。。

很喜欢你的这些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9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乡巴兄,请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伪”只是一个中性词而已,伪而美比比皆是,在语言艺术这个门类里,伪比真甚至更普遍也更讨好,受众也是普遍接受的——只是有一点,我和几乎所有的人得以区别的一点,就是我自觉区分真和伪——当然是以自己的感觉和理知。我知道我何以作伪、以何作伪,推己及人,我也很习惯地就看到了别人以何作伪并揣测他何以作伪。


----------迎风功底深厚,解我久迷之题。伪也是一种技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永远不可能比生活更高更集中更真实”

“语言正在把人类带上万劫不复的自毁之路”

文学当然不会比生活高啦,所谓的文字高过生活均是一直掌握文字话语权的精英们在自夸而矣的谎言。

而后面这个认识,显然是片面里的一个深刻思想。值得让人来警醒之。

难得读到这样一篇对文字,就字而字的这样的认真的追问。很是欣赏之。而所提的作品,曾经与风筝一起气定神闲的聊了一番。也就没有什么要说的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踏雪兄的风格我一直欣赏,有一决不说二。这也是我尊重他的原因,人就是因为至真而称其为人,人的品也在这里得以体现。青蓝学习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读了!每次读迎风和乡巴都伤心,人怎么会懂这么多理论啊,怎么说都是理啊,我决心从一楼跳楼自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交流真好,呵,晚上先好好的看一下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偶然进来看到的,看到你的解读,我尊重你的理解层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顶一下踏雪兄。
然后问好一下左岸。

昨儿还私下里聊起挑战者的这番热闹,提及左岸,只有一句话,语言基本功不太过关,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力不从心。所以就算每每有好的想法,也会被他自己糟糕的语句给糟蹋了,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让人遗憾的事。

那么,俺提第一条不算衷告的衷告——练好说话,好好说话,先把话整通顺了再落笔。

最后说一下现象,此君在网上名头足够大矣,也因此此君一举一动都有点儿类似公众人物的形象了。阳光底下无阴影,公众人物但凡遇见说自己好的人就引为知己,坦然接受。遇到说自己不乍地,就装看不见,并且要怀疑别人的层次。那么这公众人物的人之本身,就有点儿值得观众多想几句了。

是的,人无完人,不能用完人来要求你。那么,请你自己也不要当自己是完人成不?

我同样是偶然进来看到的,看到了不出意料的态度。然后觉得,左岸兄真的已老了,再也翻不出花来。所以才会每每在文字间挣扎。同情一下。

[ 本帖最后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09-7-10 12: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0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到后来才发现并确信这样一个对于置身所谓语言艺术的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实的:语言作为人类的本质,对人类一直是一把双刃剑。正面、积极、肯定的一面被强调得过多,几乎众口一词;而负面、消极、否定的一面少有人及,几等异端邪说。网络时代使得语言之恶迅速被显露出来,这也使得我能够把自己在19* 89年时所得到的“文学永远不可能比生活更高更集中更真实”的观点,变成了今天“语言正在把人类带上万劫不复的自毁之路”的认定。
______
受益,但这是个深刻的话题,踏雪兄也只是给出了一个引线,虽然闪着火花,但离“真和伪”或者诗歌审美的爆点仍未有“言之尽意”。


回到这个文本上来,除了所写的人物形象很虚假之外,主观上的介入也不具备多少真实的东西,故意作出来的朦胧感也没有使得文本所要表达的东西更丰富与深奥,相反更加虚化从而更加弱化,所以从写作的手段上来看,这个文本也不成功。

——————————————
针对这一点,我个人的看法是,向诗歌要文本传达的东西的丰富和深奥,并不是诗歌本身存在或者价值判断的必要要素,更不应该是诗歌审美的唯一取向,踏雪兄的看法,给我的感觉是和“诗言志”的立场并无再本质上的区别。

以上与兄商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筝没有风 于 2009-7-10 12:16 发表
先来顶一下踏雪兄。
然后问好一下左岸。

昨儿还私下里聊起挑战者的这番热闹,提及左岸,只有一句话,语言基本功不太过关,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力不从心。所以就算每每有好的想法,也会被他自己糟糕的语句给糟蹋了, ...


哈哈,感谢风筝兄长来此交流。。
“俺提第一条不算衷告的衷告——练好说话,好好说话,先把话整通顺了再落笔。”

我想这句话的衷告不仅仅给左岸,也应该给我们没一个人,没一个爱着并依旧写着诗歌的人。。但是,语言自诞生之日起,对世界的命名都是伪的,都是对真实世界的消解,也是对真实世界的歪曲,所以,谁的话又是真的呢,谁的话又是对真实世界的恰切认知呢。我一直认为,那些所谓的真的、好好说话的诗歌,才是更大层面的骗局,让我们在它故作真实、故作权威的写作里,迷失了对真实世界的思考的机会。。所以,我们的老祖宗一直对诗歌的语言这样强调:言不尽意,就立个象吧,诗人把象立起来了,诗也便产生里存在的条件,否则,语言说得再好,也只是一堆语言垃圾,我们对语言的期望太高了

一点个人感受,商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0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读读这首诗歌,感觉踏雪版主说的实际上有一定道理!初次读的时候感觉很诧异,后来也就想成是一种象征吧!也就没有继续深思!现在读l来颇有感触。
虽然说文学是真实的虚构,但好像此诗的虚构成分刻意了些!
很然想像此诗能在生活中实际出现,诗人显然是虚构了一个实际不可能的场景来寄寓某种理想,但······似乎还是过于刻意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0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风筝所言,根本不是对语言的很高的期望,而是最低的要求。

语言确实有贴主提出的一种作伪的功能,也有乡巴所说的是对真实世界的歪曲消解的特点,但如果有这样的逻辑继续演绎下去,那可以继续追问:真实世界是什么,在世界上的前面安了“真实”二字,是不是本就不存在的,或无中生有的空呢。

就逻辑学的角度,往往我们不断的向内追问时,我们就会得到,突然间之间的同持一种语言但无法交流,同面对这个世界但无法真实。

古人云:言不尽意。是可以找一些角度来理解的。

若向下最低的角度就是:言,必须懂得言本身的如中国汉字的排列组合的能力,字不变什么,若弄懂了字与字之间的那内在的逻辑,就可以重新排列组合,如果不懂这个规则,那排列组合估计属于伪劣产品。而西方文字属于拼音文字有天生的派生性,懂其规则,而加前缀后缀等,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新字来。如果不懂,那一样的属于伪劣产品。
自己就喜欢重新排列组合中国字而成词,我一直会问自己,我的这样的排列组合,符合不符合中国汉字的这个特点。我懂了这个妙处没有。其实好好说话,好好写字,弄通顺了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不懂汉字的妙处而随意改着,那你可以自鸣得意吧,也可以不听风筝的那伪的不算衷告的衷告。爱乍地就乍地。

若向高一点的角度去思考,如一些语言大师,用词很是精妙。他们体会到,他们就是穷尽出汉字本身的意味,而汉字本身却会产生非作者能考虑到的新的意味。而这显然就是不尽意的汉字的能力。

所以要说,不是对语言的期待太高了。因为那高一些的角度我们还没有达到,就不指望啦。只是指望着,能按风筝所言:把基础弄好点,弄通顺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0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浩荡 于 2009-7-10 13:59 发表
其实风筝所言,根本不是对语言的很高的期望,而是最低的要求。

语言确实有贴主提出的一种作伪的功能,也有乡巴所说的是对真实世界的歪曲消解的特点,但如果有这样的逻辑继续演绎下去,那可以继续追问:真实世界是 ...

风浩荡的语言气势的确浩荡啊!咱看过的几乎每个评贴都那么细致用心!学习,解读!这种语言的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2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